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455 0 0
张祜
好向东林度此生,半天山脚寺门平。红霞嶂底潺潺色, 清夜房前瑟瑟声。偶别十年成瞬息,欲来千里阻刀兵。 可怜二子同归兴,南国烟花路好行。
430 0 0
齐己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袪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犹未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以难告。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581 0 0
左丘明
南谯古山郡,信是高人居。自叹乏弘量,终朝亲簿书。 于时忽命驾,秋野正萧疏。积逋诚待责,寻山亦有馀。 测测石泉冷,暧暧烟谷虚。中有释门子,种果结茅庐。 出身厌名利,遇境即踌躇。守直虽多忤,视险方晏如。 况将尘埃外,襟抱从此舒。
478 0 0
韦应物
昨夜闻山雨,归心便似迟。几回惊叶落,即到白头时。 雁影将魂去,虫声与泪期。马卿兼病老,宋玉对秋悲。 谢客才为别,陶公已见思。非关口腹累,自是雪霜姿。 酿酒栽黄菊,炊粳折绿葵。山河方入望,风日正宜诗。 牧竖寒骑马,边烽晚立旗。兰凋犹有气,柳脆不成丝。 别后如相问,高僧知所之。
388 0 0
李端
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独步珠宫里。 佳名岩桂。却是因遗子。不见月中来,又那得、萧萧风味。霓裳旧曲,休问广寒人,飞太白,酬仙蕊。香外无香比。
360 0 0
万俟咏
腊前千朵亚芳丛,细腻偏胜素柰功。螓首不言披晓雪, 麝脐无主任春风。一枝拂地成瑶圃,数树参庭是蕊宫。 应为当时天女服,至今犹未放全红。
406 0 0
皮日休
昨日舟还浙水湄,今朝丹旐欲何为。才收北浦一竿钓, 未了西斋半局棋。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 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
439 0 0
中华文学
【杂诗】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1] 。 惜哉时不遇[2],适与飘风会[3] 。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4] 。 吴会非吾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5],客子常畏人。
469 0 0
曹丕
六十悬车自古稀,我公年少独忘机。门临二室留侯隐, 棹倚三川越相归。不拟优游同陆贾,已回清白遗胡威。 龙城凤沼棠阴在,只恐归鸿更北飞。
473 0 0
许浑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395 0 0
温庭筠
俄国的文学,从尼古拉斯二世〔2〕时候以来,就是“为人生”的,无论它的主意是在探究,或在解决,或者堕入神秘,沦于颓唐,而其主流还是一个:为人生。 这一种思想,在大约二十年前即与中国一部分的文艺绍介者合流,陀思妥夫斯基,都介涅夫〔3〕,契诃夫,托尔斯泰之名,渐渐出现于文字上,并且陆续翻译了他们的一些作品,那时组织的介绍“被压迫民族文学”的是上海的文学研究会〔4〕,也将他们算作为被压迫者而呼号的作家的。 凡这些,离无产者文学本来还很远,所以凡所绍介的作品,自然大抵是叫唤,呻吟,困穷,酸辛,至多,也不过是一点挣扎。 但已经使又一部分人很不高兴了,就招来了两标军马的围剿。创造社竖起了“为艺术的艺术”的大旗,喊着“自我表现”的口号,〔5〕要用波斯诗人的酒杯,“黄书”文士的手杖,〔6〕将这些“庸俗”打平。还有一标是那些受过了英国的小说在供绅士淑女的欣赏,美国的小说家在迎合读者的心思这些“文艺理论”的洗礼而回来的,一听到下层社会的叫唤和呻吟,就使他们眉头百结,扬起了带着白手套的纤手,挥斥道:这些下流都从“艺术之宫”里滚出去! 而且中国原来还有着一标布满全国的旧式的军马,这就是以小说为“闲书”的人们。小说,是供“看官”们茶余酒后的消遣之用的,所以要优雅,超逸,万不可使读者不欢,打断他消闲的雅兴。此说虽古,但却与英美时行的小说论合流,于是这三标新旧的大军,就不约而同的来痛剿了“为人生的文学”——俄国文学。 然而还是有着不少共鸣的人们,所以它在中国仍然是宛转曲折的生长着。 但它在本土,却突然凋零下去了。在这以前,原有许多作者企望着转变的,而十月革命的到来,却给了他们一个意外的莫大的打击。