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可分两种,一曰文的,一曰武的。现在文的暂且不说,单说武的。 据鲁迅先生说,“打拳”的提倡,已有过二次,一在清朝末年,一在民国开始,则这回应该算第三次了。名目前二次定为“新武术”,这次改称“国技”,前二次提倡的,一是“王公大臣”,一是“教育家”,这回却是“国府要人”。 近来“首善之区”闹得有声有色的,便首推这次“国技表演”〔4〕。要人说:“这是国粹,应当保留而发挥之,”否则,便“前有愧于古人,后何以语来者,负疚滋甚”了。 幸喜这“弥可宝贵”的打拳(国技)的遗绪,尚未断绝,“国技大家诸君,惠然肯来”,从此风气一开,人人变为赳赳,于是军阀不足打倒,帝国主义者不足赶走,而世界大同也自然而然的出现了。“愿国人悉起学之”,以完成革命! 我们小后生,不识国粹之可贵一至于此,虽然未饱眼福,也就不胜其赞叹与欣舞了。不过某将军主张“对打”,我却期期以为不可,因为万一打塌了鼻子,或者扯破了裤子,便不妙了,甚或越打越起劲,终则认真起来,我们第三者就不免要吃亏了。那时军阀未倒,而百姓先已“家破人亡”了。但这全是过虑,因为三代礼让之风,早已深入诸君子的心。况且要人已经说过,“好勇斗狠,乱法犯禁”是要不得的,所以断不至发生后患,而我们尽可放心看热闹了。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四月三十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十八期,在《这回是第三次》一文之后。 〔2〕鲁迅批评“打拳热”的文章,有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发表的《随感录三十七》(后收入《热风》),一九一九年二月发表的《拳术与拳匪》(现收入本书)等。 〔3〕“文艺的分野”当时创造社成员文章中的常用语,指文艺领域。 〔4〕“国技表演”指一九二八年三月三日国民党政府在南京举办的“国技游艺大会”。出席者有“国府主席谭延闿委员李烈钧李宗仁张之江等”。下文的引语,均出自李烈钧在会上所致的“奖词”(见一九二八年三月五日《申报》)。
371 0 0
鲁迅
出得门来背拄天,同行难可与差肩。 若教倚向闲窗下,恰似箜篌不著弦。
483 0 0
蒋贻恭
街西无数闲游处,不似九华仙观中。 花里可怜池上景,几重墙壁贮春风。
473 0 0
张籍
满腹诗书漫古今,频年流落易伤心。南冠终日囚军府,北雁何时到上林?开口摧颓空抱朴,协肩奔走尚腰金。莫邪利剑今何在?不斩奸邪恨最深! 遥夜沈沈满幕霜,有时归梦到家乡。传闻已筑西河馆,自许能肥北海羊。回首两朝俱草莽,驰心万里绝农桑。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眥穿胸不汝忘!
391 0 0
宇文虚中
仲宣领骑射,结束皆少年。匹马黄河岸,射雕清霜天。 旌旗防日北,道路上云巅。古雪无销铄,新冰有堆填。 清溪徒耸诮,白璧自招贤。岂比重恩者,闭门方独全。
440 0 0
孟郊
十分风味似诗人。有些子太清生。只应最嫌俗子,消瘦却盈盈。 风乍静,雪初晴。月微明。泊然疏淡,莫是无情,作个关情。
361 0 0
中华文学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433 0 0
崔曙
东人相见罢,秋草独归时。几日孙弘阁,当年谢脁诗。 寒山叶落早,多雨路行迟。好忆金门步,功名自有期。
399 0 0
韩翃
——创作要怎样才会好? 编辑先生: 来信的问题,是要请美国作家和中国上海教授们做的,他们满肚子是“小说法程”和“小说作法”。②我虽然做过二十来篇短篇小说,但一向没有“宿见”,正如我虽然会说中国话,却不会写“中国语法入门”一样。不过高情难却,所以只得将自己所经验的琐事写一点在下面—— 一,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 二,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三,模特儿③不用一个一定的人,看得多了,凑合起来的。四,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Sketch④,决不将Sketch材料拉成小说。 五,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东欧及北欧作品,也看日本作品。 六,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七,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 八,不相信中国的所谓“批评家”之类的话,而看看可靠的外国批评家的评论。 现在所能说的,如此而已。此复,即请编安! 十二月二十七日。 ※ ※ ※ 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日《北斗》第二卷第一期。 《北斗》,文艺月刊,“左联”的机关刊物之一,丁玲主编。一九三一年九月在上海创刊,一九三二年七月出至第二卷第三、四期合刊后停刊,共出八期。一九三一年十二月,该刊以“创作不振之原因及其出路”为题向许多作家征询意见。本文是作者所作的答复。 ②关于小说创作法方面的书,当时出版很多,如美国人哈米顿著、华林一译的《小说法程》,孙俍工编的《小说作法讲义》等。 ③模特儿英语Model的音译。原意是“模型”,这里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原型。 ④Sketch英语:速写。
别后西风起,新蝉坐卧闻。秋天静如水,远岫碧侵云。 雅饮纯和气,清吟冰雪文。想思重回首,梧叶下纷纷。
507 0 0
薄游京都日,遥羡稽山名。分刺江海郡,朅来征素情。 松露洗心眷,象筵敷念诚。薄云界青嶂,皎日鶱朱甍。 苔涧深不测,竹房闲且清。感真六象见,垂兆二鸟鸣。 古今信灵迹,中州莫与京。林巘永栖业,岂伊佐一生。 浮悟虽已久,事试去来成。观念幸相续,庶几最后明。
337 0 0
宋之问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 忘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风丝一寸柔肠,曾在歌边惹恨,烛底萦香。芳机瑞锦,如何未织鸳鸯。 人扶醉,月依墙,是当初、谁敢疏狂!把闲言语,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381 0 0
史达祖
【风流子】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 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395 0 0
秦观
檐碍修鳞亚,霜侵簇翠黄。唯馀入琴韵,终待舜弦张。
538 0 0
元稹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454 0 0
李商隐
轻微菅蒯将何用,容足偷安事颇同。 日入信陵宾馆静,赠君闲步月明中。
389 0 0
刘商
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晚云如髻。湖上山横翠。 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天如水。画楼十二。有个人同倚。
424 0 0
汪藻
佳人学得平阳曲。纤纤玉笋横孤竹。一弄入云声。海门江月清。 髻摇金钿落。惜恐樱唇薄。听罢已依依。莫吹杨柳枝。
450 0 0
张先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 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瑶台梦断,直下成休歇。绿阴青子,莫教容易披折。
472 0 0
朱熹
挟瑟为君抚,君嫌声太古。寥寥倚浪系,eP々沈湘语。 赖有秋风知,清泠吹玉柱。
陆龟蒙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