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世,言道术既有庄周之蔑诗礼,贵虚无,尤以文辞,陵轹诸子。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1〕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后人惊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产,故称“楚辞”〔2〕。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故后儒之服膺诗教者,或訾而绌之,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屈原,名平,楚同姓也,事怀王为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令原草宪令,上官大夫〔3〕欲夺其稿,不得,谗之于王,王怒而疏屈原。原彷徨山泽,见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眅眆,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抒愤懑,曰《天问》〔4〕。辞句大率四言;以所图故事,今多失传,故往往难得其解: “……雄虺九首,儵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中央共牧后何怒?蜂蚁微命力协固?惊女采薇鹿何祜?北至回水萃何喜?兄有噬犬弟何欲,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后盖又召还,尝欲联齐拒秦,不见用。怀王与秦婚,子兰〔5〕劝王入秦,屈原止之,不听,卒为秦所留。长子顷襄王立,子兰为令尹,亦谗屈原,王怒而迁之。原在湘沅之间九年,行吟泽畔,颜色憔悴,作《离骚》,终怀石自投汨罗以死,时盖顷襄王十四五年(前二八五或六)也。 《离骚》者,司马迁以为“离忧”,班固以为“遭忧”,王逸释以离别之愁思,扬雄则解为“牢骚”,故作《反离骚》,又作《畔牢愁》矣。〔6〕其辞述已之始生,以至壮大,迄于将终,虽怀内美,重以修能,正道直行,而罹谗贼,于是放言遐想,称古帝,怀神山,呼龙虬,思佚女,申纾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其文几二千言,中有云: “……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乘鷖兮,汰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时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 次述占于灵氛,问于巫咸,无不劝其远游,毋怀故宇,于是驰神纵意,将翱将翔,而濞怀宗国,终又宁死而不忍去也: “……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婾乐。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今所传《楚辞》中有《九章》〔7〕九篇,亦屈原作。又有《卜居》,《渔父》,〔8〕述屈原既放,与卜者及渔人问答之辞,亦云自制,然或后人取故事仿作之,而其设为问难,履韵偶句之法,则颇为词人则效,近如宋玉之《风赋》,远如相如之《子虚》,《上林》,班固之《两都》〔9〕皆是也。 《离骚》之出,其沾溉文林,既极广远,评之语,遂亦纷繁,扬之者谓可与日月争光,抑之者且不许与狂狷比迹,〔10〕盖一则达观于文章,一乃局蹐于诗教,故其裁决,区以别矣。 实则《离骚》之异于《诗》者,特在形式藻采之间耳,时与俗异,故声调不同;地异,故山川神灵动植皆不同;惟欲婚简狄,留二姚,或为北方人民所不敢道,若其怨愤责数之言,则三百篇中之甚于此者多矣。楚虽蛮夷,久为大国,春秋之世,已能赋诗,风雅之教,宁所未习,幸其固有文化,尚未沦亡,交错为文,遂生壮采。刘勰取其言辞,校之经典,〔11〕谓有异有同,固雅颂之博徒,实战国之风雅,“虽取熔经义,亦自铸伟辞。……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文心雕龙》《辨骚》)可谓知言者已。 形式文采之所以异者,由二因缘,曰时与地。古者交接邻国,揖让之际,盖必诵诗,故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12〕周室既衰,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而游说之风寝盛,纵横之士,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如屈原同时有苏秦者,其说赵司寇李兑〔13〕也,曰:“雒阳乘轩里苏秦,家贫亲老,无罢车驽马,桑轮蓬箧,赢幐担囊,触尘埃,蒙霜露,越漳、河,足重茧,日百而舍,造外阙,愿造于前,口道天下之事。”(《赵策》一)自叙其来,华饰至此,则辩说之际,可以推知。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况《离骚》产地,与《诗》不同,彼有河渭,此则沅湘,彼惟朴樕,此则兰蓲;又重巫,浩歌曼舞,足以乐神,盛造歌辞,用于祀祭。《楚辞》中有《九歌》〔14〕,谓“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 屈原放逐,……愁思怫#p#副标题#e#
431 0 0
鲁迅
一帘疏雨。道是无情还有思。坐久魂销。风动珠唇点点娇。 生平浩气。静乐机关随处是。熏透寒衾。蝴蝶休萦万里心。
313 0 0
中华文学
金缕袈裟国大师,能销坏宅火烧时。 复来拥膝说无住,知向人天何处期。
317 0 0
卢纶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281 0 0
李商隐
春温红玉。纤衣学翦娇鸦绿。夜香烧短银屏烛。偷掷金钱,重把寸心卜。翠深不碍鸳鸯宿。采菱谁记当时曲。青山南畔红云北。一叶波心,明灭澹妆束。
284 0 0
吴文英
