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王气已萧疏,依旧山河捧帝居。废路塌平残瓦砾, 破坟耕出烂图书。绿莎满县年荒后,白鸟盈溪雨霁初。 二百年来霸王业,可知今日是丘墟。
371 0 0
皮日休
渭城寒食罢,送客归远道。乌帽背斜晖,青骊踏春草。 酒醒孤烛夜,衣冷千山早。去事沈尚书,应怜词赋好。
334 0 0
韩翃
琵琶洲上人行绝,干越亭中客思多。 月满秋江山冷落,不知谁问夜如何。
533 0 0
施肩吾
西崦斜阳,东江流水,物华不为人留。铮然一叶,天下已知秋。屈指人间得意,问谁是、骑鹤扬州。君知我,从来雅意,未老已沧州。 无穷身外事,百年能几,一醉都休。恨儿曹抵死,谓我心忧。况有溪山杖屦,阮籍辈、须我来游。还堪笑,机心早觉,海上有惊鸥。
313 0 0
辛弃疾
元遗山〔2〕在金元之际,为文宗,为遗献,为愿修野史,保存旧章的有心人,明清以来,颇为一部分人士所爱重。然而他生平有一宗疑案,就是为叛将崔立〔3〕颂德者,是否确实与他无涉,或竟是出于他的手笔的文章。 金天兴元年(一二三二),蒙古兵围洛阳;次年,安平都尉京城西面元帅崔立杀二丞相,自立为郑王,降于元。惧或加以恶名,群小承旨,议立碑颂功德,于是在文臣间,遂发生了极大的惶恐,因为这与一生的名节相关,在个人是十分重要的。 当时的情状,《金史》《王若虚〔4〕传》这样说——“天兴元年,哀宗走归德。明年春,崔立变,群小附和,请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书省命,召若虚为文。时奕辈恃势作威,人或少许,则谗"k立见屠灭。若虚自分必死,私谓左右司员外郎元好问曰,‘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奕辈不能夺,乃召太学生刘祁麻革辈赴省,好问张信之喻以立碑事曰,‘众议属二君,且已白郑王矣!二君其无让。’祁等固辞而别。数日,促迫不已,祁即为草定,以付好问。好问意未惬,乃自为之,既成,以示若虚,乃共删定数字,然止直叙其事而已。后兵入城,不果立也。” 碑虽然“不果立”,但当时却已经发生了“名节”的问题,或谓元好问作,或谓刘祁〔5〕作,文证具在清凌廷堪〔6〕所辑的《元遗山先生年谱》中,兹不多录。经其推勘,已知前出的《王若虚传》文,上半据元好问《内翰王公墓表》,后半却全取刘祁自作的《归潜志》,被诬攀之说所蒙蔽了。凌氏辩之云,“夫当时立碑撰文,不过畏崔立之祸,非必取文辞之工,有京叔属草,已足塞立之请,何取更为之耶?”然则刘祁之未尝决死如王若虚,固为一生大玷,但不能更有所推诿,以致成为“塞责”之具,却也可以说是十分晦气的。 然而,元遗山生平还有一宗大事,见于《元史》《张德辉》〔7〕传—— “世祖在潜邸,……访中国人材。德辉举魏璠,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壬子,德辉与元裕北觐,请世祖为儒教大宗师,世祖悦而受之。因启:累朝有旨蠲儒户兵赋,乞令有司遵行。从之。” 以拓跋魏的后人与德辉,请蒙古小酋长为“汉儿”的“儒教大宗师”,在现在看来,未免有些滑稽,但当时却似乎并无訾议。盖蠲除兵赋,“儒户”均沾利益,清议操之于士,利益既沾,虽已将“儒教”呈献,也不想再来开口了。 由此士大夫便渐渐的进身,然终因不切实用,又渐渐的见弃。但仕路日塞,而南北之士的相争却也日甚了。余阙〔8〕的《青阳先生文集》卷四《杨君显民诗集序》云——“我国初有金宋,天下之人,惟才是用之,无所专主,然用儒者为居多也。自至元以下,始浸用吏,虽执政大臣,亦以吏为之,……而中州之士,见用者遂浸寡。 况南方之地远,士多不能自至于京师,其抱才缊者,又往往不屑为吏,故其见用者尤寡也。及其久也,则南北之士亦自町畦以相訾,甚若晋之与秦,不可与同中国,故夫南方之士微矣。” 然在南方,士人其实亦并不冷落。同书《送范立中赴襄阳诗序》云—— “宋高宗南迁,合淝遂为边地,守臣多以武臣为之。 ……故民之豪杰者,皆去而为将校,累功多至节制。郡中衣冠之族,惟范氏,商氏,葛氏三家而已。……皇元受命,包裹兵革,……诸武臣之子弟,无所用其能,多伏匿而不出。春秋月朔,郡太守有事于学,衣深衣,戴乌角巾,执笾豆?爵,唱赞道引者,皆三家之子孙也,故其材皆有所成就,至学校官,累累有焉。……虽天道忌满恶盈,而儒者之泽深且远,从古然也。” 这是“中国人才”们献教,卖经以来,“儒户”所食的佳果。虽不能为王者师,且次于吏者数等,而究亦胜于将门和平民者一等,“唱赞道引”,非“伏匿”者所敢望了。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二十日及次日,上海无线电播音由冯明权先生讲给我们一种奇书:《抱经堂勉学家训》(据《大美晚报》)。