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南江一叶微,松潭渔父夜相依。断沙雁起金精出, 孤岭猿愁木客归。楚国柑橙劳梦想,丹陵霞鹤间音徽。 无因得似沧溟叟,始忆离巢已倦飞。
400 0 0
陈陶
念念念兮入恶易,念念念兮入善难。念经念佛能一般, 爱河竭处生波澜。言公少年真法器,白昼不出夜不睡。 心心缘经口缘字,一室寥寥灯照地。沈檀卷轴宝函盛, 薝卜香熏水精记。空山木落古寺闲,松枝鹤眠霜霰干。 牙根舌根水滴寒,珊瑚捶打红琅玕.但恐莲花七朵一时折, 朵朵似君心地白。又恐天风吹天花,缤纷如雨飘袈裟。 况闻此经甚微妙,百千诸佛真秘要。灵山说后始传来, 闻者虽多持者少。更堪诵入陀罗尼,唐音梵音相杂时。 舜弦和雅熏风吹,文王武王弦更悲。 如此争不遣碧空中有龙来听,有鬼来听。亦使人间闻者敬, 见者敬。自然心虚空,性清净。此经真体即毗卢, 雪岭白牛君识无。
408 0 0
齐己
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太守怜才寄野人, 山童碾破团团月。倚云便酌泉声煮,兽炭潜然虬珠吐。 看著晴天早日明,鼎中飒飒筛风雨。老翠看尘下才熟, 搅时绕箸天云绿,耽书病酒两多情,坐对闽瓯睡先足。 洗我胸中幽思清,鬼神应愁歌欲成。
469 0 0
秦韬玉
知君官属大司农,诏幸骊山职事雄。岁发金钱供御府, 昼看仙液注离宫。千岩曙雪旌门上,十月寒花辇路中。 不睹声明与文物,自伤流滞去关东。
319 0 0
李颀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 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 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罂。 府酝伤教送,官娃岂要迎。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 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三年遇寒食,尽在洛阳城。
364 0 0
白居易
紫殿承恩岁,金銮入直年。人归三岛路,日过八花砖。 鸳鹭皆回席,皋夔亦慕膻。庆霄舒羽翼,尘世有神仙。 虽遇河清圣,惭非岳降贤。皇慈容散拙,公议逼陶甄。 江总参文会,陈暄侍狎筵。腐儒亲帝座,太史认星躔。 侧弁聆神算,濡毫俟密宣。宫司持玉研,书省擘香笺。 唯理心无党,怜才膝屡前。焦劳皆实录,宵旰岂虚传。 始议新尧历,将期整舜弦。去梯言必尽,仄席意弥坚。 上相思惩恶,中人讵省愆。鹿穷唯牴触,兔急且cg猭. 本是谋赊死,因之致劫迁。氛霾言下合,日月暗中悬。 恭显诚甘罪,韦平亦恃权。畏闻巢幕险,宁寤积薪然。 谅直寻钳口,奸纤益比肩。晋谗终不解,鲁瘠竟难痊。 只拟诛黄皓,何曾识霸先。嗾獒翻丑正,养虎欲求全。 万乘烟尘里,千官剑戟边。斗魁当北坼,地轴向西偏。 袁董非徒尔,师昭岂偶然。中原成劫火,东海遂桑田。 溅血惭嵇绍,迟行笑褚渊。四夷同效顺,一命敢虚捐。 山岳还青耸,穹苍旧碧鲜。独夫长啜泣,多士已忘筌。 郁郁空狂叫,微微几病癫。丹梯倚寥廓,终去问青天。
393 0 0
韩偓
科名继世古来稀,高步何年下紫微。帝命几曾移重镇, 时清犹望领春闱。登朝旧友常思见,开幕贤人并望归。 今日得游风化地,却回沧海有光辉。
396 0 0
朱庆馀
然传奇诸作者中,有特有关系者二人:其一,所作不多而影响甚大,名亦甚盛者曰元稹;其二,多所著作,影响亦甚大而名不甚彰者曰李公佐。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举明经,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又自虢州长史征入,渐迁至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又改越州,兼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五年七月暴疾,一日而卒于镇,时年五十三(七七九—— 八三一),两《唐书》皆有传。稹自少与白居易唱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1〕,然所传小说,止《莺莺传》〔2〕(见《广记》四百八十八)一篇。 《莺莺传》者,即叙崔张故事,亦名《会真记》者也。略谓贞元中,有张生者,性貌温美,非礼不动,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时生游于蒲,寓普救寺,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过蒲,亦寓兹寺,绪其亲则于张为异派之从母。会浑瑊薨,军人因丧大扰蒲人,崔氏甚惧,而生与蒲将之党有善,得将护之,十余日后廉使杜确来治军,军遂戢。崔氏由此甚感张生,因招宴,见其女莺莺,生惑焉,托崔之婢红娘以《春词》二首通意,是夕得彩笺,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辞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喜且骇,已而崔至,则端服严容,责其非礼,竟去,张自失者久之,数夕后,崔又至,将晓而去,终夕无一言。 ……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邪?”及明,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是后又十余日,杳不复知。张生赋《会真诗》三十韵,未毕而红娘适至,因授之,以贻崔氏。自是复容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同安于曩所谓西厢者几一月矣。