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侧, 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寿州属县有安丰, 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 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门外惟有吏, 日来征租更索钱。嗟哉董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 尽日不得息。或山而樵,或水而渔。入厨具甘旨, 上堂问起居。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嗟哉董生孝且慈, 人不识,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无时期。家有狗乳出求食, 鸡来哺其儿。啄啄庭中拾虫蚁,哺之不食鸣声悲。 彷徨踯躅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嗟哉董生,谁将与俦? 时之人,夫妻相虐,兄弟为雠。食君之禄,而令父母愁。 亦独何心,嗟哉董生无与俦。
282 0 0
韩愈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 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 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 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 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 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 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 鼎湖飞龙安可乘。
387 0 0
李白
鬓发已斑白,衣绶方朱紫。穷贱当壮年,富荣临暮齿。 车舆红尘合,第宅青烟起。彼来此须去,品物之常理。 第宅非吾庐,逆旅暂留止。子孙非我有,委蜕而已矣。 有如蚕造茧,又似花生子。子结花暗凋,茧成蚕老死。 悲哉可奈何,举世皆如此。 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 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 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请君大带上,把笔书此语。 往事勿追思,追思多悲怆。来事勿相迎,相迎已惆怅。 不如兀然坐,不如塌然卧。食来即开口,睡来即合眼。 二事最关身,安寝加餐饭。忘怀任行止,委命随修短。 更若有兴来,狂歌酒一醆.
334 0 0
白居易
闲坊宅枕穿宫水,听水分衾盖蜀缯。药杵声中捣残梦, 茶铛影里煮孤灯。刑曹树荫千年井,华岳楼开万仞冰。 诗句变风官渐紧,夜涛舂断海边藤。
354 0 0
李洞
越山花去剡藤新,才子风光不厌春。 第一莫寻溪上路,可怜仙女爱迷人。
398 0 0
施肩吾
溪源新腊后。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晕酥砌玉芳英嫩,故把春心轻漏。前村昨夜,想弄月、黄昏时候。孤岸峭,疏影横斜,浓香暗沾襟袖。 尊前赋与多材,问岭外风光,故人知否。寿阳谩斗。终不似,照水一枝清瘦。风娇雨秀。好乱插、繁花盈首。须信道,羌管无情,看看又奏。
337 0 0
周邦彦
远听江上笛,临觞一送君。还愁独宿夜,更向郡斋闻。
292 0 0
韦应物
树下孤石坐,草间微有霜。同人不同北,云鸟自南翔。 迢递夜山色,清泠泉月光。西风耿离抱,江海遥相望。
351 0 0
马戴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宫锦醉缠头。 关西老将能苦战,七十行兵仍未休。
470 0 0
岑参
不恨残花妥。不恨残春破。只恨流光,一年一度,又催新火。纵青天白日系长绳,也留春得么。 花院重教锁。春事从教过。烧_园林,尝梅台榭,有何不可。已安排、珍簟小胡床,待日长闲坐。
333 0 0
程垓
篮舆袅袅破重网。玉笛两红妆。这里都愁酒尽,那边正和诗忙。 为谁醉倒,为谁归去,都莫思量。白水东边篱落,斜阳欲下牛羊。
318 0 0
辛弃疾
江干入夜杵声秋,百尺疏桐挂斗牛。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
304 0 0
戎昱
秋来一度满,重见色难齐。独坐犹过午,同吟不到西。 疏芒唯斗在,残白合河迷。更忆前年望,孤舟泊大溪。
陆龟蒙
嵩阳道士餐柏实,居处三花对石室。心穷伏火阳精丹, 口诵淮王万毕术。自言神诀不可求,我师闻之玄圃游。 出入彤庭佩金印,承恩赫赫如王侯。双峰树下曾受业, 应传肘后长生法。吾闻仙地多后身,安知不是具茨人。 玉膏清泠瀑泉水,白云溪中日方此。后今不见数十年, 鬓发颜容只如是。先生舍我欲何归,竹杖黄裳登翠微。 当有岩前白蝙蝠,迎君日暮双来飞。
272 0 0
李颀
鬓绿飘萧,漫郎已是青云晚。古槐阴外小阑干,不负看山眼。 此意悠悠无限。有云山、知人醉懒。他年寻我,水边月底,一蓑烟短。
327 0 0
毛滂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
340 0 0
王勃
