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下情偏已绝稀,天涯身远复相依。庭花每对从容落, 夜烛多同笑语归。君子是行应柏署,鄙人何望即柴扉。 青云若遇交亲话,白璧无心待发挥。
551 0 0
薛能
凄怆郇瑕色,差池弱冠年。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 台阁黄图里,簪裾紫盖边。尊荣真不忝,端雅独翛然。 贡喜音容间,冯招病疾缠。南过骇仓卒,北思悄联绵。 鵩鸟长沙讳,犀牛蜀郡怜。素车犹恸哭,宝剑谷高悬。 汉道中兴盛,韦经亚相传。冲融标世业,磊落映时贤。 城府深朱夏,江湖眇霁天。绮楼关树顶,飞旐泛堂前。 帟幕疑风燕,笳箫急暮蝉。兴残虚白室,迹断孝廉船。 童孺交游尽,喧卑俗事牵。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 谁寄方隅理,朝难将帅权。春秋褒贬例,名器重双全。
399 0 0
杜甫
天台四绝寺,归去见师真。莫折枸杞叶,令他十得嗔。 天空闻圣磬,瀑细落花巾。必若云中老,他时得有邻。
460 0 0
贯休
KS兄: 我很感谢你的殷勤的慰问,但对于你所愤慨的两点和几句结论,我却并不谓然,现在略说我的意见—— 第一,章士钊将我免职,〔2〕我倒并没有你似的觉得诧异,他那对于学校的手段,我也并没有你似的觉得诧异,因为我本就没有预期章士钊能做出比现在更好的事情来。我们看历史,能够据过去以推知未来,看一个人的已往的经历,也有一样的效用。你先有了一种无端的迷信,将章士钊当作学者或智识阶级的领袖看,于是从他的行为上感到失望,发生不平,其实是作茧自缚;他这人本来就只能这样,有着更好的期望倒是你自己的误谬。使我较为感到有趣的倒是几个向来称为学者或教授的人们,居然也渐次吞吞吐吐地来说微温话了,什么“政潮”咧,“党”咧,仿佛他们都是上帝一样,超然象外,十分公平似的。谁知道人世上并没有这样一道矮墙,骑着而又两脚踏地,左右稳妥,所以即使吞吞吐吐,也还是将自己的魂灵枭首通衢,挂出了原想竭力隐瞒的丑态。丑态,我说,倒还没有什么丢人,丑态而蒙着公正的皮,这才催人呕吐。但终于使我觉得有趣的是蒙着公正的皮的丑态,又自己开出帐来发表了。仿佛世界上还有光明,所以即便费尽心机,结果仍然是一个瞒不住。 第二,你这样注意于《甲寅周刊》〔3〕,也使我莫明其妙。 《甲寅》第一次出版时,我想,大约章士钊还不过熟读了几十篇唐宋八大家〔4〕文,所以模仿吞剥,看去还近于清通。至于这一回,却大大地退步了,关于内容的事且不说,即以文章论,就比先前不通得多,连成语也用不清楚,如“每下愈况”〔5〕之类。尤其害事的是他似乎后来又念了几篇骈文,没有融化,而急于挦挦〔6〕,所以弄得文字庞杂,有如泥浆混着沙砾一样。即如他那《停办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呈文》〔7〕中有云,“钊念儿女乃家家所有良用痛心为政而人人悦之亦无是理”,旁加密圈,想是得意之笔了。但比起何栻《齐姜醉遣晋公子赋》〔8〕的“公子固翩翩绝世未免有情少年而碌碌因人安能成事”来,就显得字句和声调都怎样陋弱可哂。何挦比他高明得多,尚且不能入作者之林,章士钊的文章更于何处讨生活呢?况且,前载公文,接着就是通信,精神虽然是自己广告性的半官报,形式却成了公报尺牍合璧了,我中国自有文字以来,实在没有过这样滑稽体式的著作。这种东西,用处只有一种,就是可以借此看看社会的暗角落里,有着怎样灰色的人们,以为现在是攀附显现的时候了,也都吞吞吐吐的来开口。至于别的用处,我委实至今还想不出来。倘说这是复古运动的代表,那可是只见得复古派的可怜,不过以此当作讣闻,公布文言文的气绝罢了。 所以,即使真如你所说,将有文言白话之争,我以为也该是争的终结,而非争的开头,因为《甲寅》不足称为敌手,也无所谓战斗。倘要开头,他们还得有一个更通古学,更长古文的人,才能胜对垒之任,单是现在似的每周印一回公牍和游谈的堆积,纸张虽白,圈点虽多,是毫无用处的。 鲁迅。八月二十日。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八日《莽原》周刊第十九期。 〔2〕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孤桐,湖南长沙人。 辛亥革命前曾参加反清活动,五四运动后,他是一个复古主义者。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间,他参加北洋军阀段祺瑞政治集团,曾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参与镇压学生爱国运动和人民群众的爱国斗争;同时创办《甲寅》周刊,提倡尊孔读经,反对新文化运动。