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番】 挑尽金灯红烬, 人灼灼,漏迟迟,未眠时。 斜倚银屏无语,闲愁上翠眉。 闷杀梧桐残雨,滴相思。
381 0 0
韦庄
【喜迁莺】 晓光催角。 听宿鸟未惊, 邻鸡先觉。 迤逦烟村, 马嘶人起, 残月尚穿林薄。 泪痕带霜微凝, 酒力冲寒犹弱。 叹倦客、 悄不禁重染, 风尘京洛。 追念人别后, 心事万重, 难觅孤鸿托。 翠幌娇深, 曲屏香暖, 争念岁寒飘泊。 怨月恨花烦恼, 不是不曾经著。 这情味, 望一成消减, 新来还恶。
308 0 0
刘一让
蜀土绕水竹,吴天积风霜。穷览通表里,气色何苍苍。 旧国有年代,青楼思艳妆。古人无岁月,白骨冥丘荒。 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玄龟埋卜室,彩凤灭词场。 阵图一一在,柏树双双行。鬼神清汉庙,鸟雀参秦仓。 叹世已多感,怀心益自伤。赖蒙灵丘境,时当明月光。
300 0 0
刘希夷
七十去百岁,都来三十春。纵饶生得到,终免死无因。 密理方通理,栖真始见真。沃洲匡阜客,几劫不迷人。
346 0 0
齐己
粲粲美仍都,清闲一贵儒。定交分玉剑,发咏写冰壶。 风景随台位,河山入障图。上堂多庆乐,肯念谷中愚。
340 0 0
卢纶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任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雠。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350 0 0
王维
【鹊桥仙】 七夕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 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320 0 0
朱淑真
正气绕宫楼,皇居信上游。远冈延圣祚,平地载神州。 会合皆重译,潺湲近八流。中兴岂假问,据此自千秋。 寥泬敞延英,朝班立位横。宣传无草动,拜舞有衣声。 鸳瓦云消湿,虫丝日照明。辛勤自不到,遥见似前生。 处处足欢声,时康岁已深。不同三尺剑,应似五弦琴。 寿笑山犹尽,明嫌日有阴。何当怜一物,亦遣断愁吟。 曙质绝埃氛,彤庭列禁军。圣颜初对日,龙尾竞缘云。 珮响交成韵,帘阴暖带纹。逍遥岂有事,于此咏南薰。 一物周天至,洪纤尽晏然。车书无异俗,甲子并丰年。 奇技皆归朴,征夫亦服田。君王故不有,台鼎合韦弦。 日日听歌谣,区中尽祝尧。虫蝗初不害,夷狄近全销。 史笔唯书瑞,天台绝见祆。因令匹夫志,转欲事清朝。 品物尽昭苏,神功复帝谟。他时应有寿,当代且无虞。 赐历通遐俗,移关入半胡。鹪鹩一何幸,于此寄微躯。 无战复无私,尧时即此时。焚香临极早,待月卷帘迟。 端拱乾坤内,何言黈纩垂。君看圣明验,只此是神龟。 旭日上清穹,明堂坐圣聪。衣裳承瑞气,冠冕盖重瞳。 花木经宵露,旌旗立仗风。何期于此地,见说似仙宫。 五帝三皇主,萧曹魏邴臣。文章惟反朴,戈甲尽生尘。 谏纸应无用,朝纲自有伦。升平不可纪,所见是闲人。
427 0 0
薛能
【杨柳枝】 迎得春光先到来, 轻黄浅绿映楼台。 只缘袅娜多情思, 更被春风长挫摧。
382 0 0
刘禹锡
北面香炉秀,南边瀑布寒。自来还独去,夏满又秋残。 日影松杉乱,云容洞壑宽。何峰是邻侧,片石许相安。
372 0 0
昨夜东风到海涯。繁红簇簇吐胭脂。恍疑仙子朝天罢,醉面匀霞韵更宜。|| 欢未足,困相依。羞将兰麝污天姿。少陵可是风情薄,却为无香不作诗。
327 0 0
姚述尧
嵩高降德为时生,洪笔三题造化名。凤诏伫归专北极, 骊珠搜得尽东瀛。褒衣已换金章贵,禁掖曾随玉树荣。 明日定知同相印,青衿新列柳间营。
362 0 0
卢肇
此别欲何往,未言归故林。行车新岁近,落日乱山深。 野店寒无客,风巢动有禽。潜知经目事,大半是愁吟。
394 0 0
