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迹都如雁,南行又北回。老僧犹记得,往岁已曾来。 话遍名山境,烧残黑栎灰。无因伴师往,归思在天台。
269 0 0
齐己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性 一作:君子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350 0 0
荀子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371 0 0
李百药
卫多君子鲁多儒,七岁闻天笑舞雩。光彩春风初转蕙, 性灵秋水不藏珠。两经在口知名小,百拜垂髫禀气殊。 况复元侯旌尔善,桂林枝上得鹓雏。
297 0 0
杨巨源
日长风静。浓香在、珠帘花影。棋具对著明窗近。未排角势,鸦鹭先分阵。 双叠远山非有恨。正藏机休问。便如喝采争堂印。局番无定。有幸君须尽。
324 0 0
中华文学
春入池亭好,风光暖更鲜。寻芳行不困,逐胜坐还迁。 细草乱如发,幽禽鸣似弦。苔文翻古篆,石色学秋天。 花落能漂酒,萍开解避船。暂来还愈疾,久住合成仙。 迸笋支阶起,垂藤压树偏。此生应借看,自计买无钱。
355 0 0
姚合
夔龙在庙堂,虽然有佥议。苍生得父母,自是天之意。 鄱阳气候正,文物皆鲜媚。金镜有馀光,春风少闲地。 膺门倚寒碧,到者宁容易。宾从皆凤毛,爪牙悉猿臂。 楼台千万户,锦绣龙歌沸。大惠虫鸟全,至严龙虎畏。 可怜召伯树,婆娑不胜翠。诗搜日月华,道咽神仙味。 嘉树白雀来,祥烟甘露坠。中川一带香,□开幽邃地。 逸少情有馀,东山境不啻。恭闻圣天子,廊庙犹虚位。 应知黎庶心,只恐征书至。
365 0 0
贯休
载酒入烟浦,方舟泛绿波。子酌我复饮,子饮我还歌。 莲深微路通,峰曲幽气多。阅芳无留瞬,弄桂不停柯。 水上秋日鲜,西山碧峨峨。兹欢良可贵,谁复更来过。
331 0 0
王建
【柳】 晓带轻烟间杏花, 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 密映钱塘苏小家。
374 0 0
寇准
底事中秋无月,元来留待今宵。群仙拍手度仙桥。惊起眠龙夭矫。 天上灵槎一度,人间八月江潮。西兴渡口几魂消//癸丑八月侍亲西兴。又见潮生月上。
279 0 0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288 0 0
诗经
闻君西省重徘徊,秘阁书房次第开。壁记欲题三漏合, 吏人惊问十年来。经排蠹简怜初校,芸长陈根识旧栽。 司马见诗心最苦,满身蚊蚋哭烟埃。
349 0 0
元稹
烟浪漾秋色,高吟似有邻。一轮湘渚月,万古独醒人。 岸湿穿花远,风香祷庙频。只应谀佞者,到此不伤神。
衰草经行处,微灯旧道场。门人失谭柄,野鸟上禅床。 科斗书空古,栴檀钵自香。今朝数行泪,却洒约公房。
289 0 0
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441 0 0
温庭筠
薄晚啸游人,车马乱驱尘。月光三五夜,灯焰一重春。 烟云迷北阙,箫管识南邻。洛城终不闭,更出小平津。
311 0 0
沧海已云晏,皇恩犹念勤。式燕遍恒秩,柔远及斯人。 兹邦实大藩,伐鼓军乐陈。是时冬服成,戎士气益振。 虎竹谬朝寄,英贤降上宾。旋罄周旋礼,愧无海陆珍。 庭中丸剑阑,堂上歌吹新。光景不知晚,觥酌岂言频。 单醪昔所感,大醵况同忻。顾谓军中士,仰答何由申。
333 0 0
韦应物
雀噪空城阴,木衰羁思远。已蔽青山望,徒悲白云晚。 别离千里风,雨中同一饭。开径说逢康,临觞方接阮。 旅宦竟何如,劳飞思自返。
318 0 0
李益
笑问鸥盟,所不同心,有如大江。念渊明漫仕,虽轻斗粟,弦歌有得,难慕柴桑。相业流芳,元枢新躅,拈作先生一瓣香。长生酒,仗西风桂子,吹到河阳。 湘江。笑绾铜章。便好筑绵州六一堂。看千年辽鹤,重归故,一船明月,又上潇湘。橐紫翻荷,官黄书诏,不待阴成蔽芾棠。中书考,更侯封酂国,汤沐宁乡。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沉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276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