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知止足,岂独汉疏贤。入道求真侣,辞恩访列仙。 睿文含日月,宸翰动云烟。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
346 0 0
中华文学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
410 0 0
魏夫人
右盖云“齐故仪同公孙墓志”。志云:君讳肱,勃海条人。祖,仪同三司,青州使君。父,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领军。君以皇建二年终于晋阳第里,时年九岁。天统二年葬于邺北紫陌之阳。众家跋文,多以“公孙”为氏,因疑肱是略孙。〔2〕然略,人〔3〕,与志言“勃海条人”者不合。志盖“公”字上有空格,似失刻其姓。原文当云“齐故仪同某公孙墓志”也。按北齐天统以前,勃海条人为领军者,天保间有平秦王归彦〔4〕,天统初有东平王俨〔5〕。《魏书·高湖传》云:归彦,武定末,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安喜县开国男。又云:父徽,永熙中赠冀州刺史,则与志之“青州使君”不合。又《北齐书·归彦传》云:以讨侯景功,封长乐郡公,除领军大将军,领军加大,自归彦始。而志云“中领军”。《北齐书·武成帝纪》云:河清元年秋七月,冀州刺史,平秦王归彦据土反,诏大司马段韶,司空娄?计擒之。乙未,斩归彦并其三子。而志云“威名方盛”,皆不合。俨,亦领军大将军,又武成帝子,更非其人。《魏书·高湖传》又有仁?〔6〕,皆赠仪同三司,青州刺史。仁子贯〔7〕,不可考,入齐以后不可知。?子永乐,弼,《北齐书》有传,皆不云为中领军。〔8〕然志云“勃海条人”,又云“龙子驰声”,又云“终于晋阳”,“葬于邺”,皆似北齐帝室。其时领军归彦以河清二年二月解,〔9〕俨于天统二年始见于史,〔10〕其间四年朔不知何人。故终疑肱为高氏,而史阙有间,不能得其祖父之名,姑识所见于后,以俟深于史者更考焉。 EE 〔1〕本篇据手稿编入,原无标题、标点。写作时间未详。《肱墓志》,出土于河南安阳。志石已佚,盖则犹存。志铭共十八行,行十八字,正书。全文如下:君讳肱字如肱?海?人也门资磐石之固世保维城之业祖仪同三司青州使君秉德含弘来蘓在物父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领军专总禁闱威名方盛观夫珠潜溟海璧润荆山不有高深孰蕴灵异君神情桀立崖岸恢举龙子驰声凤雏飞誉曹童测舃之妙未为通识王孺鉴虎之奇谁云智勇思叶风云调谐金石进退有度容止可观雅俗靶其风规家国俟其梁栋而垂天未效奄从不秀以皇建二年十一月廿六日终于晋阳之第里时年九岁天统二年二月廿五日葬於邺北紫陌之阳嗟乎居诸互始屡移岸谷寒暑交谢每易荣枯是用勒石泉扃庶遗芳不朽乃为铭曰璧出荆山玉自蓝田虽云重宝不雕不妍岂如令质其锋迥出问望堂堂德音??是称孺子实?通理辩日未俦论月非拟鹏翰渐就豹变垂成南山砍下北海将征忽为异世奄閟泉扃千秋万古空挹余声 〔2〕关于肱为公孙氏的说法,如清代端方《匋斋藏石记》卷十二:“按《魏书·前废帝本纪》:普泰二年‘三月丁丑,加骠骑大将军、北华州刺史公孙略仪同三司。’略由骠骑大将军加仪同三司,与肱父之官肳合。疑肱父即略。”杨守敬《壬癸丁戊金石跋》:“‘祖仪同三司青州使君父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中领军’,而不书祖、父之名,亦金石变例。按《魏书·公孙邃传》:‘出为使持节、安东将军、青州刺史’,肱祖似即其人。” 〔3〕按鲁迅手稿中“人”字前空二格,当是待补的地名。〔4〕归彦高归彦,字仁英,勃海条(今河北景县)人。北朝魏宁西将军、凉州镇都大将高湖的曾孙,北齐武帝高欢的族弟,于北齐宣帝天保元年(550)六月封平秦王。 〔5〕俨高俨,字仁威,北齐武成帝第三子,《北齐书·高俨传》:“初封东平王,拜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领御史中丞,迁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武成崩,改封琅邪。” 〔6〕仁高仁,高湖的曾孙,父名拔。《魏书·高湖传》:“仁,正光中,卒于河州别驾。太昌初,赠使持节、侍中、都督青齐济三州诸军事、仪同三司、青州刺史,谥曰明穆。”?,高?,字明珍,亦为高湖曾孙,父名睹儿。《魏书·高湖传》:?,“太昌初,赠使持节、都督冀沧二州诸军事、征东将军、冀州刺史。永熙中,重赠侍中、都督青徐光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青州刺史,谥曰文景。”按今人赵万里在《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卷七中以为肱系高?之孙。