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上东洛,扬彩满圆灵。明灭沦江水,盈虚逐砌蓂. 不分沙岸白,偏照海山清。练色临窗牖,蟾光霭户庭。 成轮疑璧影,初魄类弓形。远近凝清质,娟娟出众星。
392 0 0
中华文学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409 0 0
刘过
南楚标前贡,西秦识旧城。祭天封汉岭,掷地警孙声。 向日披沙净,含风振铎鸣。方同杨伯起,独有四知名。
414 0 0
李峤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419 0 0
王国维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510 0 0
高适
旧山长系念,终日卧边亭。道路知已远,梦魂空再经。 秋泉凉好引,乳鹤静宜听。独上高楼望,蓬身且未宁。
504 0 0
方干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439 0 0
王夫之
前年别时秋九月,白露吹霜金吹烈。离鸿一别影初分, 泪袖双挥心哽咽。别来几度得音书,南岳知□□□□。 庐山峨峨倚天碧,捧排空崖千万尺。社榜长题高士名, 食堂每记云山迹。我本开云此山住,偶为名利相萦误。 自负心机四十年,羞闻社客山中篇。忧时魂梦忆归路, 觉来疑在林中眠。昨日亭前乌鹊喜,果得今朝尔来此。 吾吟行路五十篇,尽说江南数千里。自怜兄弟今五人, 共萦儒素家尚贫。虽然廪饩各不一,就中总免拘常伦。 长兄年少曾落托,拔剑沙场随卫霍。口里虽谭周孔文, 怀中不舍孙吴略。次兄一生能苦节,夏聚流萤冬映雪。 非论疾恶志如霜,更觉临泉心似铁。第三之兄更奇异, 昂昂独负青云志。下看金玉不如泥,肯道王侯身可贵。 却愁清逸不干时,高踪大器无人知。倘逢感激许然诺, 必能万古留清规。念尔年来方二十,夙夜孜孜能独立。 卷中笔落星汉摇,洞里丹灵鬼神泣。嗟余流浪心最狂, 十年学剑逢时康。心中不解事拘束,世间谈笑多相妨。 广海青山殊未足,逢著高楼还醉宿。朝走安公枥上驹, 暮伦陶令篱边菊。近来诗思殊无况,苦被时流不相放。 云腾浪走势未衰,鹤膝蜂腰岂能障。送尔为文殊不识, 贵从一一传胸臆。若到湖南见紫霄,会须待我同攀陟。
466 0 0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 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日出远海明,轩车且裴回。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377 0 0
李白
轻风略略柳欣欣,晴色空濛远似尘。斗柄未回犹带闰, 江痕潜上已生春。兰成宅里寻枯树,宋玉亭前别故人。 心断洛阳三两处,窈娘堤抱古天津。
475 0 0
元稹
秀出群儿,柳眉濯濯春庭院。不亲歌扇。弄笔勤书篆。 翁已无能,老退惭E176面。欣同宴。坐来喜见。痛饮惊无算。
330 0 0
金风渐利露珠团,广陌长堤黛色残。 水殿狂游隋炀帝,一千馀里可堪看。
416 0 0
白玉楼高云光绕。望极新蟾同照。前村暮雪,霁梅林道。涧风平,波声渺。喜登眺。疏影寒枝颤,太春早。临水凝清浅,靓妆巧。 瘦体伤离,向此萦怀抱。觉璧华轻,冰痕小。倦听塞管,转呜咽,令人老。素光回,长亭静,无尘到。烟锁横塘暖,香径悄。飞英难拘束,任春晓。
370 0 0
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 虎箭侵肤毒,鱼钩刺骨铦。鸟言成谍诉,多是恨彤幨。 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未曾容獭祭,只是纵猪都。 点对连鳌饵,搜求缚虎符。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483 0 0
李商隐
小说《士敏土》为革拉特珂夫所作的名篇〔2〕,也是新俄文学的永久的碑碣。关于那内容,戈庚教授在《伟大的十年的文学》里曾有简要的说明。他以为在这书中,有两种社会底要素在相克,就是建设的要素和退婴,散漫,过去的颓唐的力。但战斗却并不在军事的战线上,而在经济底战线上。这时的大题目,已蜕化为人类的意识对于与经济复兴相冲突之力来斗争的心理底的题目了。作者即在说出怎样地用了巨灵的努力〔3〕,这才能使被破坏了的工厂动弹,沉默了的机械运转的颠末来。然而和这历史一同,还展开着别样的历史——人类心理的一切秩序的蜕变的历史。机械出自幽暗和停顿中,用火焰辉煌了工厂的昏暗的窗玻璃。于是人类的智慧和感情,也和这一同辉煌起来了。 这十幅木刻,即表现着工业的从寂灭中而复兴。由散漫而有组织,因组织而得恢复,自恢复而至盛大。也可以略见人类心理的顺遂的变形,但作者似乎不很顾及两种社会底要素之在相克的斗争——意识的纠葛的形象。我想,这恐怕是因为写实底地显示心境,绘画本难于文章,而刻者生长德国,所历的环境也和作者不同的缘故罢。 关于梅斐尔德的事情,我知道得极少。仅听说他在德国是一个最革命底的画家,今年才二十七岁,而消磨在牢狱里的光阴倒有八年。他最爱刻印含有革命底内容的版画的连作,我所见过的有《汉堡》《抚育的门徒》和《你的姊妹》,但都还隐约可以看见悲悯的心情,惟这《士敏土》之图,则因为背景不同,却很示人以粗豪和组织的力量。 小说《士敏土》已有董绍明蔡咏裳〔4〕两君合译本,所用的是广东的译音;上海通称水门汀,在先前,也曾谓之三合土。一九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年九月出版的《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后经作者修改,印入新生命书局再版的董绍明、蔡咏裳合译的《士敏土》中,其中删去最后一段和写作年月,另外补写了如下一段文字:“以上这一些,是去年九月三闲书屋影印这图的时候,由我写在前面作为小序的。现在要复制了插入本书去,最好是加上一点说明,但因为我别无新知,就只好将旧文照抄在这里。原图题目,和本书颇有不同之处,因为这回是以小说为主,所以译名就改从了本书,只将原题注在下面了。一九三一年十月二十日,鲁迅记。”《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梅斐尔德为小说《士敏土》所作的插图,共十幅,鲁迅自费影印,用三闲书屋名义出版。梅斐尔德(C.Meffe-rt),德国现代木刻家。 〔2〕《士敏土》现译《水泥》,反映苏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斗争生活的长篇小说。革拉特珂夫(W.G.[HeYTN,1883—1958),苏联作家。 〔3〕巨灵的努力一九三一年鲁迅改为“非常的努力”。〔4〕董绍明(1899—1969)字秋士,一作秋斯,天津静海人,翻译家。蔡咏裳(1901—1940),广东南海人。他们合译的《士敏土》一九三○年由上海启智书局初版。 #p#副标题#e#
399 0 0
鲁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01 0 0
风急云轻鹤背寒,洞天谁道却归难。 千山万水瀛洲路,何处烟飞是醮坛。
413 0 0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不惯经春别,谁知到晓啼。 珠箔笼寒月,纱窗背晓灯。夜来巾上泪,一半是春冰。 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苦战应憔悴,寒衣不要宽。
433 0 0
白居易
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似烟。 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
385 0 0
武元衡
文武传芳百代基,几多贤哲守成规。 仍闻吐握延儒素,犹恐民疵未尽知。
464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