张生常诘郑氏之情,则曰,“我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无何,张生将至长安,先以情谕之,崔氏宛然无难词,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将行之夕,不可复见,而张生遂西下。…… 明年,文战不利,张生遂止于京,贻书崔氏以广其意,崔报之,而生发其书于所知,由是为时人传说。杨巨源为赋《崔娘诗》〔3〕,元稹亦续生《会真诗》三十韵〔4〕,张之友闻者皆耸异,而张志亦绝矣。元稹与张厚,问其说,张曰: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秉娇宠,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万乘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越岁余,崔已适人,张亦别娶,适过其所居,请以外兄见,崔终不出;后数日,张生将行,崔则赋诗一章以谢绝之云,“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自是遂不复知。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云。 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而李绅〔5〕杨巨源辈既各赋诗以张之,稹又早有诗名,后秉节钺,故世人仍多乐道,宋赵德麟已取其事作《商调蝶恋花》〔6〕十阕(见《侯鲭录》),金则有董解元《弦索西厢》〔7〕,元则有王实甫《西厢记》〔8〕,关汉卿《续西厢记》〔9〕,明则有李日华《南西厢记》〔10〕,陆采《南西厢记》〔11〕等,其他曰《竟》曰《翻》曰《后》曰《续》〔12〕者尤繁,至今尚或称道其事。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传》而已。 李公佐字颛蒙,陇西人,尝举进士,元和中为江淮从事,后罢归长安(见所作《谢小娥传》中),会昌初,又为杨府录事,大中二年,坐累削两任官(见《唐书》《宣宗纪》),盖生于代宗时,至宣宗初犹在(约七七○——八五○),余事未详;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有千牛备身公佐,则别一人也。其著作今存四篇,《南柯太守传》(见《广记》四百七十五,题《淳于棼》,今据《唐语林》改正)最有名,传言东平淳于棼家广陵郡东十里,宅南有大槐一株,贞元七年九月因沉醉致疾,二友扶生归家,令卧东庑下,而自秣马濯足以俟之。生就枕,昏然若梦,见二紫衣使称奉王命相邀,出门登车,指古槐穴而去。使者驱车入穴,忽见山川,终入一大城,城楼上有金书题曰“大槐安国”。生既至,拜驸马,复出为南柯太守,守郡三十载,“风化广被,百姓歌谣,建功德碑,立生祠宇”,王甚重之,递迁大位,生五男二女,后将兵与檀萝国战,败绩,公主又薨。生罢郡,而威福日盛,王疑惮之,遂禁生游从,处之私第,已而送归。既醒,则“见家之童仆拥篲于庭,二客濯足于榻,斜日未隐于西垣,余樽尚湛于东牖,梦中倏忽,若度一世矣。”其立意与《枕中记》同,而描摹更为尽致,明汤显祖亦本之作传奇曰《南柯记》。篇末言命仆发穴,以究根源,乃见蚁聚,悉符前梦,则假实证幻,余韵悠然,虽未尽于物情,已非《枕中》之所及矣。 ……有大穴,根洞然明朗,可容一榻。上有积土壤以为城郭殿台之状,有蚁数斛,隐聚其中。中有小台,其色若丹,二大蚁处之,素翼朱首,长可三寸,左右大蚁数十辅之,诸蚁不敢近,此其王矣:即槐安国都是也。又#p#副标题#e#
335 0 0
鲁迅
闲居何处得闲名,坐掩衡茅损性灵。破梦晓钟闻竹寺, 沁心秋雨浸莎庭。瓮边难负千杯绿,海上终眠万仞青。 珍重先生全太古,应看名利似浮萍。
384 0 0
谭用之
此老先生,尚不留东阁,肯博西凉。我侬争取,来近思旷之旁。朱颜未改,绝胜如、蔡义张苍。元自有,安丹灶地,何须求白云乡。 欲缀小词称寿。□譬如河伯,观海_洋见庄子注。遥知垂弧甲第,置酒华堂。且吟梁甫,谁管他、冶子田强。试问取,壶翁仙诀,几时传与君房。
357 0 0
刘克庄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 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410 0 0
尔争伉俪泥中斗,吾整羽仪松上栖。 不可遣他天下眼,却轻野鹤重家鸡。
448 0 0
墨客钟张侣,材高吴越珍。千门来谒帝,驷马去荣亲。 吏邑沿清洛,乡山指白蘋.归期应不远,当及未央春。
352 0 0
中华文学
渐欲休人事,僧房学闭关。伴鱼浮水上,看鹤向林间。 寺古秋仍早,松深暮更闲。月中随道友,夜夜坐空山。
441 0 0
卢纶
野鹤一辞笼,虚舟长任风。送愁还闹处,移老入闲中。 身更求何事,天将富此翁。此翁何处当,酒库不曾空。
405 0 0
楼台横复重,犹有半岩空。萝洞浅深水,竹廊高下风。 晴山疏雨后,秋树断云中。未尽平生意,孤帆又向东。
402 0 0
许浑
【饮酒】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1] 。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2] 。 连林人不觉[3],独树众乃奇[4] 。 提壶挂寒柯[5],远望时复为[6] 。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7] 。
398 0 0
陶渊明
芳郊欲别阑干泪,故国难期聚散云。 分手更逢江驿暮,马嘶猿叫不堪闻。
350 0 0
武元衡
南北东西路,人生会不无。早曾依阁皂,又却上玄都。 云片随天阔,泉声落石孤。何期早相遇,乐共煮菖蒲。
342 0 0
焕然文采照青春,一策江湖自在身。云锁木龛聊息影, 雪香纸袄不生尘。谈禅早续灯无尽,护法重编论有神。 拟扫绿阴浮佛寺,桫椤高树结为邻。
369 0 0
殷尧藩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