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卢明府,闲行咏洛神。浪圆疑靥笑,波斗忆眉颦。 蹀躞桥头马,空濛水上尘。草芽犹犯雪,冰岸欲消春。 寓目终无限,通辞未有因。子蒙将此曲,吟似独眠人。
416 0 0
元稹
华阳洞里持真经,心嫌来客风尘腥。惟餐白石过白日, 拟骑青竹上青冥,翔螭岂作汉武驾,神娥徒降燕昭庭。 长生不必论贵贱,却是幽人骨主灵。
483 0 0
张蠙
芙蓉含露时,秀色波中溢。玉女袭朱裳,重重映皓质。 晨霞耀丹景,片片明秋日。兰泽多众芳,妍姿不相匹。
464 0 0
李德裕
金鼎调元手,玉殿涣恩华。宣威蜀道,曾见千骑拥高牙。凭仗元枢筹略,宽我宸旒西顾,惠泽被幽遐。为忆江城好,南浦舣仙槎。 格天心,膺帝眷,极褒嘉。琳宫香火缘在,还近玉皇家。霖雨久思贤佐,看即声传丹禁,唤仗听宣麻。衮绣公归去,宰路筑堤沙。
393 0 0
中华文学
魏武中流处,轩皇问道回。长堤春树发,高掌曙云开。 龙负王舟渡,人占仙气来。河津会日月,天仗役风雷。 东顾重关尽,西驰万国陪。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407 0 0
张九龄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嘘青壁 一作:生虚壁)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374 0 0
杜甫
理棹虽云远,饮冰宁有惜。况乃佳山川,怡然傲潭石。 奇峰岌前转,茂树隈中积。猿鸟声自呼,风泉气相激。 目因诡容逆,心与清晖涤。纷吾谬执简,行郡将移檄。 即事聊独欢,素怀岂兼适。悠悠咏靡盬,庶以穷日夕。
380 0 0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都渰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392 0 0
张养浩
题郑防画夹五首 【其一】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其二】 能作山川远势,白头惟有郭熙。 却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其三】 徐生脱水双鱼,吹沫相看晚图。 老矣个中得计,作书远寄江湖。 【其四】 折苇枯荷共晚,红榴苦竹同时。 睡鸭不知飘雪,寒雀四顾风枝。 【其五】 子母猿号槲叶,山南山北危机。 世故谁能樗里,彀中皆是由基。
446 0 0
黄庭坚
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 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皮日休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定风波】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
442 0 0
苏轼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514 0 0
杜牧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明驿墙 一作:照)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441 0 0
温庭筠
刺竹芭蕉乱结村,人家犹有古风存。相逢尽道年来好,不见催科夜打门。 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凭谁识得真消息,只把南方作北方。
414 0 0
横吹杂繁笳,边风卷塞沙。还闻田司马,更逐李轻车。 蒲类成秦地,莎车属汉家。当令犬戎国,朝聘学昆邪。
369 0 0
王维
寂寥东郭外,白首一先生。解印孤琴在,移家五柳成。 夕阳临水钓,春雨向田耕。终日空林下,何人识此情。
刘长卿
