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院荼蘼开尽,杜鹃啼梦醒。记晓月、绿水桥边,东风又、折柳旗亭。蒙茸轻烟草色,疏帘净、乱织罗带青。对一尊、别酒初斟,征衫上、点滴香泪盈。 几度恨沈断云,飞鸾何处,连环尚结双琼。一曲琵琶,湓江上、惯曾听。依依翠屏香冷,听夜雨、动离情。春深小楼,无心对锦瑟、空涕零。
356 0 0
陈允平
【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2]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3]
350 0 0
苏轼
夫激荡之会,利于乘时,劲风盘空,轻蓬振翮,故以豪杰称一时者多矣,而品节卓异之士,盖难得一。卢氏曹植甫先生名培元,幼承义方,长怀大愿,秉性宽厚,立行贞明。躬居山曲,设校授徒,专心一志,启迪后进,或有未谛,循循诱之,历久不渝,惠流遐迩。又不泥古,为学日新,作时世之前驱,与童冠而俱迈。爰使旧乡丕变,日见昭明,君子自强,永无意必〔2〕。而韬光里巷,处之怡然。此岂辁才小慧之徒之所能至哉。中华民国二十有三年秋,年届七十,含和守素,笃行如初。门人敬仰,同心立表,冀彰潜德,亦报师恩云尔。铭曰: 华土奥衍,代生英贤,或居或作,历四千年,文物有赫,峙于中天。海涛外薄,黄神徙倚〔3〕,巧黠因时,鷃枪鹊起〔4〕,然犹飘风〔5〕,终朝而已。卓哉先生,遗荣崇实,开拓新流,恢弘文术,诲人不俺,惟精惟一〔6〕。介立或有,恒久则难,敷教翊化,实邦之翰,敢契贞石,以励后昆。 会稽后学鲁迅谨撰。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六月十五日北平《细流》杂志第五、六期合刊,发表时题为《曹植甫先生教泽碑碑文》。《鲁迅日记》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午后为靖华之父作教泽碑文一篇成。”〔2〕永无意必永不任性固执。语出《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黄神徙倚黄神,意为黄帝之神,原出《淮南子·览冥训》:“黄神啸吟”。据汉代高诱注:“时无法度,黄帝之神伤道之衰,故啸吟而长叹也。”徙倚,徘徊不定的意思。 〔4〕鷃枪鹊起比喻乘时崛起。《庄子·逍遥游》篇:“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李善注引《庄子》(佚文):“鹊上高城之*',而巢于高榆之颠;城坏巢折,陵风而起。故君子之居世也,得时则义行,失时则鹊起。”鷃、鹊都是小鸟;枪是飞跃的意思。〔5〕飘风不会长久的意思,《老子》:“飘风不终朝”。〔6〕惟精惟一《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阿金〔1〕 近几时我最讨厌阿金。 她是一个女仆,上海叫娘姨,外国人叫阿妈,她的主人也正是外国人。 她有许多女朋友,天一晚,就陆续到她窗下来,“阿金,阿金!”的大声的叫,这样的一直到半夜。她又好像颇有几个姘头;她曾在后门口宣布她的主张:弗轧姘头,到上海来做啥呢?…… 不过这和我不相干。不幸的是她的主人家的后门,斜对着我的前门,所以“阿金,阿金!”的叫起来,我总受些影响,有时是文章做不下去了,有时竟会在稿子上写一个“金”字。更不幸的是我的进出,必须从她家的晒台下走过,而她大约是不喜欢走楼梯的,竹竿,木板,还有别的什么,常常从晒台上直摔下来,使我走过的时候,必须十分小心,先看一看这位阿金可在晒台上面,倘在,就得绕远些。自然,这是大半为了我的胆子小,看得自己的性命太值钱;但我们也得想一想她的主子是外国人,被打得头破血出,固然不成问题,即使死了,开同乡会,打电报也都没有用的,——况且我想,我也未必能够弄到开起同乡会。 半夜以后,是别一种世界,还剩着白天脾气是不行的。有一夜,已经三点半钟了,我在译一篇东西,还没有睡觉。忽然听得路上有人低声的在叫谁,虽然听不清楚,却并不是叫阿金,当然也不是叫我。我想:这么迟了,还有谁来叫谁呢?同时也站起来,推开楼窗去看去了,却看见一个男人,望着阿金的绣阁的窗,站着。他没有看见我。我自悔我的莽撞,正想关窗退回的时候,斜对面的小窗开处,已经现出阿金的上半身来,并且立刻看见了我,向那男人说了一句不知道什么话,用手向我一指,又一挥,那男人便开大步跑掉了。我很不舒服,好像是自己做了甚么错事似的,书译不下去了,心里想:以后总要少管闲事,要炼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炸弹落于侧而身不移!……但在阿金,却似乎毫不受什么影响,因为她仍然嘻嘻哈哈。不过这是晚快边才得到的结论,所以我真是负疚了小半夜和一整天。