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凤楼相对鳌山结。鳌山结。香尘随步。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帘揭。游人不放笙歌歇。笙歌歇。晓烟轻散,帝城宫阙。
304 0 0
张孝祥
春城带病别,秋塞见除书。况是神仙吏,仍非尘土居。 河风吹鸟迥,岳雨滴桐疏。坐阁驰思夕,沙东凉月虚。
379 0 0
中华文学
一豆聊供游冶郎,去时忙唤锁仓琅。 入门独慕相如侣,欲拨瑶琴弹凤凰。
368 0 0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309 0 0
纳兰性德
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人言格调胜玄度, 我爱篇章敌浪仙。晚渡去时冲细雨,夜滩何处宿寒烟。 楚王宫去阳台近,莫倚风流滞少年。
406 0 0
韦庄
春风旗鼓石头城。急麾兵。斩长鲸。缓带轻裘,乘胜讨蛮荆。蚁聚蜂屯三十万,争面缚,向行营。 舳舻千里大江横。凯歌声。犬羊惊。尊俎风流,谈笑酒徐倾。北望旄头今已灭,河汉淡,两台星。
329 0 0
赵彦端
气佳哉、烟紫石头城,云碧雨花台。想东山前后,望春树绿,看晚潮回。自古英雄豪杰,无不待时来。拥鼻微吟处,山静花开。 商皓亦尝如此,羡苍生皆有,瞻望之怀。但淝河洛涧,此事偶然谐。疑是彼、八公草木,得神明、相亮不相猜。西州泪,千年犹湿,回望兴哀。
385 0 0
玉皇有诏登仙职,龙吐云兮凤著力。眼前蓦地见楼台, 异草奇花不可识。我向大罗观世界,世界即如指掌大。 当时不为上升忙,一时提向瀛洲卖。
318 0 0
谢安涵雅量,叔夜赋刚肠。清宵假寐,应笑长孺卧淮阳。尽彻东平屏障,不废南楼谈咏,宴寝自凝香。庭下一B636土,须避赤帷裳。 双石健,含古色,照新堂。百年乔木阴下,僵立两蛟苍。目送千山爽气,帘卷一城风月,杖履合彷徉。他日峨眉秀,相望隔明光。孙发厅事前古冢,得双石,因以为堂名。石上有昔人题识云:叠峨眉山于文会堂前。
毛滂
愁满关山,又吹得、芦花雪深。西楼外、天低水涌,龙挟秋吟。回首人间无此曲,数峰江上落余音。似断云、飞絮两悠悠,何处寻。 江南路,晴又阴,声韵改,泪盈襟。自中郎去后,羽泛商沈。牛背斜阳添别恨,鸾胶秋月续琴心。待醉骑、黄鹤度苍寒,霜满林。
321 0 0
庭柚有垂实,燕巢无宿雏。我亦辞社燕,茫茫焉所如。 君诗夏方早,我叹秋已徂。食物风土异,衾裯时节殊。 荒草满田地,近移江上居。八日复切九,月明侵半除。
456 0 0
元稹
游人占却岩中屋。白云只向檐头宿。谁解探玲珑。青山十里空。 松篁通一径。噤嘇山花冷。今古几千年。西乡小有天。
328 0 0
辛弃疾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俎定常开。九江日落醒何处, 一柱观头眠几回。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300 0 0
杜甫
缥缈九仙阁,壮观在人间。凉飚乍起,四围晴黛入阑干。已过中秋时候。便是菊花重九。为寿一尊欢。今古登高意,玉帐正清闲。 引三巴,连五岭,控百蛮。元戎小队,旧游曾记并龙山。闽峤尤宽南顾。闻道天边雨露。持橐诏新颁。且拥笙歌醉,廊庙更徐还。
403 0 0
张元干
雨馀飞絮乱,相别思难任。酒罢河桥晚,帆开烟水深。 蟾宫须展志,渔艇莫牵心。岐路从兹远,双鱼信勿沈。
413 0 0
某窃承帅阃太硕人顷自仙班,来瑞人世。诞弥喜届,庆颂骈臻。某仰讠乇门墙,用伸庆贺。辄成小词一,寄声鹊桥仙。僭易尘献,上祝椿鹤之算。伏惟懿慈,特赐采览。门下士姓某惶恐再拜上。 隐君仙裔,帅垣佳配。谁似硕人清贵。几番鸾诰自天来,森截江网同卷重出一首作‘看’绿绶、彩衣当砌。莲开十丈,蓂留十荚,迟十日、瑶池秋至。殷勤祝寿指蟠桃,更重数、三千馀岁。
299 0 0
然传奇诸作者中,有特有关系者二人:其一,所作不多而影响甚大,名亦甚盛者曰元稹;其二,多所著作,影响亦甚大而名不甚彰者曰李公佐。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举明经,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又自虢州长史征入,渐迁至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又改越州,兼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五年七月暴疾,一日而卒于镇,时年五十三(七七九—— 八三一),两《唐书》皆有传。稹自少与白居易唱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1〕,然所传小说,止《莺莺传》〔2〕(见《广记》四百八十八)一篇。 《莺莺传》者,即叙崔张故事,亦名《会真记》者也。略谓贞元中,有张生者,性貌温美,非礼不动,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时生游于蒲,寓普救寺,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过蒲,亦寓兹寺,绪其亲则于张为异派之从母。会浑瑊薨,军人因丧大扰蒲人,崔氏甚惧,而生与蒲将之党有善,得将护之,十余日后廉使杜确来治军,军遂戢。