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漆黑的深夜,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鸟语花香的绿洲;如果沟通的门通向的另一方是浩瀚无边的大海,那么语言的钥匙便引领着你走向如宗悫般“乘长风破万里浪”,如毛主席般“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语言在沟通中是多么地重要!它是一把闪光的钥匙,使沟通直接到达人的心坎上。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亲情的沟通。诚然,父母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然而,当子女跌倒时,是痛斥“没用的东西,怎么搞的”,还是送以一句“这次是有点失策,下回努力”,即会收到截然相反的效果。当子女摘吃了早恋的禁果时,父母们是郑重声明:“那不行,绝对不行”,还是先说一句“你的心情爸妈能理解”再述之以理,效果更不用提起。尽管沟通的心都如月光般皎洁,但语言的表达却让沟通的效果不一样。可见,亲情的沟通,要用好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利于友情的沟通。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李白《蜀道难》一文中劝说友人归来的语言精辟,达到了友情的沟通。从李白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可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友人便从言语中感受到友人的关怀,沟通也便到了心坎。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恰如其分的表达,利于爱情的沟通。文学著作中简・爱与男主人公罗伯特早期的认识,便因为罗伯特孤傲的语言表达而困难重重。幸好,简・爱直接而爱憎分明的语言打破了两人间的障碍,两颗相爱的心才得以沟通。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对焦仲卿所说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焦仲卿“誓天不相负”的回答当中,爱情得到了沟通。爱情有时不能像柳永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需要沟通。爱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再看,触龙说赵太后、魏征谏太宗,无不以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见称。君臣间的沟通,同样需要语言的钥匙。 一言以蔽之,请好好运用语言的钥匙,让沟通直接到达心坎上。
344 0 0
小文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 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296 0 0
宋之问
帘垂鸱尾阁,桂花风、天香满黄扉。向郁罗霄汉,朝回金阙,心运璇玑。一点元台初度,八表共清辉。紫塞烟尘静,捷羽东飞。 此际钱塘江上,爱月仍夜色,潮正秋期。想波仙冰妹,同日宴瑶池。报龙楼,玉音宣劝,赐紫金、杯泛日中葵。庆千秋,醉长生酒,歌太平诗。
295 0 0
陈允平
【贵公子夜阑曲】 袅袅沈水烟,乌啼夜阑景。 曲沼芙蓉波,腰围白玉冷。
370 0 0
李贺
郊外杏花坼,林间布谷鸣。原田春雨后,谿水夕流平。 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521 0 0
李德裕
南风吹五两,日暮竟陵城。肠断巴江月,夜蝉何处声。
390 0 0
张祜
灵台暮宿意多违,木落花开羡客归。江海几时传锦字, 风尘不觉化缁衣。山阳会里同人少,灞曲农时故老稀。 幸得汉皇容直谏,怜君未遇觉人非。
397 0 0
崔峒
与君为近别,不啻远相思。落日平湖上,看山对此时。
386 0 0
李华
客心暮千里,回首烟花繁。楚水渡归梦,春江连故园。 羁人怀上国,骄虏窥中原。胡马暂为害,汉臣多负恩。 羽书昼夜飞,海内风尘昏。双鬓日已白,孤舟心且论。 绣衣从此来,汗马宣王言。忧愤激忠勇,悲欢动黎元。 南徐争赴难,发卒如云屯。倚剑看太白,洗兵临海门。 故人亦沧洲,少别堪伤魂。积翠下京口,归潮落山根。 如何天外帆,又此波上尊。空使忆君处,莺声催泪痕。
319 0 0
刘长卿
帝梦求良弼,生申属圣明。青云县器业,白日贯忠贞。 霭霭随春动,忻忻共物荣。静宜浮竞息,坐觉好风生。 万国闻应跃,千门望尽倾。瑞含杨柳色,气变管弦声。 百辟寻知度,三阶正有程。鲁儒规蕴藉,周诰美和平。 碧水遗幽抱,朱丝寄远情。风流秦印绶,仪表汉公卿。 忠谠期登用,回邪自震惊。云开长剑倚,路绝一峰横。 九野方无事,沧溟本不争。国将身共计,心与众为城。 早晚中条下,红尘一顾清。南潭容伴鹤,西笑忽迁莺。 折树恩难报,怀仁命甚轻。二年犹困辱,百口望经营。 未在英侯选,空劳短羽征。知音初相国,从此免长鸣。
456 0 0
李洞
侬家风物似山家。梅老鬓丝华。几回记得,攀翻琪树;醉帽_斜。 冷香不断春千里,归路本非赊。有人却道,使君犹健,看遍余花。
289 0 0
赵彦端
马上览春色,丈夫惭泪垂。一生看却老,五字未逢知。 酒力不能久,愁根无可医。明年到今日,公道与谁期。
398 0 0
杜荀鹤
逍遥东城隅,双树寒葱茜。广庭流华月,高阁凝馀霰。 杜门非养素,抱疾阻良宴。孰谓无他人,思君岁云变。 官曹亮先忝,陈躅惭俊彦。岂知晨与夜,相代不相见。 缄书问所如,酬藻当芬绚。
323 0 0
韦应物
山深云景别,有寺亦堪过。才子将迎远,林僧气性和。 潭清蒲影定,松老鹤声多。岂不思公府,其如野兴何。
387 0 0
朱庆馀
师与雷居士,寻山道入闽。应将熊耳印,别授武夷君。 崖罅仙棺出,江垠毒草分。他年相觅在,莫苦入深云。
贯休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