现在有自以为大有见识的人,在说“为人类的艺术”。然而这样的艺术,在现在的社会里,是断断没有的。看罢,这便是在说“为人类的艺术”的人,也已将人类分为对的和错的,或好的和坏的,而将所谓错的或坏的加以叫咬了。 所以,现在的艺术,总要一面得到蔑视,冷遇,迫害,而一面得到同情,拥护,支持。 一八艺社②也将逃不出这例子。因为它在这旧社会里,是新的,年青的,前进的。 中国近来其实也没有什么艺术家。号称“艺术家”者,他们的得名,与其说在艺术,倒是在他们的履历和作品的题目——故意题得香艳,漂渺,古怪,雄深。连骗带吓,令人觉得似乎了不得。然而时代是在不息地进行,现在新的,年青的,没有名的作家的作品站在这里了,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出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 自然,这,是很幼小的。但是,惟其幼小,所以希望就正在这一面。 我的话,也就是只对这一面说的,如上。 一九三一年五月二十二日。 ※ ※ ※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六月十五日《文艺新闻》第十四期。 ②一八艺社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由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部分学生组成的一个木刻艺术团体。该社部分成员在上海从事艺术活动时,曾得到鲁迅的指导和帮助。
346 0 0
鲁迅
鲁迅先生: 侍桁先生译林癸未夫著的《文学上之个人性与阶级性》,〔2〕本来这是一篇绝好的文章,但可惜篇末涉及唯物史观的问题,理论未免是勉强一点,也许是著者的误解唯物史观。他说: “以这种理由若推论下去,有产者的个人性与无产者的个人性,‘全个’是不相同的了。就是说不承认有产者与无产者之间有共同的人性。再换一句话说,有产者与无产者只是有阶级性,而全然缺少个人性的。” 这是什么话!唯物史观的理论,岂是这样简单的。它的理论并不否认个人性,因此,也不否认思想,道德,感情,艺术。但以性格,思想,道德,感情,艺术,都是受支配于经济的。林氏的文章是着意于个人性,我们就以个人性而论。譬如农村经济宗法社会里拿妻子为男子的财产,但是文化进步到今日的社会,就承认妻子有相当的人格。这个观念,当然是有产者和无产者所共同的。虽然是共同,却并非天赋的,仍然逃不了经济的支配。有产者和无产者物质生活上受经济的影响而有差等,个人性同样地受经济的影响而却是共同的。并不是有产者和无产者人性的共同而就是不受经济制度的影响了。 林氏以此而可以驳唯物史观,那末,何以不拿“人是同样的是圆顶方趾,要吃饭,要睡觉,是有产者和无产者所共同的”而来驳唯物史观,爽快得多了。 最后,我须声明:我是个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职工。因为是职工,所以学识的谫陋是谁都可以肯定的。这文中自然有不少不能达意和不妥之处。但我希望有更了解马克思学说的人来为唯物史观打一打仗。 因为避学者嫌疑起见,以信底形式而写给鲁迅先生。能否发表,是编者的特权了。 恺良〔3〕于上海,一九二八,七,二八。 回信 恺良先生: 我对于唯物史观是门外汉,不能说什么。但就林氏的那一段文字而论,他将话两次一换,便成为“只有”和“全然缺少”,却似乎决定得太快一点了。大概以弄文学而又讲唯物史观的人,能从基本的书籍上一一钩剔出来的,恐怕不很多,常常是看几本别人的提要就算。而这种提要,又因作者的学识意思而不同,有些作者,意在使阶级意识明了锐利起来,就竭力增强阶级性说,而别一面就也容易招人误解。作为本文根据的林氏别一篇论文,我没有见,不能说他是否因此而走了相反的极端,但中国却有此例,竟会将个性,共同的人性(即林氏之所谓个人性),个人主义即利己主义混为一谈,来加以自以为唯物史观底申斥,倘再有人据此来论唯物史观,那真是糟糕透顶了。 来信的“吃饭睡觉”的比喻,虽然不过是讲笑话,但脱罗兹基曾以对于“死之恐怖”〔4〕为古今人所共同,来说明文学中有不带阶级性的分子,那方法其实是差不多的。在我自己,是以为若据性格感情等,都受“支配于经济”(也可以说根据于经济组织或依存于经济组织)之说,则这些就一定都带着阶级性。但是“都带”,而非“只有”。所以不相信有一切超乎阶级,文章如日月的永久的大文豪,也不相信住洋房,喝咖啡,却道“唯我把握住了无产阶级意识,所以我是真的无产者”的革命文学者。 有马克斯学识的人来为唯物史观打仗,在此刻,我是不赞成的。我只希望有切实的人,肯译几部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关于唯物史观的书——至少,是一部简单浅显的,两部精密的——还要一两本反对的著作。那么,论争起来,可以省说许多话。 鲁迅。八月十日。 BB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八月二十日《语丝》第四卷第三十四则,原题《通信·其二》,收入本书时改为现题。〔2〕侍桁即韩侍桁,天津人,当时的文学青年。他所译林癸未夫的文章,载《语丝》第四卷第二十九期(一九二八年七月),原文载日本《新潮》第九期(一九二六年),译文只是原文的第一段。作者在文中声称:“我是站在‘否定唯物史观’的立脚点的”。林癸未夫(1883—1947),日本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 〔3〕恺良未详。 〔4〕“死之恐怖”见托洛茨基《文学与革命》第八章《革命的与社会主义的艺术》。 #p#副标题#e#15年香港注册公司www.2012hkcompany.com
280 0 0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308 0 0
陆游
东部张公与众殊,共施经略赞全吴。 陈琳漫自称雄伯,神气应须怯大巫。
332 0 0
中华文学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