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老调子已经唱完”:初看似乎有些离奇,其实是并不奇怪的。 凡老的,旧的,都已经完了!这也应该如此。虽然这一句话实在对不起一般老前辈,可是我也没有别的法子。中国人有一种矛盾思想,即是:要子孙生存,而自己也想活得很长久,永远不死;及至知道没法可想,非死不可了,却希望自己的尸身永远不腐烂。但是,想一想罢,如果从有人类以来的人们都不死,地面上早已挤得密密的,现在的我们早已无地可容了;如果从有人类以来的人们的尸身都不烂,岂不是地面上的死尸早已堆得比鱼店里的鱼还要多,连掘井,造房子的空地都没有了么?所以,我想,凡是老的,旧的,实在倒不如高高兴兴的死去的好。 在文学上,也一样,凡是老的和旧的,都已经唱完,或将要唱完。举一个最近的例来说,就是俄国。他们当俄皇专制的时代,有许多作家很同情于民众,叫出许多惨痛的声音,后来他们又看见民众有缺点,便失望起来,不很能怎样歌唱,待到革命以后,文学上便没有什么大作品了。只有几个旧文学家跑到外国去,作了几篇作品,但也不见得出色,因为他们已经失掉了先前的环境了,不再能照先前似的开口。 在这时候,他们的本国是应该有新的声音出现的,但是我们还没有很听到。我想,他们将来是一定要有声音的。因为俄国是活的,虽然暂时没有声音,但他究竟有改造环境的能力,所以将来一定也会有新的声音出现。 再说欧美的几个国度罢。他们的文艺是早有些老旧了,待到世界大战时候,才发生了一种战争文学。战争一完结,环境也改变了,老调子无从再唱,所以现在文学上也有些寂寞。将来的情形如何,我们实在不能豫测。但我相信,他们是一定也会有新的声音的。 现在来想一想我们中国是怎样。中国的文章是最没有变化的,调子是最老的,里面的思想是最旧的。但是,很奇怪,却和别国不一样。那些老调子,还是没有唱完。 这是什么缘故呢?有人说,我们中国是有一种“特别国情”〔2〕。——中国人是否真是这样“特别”,我是不知道,不过我听得有人说,中国人是这样。——倘使这话是真的,那么,据我看来,这所以特别的原因,大概有两样。 第一,是因为中国人没记性,因为没记性,所以昨天听过的话,今天忘记了,明天再听到,还是觉得很新鲜。做事也是如此,昨天做坏了的事,今天忘记了,明天做起来,也还是“仍旧贯”〔3〕的老调子。 第二,是个人的老调子还未唱完,国家却已经灭亡了好几次了。何以呢?我想,凡有老旧的调子,一到有一个时候,是都应该唱完的,凡是有良心,有觉悟的人,到一个时候,自然知道老调子不该再唱,将它抛弃。但是,一般以自己为中心的人们,却决不肯以民众为主体,而专图自己的便利,总是三翻四复的唱不完。于是,自己的老调子固然唱不完,而国家却已被唱完了。 宋朝的读书人讲道学,讲理学〔4〕,尊孔子,千篇一律。虽然有几个革新的人们,如王安石〔5〕等等,行过新法,但不得大家的赞同,失败了。从此大家又唱老调子,和社会没有关系的老调子,一直到宋朝的灭亡。 宋朝唱完了,进来做皇帝的是蒙古人——元朝。那么,宋朝的老调子也该随着宋朝完结了罢,不,元朝人起初虽然看不起中国人〔6〕,后来却觉得我们的老调子,倒也新奇,渐渐生了羡慕,因此元人也跟着唱起我们的调子来了,一直到灭亡。 这个时候,起来的是明太祖。元朝的老调子,到此应该唱完了罢,可是也还没有唱完。明太祖又觉得还有些意趣,就又教大家接着唱下去。什么八股咧,道学咧,和社会,百姓都不相干,就只向着那条过去的旧路走,一直到明亡。 清朝又是外国人。中国的老调子,在新来的外国主人的眼里又见得新鲜了,于是又唱下去。还是八股,考试,做古文,看古书。但是清朝完结,已经有十六年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他们到后来,倒也略略有些觉悟,曾经想从外国学一点新法来补救,然而已经太迟,来不及了。 老调子将中国唱完,完了好几次,而它却仍然可以唱下去。因此就发生一点小议论。有人说:“可见中国的老调子实在好,正不妨唱下去。试看元朝的蒙古人,清朝的满洲人,不是都被我们同化了么?照此看来,则将来无论何国,中国都会这样地将他们同化的。”原来我们中国就如生着传染病的病人一般,自己生了病,还会将病传到别人身上去,这倒是一种特别的本领。 殊不知这种意见,在现在是非常错误的。我们为甚么能够同化蒙古人和满洲人呢?是因为他们的文化比我们的低得多。倘使别人的文化和我们的相敌或更进步,那结果便要大不相同了。他们倘比我们更聪明,这时候,我们不但不能同化他们,反要被他们利用了我们的腐败文化,来治理我们这腐败民族。他们对于中国人,是毫不爱惜的,当然任凭你腐败下去。现在听说又很有别国人在尊重中国的旧文化了,那里是真在尊重呢,不过是利用! 从前西洋有一个国度,国名忘记了,要在非洲造一条铁路。顽固的非洲土人很反对,他们便#p#副标题#e#供:香港注册公司免费咨询
564 0 0
鲁迅
百年看似暂时间,头白求官亦未闲。 独有龙门韦谏议,三征不起恋青山。
463 0 0
王建
声异蟪蛄声,听须是正听。无风来竹院,有月在莎庭。 虽不妨调瑟,多堪伴诵经。谁人向秋夕,为尔欲忘形。
525 0 0
齐己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