耨月耕烟水国春,薄徒应笑作农人。皇王尚法三推礼, 白社宁忘四体勤。雨洒蓑衣芳草暗,鸟啼云树小村贫。 犹胜堕力求飧者,五斗低腰走世尘。
385 0 0
徐夤
将相有更践,简心良独难。远图尝画地,超拜乃登坛。 戎即昆山序,车同渤海单。义无中国费,情必远人安。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南至三冬晚,西驰万里寒。封侯自有处,征马去啴啴。
443 0 0
张九龄
身虽一旦尘中老,名拟三清会里题。 二午九斋馀日在,请君相伴醉如泥。
367 0 0
中华文学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340 0 0
晏几道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34 0 0
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绮紫氛氲。开缄日映晚霞色, 满幅风生秋水纹。为褥欲裁怜叶破,制裘将翦惜花分。 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
387 0 0
白居易
龙门支派富才能,年少飞翔便大鹏。久待尊罍临铁瓮, 又从幢节镇金陵。精神一只秋空鹤,骚雅千寻夏井冰。 长忆相招宿华馆,数宵忘寝尽寒灯。
374 0 0
齐己
建礼含香处,重城待漏辰。徐声传凤阙,晓唱辨鸡人。 银箭听将尽,铜壶滴更新。催筹当五夜,移刻及三春。 杳杳从天远,泠泠出禁频。直庐残响曙,肃穆对钩陈。
280 0 0
百礼崇容,千官肃事。灵降无兆,神凝有粹。 奠享咸周,威仪毕备。奏夏登列,歌雍彻肆。
318 0 0
佚名
白鹤飞天书,南荆访高士。五云在岘山,果得参寥子。肮脏辞故园,昂藏入君门。天子分玉帛,百官接话言。毫墨时洒落,探玄有奇作。著论穷天人,千春秘麟阁。长揖不受官,拂衣归林峦。余亦去金马,藤萝同所欢。相思在何处?桂树青云端。
330 0 0
李白
故人青云器,何意常窘迫。三十犹布衣,怜君头已白。 谁言此相见,暂得话畴昔。旧业今已芜,还乡返为客。 扁舟伊独往,斗酒君自适。沧洲不可涯,孤帆去无迹。 杯中忽复醉,湖上生月魄。湛湛江色寒,濛濛水云夕。 风波易迢递,千里如咫尺。回首人已遥,南看楚天隔。
316 0 0
刘长卿
常闻积归思,昨夜又兼秋。乡路京华远,王程江水流。 吴歌喧两岸,楚客醉孤舟。渐觉潮初上,凄然多暮愁。
435 0 0
祖咏
折秦淮露柳,带明月、倚归船。看佩玉纫兰,囊诗贮锦,江满吴天。吟边。唤回梦蝶,想故山、薇长已多年。草得梅花赋了,棹歌远和离舷。 风弦。尽入吟篇。伤倦客、对秋莲。过旧经行处,渔乡水驿,一路闻蝉。留连。漫听燕语,便江湖、夜语隔灯前。潮返浔阳暗水,雁来好寄瑶笺。
薄薄窗油清似镜。两面疏帘,四壁文书静。小篆焚香消日永。新来识得闲中性。 人爱人嫌都莫问。絮自沾泥,不怕东风紧。只有诗狂消不尽。夜来题破窗花影。
352 0 0
程垓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380 0 0
韩琦
瀛海无因泛,昆丘岂易寻。数峰聊在目,一境暂清心。 悦彼松柏性,爱兹桃李阴。列芳凭有土,丛干聚成林。 信矣子牟恋,归欤尼父吟。暗香兰露滴,空翠蕙楼深。 负鼎位尝忝,荷戈年屡侵。百城烦鞅掌,九仞喜岖嶔。 巴汉溯沿楫,岷峨千万岑。恩偏不敢去,范蠡畏熔金。
328 0 0
武元衡
凡一个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的边疆去,想到月亮怎么会跟着人走,星星究竟是怎么嵌在天空中。但孩子在他的世界里,是好像鱼之在水,游泳自如,忘其所以的,成人却有如人的凫水一样,虽然也觉到水的柔滑和清凉,不过总不免吃力,为难,非上陆不可了。 月亮和星星的情形,一时怎么讲得清楚呢,家境还不算精穷,当然还不如给一点所谓教育,首先是识字。上海有各国的人们,有各国的书铺,也有各国的儿童用书。但我们是中国人,要看中国书,识中国字。这样的书也有,虽然纸张,图画,色彩,印订,都远不及别国,但有是也有的。我到市上去,给孩子买来的是民国二十一年十一月印行的“国难后第六版”的《看图识字》。 先是那色彩就多么恶浊,但这且不管他。图画又多么死板,这且也不管他。出版处虽然是上海,然而奇怪,图上有蜡烛,有洋灯,却没有电灯;有朝靴,有三镶云头鞋,却没有皮鞋。跪着放枪的,一脚拖地;站着射箭的,两臂不平,他们将永远不能达到目的,更坏的是连钓竿,风车,布机之类,也和实物有些不同。 我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记起幼小时候看过的《日用杂字》来。这是一本教育妇女婢仆,使她们能够记账的书,虽然名物的种类并不多,图画也很粗劣,然而很活泼,也很像。为什么呢?就因为作画的人,是熟悉他所画的东西的,一个“萝卜”,一只鸡,在他的记忆里并不含胡,画起来当然就切实。现在我们只要看《看图识字》里所画的生活状态——洗脸,吃饭,读书——就知道这是作者意中的读者,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在租界上租一层屋,装了全家,既不阔绰,也非精穷的,埋头苦干一日,才得维持生活一日的人,孩子得上学校,自己须穿长衫,用尽心神,撑住场面,又那有余力去买参考书,观察事物,修炼本领呢?况且,那书的末叶上还有一行道:“戊申年七月初版”。查年表,才知道那就是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即西历一九○八年,虽是前年新印,书却成于二十七年前,已是一部古籍了,其奄奄无生气,正也不足为奇的。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所以给儿童看的图书就必须十分慎重,做起来也十分烦难。即如《看图识字》这两本小书,就天文,地理,人事,物情,无所不有。其实是,倘不是对于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苍蝇之微,都有些切实的知识的画家,决难胜任的。 然而我们是忘却了自己曾为孩子时候的情形了,将他们看作一个蠢才,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即使因为时势所趋,只得施一点所谓教育,也以为只要付给蠢才去教就足够。于是他们长大起来,就真的成了蠢才,和我们一样了。然而我们这些蠢才,却还在变本加厉的愚弄孩子。只要看近两三年的出版界,给“小学生”,“小朋友”看的刊物,特别的多就知道。中国突然出了这许多“儿童文学家”了么?我想:是并不然的。 五月三十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七月一日北平《文学季刊》第三期,署名唐俟。 #p#副标题#e#
310 0 0
鲁迅
循涯不知浅,见底似非深。永日无波浪,澄澄照我心。
414 0 0
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 犹道江州最凉冷,至今九月著生衣。
360 0 0
仙女下,董双成,汉殿夜凉吹玉笙。曲终却从仙官去, 万户千门惟月明。 河汉女,玉炼颜,云輧往往在人间。九霄有路去无迹, 袅袅香风生佩环。
348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