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君来久,冤深意未传。冶长空得罪,夷甫岂言钱。 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因书欲自诉,无泪可潸然。
292 0 0
刘长卿
明季以来,世目《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为“四大奇书”〔1〕,居说部上首,比清乾隆中,《红楼梦》盛行,遂夺《三国》之席,而尤见称于文人。惟细民所嗜,则仍在《三国》《水浒》。时势屡更,人情日异于昔,久亦稍厌,渐生别流,虽故发源于前数书,而精神或至正反,大旨在揄扬勇侠,赞美粗豪,然又必不背于忠义。其所以然者,即一缘文人或有憾于《红楼》,其代表为《儿女英雄传》;一缘民心已不通于《水浒》,其代表为《三侠五义》。 《儿女英雄传评话》本五十三回,今残存四十回,题“燕北闲人著”。马从善序〔2〕云出文康手,盖定稿于道光中。文康,费莫氏,字铁仙,满洲镶红旗人,大学士勒保〔3〕次孙也,“以资为理藩院郎中,出为郡守,洊擢观察,丁忧旋里,特起为驻藏大臣,以疾不果行,卒于家。”家本贵盛,而诸子不肖,遂中落且至困惫。文康晚年块处一室,笔墨仅存,因著此书以自遣。升降盛衰,俱所亲历,“故于世运之变迁,人情之反复,三致意焉。”(并序语)荣华已落,怆然有怀,命笔留辞,其情况盖与曹雪芹颇类。惟彼为写实,为自叙,此为理想,为叙他,加以经历复殊,而成就遂迥异矣。书首有雍正甲寅观鉴我斋序,谓为“格致之书”,反《西游》等之“怪力乱神”而正之; 〔4〕次乾隆甲寅东海吾了翁识,谓得于春明市上,不知作者何人,研读数四,“更于没字处求之”〔5〕,始知言皆有物,因补其阙失,弁以数言云云:皆作者假托。开篇则谓“这部评话……初名《金玉缘》;因所传的是首善京都一桩公案,又名《日下新书》。篇中立旨立言,虽然无当于文,却还一洗秽语淫词,不乖于正,因又名《正法眼藏五十三参》,初非释家言也。后来东海吾了翁重订,题曰《儿女英雄传评话》。 ……”(首回)多立异名,摇曳见态,亦仍为《红楼梦》家数也。 所谓“京都一桩公案”者,为有侠女曰何玉凤,本出名门,而智慧骁勇绝世,其父先为人所害,因奉母避居山林,欲伺间报仇。其怨家曰纪献唐,有大勋劳于国,势甚盛。何玉凤急切不得当,变姓名曰十三妹,往来市井间,颇拓弛玩世; 偶于旅次见孝子安骥困厄,救之,以是相识,后渐稔。已而纪献唐为朝廷所诛,何虽未手刃其仇而父仇则已报,欲出家,然卒为劝沮者所动,嫁安骥。骥又有妻曰张金凤,亦尝为玉凤所拯,乃相睦如姊妹,后各有孕,故此书初名《金玉缘》。 书中人物亦常取同时人为蓝本;或取前人,如纪献唐,蒋瑞藻(《小说考证》八)云,“吾之意,以为纪者,年也;献者,《曲礼》云,‘犬名羹献’;唐为帝尧年号:合之则年羹尧也。……其事迹与本传所记悉合。”安骥殆以自寓,或者有慨于子而反写之。十三妹未详,当纯出作者意造,缘欲使英雄儿女之概,备于一身,遂致性格失常,言动绝异,矫揉之态,触目皆是矣。如叙安骥初遇何于旅舍,虑其入室,呼人抬石杜门,众不能动,而何反为之运以入,即其例也: ……那女子又说道,“弄这块石头,何至于闹的这等马仰人翻的呀?”张三手里拿着镢头,看了一眼,接口说,“怎么‘马仰人翻’呢?瞧这家伙,不这么弄,问得动他吗?打谅顽儿呢。”那女子走到跟前,把那块石头端相了端相,……约莫也有个二百四五十斤重,原是一个碾粮食的碌碡;上面靠边,却有个凿通了的关眼儿。……他先挽了挽袖子,……把那石头撂倒在平地上,用右手推着一转,找着那个关眼儿,伸进两个指头去勾住了,往上只一悠,就把那二百多斤的石头碌碡,单撒手儿提了起来。向着张三李四说道,“你们两个也别闲着,把这石头上的土给我拂落净了。”两个屁滚尿流,答应了一声,连忙用手拂落了一阵,说,“得了。”那女子才回过头来,满面含春的向安公子道,“尊客,这石头放在那里?”安公子羞得面红过耳,眼观鼻鼻观心的答应了一声,说,“有劳,就放在屋里罢。”那女子听了,便一手提着石头,款动一双小脚儿,上了台阶儿,那只手撩起了布帘,跨进门去,轻轻的把那块石头放在屋里南墙根儿底下;回转头来,气不喘,面不红,心不跳。众人伸头探脑的向屋里看了,无不咤异。……(第四回) 结末言安骥以探花及第,复由国子监祭酒简放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未赴,又“改为学政,陛辞后即行赴任,办了些疑难大案,政声载道,位极人臣,不能尽述”。因此复有人作续书三十二回,文意并拙,且未完,云有二续,序题“不计年月无名氏”〔6〕盖光绪二十年顷北京书估之所造也。 《三侠五义》出于光绪五年(一八七九),原名《忠烈侠义传》,百二十回,首署“石玉昆〔7〕述”,而序则云问竹主人原藏,入迷道人编订,皆不详为何如人。凡此流著作,虽意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而必以一名臣大吏为中枢,以总领一切豪俊,其在《三侠五义》者曰包拯。拯字希仁,以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其间尝除天章阁待制,又除龙图阁学土,权知开封府,立朝刚毅,关节不到,世人比之阎罗,有传在《宋史》(三百十六)。而民间所传,则行事率怪异,元人杂剧中已有包公“断立太后”及“审乌盆鬼”〔8〕诸异说;明人又作短书十卷曰《龙图公案》〔9〕,亦名《包公#p#副标题#e#
318 0 0
鲁迅
霜间开紫蒂,露下发金英。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
294 0 0
中华文学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317 0 0