这时我很感激阿金的大度,但同时又讨厌了她的大声会议,嘻嘻哈哈了。自有阿金以来,四围的空气也变得扰动了,她就有这么大的力量。这种扰动,我的警告是毫无效验的,她们连看也不对我看一看。有一回,邻近的洋人说了几句洋话,她们也不理;但那洋人就奔出来了,用脚向各人乱踢,她们这才逃散,会议也收了场。这踢的效力,大约保存了五六夜。 此后是照常的嚷嚷;而且扰动又廓张了开去,阿金和马路对面一家烟饭店里的老女人开始奋斗了,还有男人相帮。她的声音原是响亮的,这回就更加响亮,我觉得一定可以使二十间门面以外的人们听见。不一会,就聚集了一大批人。论战的将近结束的时候当然要提到“偷汉”之类,那老女人的话我没有听清楚,阿金的答复是:“你这老×没有人要!我#p#副标题#e#
335 0 0
鲁迅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军令未闻诛马谡, 捷书惟是报孙歆。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324 0 0
李商隐
避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
366 0 0
孟浩然
【河阳歌】 染罗衣,秋蓝难着色。 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1]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 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2] 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宴。 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 月从东方转,酒从东方转。 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
378 0 0
李贺
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 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363 0 0
赵嘏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柳宗元
昔时闻远路,谓是等闲行。及到求人地,始知为客情。 事将公道背,尘绕马蹄生。倘使长如此,便堪休去程。
336 0 0
孟云卿
【葛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1] 掺掺女手,可以缝裳?[2] 要之襋之,好人服之。[3]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4] 维是褊心,是以为刺。[5]
383 0 0
诗经
滩恶黄牛吼,城孤白帝秋。水寒巴字急,歌迥竹枝愁。 树暗荆王馆,云昏蜀客舟。瑶姬不可见,行雨在高丘。
390 0 0
李群玉
画舸欲南归,江亭且留宴。日暮湖上云,萧萧若流霰。 昨夜相知者,明发不可见。惆怅西北风,高帆为谁扇。
278 0 0
贾至
白盐危峤北,赤甲古城东。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 烟霜凄野日,粳稻熟天风。人事伤蓬转,吾将守桂丛。 东屯复瀼西,一种住青溪。来往皆茅屋,淹留为稻畦。 市喧宜近利,林僻此无蹊。若访衰翁语,须令剩客迷。 道北冯都使,高斋见一川。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 枕带还相似,柴荆即有焉。斫畬应费日,解缆不知年。 牢落西江外,参差北户间。久游巴子国,卧病楚人山。 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寒空见鸳鹭,回首忆朝班。
283 0 0
杜甫
白首南朝女,愁听异域歌。收兵颉利国,饮马胡卢河¤ 毳布腥膻久,穹庐岁月多。雕窠城上宿,吹笛泪滂沱。 祖席驻征棹,开帆候信潮。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 船去鸥飞阁,人归尘上桥。别离惆怅泪,江路湿红蕉。
372 0 0
皇甫松
月暗竹亭幽,萤光拂席流。还思故园夜,更度一年秋。 自惬观书兴,何惭秉烛游。府中徒冉冉,明发好归休。
368 0 0
韦应物
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影落齐燕白,光连天地寒。秦碑凌绝壁,杖策好谁看?
