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447 0 0
刘叉
药诀棋经思致论,柳腰莲脸本忘情。 频频强入风流坐,酒肆应疑阮步兵。
372 0 0
韩偓
公子翩翩说校书,玉弓金勒紫绡裾。 玄成莫便骄名誉,文采风流定不如。
439 0 0
薛涛
钟梵经行罢,香林坐入禅。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 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宁知人世里,疲病得攀缘。
282 0 0
陈子昂
破柏作书柜,柜牢柏复坚。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 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 诚知终散失,未忍遽弃捐。自开自锁闭,置在书帷前。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352 0 0
白居易
《红楼梦》〔2〕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3〕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但在作《红楼梦》时的思想,大约也止能如此;即使出于续作,想来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惟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觉得诧异。 现在,陈君梦韶〔4〕以此书作社会家庭问题剧,自然也无所不可的。先前虽有几篇剧本,却都是为了演者而作,并非为了剧本而作。又都是片段,不足统观全局。《红楼梦散套》具有首尾,然而陈旧了。此本最后出,销熔一切,铸入十四幕中,百余回的一部大书,一览可尽,而神情依然具在;如果排演,当然会更可观。我不知道剧本的作法,但深佩服作者的熟于情节,妙于剪裁。灯下读完,僭为短引云尔。一九二七年一月十四日,鲁迅记于厦门。 EE 〔1〕本篇据手稿编入。 《绛洞花主》,陈梦韶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剧本,共十五幕。 绛洞花主,贾宝玉的别号,见《红楼梦》第三十七回。〔2〕《红楼梦》长篇小说,清代曹雪芹著,通行本一二○回。后四十回一般认为系高鹗续作。 〔3〕关于《红楼梦》的命意,旧时有各种看法。清代张新之在《石头记读法》中说,《红楼梦》“全书无非《易》道也”。清代梁恭辰在《北东园笔录》中说,“《红楼梦》一书,诲淫之甚者也。”清代花月痴人在《红楼幻梦序》中说:“《红楼梦》何书也?余答曰:情书也”。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中说:“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清代“索隐派”的张维屏在《国朝诗人征略二编》中说它写“故相明珠家事”,王梦阮、沈瓶庵在《〈红楼梦〉索隐》中则说它写“清世祖与董小宛事”。 〔4〕陈梦韶名敦仁,福建同安人,当时是厦门大学学生。
285 0 0
鲁迅
坛畔归云冷湿襟,拂苔移石坐花阴。 偶然醒得庄周梦,始觉玄门兴味深。
328 0 0
中华文学
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339 0 0
陆龟蒙
书所见窥帘口语喧阗,避人体态婵娟,门外金铃吠犬。谁家宅院?杏花墙以秋千。松阳道中松阳道上敲吟,柳阴树下披襟,独鹤归来夜深。梦回仙枕,清溪道土相寻。
318 0 0
张可久
缥渺神仙云雾窗。说与苏州,未断人肠。带湖烟月堕苍茫。唤醒嫦娥,春笋纤长。 马上琵琶半额妆。拨尽相思,十二巫阳。疏□清梦入潇湘。佩玉鸣鸾,吹下天香。
310 0 0
韩淲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357 0 0
苏辙
灵橘无根井有泉,世间如梦又千年。乡园不见重归鹤, 姓字今为第几仙。风泠露坛人悄悄,地闲荒径草绵绵。 如何蹑得苏君迹,白日霓旌拥上天。
406 0 0
元结
如何则可。我亦不知其谓我。隐几焚香。对酒一壶书一床。 知仁观过。浑沌翻怜谁凿破。寄傲南窗。堪羡渊明滋味长。
303 0 0
李曾伯
剪削干芦插寒竹,九孔漏声五音足。近来吹者谁得名, 关璀老死李衮生。衮今又老谁其嗣,薛氏乐童年十二。 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润州城高霜月明, 吟霜思月欲发声。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尽疑刀截。有时婉软无筋骨, 有时顿挫生棱节。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 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下声乍坠石沉重, 高声忽举云飘萧。明旦公堂陈宴席,主人命乐娱宾客。 碎丝细竹徒纷纷,宫调一声雄出群。众音覙缕不落道, 有如部伍随将军。嗟尔阳陶方稚齿,下手发声已如此。 若教头白吹不休,但恐声名压关李。
344 0 0