这是从未前闻的书,但看见下署“颜子推”〔9〕,便可以悟出是颜之推《家训》中的《勉学篇》了。曰“抱经堂”者,当是因为曾被卢文鞍〔10〕印入《抱经堂丛书》中的缘故。所讲有这样的一段——“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汝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这说得很透彻:易习之伎,莫如读书,但知读《论语》《孝经》,则虽被俘虏,犹能为人师,居一切别的俘虏之上。这种教训,是从当时的事实推断出来的,但施之于金元而准,按之于明清之际而亦准。现在忽由播音,以“训”听众,莫非选讲者已大有感于方来,遂绸缪于未雨么? “儒者之泽深且远”,即小见大,我们由此可以明白“儒术”,知道“儒效”了。 五月二十七日。 CC 〔#p#副标题#e#
391 0 0
鲁迅
燕雀风轻二月天。一枝何处是家园(按:此句是字上下缺一字)。有花不惜是谁怜。生嫌怕,不为老人妍。 眉黛拥连娟。高情时载酒、雁湖边。略无雕饰自天然。新诗好,品第入朱弦。
319 0 0
中华文学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 两处争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381 0 0
与君相见皇都里,陶陶动便经年醉。醉中往往爱藏真, 亦不为他名与利。劝君休恋浮华荣,直须奔走烟霞程。 烟霞欲去如何去,先须肘后飞金晶。金晶飞到上宫里, 上宫下宫通光明。当时玉汞涓涓生,奔归元海如雷声。 从此夫妻相际会,欢娱踊跃情无外。水火都来两半间, 卦候翻成地天泰。一浮一沈阳炼阴,阴尽方知此理深。 到底根元是何物,分明只是水中金。乔公乔公急下手, 莫逐乌飞兼兔走。何如修炼作真人,尘世浮生终不久。 人道长生没得来,自古至今有有有。
374 0 0
吕岩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364 0 0
李白
舞雪歌云。闲淡妆匀。蓝溪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情性,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360 0 0
张先
本邦伊晋,惟时不靖。根柢之摇,枝叶攸病。 守臣不任,勩于神圣。惟钺之兴,翦焉则定。 洪惟我理,式和以敬。群顽既夷,庶绩咸正。 皇谟载大,惟人之庆。
349 0 0
柳宗元
天宫宝器隋朝物,锁在金函比金骨。开函捧之光乃发, 阿修罗王掌中月。五云如拳轻复浓,昔曾噀酒今藏龙。 规形环影相透彻,乱雪繁花千万重。可怜贞质无今古, 可叹隋陵一抔土。宫中艳女满宫春,得亲此宝能几人。 一留寒殿殿将坏,唯有幽光通隙尘。山中老僧眉似雪, 忍死相传保扃鐍.
336 0 0
卢纶
黄巢走,泰山东,死在翁家翁。
333 0 0
佚名
雨乍收,小院尘消,云淡天高露冷。坐看月华生,射玉楼清莹。蟠蟀鸣金井。下帘帏、悄悄空阶,败叶坠风,惹动闲愁,千端万绪难整。 秋夜永。凉天迥。可不念光景。嗟薄命。倏忽少年,忍交孤令。灯闪红窗影。步回廊、懒入香闺,暗落泪珠满面,谁人知我,为伊成病。
438 0 0
杜安世
闽地高僧楚地逢,僧游蛮锡挂垂松。 白云逸性都无定,才出双峰爱五峰。 高僧不负雪峰期,却伴青霞入翠微。百叶岩前霜欲降, 九枝松上鹤初归。风生碧涧鱼龙跃,威振金楼燕雀飞。 想得白莲花上月,满山犹带旧光辉。
396 0 0
曹松
福地阴阳合,仙都日月开。山川临四险,城树隐三台。 伏槛排云出,飞轩绕涧回。参差凌倒影,潇洒轶浮埃。 百果珠为实,群峰锦作苔。悬萝暗疑雾,瀑布响成雷。 方士烧丹液,真人泛玉杯。还如问桃水,更似得蓬莱。 汉帝求仙日,相如作赋才。自然金石奏,何必上天台。
426 0 0
杨炯
汉庭重少身宜退,洛下闲居迹可逃。趁伴入朝应老丑, 寻春放醉尚粗豪。诗携彩纸新装卷,酒典绯花旧赐袍。 曾在东方千骑上,至今躞蹀马头高。
412 0 0
白居易
白日照清水,浅深无隐姿。君子业高文,怀抱多正思。 砥行碧山石,结交青松枝。碧山无转易,青松难倾移。 落落出俗韵,琅琅大雅词。自非随氏掌,明月安能持。 千里不可倒,一返无近期。如何非意中,良觌忽在兹。 道语必疏淡,儒风易凌迟。愿存坚贞节,勿为霜霰欺。
355 0 0
孟郊
隙地丛筠植,修廊列堵环。楼台疏占水,冈岸远成山。 尽日草深映,无风舟自闲。聊当俟芳夕,一泛芰荷间。
483 0 0
张祜
夜叶动飘飘,寒来话数宵。卷经归鸟外,转雪过山椒。 旧长松杉大,难行水石遥。元戎宗内学,应就白云招。
414 0 0
无可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