370 0 0
中华文学
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清琴将暇日,白首望霜天。 登俎黄甘重,支床锦石圆。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315 0 0
星星为什么会发光?月亮为什么有阴晴圆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小溪为什么鱼翔浅底?我们面对蓝天高山发问。 为什么人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为什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什么实践出真知?我们面对人类生活追问。 问,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 从屈原穷究天际的“天问”到普天之下莫非“网”土的“网问”,从孔子的“不耻下问”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灵魂拷问”,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现实问题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问路问医问价,“问”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不管是国家大问题还是生活小疑问,抑或是人生价值取向、生命意义,都在着力回答人类先哲们始终追问的三个基本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向何处去? 有问题的人是遇到疑点盲点、不知何去何从、不知如何行动而又需要指向明确、行动正确的人。好问者,善于思考,善于探究;不好问者,思维封闭,不善交流;三思而问者,是问题的发现者也是渴望新知的追寻者;随口而问却是不着边际、难抓要害的思维懒汉者。可见,问,是有思维含量、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高下之别的。大凡具有“问题意识”的人,才是具有知行合一素质的人。无问便无知,中国的科学文化创新,不正是由于科学家们具有好问的品格么? 我们正处在全球化与地域性、市场化与人文性、信息杂芜与价值选择、竞争激烈与和合共生的时代矛盾漩涡之中,每一个人每天都遇到许许多多新问题。社会迫使我们必须善于向生活发问,向新知求问,向时代求解。努力做一个能问、善问、会问的人,无疑是能够把握机遇,勇于挑战,知道行动方略的智者。只有好问善问,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创新,才能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败! 仅仅善于问,做“知道分子”还不够,还应该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在听中思考,在听中辨别,在听中谋划,在听中确定行动。浮躁的生活已使我们在众声喧哗中有时难以辨别真伪,难以获得来自社会实践的真理,难以掌握来自生命丛林的召唤和灵魂深处的吁请。一个人若能听到风舞的华丽旋律,鸟语的生命歌吟,花丛的蓬勃生机,我想,他的心宇是广阔而纯净的。手举一串问号,叩问生活、追问良知,侧耳倾听,胸中就自有千山万壑,脚下一路通途,一路高歌。 善问者明晓事理,善听者增智怡情,善学者顿生慧根。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一个知行天下的“问者”吧。 [名师推荐理由] 好问,在古往今来的智力活动中一般来说都被称作是一种美德。成语曰“不耻下问”“刨根问底”“好问决疑”“好问则裕”,等等,就是对这一美德的总结性褒扬。 问与答是一种思维碰撞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心智会有所触发并有所提升;所以,好问,对于希冀寻找存在之意义、追求自我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人来说,是一个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虽然很多问题并没有答案,就像我们人类一直在追问一些终极问题并试图找到答案一样,问,并不因为一定是要获取答案;问的本身就具有意义。本文作者抓住的问题的本质进行阐述,论证的有理有力! 文章一开头就是一连串的问题,好像重磅炸弹一样,把读者问的摸不着头脑,紧接着就提出论点“问,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此外文章的结尾收束有力,不愧是一篇佳作!!
329 0 0
小文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318 0 0
山阴老僧解楞伽,颍阳归客远相过。烟深草湿昨夜雨, 雨后秋风渡漕河。空山终日尘事少,平郊远见行人小。 尚书碛上黄昏钟,别驾渡头一归鸟。
304 0 0
岑参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