一九二五年女师大风潮发生后,由于鲁迅反对章士钊压迫学生的行动和解散女师大的措施,章便于八月十二日呈请段祺瑞罢免鲁迅的教育部佥事职务,次日公布。八月二十二日鲁迅在平政院控诉章士钊,结果胜诉,一九二六年一月十七日复职。后来章士钊在政治、思想上有所变化,转而同情革命。 〔3〕《甲寅周刊》章士钊主编的杂志。章士钊曾于一九一四年五月在日本东京发行《甲寅》月刊,两年后出至第十期停刊。《甲寅》周刊是他任教育总长之后,一九二五年七月在北京出版的,至一九二七年二月停刊,共出四十五期。其内容杂载公文、通讯,正如鲁迅所说,是“自己广告性的半官报”。他办这个刊物的主旨,一方面为了提倡古文,宣扬封建思想,一方面则为了压制学生和他的反对者,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刊物中除一般地宣传复古外,还有不少诬蔑青年学生、为当时的所谓执政(段祺瑞)捧场和吹嘘他自己的文章。 〔4〕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个散文名家。明代茅坤曾选辑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因有此称。 〔5〕“每下愈况”语见《庄子·知北游》。章太炎《新方言·释词》:“愈况,犹愈甚也。”章士钊在《甲寅》周刊第一卷第三号(一九二五年八月一日)的《孤桐杂记》中,将这个成语错用成“每况愈下”:“尝论明清相嬗。士气骤衰。……民国承清,每况愈下。” 〔6〕挦撦意思是摘取和撕扯。一般指剽窃别人的词句。撦,扯的异体字。
435 0 0
鲁迅
橘柚南中暖,桑榆北地阴。何言荣落异,因见别离心。 吾亦江乡子,思归梦寐深。闻君去水宿,结思渺云林。 牵缀从浮事,迟回谢所钦。东南行舫远,秋浦念猿吟。
405 0 0
张九龄
圣泽滋遐徼,河堤四向通。大荒收虏帐,遗土复秦风。 乱烧迷归路,遥山似梦中。此时怀感切,极目思无穷。
418 0 0
中华文学
好梦不分明。楚云千万层。带围宽、愁损兰成。玉杵玄霜才咫尺,青羽信、便沈沈。 水调夜楼清。清宵谁共听。砑笺红、空赋倾城。几度欲吟吟不就,可煞是、没心情。
376 0 0
周密
其一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其二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388 0 0
黄庭坚
江北江南雪未消。此花独步百花饶。青枝可爱难为杏,绿叶初无不是桃。 多态度,足风标。蕊球仙子醉红潮。绝怜竹外横斜处,似与芗林慰寂寥。
377 0 0
向子諲
至德临天下,劳情遍九围。念兹人去本,蓬转将何依。 外避征戍数,内伤亲党稀。嗟不逢明盛,胡能照隐微。 柏台简行李,兰殿锡朝衣。别曲动秋风,恩令生春辉。 使出四海安,诏下万心归。怍非夔龙佐,徒歌鸿雁飞。
381 0 0
张说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厓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420 0 0
吴文英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380 0 0
佚名
去年今夜江南别,鸳鸯翅冷飞蓬爇.今年今夜江北边, 鲤鱼肠断音书绝。男儿心事无了时,出门上马不自知。
588 0 0
罗隐
羽客北山寻,草堂松径深。养神宗示法,得道不知心。 洞户逢双履,寥天有一琴。更登玄圃上,仍种杏成林。
451 0 0
綦毋潜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414 0 0
李攀龙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85 0 0
苏轼
郏鄏妖兴炎汉衰,先生南国卧明夷。凤凰屡降玄纁礼, 琼石终藏烈火诗。禁掖衣冠加宋鹊,湖山耕钓没尧时。 千年垄树何人哭,寂寞苍苔内史碑。
429 0 0
陈陶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397 0 0
李白
万壑千岩景象开,登临未足又须回。 凭师莫断松间路,秋月圆时弟子来。
455 0 0
歌敲玉唾壶,醉击珊瑚枝。石羊妙善街,甘露平泉碑。 扪苔想豪杰,剔藓看文词。归来北固山,水槛光参差。
615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