周繇
凄凄恻恻又微嚬。欲话羁愁忆故人。薄酒旋醒寒彻夜, 好花虚谢雨藏春。萍蓬已恨为逋客,江岭那知见侍臣。 未必交情系贫富,柴门自古少车尘。
352 0 0
韩偓
重到西湖,春拆信、露花酥滴。倚危栏、湖山佳处,短屏著色。拟泛一舟苍莽岸,恐伤万里_游客。赖款门、修竹有高人,留狂迹。 倾盖意,真相得。诗句里,曾相识。看戛然飞动,笔端金石。照眼光浮琼液满,断肠翠拥宫靴窄。问多情、还肯借青鸾,通消息。
中华文学
九华太守行春罢,高绛红筵压花榭。四面繁英拂槛开, 帖雪团霞坠枝亚。空中焰若烧蓝天,万里滑静无纤烟。 弦索紧快管声脆,急曲碎拍声相连。主人怜才多倾兴, 许客酣歌露真性。春酎香浓枝盏黏,一醉有时三日病。 鼋潭鳞粉解不去,鸦岭蕊花浇不醒。肺枯似著炉鞲煽, 脑热如遭锤凿钉。蒙溪先生梁公孙,忽然示我十轴文。 展开一卷读一首,四顾特地无涯垠。又开一轴读一帙, 酒病豁若风驱云。文锋斡破造化窟,心刃掘出兴亡根。 经疾史恙万片恨,墨炙笔针如有神。呵叱潘陆鄙琐屑, 提挈扬孟归孔门。时时说及开元理,家风飒飒吹人耳。 吴兢纂出升平源,十事分明铺在纸。裔孙才业今如此, 谁人为奏明天子?銮驾何当猎左冯,神鹰一掷望千里。 戏操狂翰涴蛮笺,傍人莫笑我率然。
312 0 0
佳人眠洞房,回首见垂杨。寒尽鸳鸯被,春生玳瑁床。 庭阴幕青霭,帘影散红芳。寄语同心伴,迎春且薄妆。
365 0 0
此从毛斧季校宋本〔2〕录出,????????皆缺笔〔3〕;又有?世则袭唐讳。毛所用明本〔4〕,每页十行,行十七字,目在每卷前,与程本〔5〕异。 EE 〔1〕本篇据手稿编入,原无标题、标点。据《鲁迅日记》,当写于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前后。 《鲍明远集》,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诗文集。原由南齐虞炎编定,题为《鲍照集》,共十卷;据《隋书·经籍志》注,南朝梁还有一种六卷本。皆失传。后来传世的有《鲍明远集》、《鲍参军集》、《鲍照集》、《鲍氏集》等不同版本。鲁迅校勘所用底本为明代新安汪士贤校本,十卷。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宋孝武帝时官太子博士兼中书舍人,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2〕毛斧季(1640—?)名'??指?荆?髂┣宄醭J欤ń袷艚?眨┤耍?厥榧摇?姹狙*家。著有《汲古阁珍藏秘书图目》等。毛氏校宋本《鲍氏集》共十卷,校勘后记和识语中说:康熙丙辰(1676)“借吴趋友人宋本比较一过”,宋本“每幅廿行,每行十六字,小字不等。” 〔3〕缺笔唐代开始的一种避讳方式,在书写和镌刻本朝皇帝或尊长的名字时,一般省略最末一笔。本文中的????????,是避宋太祖赵匡胤父弘殷、始祖玄朗,英宗父允让,仁宗赵祯、太祖匡胤、英宗赵曙(与树同音)、钦宗赵桓、真宗赵恒的名讳。?世,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 〔4〕毛斧季校勘所用的底本,是明代正德庚午(1510)朱应登刊本。 〔5〕程本指明代程荣的刻本,十卷,目在前,每页九行,行二十字,前有虞炎序,后有朱应登跋。(见《汉魏六朝诸家文集二十二种》)程荣,字伯仁,安徽歙县人。曾辑刊《汉魏丛书》三十八种。
297 0 0
鲁迅
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马多。 万里关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
378 0 0
李益
由来咏团扇,今与值秋风。事逐时皆往,恩无日再中。 早鸿闻上苑,寒露下深宫。颜色年年谢,相如赋岂工。
302 0 0
皇甫冉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