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笑与人乖好尚,田家山客共柴车。 干时未似栖庐雀,鸟道闲携相尔书。
339 0 0
陆龟蒙
东南云路落斜行,入树穿村见赤城。远近常时皆药气, 高低无处不泉声。映岩日向床头没,湿烛云从柱底生。 更有仙花与灵鸟,恐君多半未知名。
342 0 0
方干
锦带吴钩,征思横雁水。夜吟敲落霜红,船傍枫桥系。相思不管年华,唤酒吴娃市。因话、驻马新堤步秋绮。 淮楚尾。暮云送、人千里。细雨南楼,香密锦温曾醉。花谷依然,秀靥偷春小桃李。为语梦窗憔悴。
319 0 0
吴文英
江头苦被梅花恼。一夜霜须老。谁将冰玉比精神。除是凌风却月、见天真。 情高意远仍多思。只有人相似。满城桃李不能春。独向雪花深处、露花身。
303 0 0
向子諲
【曲江春草】 花落江堤簇暖烟。 雨余江色远相连。 香轮莫碾青毡破。 留与游人一醉眠。
403 0 0
郑谷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沈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354 0 0
崔道融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此时阿娇正娇妒, 独坐长门愁日暮。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将买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一朝将聘茂陵女, 文君因赠白头吟。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颠倒。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覆水再收岂满杯, 弃妾已去难重回。古时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锦水东流碧,波荡双鸳鸯。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相如去蜀谒武帝,赤车驷马生辉光。一朝再览大人作, 万乘忽欲凌云翔。闻道阿娇失恩宠,千金买赋要君王。 相如不忆贫贱日,官高金多聘私室。茂陵姝子皆见求, 文君欢爱从此毕。泪如双泉水,行堕紫罗襟。 五起鸡三唱,清晨白头吟。长吁不整绿云鬓, 仰诉青天哀怨深。城崩杞梁妻,谁道土无心。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枝羞故林。头上玉燕钗, 是妾嫁时物,赠君表相思,罗袖幸时拂。莫卷龙须席, 从他生网丝,且留琥珀枕,还有梦来时。鹔鹴裘在锦屏上, 自君一挂无由披。妾有秦楼镜,照心胜照井。 愿持照新人,双对可怜影。覆水却收不满杯, 相如还谢文君回。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有青陵台。
305 0 0
李白
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 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316 0 0
佚名
蜂蕊分香,燕泥破润,暂寒天气清新。帝里繁华,昨夜细雨初匀。万品花藏四苑,望一带、柳接重津。寒食近,蹴踘秋千,又是无限游人。 红妆趁戏,绮罗夹道,青帘卖酒,台榭侵云。处处笙歌,不负治世良辰。共见西城路好,翠华定、将出严宸。谁知道,仁主祈祥为民,非事行春。
416 0 0
万俟咏
老是说着同样的一句话是要厌的。在所谓文坛上,前年嚷过一回“文人无行”〔2〕,去年是闹了一通“京派和海派”〔3〕,今年又出了新口号,叫作“文人相轻”〔4〕。 对于这风气,口号家很愤恨,他的“真理哭了”〔5〕,于是大声疾呼,投一切“文人”以轻蔑。“轻蔑”,他是最憎恶的,但因为他们“相轻”,损伤了他理想中的一道同风的天下,害得他自己也只好施行轻蔑术了。自然,这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6〕,是古圣人的良法,但“相轻”的恶弊,可真也不容易除根。 我们如果到《文选》里去找词汇〔7〕的时候,大概是可以遇着“文人相轻”这四个字的,拾来用用,似乎也还有些漂亮。然而,曹聚仁〔8〕先生已经在《自由谈》(四月九日至十一日)上指明,曹丕之所谓“文人相轻”者,是“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凡所指摘,仅限于制作的范围。一切别的攻击形体,籍贯,诬赖,造谣,以至施蛰存〔9〕先生式的“他自己也是这样的呀”,或魏金枝〔10〕先生式的“他的亲戚也和我一样了呀”之类,都不在内。倘把这些都作为曹丕所说的“文人相轻”,是混淆黑白,真理虽然大哭,倒增加了文坛的黑暗的。 我们如果到《庄子》里去找词汇,大概又可以遇着两句宝贝的教训:“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11〕,记住了来作危急之际的护身符,似乎也不失为漂亮。然而这是只可暂时口说,难以永远实行的。喜欢引用这种格言的人,那精神的相距之远,更甚于叭儿之与老聃〔12〕,这里不必说它了。就是庄生自己,不也在《天下篇》里,历举了别人的缺失,以他的“无是非”轻了一切“有所是非”的言行吗?〔13〕要不然,一部《庄子》,只要“今天天气哈哈哈……”七个字就写完了。 但我们现在所处的并非汉魏之际,也不必恰如那时的文人,一定要“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凡批评家的对于文人,或文人们的互相评论,各各“指其所短,扬其所长”固可,即“掩其所短,称其所长”亦无不可。