宝轮金地压人寰,独坐苍冥启玉关。北岭风烟开魏阙, 南轩气象镇商山。灞陵车马垂杨里,京国城池落照间。 暂放尘心游物外,六街钟鼓又催还。
367 0 0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滩。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龛间长丈馀,门户无扃关。 仰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入门无平地,地窄虚空宽。房廊与台殿,高下随峰峦。 岩崿无撮土,树木多瘦坚。根株抱石长,屈曲虫蛇蟠。 松桂乱无行,四时郁芊芊。枝梢袅青翠,韵若风中弦。 日月光不透,绿阴相交延。幽鸟时一声,闻之似寒蝉。 首憩宾位亭,就坐未及安。须臾开北户,万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绕栋云回旋。赤日间白雨,阴晴同一川。 野绿簇草树,眼界吞秦原。渭水细不见,汉陵小于拳。 却顾来时路,萦纡映朱栏。历历上山人,一一遥可观。 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 云昔迦叶佛,此地坐涅槃。至今铁钵在,当底手迹穿。 西开玉像殿,白佛森比肩。斗薮尘埃衣,礼拜冰雪颜。 叠霜为袈裟,贯雹为华鬘.逼观疑鬼功,其迹非雕镌。 次登观音堂,未到闻栴檀。上阶脱双履,敛足升净筵。 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黑夜自光明,不待灯烛燃。 众宝互低昂,碧珮珊瑚幡。风来似天乐,相触声珊珊。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点缀佛髻上,合为七宝冠。 双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隔瓶见舍利,圆转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祇园。吹如秋鹤声,可以降灵仙。 是时秋方中,三五月正圆。宝堂豁三门,金魄当其前。 月与宝相射,晶光争鲜妍。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 晓寻南塔路,乱竹低婵娟。林幽不逢人,寒蝶飞翾翾. 山果不识名,离离夹道蕃。足以疗饥乏,摘尝味甘酸。 道南蓝谷神,紫伞白纸钱。若岁有水旱,诏使修蘋蘩。 以地清净故,献奠无荤膻。危石叠四五,pI嵬欹且刓. 造物者何意,堆在岩东偏。冷滑无人迹,苔点如花笺。 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目眩手足掉,不敢低头看。 风从石下生,薄人而上抟。衣服似羽翮,开张欲飞鶱. gf々三面峰,峰尖刀剑攒。往往白云过,决开露青天。 西北日落时,夕晖红团团。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东南月上时,夜气青漫漫。百丈碧潭底,写出黄金盘。 蓝水色似蓝,日夜长潺潺。周回绕山转,下视如青环。 或铺为慢流,或激为奔湍。泓澄最深处,浮出蛟龙涎。 侧身入其中,悬磴尤险艰。扪萝蹋樛木,下逐饮涧猿。 雪迸起白鹭,锦跳惊红鳣.歇定方盥漱,濯去支体烦。 浅深皆洞彻,可照脑与肝。但爱清见底,欲寻不知源。 东崖饶怪石,积甃苍琅玕.温润发于外,其间韫玙璠. 卞和死已久,良玉多弃捐。或时泄光彩,夜与星月连。 中顶最高峰,拄天青玉竿。q0p0上不得,岂我能攀援。 上有白莲池,素葩覆清澜。闻名不可到,处所非人寰。 又有一片石,大如方尺砖。插在半壁上,其下万仞悬。 云有过去师,坐得无生禅。号为定心石,长老世相传。 却上谒仙祠,蔓草生绵绵。昔闻王氏子,羽化升上玄。 其西晒药台,犹对芝朮田。时复明月夜,上闻黄鹤言。 回寻画龙堂,二叟鬓发斑。想见听法时,欢喜礼印坛。 复归泉窟下,化作龙蜿蜒。阶前石孔在,欲雨生白烟。 往有写经僧,身静心精专。感彼云外鸽,群飞千翩翩。 来添砚中水,去吸岩底泉。一日三往复,时节长不愆。 经成号圣僧,弟子名杨难。诵此莲花偈,数满百亿千。 身坏口不坏,舌根如红莲。颅骨今不见,石函尚存焉。 粉壁有吴画,笔彩依旧鲜。素屏有褚书,墨色如新干。 灵境与异迹,周览无不殚。一游五昼夜,欲返仍盘桓。 我本山中人,误为时网牵。牵率使读书,推挽令效官。 既登文字科,又忝谏诤员。拙直不合时,无益同素餐。 以此自惭惕,戚戚常寡欢。无成心力尽,未老形骸残。 今来脱簪组,始觉离忧患。及为山水游,弥得纵疏顽。 野麋断羁绊,行走无拘挛。池鱼放入海,一往何时还。 身著居士衣,手把南华篇。终来此山住,永谢区中缘。 我今四十馀,从此终身闲。若以七十期,犹得三十年。
405 0 0
光景漂如水,生涯转似萍。雁门穷朔路,牛斗故乡星。 句尽人谁切,歌终泪自零。夜阑回首算,何处不长亭。
383 0 0
罗隐
渺渺水连天,归程想几千。孤舟辞曲岸,轻楫济长川。 迥指波涛雪,回瞻岛屿烟。心迷沧海上,目断白云边。 泛滥虽无定,维持且自专。还如圣明代,理国用英贤。
筇竹岩边剔翠苔,锦江波冷洗琼瑰。累累节转苍龙骨, 寸寸珠联巨蚌胎。须向广场驱驵骏,莫从闲处挞驽骀。 宁同晋帝环营日,抛赚中途后骑来。
388 0 0
徐夤
清阳玉润复多才,邂逅佳期过早梅。 槿花亦可浮杯上,莫待东篱黄菊开。
刘商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