苏轼
衫袖拂青冥,推鞍上翠屏。尘埃辞马尾,城阙入窗棂。 云领浮名去,钟撞大梦醒。茫茫山下事,满眼送流萍。
326 0 0
周易一书,更三圣人,深切著明。凡变通动静,有形有象,盈虚消息,时止时行。天相名卿,日探妙趣,往古来今无两心。褰帷暇,手韦编不置,聊以娱情。 如今祝寿殷勤。请得以推评理致新。看九重有命,晋侯锡马,三公论道,鼎足承君。同厥震男,拔乎泰茹,玉笋班中联步什疑误。贤奋建,定丰亨豫大,扬夬王庭。
360 0 0
刘仙伦
彼吴之宫兮江之那涯,复道盘兮当高且斜。 波摇疏兮雾濛箔,菡萏国兮鸳鸯家。鸾之箫兮蛟之瑟, 骈筠参差兮界丝密。宴曲房兮上初日, 月落星稀兮歌酣未毕。越山丛丛兮越溪疾, 美人雄剑兮相先后出。火姑苏兮沼长洲, 此宫之丽人兮留乎不留。霜氛重兮孤榜晓, 远树扶苏兮愁烟悄眇。欲摭愁烟兮问故基, 又恐愁烟兮推白鸟。
370 0 0
陆龟蒙
十二年前,曾上到、绣春台顶。双脚健、不烦筇杖,透岩穿岭。老去渐消狂气习,重来依旧佳风景。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 山之下,江流永。江之外,淮山暝。望中原何处,虎狼犹梗。句蠡规模非浅近,石苻事业真俄顷。问古今、宇宙竟如何,无人省。
299 0 0
吴潜
【诉衷情】 都人离恨满歌筵, 清唱倚巍跻。 星屏别后千里, 更见是何年。 □绮稳,绣衣鲜,欲朝天。 北人欢笑,南国悲凉, 迎送金鞭。
350 0 0
晏几道
汗漫乘春至,林峦雾雨生。洞莓黏屐重,岩雪溅衣轻。 窟宅分三岛,烟霞接五城。却怜饶药物,欲辨不知名。
343 0 0
一枝和露珍珠贯。月下回来寻几遍。今朝忽见数枝开,未有十分如待伴。 新妆不比涂妃面。雪艳冰姿寒欲颤。外边多少扫春人,春信莫教容易断。
270 0 0
移得仙居此地来,花丛自遍不曾栽。庭前亚树张衣桁, 坐上新泉泛酒杯。轩槛暗传深竹径,绮罗长拥乱书堆。 闲乘画舫吟明月,信任轻风吹却回。
439 0 0
鱼玄机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十月十二日 〔1〕本篇在收S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诗中“破帽”作“旧帽”,“漏船”作“破船”。 〔2〕千夫指《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孺子牛,《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晋代杜预注:“孺子,荼也。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牽之。荼顿地,故折其齿。”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同里钱秀才季重,工小词。然饮酒使气,有不可一世之概。有三子,溺爱过甚,不令就塾。饭后即引与嬉戏,惟恐不当其意。尝记其柱帖云‘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真狂士也。”条幅所说“偷得半联”,指此。
315 0 0
汉家英杰出皇都,携手河梁话入胡。 不是子卿全大节,也应低首拜单于。
377 0 0
蝉噪城沟水,芙蓉忽已繁。红花迷越艳,芳意过湘沅。 湛露宜清暑,披香正满轩。朝朝只自赏,秾李亦何言。
321 0 0
羊士谔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览 通:揽;明月 一作: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310 0 0
李白
【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1],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2],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索手[3],皓腕约金环[4] 。 头上金爵钗[5],腰佩翠琅玕[6] 。 明珠交玉体[7],珊瑚间木难[8] 。 罗衣何飘飘,轻据随风还[9] 。 顾盼遗光彩[10],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11] 。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12],高门结重关[13] 。 容华耀朝日[14],谁不希令颜[15], 媒氏何所营[16]?玉帛不时安[17] 。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18] 。 盛年处房室[19],中夜起长叹。
曹植
洛浦想江津,悲欢共此辰。采花湖岸菊,望国旧楼人。 雁别声偏苦,松寒色转新。传书问渔叟,借寇尔何因。
卢纶
共载清秋客船,同瞻皂盖朝天。 ——卢藻 悔使比来相得,如今欲别潸然。 ——卢幼平 渐惊徒驭分散,愁望云山接连。 ——皎然 魏阙驰心日日,吴城挥手年年。 ——陆羽 送远已伤飞雁,裁诗更切嘶蝉。 ——潘述 空怀鄠杜心醉,永望门栏脰捐。 ——李恂 别思无穷无限,还如秋水秋烟。 ——潘述
382 0 0
皎然
火炎逢六月,金伏过三庚。几度衣裳汗,谁家枕簟清。 颁冰无下位,裁扇有高名。吏部还开瓮,殷勤二客情。
319 0 0
包佶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