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不事来游宦,故国谁教尔别离。 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诗。
337 0 0
杜牧
【清平乐】 春晚 留春不住, 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 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1] 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 春风自在杨花。
355 0 0
王安国
奠既备,献将终。神行令,瑞飞空。 迎乾德,祈岁功。乘烟燎,俨从风。
319 0 0
包佶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封章通左语,冠冕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遥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308 0 0
王维
丈人屋上乌,人好乌亦好。人生意气豁,不在相逢早。 南京乱初定,所向邑枯槁。游子无根株,茅斋付秋草。 东征下月峡,挂席穷海岛。万里须十金,妻孥未相保。 苍茫风尘际,蹭蹬骐驎老。志士怀感伤,心胸已倾倒。
296 0 0
杜甫
双玉斗,百琼壶,佳人欢饮笑喧呼。麒麟欲画时难偶, 鸥鹭何猜兴不孤¤ 歌婉转,醉模糊,高烧银烛卧流苏。只销几觉懵腾睡, 身外功名任有无。 日融融,草芊芊,黄莺求友啼林前。柳条袅袅拖金线, 花蕊茸茸簇锦毡¤ 鸠逐妇,燕穿帘,狂蜂浪蝶相翩翩。春光堪赏还堪玩, 恼杀东风误少年。
266 0 0
冯延巳
听江湖、夜雨十年灯,孤影尚中洲。对荒凉茂苑,吟情渺渺,心事悠悠。见说寒梅犹在,无处认西楼。招取楼边月,同载扁舟。 明日琴书何处,正风前坠叶,草外闲鸥。甚消磨不尽,惟有古今愁。总休问、西湖南浦,渐春来、烟水入天流。清游好,醉招黄鹤,一啸清秋。
322 0 0
张炎
君把一尺诏,南游济沧浪。受恩忘险艰,不道歧路长。 戎狄方构患,休牛殊未遑。三秦千仓空,战卒如饿狼。 委输资外府,诹谋寄贤良。有才当陈力,安得遂翱翔。 岂不慎井赋,赋均人亦康。遥知轩车到,万室安耕桑。 火伏金气腾,昊天欲苍茫。寒蝉惨巴邓,秋色愁沅湘。 昨日携手西,于今芸再黄。欢娱讵几许,复向天一方。 蹢躅话世故,惆怅举离觞。共求数刻欢,戏谑君此堂。 今日把手笑,少时各他乡。身名同风波,聚散未易量。 曷月还朝天,及时开智囊。前期傥犹阔,加饭勉自强。
中华文学
俭莲高贵九霄闻,粲粲朱衣降五云。骢马早年曾避路, 银鱼今日且从军。御题彩服垂天眷,袍展花心透縠纹。 应笑当年老莱子,鲜华都自降明君。
362 0 0
罗隐
底事洪泽壁,空留黄绢词。年年淮水上,行客不胜悲。
467 0 0
皇甫冉
柳岸正飞绵。选胜斋轻漾碧涟。笑语忘怀机事尽,鸥边。万顷溪光上下天。 菰苇久延缘。不觉遥峰霭暮烟。对酒莫嫌红粉陋,婵娟。自有孤高月妇仙。
364 0 0
葛胜仲
长江万里归帆,西风几度阳关,依旧红尘满眼。夕阳新雁,此情时拍阑干。 楚云飞满长空,湘江不断流东,何事离多恨冗?夕阳低送,小楼数点残鸿。 数声短笛沧州,半江远水孤舟,愁更浓如病酒。夕阳时候,断肠人倚西楼。 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柳阴中系马。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350 0 0
吴西逸
兄寒弟亦饥,力学少闲时。何路免为客,无门卖得诗。 几人携酒送,独我入山迟。少小同居止,今朝始别离。
420 0 0
姚合
鼎铉辞台座,麾幢领益州。曲池连月晓,横角满城秋。 有美皇华使,曾同白社游。今年重相见,偏觉艳歌愁。
309 0 0
武元衡
金曹初受拜,玉地始含香。翻同五日尹,遽见一星亡。 贺客犹扶路,哀人遂上堂。歌筵长寂寂,哭位自苍苍。 岁时宾径断,朝暮雀罗张。书留魏主阙,魂掩汉家床。 徒令永平帝,千载罢撞郎。
卢照邻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
徐玑
白水鱼竿客,清秋鹤发翁。胡为来幕下,只合在舟中。 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 平地专欹倒,分曹失异同。礼甘衰力就,义忝上官通。 畴昔论诗早,光辉仗钺雄。宽容存性拙,剪拂念途穷。 露裛思藤架,烟霏想桂丛。信然龟触网,直作鸟窥笼。 西岭纡村北,南江绕舍东。竹皮寒旧翠,椒实雨新红。 浪簸船应坼,杯干瓮即空。藩篱生野径,斤斧任樵童。 束缚酬知己,蹉跎效小忠。周防期稍稍,太简遂匆匆。 晓入朱扉启,昏归画角终。不成寻别业,未敢息微躬。 乌鹊愁银汉,驽骀怕锦幪。会希全物色,时放倚梧桐。
326 0 0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399 0 0