然而那一面一定得有“所长”,这一面一定得有明确的是非,有热烈的好恶。假使被今年新出的“文人相轻”这一个模模胡胡的恶名所吓昏,对于充风流的富儿,装古雅的恶少,销淫书的瘪三,无不“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一律拱手低眉,不敢说或不屑说,那么,这是怎样的批评家或文人呢?——他先就非被“轻”不可的! 四月十四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五月《文学》月刊第四卷第五号“文学论坛”栏,署名隼。 〔2〕“文人无行”一九三三年三月九日《大晚报》副刊《辣椒与橄榄》上刊有若谷的《恶癖》一文,文中把一些作家生活上的某些癖习都说成是“恶癖”,是“文人无行”的表现。参看《伪自由书·文人无文》及其备考。 〔3〕“京派和海派”参看《花边文学·“京派”与“海派”》和本书《“京派”和“海派”》及其注〔2〕。〔4〕“文人相轻”一九三五年一月《论语》第五十七期刊载林语堂的《做文与做人》一文,把文艺界的论争都说成是“文人相轻”。文中说:“文人好相轻,与女子互相评头品足相同。……于是白话派骂文言派,文言派骂白话派,民族文学派骂普罗,普罗骂第三种人,大家争营对垒,成群结党,一枪一矛,街头巷尾,报上屁股,互相臭骂……原其心理,都是大家要取媚于世。” 〔5〕“真理哭了”此语出处未详。 〔6〕“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语见朱熹《中庸》第十三章注文。 〔7〕到《文选》里去找词汇施蛰存在一九三三年十月八日《申报·自由谈》发表的《〈庄子〉与〈文选〉》一文中说,他所以推荐这两部书,是因为“从这两部书中可以参悟一点做文章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扩大一点字汇。” 〔8〕曹聚仁参看本卷第79页注〔2〕。这里提到他的文章,题目是《论“文人相轻”》,其中曾引用曹丕《典论论文》中的话。曹丕(187—226),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的次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废汉献帝而自立为帝,即魏文帝。他爱好文学,除诗作外,兼擅批评,所著《典论》五卷,已佚,其中《论文》一篇,收于《文选》卷五十二。 〔9〕施蛰存参看本卷第4页注〔3〕。一九三三年他在《大晚报》上向青年推荐《庄子》与《文选》,并说他正在读佛经,受到鲁迅批评。他在一些答辩文章中,说鲁迅也曾捐资重刻《百喻经》,“玩木刻,考究版本,……以骈体文为白话书信作序”等。暗指鲁迅“自己也是这样的”。参看《准风月谈》中《“感旧”以后(上)》、《扑空》、《答“兼示”》等文所附施蛰存各文。 〔10〕魏金枝参看本卷第264页注〔72〕。他在《文饭小品》第三期(一九三五年四月)发表的《再说“卖文”》中说,在一次宴会上,茅盾“问我为什么到教会学校去教书。语意之间,似乎颇为不屑”,“但日子过得不多,……茅盾的一个亲戚,想到我在教书的教会学校里来找事做了”。 〔11#p#副标题#e#
298 0 0
鲁迅
西户最荣君好去,左冯虽稳我慵来。 秋风一箸鲈鱼鲙,张翰摇头唤不回。
367 0 0
白居易
秋至捣罗纨,泪满未能开。风光肃入户,月华为谁来?结眉向蛛网,沥思视青苔。鬓局将成葆,带减不须摧。我心若涵烟,葐蒀满中怀。
337 0 0
江淹
人间惟此路,长得绿苔衣。及户无行迹,游方应未归。 平生无限事,到此尽知非。独倚松门久,阴云昏翠微。
338 0 0
于武陵
气和玉烛,睿化著鸿明。缇管一阳生。郊禋盛礼燔柴毕,旋轸凤凰城。森罗仪卫振华缨。载路溢欢声。皇图大业超前古,垂象泰阶平。(和声) 岁时丰衍,九土乐升平。睹环海澄清。道高尧舜垂衣治,日月并文明。嘉禾甘露登歌荐,云物焕祥经。兢兢惕惕持谦德,未许禅云亭。
302 0 0
中华文学
梁王昔爱才,千古化不泯。至今蓬池上,远集八方宾。 车马平明合,城郭满埃尘。逢君一相许,岂要平生亲。 入仕三十载,如何独未伸。英声久籍籍,台阁多故人。 置酒发清弹,相与乐佳辰。孤亭得长望,白日下广津。 富贵良可取,朅来西入秦。秋风旦夕起,安得客梁陈。
336 0 0
韦应物
道启真心觉渐清,天教绝粒应精诚。 云外仙歌笙管合,花间风引步虚声。 □□□□□□□,□君隐处当一星。 □□莲花山头饭,黄精仙人掌上经。 飞鸟莫到人莫攀,一隐十年不下山。 袖中短书谁为达,华山道士卖药还。 日落焚香坐醮坛,庭花露湿渐更阑。 净水仙童调玉液,春宵羽客化金丹。 摄念精思引彩霞,焚香虚室对烟花。 道合云霄游紫府,湛然真境瑞皇家。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331 0 0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293 0 0
王维
芳事晚。数点杏钿香浅。恻恻轻寒风翦翦。锦屏春梦远。 稚柳拕烟娇软。花影暗藏深院。初试轻衫并画扇。牡丹红未展。
300 0 0
周密
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 梁空绕不息,檐寒窥欲遍。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 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
281 0 0
李益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