于是有梅垒什珂夫斯基夫妇(DASAMerezhi-kovskiiZANAHippius),库普林(AAIAKuprin),蒲宁(IAAABunin),安特来夫(LANAAndreev)之流的逃亡〔7〕,阿尔志跋绥夫(MAPAArtzybashev),梭罗古勃(FiodorSologub)之流的沉默〔8〕,旧作家的还在活动者,只剩了勃留梭夫(ValeriBriusov),惠垒赛耶夫(VAVeresaiev),戈理唬ǎ停幔?椋恚牵铮颍耄椋??暄晴娣蛩*基(VAVAMayakovski)这几个人,到后来,还回来了一个亚历舍·托尔斯泰(AlekseiNATolstoi)〔9〕。此外也没有什么显著的新起的人物,在国*谡争和列强封锁中的文苑,是只见萎谢和荒凉了。 至一九二○年顷,新经济政策〔10〕实行了,造纸,印刷,出版等项事业的勃兴,也帮助了文艺的复活,这时的最重要的枢纽,是一个文学团体“绥拉比翁的兄弟们”(Serapionsbrü-der)〔11〕。 这一派的出现,表面上是始于二一年二月一日,在列宁格拉“艺术府”里的第一回集会的,加盟者大抵是年青的文人,那立场是在一切立场的否定。淑雪兼珂说过:“从党人的观点看起来,我是没有宗旨的人物。这不很好么?自己说起自己来,则我既不是共产主义者,也不是社会革命党员,也不是帝制主义者。我只是一个俄国人,而且对于政治,是没有操持的。大概和我最相近的,是布尔塞维克,和他们一同布尔塞维克化,我是赞成的。……但我爱农民的俄国。”〔12〕这就很明白的说出了他们的立场。 但在那时,这一个文学团体的出现,却确是一种惊异,不久就几乎席卷了全国的文坛。在苏联中,这样的非苏维埃的文学的勃兴,是很足以令人奇怪的。然而理由很简单:当时的革命者,正忙于实行,惟有这些青年文人发表了较为优秀的作品者其一;他们虽非革命者,而身历了铁和火的试练,所以凡所描写的恐怖和战栗,兴奋和感激,易得读者的共鸣者其二;其三,则当时指挥文学界的瓦浪斯基〔13〕,是很给他们支持的。讬罗茨基也是支持者之一,称之为“同路人”。同路人者,谓因革命中所含有的英雄主义而接受革命,一同前行,但并无彻底为革命而斗争,虽死不惜的信念,仅是一时同道的伴侣罢了。这名称,由那时一直使用到现在。 然而,单说是“爱文学”而没有明确的观念形态的徽帜的“绥拉比翁的兄弟们”,也终于逐渐失掉了作为团体的存在的意义,始于涣散,继以消亡,后来就和别的同路人们一样,各各由他个人的才力,受着文学上的评价了。 在四五年以前,中国又曾盛大的绍介了苏联文学,然而就是这同路人的作品居多。这也是无足异的。一者,此种文学的兴起较为在先,颇为西欧及日本所赏赞和介绍,给中国也得了不少转译的机缘;二者,恐怕也还是这种没有立场的立场,反而易得介绍者的赏识之故了,虽然他自以为是“革命文学者”。 我向来是想介绍东欧文学的一个人,也曾译过几篇同路人作品,现在就合了十个人的短篇为一集,其中的三篇,是别人的翻译,我相信为很可靠的。可惜的是限于篇幅,不能将有名的作家全都收罗在内,使这本书较为完善,但我#p#副标题#e#
鲁迅
帘不卷。人难见。缥缈歌声,暗随香转。记与三五少年,在杭州、曾听得几遍。 唱到生绡白团扇。晚凉初、桐阴满院。待要图入丹青,奈无缘识如花面。
365 0 0
圣唐复古制,德义功无替。奥旨悦诗书,遗文分篆隶。 银钩互交映,石壁靡尘翳。永与乾坤期,不逐日月逝。 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锐。从此理化成,恩光遍遐裔。
411 0 0
营当万胜冈头下,誓立千年不朽功。 天子手擎新钺斧,谏官请赠李文通。
460 0 0
贾岛
漾舟仍载酒,愧尔意相宽。草色南湖绿,松声小署寒。 水禽前后起,花屿往来看。已作沧洲调,无心恋一官。
389 0 0
刘长卿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428 0 0
柳永
【诉衷情】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1] 都缘自有离恨, 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 欲笑还颦, 最断人肠!
500 0 0
欧阳修
【永遇乐】 次韵辛克清先生 我与先生,夙期已久。 人间无此。 不学杨郎,南山种豆, 十一征微利。 云霄直上,诸公衮衮, 乃作道边苦李。 五千言、老来受用, 肯教造物儿戏? 东冈记得,同来胥宇, 岁月几何难计。 柳老悲桓,松高对阮, 未办为邻地。 长干白下,青楼朱阁, 往往梦中槐蚁。 却不如、窪尊放满, 老夫未醉。
412 0 0
姜夔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446 0 0
魏夫人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