〔7〕贯高贯,《魏书·高湖传》:贯,“字小胡。永兴末,通直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尚食典御。” 〔8〕永乐高永乐,《北齐书·阳州公永乐传》:“太昌初,封阳州县伯,进爵为公。累迁北豫州刺史。”卒后“赠太师、太尉、录尚书事,谥曰武昭。”弼,据《北齐书·阳州公永乐传》,当为长弼,永乐之弟,以宗室封广武王,后贬南营州刺史。 〔9〕高归彦解领军职,当在河清元年(562),《北齐书·武成纪》:河清元年“二月丁未,……以领军大将军、宗师、平秦王归彦为太宰、冀州刺史。” 〔10〕有关高俨的记载,最初见于《北齐书·后主传》:天统二年(567)“五月乙酉,……封太上皇帝子俨为东平王”。 #p#副标题#e#
473 0 0
鲁迅
册命出宸衷,官仪自古崇。特膺平土拜,光赞格天功。 再佩扶阳印,常乘鲍氏骢。七贤遗老在,犹得咏清风。
441 0 0
刘禹锡
才美临淄北,名高淮海东。羽仪三省遍,渔猎五车通。 玉殿孤新榜,珠英落旧丛。徒悬一宝剑,何处访徐公。 叹息书林友,才华天下选。并赋三阳宫,集诗集贤殿。 具物衣如在,咄嗟长不见。既哀薤露词,岂忘平生眷。
440 0 0
张说
花儿不大,叶儿不美。只一段、风流标致。淡淡梳收,已赛过、骚人兰芷。古龙涎、怎敢□气。 开时无奈,风斜雨细。坏得来、零零碎碎。著意收拾,安顿在、胆瓶儿里。且图教平声梦魂旖旎。
427 0 0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386 0 0
张栻
【浪淘沙漫】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 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 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 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 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480 0 0
柳永
建牙吹角不闻喧,三十登坛众所尊。家散万金酬士死, 身留一剑答君恩。渔阳老将多回席,鲁国诸生半在门。 白马翩翩春草细,郊原西去猎平原。
397 0 0
刘长卿
水影星光怪异多,不思修德事干戈。 无谋拒谏仍轻敌,国破身擒将奈何。
星汉夜牢牢,深帘调更高。乱流公莫度,沉骨妪空嗥。 向月轻轮甲,迎风重纫条。不堪闻别引,沧海恨波涛。
487 0 0
张祜
三茎瘦竹两株松,瑟瑟翛翛韵且同。抱节乍离新涧雪, 盘根远别旧林风。岁寒相倚无尘地,荫影分明有月中。 更待阳和信催促,碧梢青杪看凌空。
448 0 0
齐己
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莲花法藏心悬悟, 贝叶经文手自书。楚词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 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
390 0 0
王维
萧条方岁晏,牢落对空洲。才出时人右,家贫湘水头。 苍山隐暮雪,白鸟没寒流。不是莲花府,冥冥不可求。
345 0 0
重作东南尉,生涯尚似僧。客程淮馆月,乡思海船灯。 晚雾看春毂,晴天见朗陵。不应三考足,先授诏书征。
450 0 0
张乔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戌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434 0 0
高适
【菩萨蛮】 溪山掩映斜阳里。 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 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 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 离人犹未归。
433 0 0
白简尝持宪,黄图复尹京。能标百郡则,威肃一朝清。 典秩崇三礼,临戎振五兵。更闻传世业,才子有高名。 封树遵同穴,生平此共归。镜埋鸾已去,泉掩凤何飞。 薤挽疑笳曲,松风思翟衣。扬名将宠赠,泉路满光辉。
380 0 0
往岁先皇驭九州,侍臣才业最风流。文穷典诰虽馀力, 俗致雍熙尽密谋。兰省换班青作绶,柏台前引绛为鞲。 都缘未负江山兴,开济生灵校一秋。
421 0 0
罗隐
老何殁后吟声绝,虽有郎官不爱诗。无复篇章传道路, 空留风月在曹司。长嗟博士官犹屈,亦恐骚人道渐衰。 今日闻君除水部,喜于身得省郎时。
419 0 0
白居易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