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皞御气,句芒肇功。苍龙青旗,爰候祥风。 律以和应,神以感通。鼎俎修蚃,时惟礼崇。
441 0 0
包佶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343 0 0
陆游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釐降,《春秋》讥不亲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甚哉,妃匹之爱,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不乎!即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终: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恶能识乎性命哉?
375 0 0
司马迁
羸骖驱野岸,山远路盘盘。清露月华晓,碧江星影寒。 离群徒长泣,去国自加餐。霄汉宁无旧,相哀自语端。
452 0 0
张祜
【天仙子】 柳色披衫金缕凤, 纤手轻捻红豆弄。 翠娥双敛正含情, 桃花洞,瑶台梦, 一片春愁谁与共。
365 0 0
和凝
日本沙门性颇灵,自携语孟到禅扄。 也知中国尊朱子,不学南方诵墨经。
381 0 0
孙华孙
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月下愁听砧杵起,寒雁南行。孤眠鸾帐里,枉劳魂梦,夜夜飞扬。 想君薄行,更不思量。谁为传书与?表妾衷肠。倚牅无言垂血泪,暗祝三光。万般无奈处,一炉香尽,又更添香。
325 0 0
佚名
李顿报告书〔2〕采用了中国人自己发明的“国际合作以开发中国的计划”,这是值得感谢的,——最近南京市各界的电报已经“谨代表京市七十万民众敬致慰念之忱”,称他“不仅为中国好友,且为世界和平及人道正义之保障者”(三月一日南京中央社电)了。 然而李顿也应当感谢中国才好:第一,假使中国没有“国际合作学说”,李顿爵士就很难找着适当的措辞来表示他的意思。岂非共管没有了学理上的根据?第二,李顿爵士自己说的:“南京本可欢迎日本之扶助以拒共产潮流”,他就更应当对于中国当局的这种苦心孤诣表示诚恳的敬意。 但是,李顿爵士最近在巴黎的演说(路透社二月二十日巴黎电),却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前途,似系于如何,何时及何人对于如此伟大人力予以国家意识的统一力量,日内瓦〔3〕乎,莫斯科乎?”还有一个是:“中国现在倾向日内瓦,但若日本坚持其现行政策,而日内瓦失败,则中国纵非所愿,亦将变更其倾向矣。”这两个问题都有点儿侮辱中国的国家人格。国家者政府也。李顿说中国还没有“国家意识的统一力量”,甚至于还会变更其对于日内瓦之倾向!这岂不是不相信中国国家对于国联的忠心,对于日本的苦心? 为着中国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光荣起见,我们要想答复李顿爵士已经好多天了,只是没有相当的文件。这使人苦闷得很。今天突然在报纸上发见了一件宝贝,可以拿来答复李大人:这就是“汉口警部三月一日的布告”。这里可以找着“铁一样的事实”,来反驳李大人的怀疑。 例如这布告(原文见《申报》三月一日汉口专电)说:“在外资下劳力之劳工,如劳资间有未解决之正当问题,应禀请我主管机关代表为交涉或救济,绝对不得直接交涉,违者拿办,或受人利用,故意以此种手段,构成严重事态者,处死刑。”这是说外国资本家遇见“劳资间有未解决之正当问题”,可以直接任意办理,而劳工方面如此这般者……就要处死刑。这样一来,我们中国就只剩得“用国家意识统一了的”劳工了。因为凡是违背这“意识”的,都要请他离开中国的“国家”——到阴间去。李大人难道还能够说中国当局不是“国家意识的统一力量”么? 再则统一这个“统一力量”的,当然是日内瓦,而不是莫斯科。“中国现在倾向日内瓦”,——这是李顿大人自己说的。我们这种倾向十二万分的坚定,例如那布告上也说:“如有奸民流痞受人诱买勾串,或直受驱使,或假托名义,以图破坏秩序安宁,与构成其他不利于我国家社会之重大犯行者,杀无赦。”这是保障“日内瓦倾向”的坚决手段,所谓“虽流血亦所不辞”。而且“日内瓦”是讲世界和平的,因此,中国两年以来都没有抵抗,因为抵抗就要破坏和平;直到一二八,中国也不过装出挡挡炸弹枪炮的姿势;最近的热河事变,中国方面也同样的尽在“缩短阵线”〔4〕。