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胡麻饭,杯中自得仙。隔篱招好客,扫室置芳筵。 家酝香醪嫩,时新异果鲜。夜深唯畏晓,坐稳岂思眠。 棋罢嫌无敌,诗成贵在前。明朝题壁上,谁得众人传。
389 0 0
姚合
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余。淮波寒重雨疏疏。烟笼滩上鹭,人买就船鱼。 古寺幽房权且住,夜深宿在僧居。梦魂惊起转嗟吁。愁牵心上虑,和泪写回书。
427 0 0
赵佶
锦翅朱冠惊四邻,稻粱恩重职司晨。 不知下土兵难戢,但报明时向国人。
369 0 0
中华文学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归舟,歌声逐流水。
361 0 0
李白
肃霜靡衰草,骤雨洗寒空。刀弓斗力增劲,万马骤西风。细看外围合阵,忽变横斜曲直,妙在指麾中。号令肃诸将,谈笑听元戎。 坐中客,休笑我,已衰翁。十年重到,今日此会与谁同。差把龙钟鹤发,来对虎头燕颔,年少总英雄。飞镞落金碗,酣醉吸长虹。
289 0 0
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王粲名虽重,郄超髯未长。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381 0 0
李端
一蓂呈秀,近迎长佳节,拟书云物。隐隐虹桥天际下,光照梅仙丹壁。鹏路横飞,蟾宫直上,早脱麻衣雪。一时篇翰,并游俱是魁杰。 长记怀燕良辰,华堂称庆,皓齿清歌发。自暖杯中须缓举,莫放金炉香灭。事业伊周,功名韩白,未到星星发。九天有诏,蓝田□□风月。
334 0 0
穆穆我后,道应千龄。登三处大,得一居贞。 礼惟崇德,乐以和声。百神仰止,天下文明。
332 0 0
佚名
共嗟王粲滞荆州,才子为郎忆旧游。凉夜偏宜粉署直, 清言远待玉人酬。风生北渚烟波阔,露下南宫星汉秋。 早晚得为同舍侣,知君两地结离忧。
323 0 0
权德舆
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不怀沈尹禄,谁谙叔敖贤。 万化茫无在,孤坟独岿然。北分阳台陌,南识郢城阡。 漠漠渚宫树,苍苍云梦田。登高形胜出,访古令名传。 自我来符守,因君树蕙荃。诗书将变俗,絺纩忽弥年。 志阐三折后,愁值二毛前。伫立帝京路,遥心寄此篇。
328 0 0
张说
微雨过,深院芰荷中。香冉冉,绣重重。玉人共倚阑干角,月华犹在小池东。入人怀,吹鬓影,可怜风。 分散去、轻如云与梦,剩下了、许多风与月,侵枕簟,冷帘栊。副能小睡还惊觉,略成轻醉早醒忪。仗行云,将此恨,到眉峰。
426 0 0
毛滂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346 0 0
柳宗元
万古阴崖雪,灵根不为枯。瘦于霜鹤胫,奇似黑龙须。 拄访谭玄客,持看泼墨图。湖云如有路,兼可到仙都。
468 0 0
陆龟蒙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376 0 0
牧叟邹生笑语同,莫嗟江上听秋风。 君看逐客思乡处,犹在图山更向东。
384 0 0
九天天远瑞烟浓,驾鹤骖鸾意已同。 从此三山山上月,琼花开处照春风。
397 0 0
伯劳东去鹤西还,云总无心亦度山。 何似严陵滩上客,一竿长伴白鸥闲。
358 0 0
戴叔伦
池上笙歌寂不闻,楼中愁杀碧虚云。 玉壶凝尽重重泪,寄与风流旧使君。
赵嘏
素面已云妖,更著花钿饰。脸横一寸波,浸破吴王国。
464 0 0
郑遨
楼雪初消,丽谯吹罢单于晚。使君千炬起班春,歌吹香风暖。十里珠帘尽卷。正人在、蓬壶阆苑。卖薪买酒,立马传觞,升平重见。 谁识龟头,去年曾侍传柑宴。至今衣袖带天香,行处氤氲满。已是春宵苦短。且莫遣、欢游意懒。细听归路,璧月光中,玉箫声远。
333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