李元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34 0 0
韩愈
后记〔2〕 这一部书,是用日本外村史郎和藏原惟人所辑译的本子为底本,从前年(一九二八年)五月间开手翻译,陆续登在月刊《奔流》上面的。在那第一本的《编校后记》上,曾经写着下文那样的一些话—— “俄国的关于文艺的争执,曾有《苏俄的文艺论战》〔3〕介绍过,这里的《苏俄的文艺政策》,实在可以看作那一部书的续编。如果看过前一书,则看起这篇来便更为明了。序文上虽说立场有三派的不同,然而约减起来,也不过两派。即对于阶级文艺,一派偏重文艺,如瓦浪斯基〔4〕等,一派偏重阶级,是《那巴斯图》〔5〕的人们,布哈林〔6〕们自然也主张支持无产阶级作家的,但又以为最要紧的是要有创作。发言的人们之中,好几个是委员,如瓦浪斯基,布哈林,雅各武莱夫〔7〕,托罗兹基〔8〕,卢那卡尔斯基等;也有‘锻冶厂’〔9〕一派,如普列忒内夫〔10〕;最多的是《那巴斯图》的人们,如瓦进,烈烈威支〔11〕,阿卫巴赫,罗陀夫,培赛勉斯基〔12〕等,译载在《苏俄的文艺论战》里的一篇《文学与艺术》后面,都有署名在那里。 “‘那巴斯图’派的攻击,几乎集中于一个瓦浪斯基——《赤色新地》〔13〕的编辑者。对于他所作的《作为生活认识的艺术》,烈烈威支曾有一篇《作为生活组织的艺术》,引用布哈林的定义,以艺术为‘感情的普遍化’的方法,并指摘瓦浪斯基的艺术论,乃是超阶级底的。这意思在评议会〔14〕的论争上也可见。但到后来,藏原惟人在《现代俄罗斯的批评文学》中说,他们两人之间的立场似乎有些接近了,瓦浪斯基承认了艺术的阶级性之重要,烈烈威支的攻击也较先前稍为和缓了。现在是托罗兹基,拉迪克〔15〕都已放逐,瓦浪斯基大约也退职,状况也许又很不同了罢。 “从这记录中,可以看见在劳动阶级文学的大本营的俄国的文学的理论和实际,于现在的中国,恐怕是不为无益的;其中有几个空字,是原译本如此,因无别国译本,不敢妄补,倘有备有原书,通函见教或指正其错误的,必当随时补正。” 但直到现在,首尾三年,终于未曾得到一封这样的信札,所以其中的缺憾,还是和先前一模一样。反之,对于译者本身的笑骂却颇不少的,至今未绝。我曾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中提到一点大略,登在《萌芽》〔16〕第三本上,现在就摘抄几段在下面—— “从前年以来,对于我个人的攻击是多极了,每一种刊物上,大抵总要看见‘鲁迅’的名字,而作者的口吻,则粗粗一看,大抵好像革命文学家。但我看了几篇,竟逐渐觉得废话太多了,解剖刀既不中腠理,子弹所击之处,也不是致命伤。……于是我想,可供参考的这样的理论,是太少了,所以大家有些胡涂。对于敌人,解剖,咬嚼,现在是在所不免的,不过有一本解剖学,有一本烹饪法,依法办理,则构造味道,总还可以较为清楚,有味。人往往以神话中的Prometheus〔17〕比革命者,以为窃火给人,虽遭天帝之虐待不悔,其博大坚忍正相同。但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以为倘能味道较好,庶几在咬嚼者那一面也得到较多的好处,我也较不枉费了身躯:出发点全是个人主义。并且还夹杂着小市民性的奢华,以及慢慢地摸出解剖刀来,反而刺进解剖者的心脏里去的‘报复’。……然而,我也愿意于社会上有些用处,看客所见的结果仍是火和光。这样,首先开手的就是《文艺政策》,因为其中含有各派的议论。 “郑伯奇先生……便在所编的《文艺生活》〔18〕上,笑我的翻译这书,是不甘没落,而可惜被别人著了先鞭。翻一本书便会浮起,做革命文学家真太容易了,我并不这样想。有一种小报,则说我的译《艺术论》〔19〕是‘投降’。 是的,投降的事,为世上所常有,但其时成仿吾元帅早已爬出日本的温泉,住进巴黎的旅馆,在这里又向谁输诚呢。今年,谥法又两样了,……说是‘方向转换’。我看见日本的有些杂志中,曾将这四字加在先前的新感觉派片冈铁兵〔20〕上,算是一个好名词。其实,这些纷纭之谈,也还是日看名目,连想也不肯一想的老病。译一本关于无产阶级文学的书,是不足以证明方向的,倘有曲译,倒反足以为害。我的译书,就也要献给这些速断的无产文学批评家,因为他们是有不贪‘爽快’,耐苦来研究这种理论的义务的。 “但我自信并无故意的曲译,打着我所不佩服的批评家的伤处了的时候我就一笑,打着我自己的伤处了的时候我就忍疼,却决不有所增减,这也是始终‘硬译’的一个原因。自然,世间总会有较好的翻译者,能够译成既不曲,也不‘硬’或‘死’的文章的,那时我的译本当然就被淘汰,我就只要来填这从‘无有’到‘较好’的空间罢了。” 因为至今还没有更新的译本出现,所以我仍然整理旧稿,印成书籍模样,想延续他多少时候的生存。但较之初稿,自信是更少缺点了。第一,雪峰当编定时,曾给我对比原译,订正了几个错误;第二,他又将所译冈泽秀虎〔21〕的《以理论为中心的俄国无产阶级文学发达史》附在卷末,并将有些字面改从我的译例,使总览之后,于这《文艺政策》的来源去脉,更得分明。这两点,至少是值得特行声#p#副标题#e#
313 0 0
鲁迅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