不但如此,中国方面埋头剿匪,已经宣誓在一两个月内肃清匪共,“暂时”不管热河。这一切都是要证明“日本……见中国南方共产潮流渐起,为之焦虑”〔5〕是不必的,日本很可以无须亲自出马。中国方面这样辛苦的忍耐的工作着,无非是为着要感动日本,使它悔悟,达到远东永久和平的目的,国际资本可以在这里分工合作。而李顿爵士要还怀疑中国会“变更其倾向”,这就未免太冤枉了。 总之,“处死刑,杀无赦”,是回答李顿爵士的怀疑的历史文件。请放心罢,请扶助罢。 三月七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九日《申报·自由谈》,署名干。 〔2〕李顿报告书李顿(V.Lytton,1876—1947),英国贵族。一九三二年四月,国际联盟派他率领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九一八事件,同年十月二日发表所谓《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也称《李顿报告书》),其中竟说日本在中国东北有“不容漠视”的“权利”及“利益”。日本侵入东北,是因为中国社会内部“紊乱”和中国人民“排外”使日本遭受“损害”;是由于苏联之“扩张”及“中国共产党之发展”使日本“忧虑”。在《报告书》的第九章中,把孙中山早年关于引进外国技术、资金以帮助中国开发建设的主张加以歪曲引用,提出“以暂时的国际合作,促进中国之内部建设”,实际上是主张由帝国主义共同瓜分中国。《报告书》还荒谬地提出使东北从中国分割出去的“满洲自治”主张。当时国民党政府竟称这一报告“明白公允”,对《报告书》原则表示接受。 〔3〕日内瓦瑞士西部日内瓦州的首府,国际联盟总部所在地。这里的意思是指英、法等帝国主义集团。 〔4〕“缩短阵线”这是国民党宣传机构掩饰其作战部队溃退的用语。如《申报》一九三三年三月三日所载一则新闻标题为:“敌军深入热河省境,赤峰方面消息混沌,凌原我军缩短防线。”〔5〕这也是李顿在巴黎演说中的话。 #p#副标题#e#
364 0 0
鲁迅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337 0 0
李益
驯扰朱门四五年,毛香足净主人怜。 无端咬著亲情客,不得红丝毯上眠。
420 0 0
薛涛
红板江桥青酒旗, 馆娃宫暖日斜时。 可怜雨歇东风定, 万树千条各自垂。
419 0 0
白居易
端居临玉扆,初律启金商。凤阙澄秋色,龙闱引夕凉。 野净山气敛,林疏风露长。砌兰亏半影,岩桂发全香。 满盖荷凋翠,圆花菊散黄。挥鞭争电烈,飞羽乱星光。 柳空穿石碎,弦虚侧月张。怯猿啼落岫,惊雁断分行。 斜轮低夕景,归旆拥通庄。
400 0 0
李治
小松双对凤池开,履迹衣香逼上台。天意皆从彩毫出, 宸心尽向紫烟来。非时玉案呈宣旨,每日金阶谢赐回。 仙侣何因记名姓,县丞头白走尘埃。
366 0 0
王建
作者:鲁迅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知; 而且不知道,说话的是谁? 暗里不知,身热头痛。 你来你来!明日的梦。 一九一八年
472 0 0
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 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
329 0 0
杜甫
高低竹杂松,积翠复留风。路剧阴溪里,寒生暑气中。
384 0 0
中华文学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钟去携杖。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适闻闾里归,问讯疑犹强。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拊膺呼苍天,生死将奈向。
389 0 0
梅尧臣
芍药蔷薇语早梅,不知谁是艳阳才。 今朝领得春风意,不复饶君雪里开。
390 0 0
温庭筠
尚觉王孙贵,豪家意颇浓。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308 0 0
朝送南去客,暮迎北来宾。孰云当大路,少遇心所亲。 劳者念息肩,热者思濯身。何如愁独日,忽见平生人。 平生已不浅,是日重殷勤。问从何处来,及此江亭春。 江天春多阴,夜月隔重云。移尊树间饮,灯照花纷纷。 一会不易得,馀事何足云。明旦又分手,今夕且欢忻。
405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