崔氏由此甚感张生,因招宴,见其女莺莺,生惑焉,托崔之婢红娘以《春词》二首通意,是夕得彩笺,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辞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喜且骇,已而崔至,则端服严容,责其非礼,竟去,张自失者久之,数夕后,崔又至,将晓而去,终夕无一言。 ……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邪?”及明,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是后又十余日,杳不复知。张生赋《会真诗》三十韵,未毕而红娘适至,因授之,以贻崔氏。自是复容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同安于曩所谓西厢者几一月矣。张生常诘郑氏之情,则曰,“我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无何,张生将至长安,先以情谕之,崔氏宛然无难词,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将行之夕,不可复见,而张生遂西下。…… 明年,文战不利,张生遂止于京,贻书崔氏以广其意,崔报之,而生发其书于所知,由是为时人传说。杨巨源为赋《崔娘诗》〔3〕,元稹亦续生《会真诗》三十韵〔4〕,张之友闻者皆耸异,而张志亦绝矣。元稹与张厚,问其说,张曰: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秉娇宠,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万乘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越岁余,崔已适人,张亦别娶,适过其所居,请以外兄见,崔终不出;后数日,张生将行,崔则赋诗一章以谢绝之云,“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自是遂不复知。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云。 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而李绅〔5〕杨巨源辈既各赋诗以张之,稹又早有诗名,后秉节钺,故世人仍多乐道,宋赵德麟已取其事作《商调蝶恋花》〔6〕十阕(见《侯鲭录》),金则有董解元《弦索西厢》〔7〕,元则有王实甫《西厢记》〔8〕,关汉卿《续西厢记》〔9〕,明则有李日华《南西厢记》〔10〕,陆采《南西厢记》〔11〕等,其他曰《竟》曰《翻》曰《后》曰《续》〔12〕者尤繁,至今尚或称道其事。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传》而已。 李公佐字颛蒙,陇西人,尝举进士,元和中为江淮从事,后罢归长安(见所作《谢小娥传》中),会昌初,又为杨府录事,大中二年,坐累削两任官(见《唐书》《宣宗纪》),盖生于代宗时,至宣宗初犹在(约七七○——八五○),余事未详;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有千牛备身公佐,则别一人也。其著作今存四篇,《南柯太守传》(见《广记》四百七十五,题《淳于棼》,今据《唐语林》改正)最有名,传言东平淳于棼家广陵郡东十里,宅南有大槐一株,贞元七年九月因沉醉致疾,二友扶生归家,令卧东庑下,而自秣马濯足以俟之。生就枕,昏然若梦,见二紫衣使称奉王命相邀,出门登车,指古槐穴而去。使者驱车入穴,忽见山川,终入一大城,城楼上有金书题曰“大槐安国”。生既至,拜驸马,复出为南柯太守,守郡三十载,“风化广被,百姓歌谣,建功德碑,立生祠宇”,王甚重之,递迁大位,生五男二女,后将兵与檀萝国战,败绩,公主又薨。生罢郡,而威福日盛,王疑惮之,遂禁生游从,处之私第,已而送归。既醒,则“见家之童仆拥篲于庭,二客濯足于榻,斜日未隐于西垣,余樽尚湛于东牖,梦中倏忽,若度一世矣。”其立意与《枕中记》同,而描摹更为尽致,明汤显祖亦本之作传奇曰《南柯记》。篇末言命仆发穴,以究根源,乃见蚁聚,悉符前梦,则假实证幻,余韵悠然,虽未尽于物情,已非《枕中》之所及矣。 ……有大穴,根洞然明朗,可容一榻。上有积土壤以为城郭殿台之状,有蚁数斛,隐聚其中。中有小台,其色若丹,二大蚁处之,素翼朱首,长可三寸,左右大蚁数十辅之,诸蚁不敢近,此其王矣:即槐安国都是也。又#p#副标题#e#
335 0 0
鲁迅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383 0 0
杜牧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 激流起平地,吹涝上侵空。翕辟乾坤异,盈虚日月同。 艅艎从陆起,洲浦隔阡通。跳沫喷岩翠,翻波带景红。 怒湍初抵北,却浪复归东。寂听堪增勇,晴看自发蒙。 伍生传或谬,枚叟说难穷。来信应无已,申威亦匪躬。 冲腾如决胜,回合似相攻。委质任平视,谁能涯始终。
346 0 0
平生见流水,见此转留连。况此朱门内,君家新引泉。 伊流决一带,洛石砌千拳。与君三伏月,满耳作潺湲。 深处碧磷磷,浅处清溅溅。碕岸束呜咽,沙汀散沦涟。 翻浪雪不尽,澄波空共鲜。两岸滟滪口,一泊潇湘天。 曾作天南客,漂流六七年。何山不倚杖,何水不停船。 巴峡声心里,松江色眼前。今朝小滩上,能不思悠然。
412 0 0
白居易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