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79 0 0
李清照
正愁予,可堪去马便騑騑。拟折一枝。堤上万垂丝。离思无边,离席易散,落日照清漪。苦是禁城催鼓,虚床难寐,梦魂无路归飞。 陡寒还热,急雨随晴,化工无准,将息偏难,更向分携处、立多时。吟鬓凋霜,世味嚼蜡,病骨怯朝衣。我有一壶风月,荔丹芝紫,约君同话心期。
560 0 0
赵以夫
谷鸟时一啭,田园春雨馀。光风动林早,高窗照日初。 独饮涧中水,吟咏老氏书。城阙应多事,谁忆此闲居。
392 0 0
韦应物
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沉沉蓬莱阁,日夕乡思多。 霜剪凉阶蕙,风捎幽渚荷。岁芳坐沦歇,感此式微歌。
333 0 0
中华文学
江风漠漠寒山碧。孤鸿声里霜花白。画舸且停桡。有人魂欲销。 相从能几日。总是天涯客。尺素好频裁。休言无雁来。
359 0 0
洞隐红霞外,房开碧嶂根。昔年同炼句,几夜共听猿。 考古书千卷,忘忧酒一樽。如今归建业,雅道喜重论。
440 0 0
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无端夜色欲遮春,天教月上官桥柳。 花市无尘,朱门如绣。娇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424 0 0
毛滂
片帆竿外揖清风,石立云孤万古中。 不是狂奴为故态,仲华争得黑头公。
394 0 0
陆龟蒙
涧户芳烟接水村,乱来归得道仍存。 数竿新竹当轩上,不羡侯家立戟门。
432 0 0
司空图
故国无归处,官闲忆远游。吴僧秣陵寺,楚客洞庭舟。 久病先知雨,长贫早觉秋。壮心能几许,伊水更东流。
498 0 0
许浑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409 0 0
卢照邻
“人生七十古来稀”,就个人而言,70年几乎就是一个人的一生;而对于“新中国”来说,70年就像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成长为健步如飞的少年:你健康、阳光、朝气蓬勃。未来就像一幅壮美的画卷正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 祖国,我想对你说。 70年,你有太多的故事已成为传奇。当开国大典上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时,有多少华夏儿女热泪盈眶,一百年所遭受的屈辱在那一刻终于得以洗刷。为了你,他们甘愿吃苦受累,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于是,为了捍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为了祖国多出石油,他们天不怕,地不怕,哪里有石油,那里就是自己的家。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至今仍在神州大地上回荡。正是有了这样“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才有了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载人飞船的翱翔太空;才有了“高峡出平湖”宏伟蓝图的实现,震惊世界的港珠澳大桥的胜利竣工。 祖国,我想对你说。 70年,太多太多的苦难已化为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为我们继续前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忘不了唐山、汶川大地震,忘不了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用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忘不了三年自然灾害留下的沉痛教训,忘不了那些倒在前进道路上无辜的冤魂。但更忘不了,你勇于面对自己失误的勇气,敢于壮士断腕的魄力,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揭开了拨乱反正的序幕,奏响了向新时代进军的号角。 祖国,我想对你说。 70年的风雷激荡,铸就了你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70年的大河奔流,涵养了你海纳百川的恢弘气度;70年的潮起潮落修炼了你处变不惊的非凡智慧。 70年,你告诉我们如何不忘初心,你引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你带领着我们走进新时代。 70年的历史并不算长,但你教会了我们坚强、睿智,教会了我们勇敢、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站在这个历史与未来的时间的交接点上,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毫不退缩,肩负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将披荆斩棘,风雨兼程! 编辑推荐:更多高考满分作文
407 0 0
小文
问讯南州守。怅吾生、今非昔比,后犹今否。涉尽风涛凭个甚,一瓣心香在袖。人竞说、顽哉此叟。识破荣途皆幻境,只形骸、已累它何有。姑勉尔,应之手。 休烦下太勤占候。怕漂零、江湖易老,光阴难又。兔魄初生人初度,期共婵娟长久。赖此月、于人犹厚。燕颔封侯非我事,早携书、归卧吾庐旧。渝此约,有如酒。
516 0 0
李曾伯
何时到故乡,归去佩铜章。亲友移家尽,闾阎百战伤。 背关馀草木,出塞足风霜。遗老应相贺,知君不下堂。
443 0 0
方干
下马襄阳郭,移舟汉阴驿。秋风截江起,寒浪连天白。 本是多愁人,复此风波夕。
426 0 0
白居易
此别不可道,此心当报谁。春风灞水上,饮马桃花时。 误作好文士,只令游宦迟。留书下朝客,我有故山期。
374 0 0
李颀
我宿五松下,寂寞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1]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396 0 0
李白
相马以舆。相士以居。
417 0 0
佚名
江行春欲半,孤枕弋阳堤。云暗犹飘雪,潮寒未应溪。 饮猿闻棹散,飞鸟背船低。此路成幽绝,家山巩洛西。
记得早年曾拜识,便怜孤进赏文章。免令汩没惭时辈, 与作声名彻举场。一自凤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馀光。 云泥虽隔思长在,纵使无成也不忘。
朱庆馀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