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327 0 0
王维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 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
574 0 0
杜荀鹤
一涧水南山,腊尽春生梅雪。行过小桥深处,带疏钟横月。 征衫闲着指东吴,休怕与人别。吟到翠圆枝上,是归来时节。
351 0 0
韩淲
不厌东溪绿玉君,天坛双凤有时闻。 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 万枝朝露学潇湘,杳霭孤亭白石凉。 谁道乖龙不得雨,春雷入地马鞭狂。 啸入新篁一里行,万竿如瓮锁龙泓。 惊巢翡翠无寻处,闲倚云根刻姓名。 青岚帚亚思吾祖,绿润偏多忆蔡邕。 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 迸玉闲抽上钓矶,翠苗番次脱霞衣。 山童泥乞青骢马,骑过春泉掣手飞。 须题内史琅玕坞,几醉山阳瑟瑟村。 剩养万茎将扫俗,莫教凡鸟闹云门。 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 谁识雌雄九成律,子乔丹井在深涯。 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 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凰。 一节呼龙万里秋,数茎垂海六鳌愁。 更须瀑布峰前种,云里阑干过子猷。 丘壑谁堪话碧鲜,静寻春谱认婵娟。 会当小杀青瑶简,图写龟鱼把上天。 玄圃千春闭玉丛,湛阳一祖碧云空。 不须骚屑愁江岛,今日南枝在国风。
432 0 0
陈陶
【春坊正字剑子歌】 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1] 隙月斜明刮露寒,练带平铺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鹈淬花白鹇尾。 直是荆轲一片心,莫教照见春坊字。 挼丝团金悬簏敕,神光欲截蓝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2]
443 0 0
李贺
絮尽柳成空,春去花如扫。窗外枝枝海石榴,特为幽人好。 密叶过疏篱,薄艳明芳草。剪得花时却倚阑,楼上人垂手。
305 0 0
周紫芝
【浣溪沙】 莫问逢春能几回, 能歌能笑是多才。 露花犹有好枝开。 绿鬓旧人皆老大, 红梁新燕又归来。 尽须珍重掌中杯。
448 0 0
晏几道
老人行人事,百一不及周。冻马四蹄吃,陟卓难自收。 短景仄飞过,午光不上头。少壮日与辉,衰老日与愁。 日愁疑在日,岁箭迸如雠。万事有何味,一生虚自囚。 不知文字利,到死空遨游。
385 0 0
孟郊
虚心劲节争萧散。无冬夏、钩阑侧畔。霜风雪色沈沈晚。残不了、细枝纤干。 情中意里尘沙恨。试与聆、弦歌急慢。无嫌青翠开青眼。相看似、太原家惯。
350 0 0
中华文学
龙驭亲迎玉辇来。江梅枝上雪培堆。东风上苑春光到,更放金莲匝地开。 腾凤吹,进瑶杯。两宫交劝正欢谐。父慈子孝从今数,准拟开筵一万回。
345 0 0
曾觌
少年为吏虑非循,一骑奔追委使臣。 使者不追何所对,车中缘见白头人。
382 0 0
薤叶有朝露,槿枝无宿花。君今亦如此,促促生有涯。 既不逐禅僧,林下学楞伽。又不随道士,山中炼丹砂。 百年夜分半,一岁春无多。何不饮美酒,胡然自悲嗟。 俗号销愁药,神速无以加。一杯驱世虑,两杯反天和。 三杯即酩酊,或笑任狂歌。陶陶复兀兀,吾孰知其他。 况在名利途,平生有风波。深心藏陷阱,巧言织网罗。 举目非不见,不醉欲如何。
364 0 0
白居易
【沁园春】 问杜鹃 为问杜鹃, 抵死催归, 汝胡不归? 似辽东白鹤, 尚寻华表; 海中玄鸟, 犹记乌衣。 吴蜀非遥, 羽毛自好, 合趁东风飞向西。 何为者,却身羁荒树, 血洒芳枝? 兴亡常事休悲。 算人世荣华都几时? 看锦江好在, 卧龙已矣; 玉山无恙, 跃马何之? 不解自宽, 徒然相劝, 我辈行藏君岂知? 闽山路,待封侯事了, 归去非迟。
391 0 0
陈人杰
无边春色。试从汉谕堂边觅。儿前上寿孙扶掖。九十娘娘,身是五朝客。 眼前富贵浑闲历。个中真乐天然的。儿孙强劝持余沥。娘道休休,明日儿生日。||
298 0 0
红影斑斑吹锦片。露叶烟梢,寒月娟娟满。更起绕庭行百遍。无人只有栖莺见。 觅个薄情心对换。愁绪偏长,不信春宵短。正是碧云音信断。半衾犹赖香熏暖。
335 0 0
毛滂
身归紫霄岭,书下白云来。翦笋发寒字,烧花芳夜雷。 想随香驭至,不假定钟催。
378 0 0
种荷玉盆里,不及沟中水。养雉黄金笼,见草心先喜。
软波拖碧蒲芽短。画桥外、花晴柳暖。今年自是清明晚。便觉芳情较懒。 春衫瘦、东风翦翦。过花卩乌、香吹醉面。归来立马斜阳岸。隔岸歌声一片。
311 0 0
史达祖
晓来楼阁更鲜明,日出阑干见鹿行。 武帝自知身不死,看修玉殿号长生。
535 0 0
王建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370 0 0
王国维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