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分享 /

更多评论

推荐

郊陶潜体诗十六首

不动者厚地,不息者高天。无穷者日月,长在者山川。 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嗟嗟群物中,而人独不然。 早出向朝市,暮已归下泉。形质及寿命,危脆若浮烟。 尧舜与周孔,古来称圣贤。借问今何在,一去亦不还。 我无不死药,万万随化迁。所未定知者,修短迟速间。 幸及身健日,当歌一尊前。何必待人劝,持此自为欢。 翳翳逾月阴,沉沉连日雨。开帘望天色,黄云暗如土。 行潦毁我墉,疾风坏我宇。蓬莠生庭院,泥涂失场圃。 村深绝宾客,窗晦无俦侣。尽日不下床,跳蛙时入户。 出门无所往,入室还独处。不以酒自娱,块然与谁语。 朝饮一杯酒,冥心合元化。兀然无所思,日高尚闲卧。 暮读一卷书,会意如嘉话。欣然有所遇,夜深犹独坐。 又得琴上趣,安弦有馀暇。复多诗中狂,下笔不能罢。 唯兹三四事,持用度昼夜。所以阴雨中,经旬不出舍。 始悟独往人,心安时亦过。 东家采桑妇,雨来苦愁悲。蔟蚕北堂前,雨冷不成丝。 西家荷锄叟,雨来亦怨咨。种豆南山下,雨多落为萁。 而我独何幸,酝酒本无期。及此多雨日,正遇新熟时。 开瓶泻尊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馀滋。 一酌发好容,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 忽然遗我物,谁复分是非。是时连夕雨,酩酊无所知。 人心苦颠倒,反为忧者嗤。 朝亦独醉歌,暮亦独醉睡。未尽一壶酒,已成三独醉。 勿嫌饮太少,且喜欢易致。一杯复两杯,多不过三四。 便得心中适,尽忘身外事。更复强一杯,陶然遗万累。 一饮一石者,徒以多为贵。及其酩酊时,与我亦无异。 笑谢多饮者,酒钱徒自费。 天秋无片云,地静无纤尘。团团新晴月,林外生白轮。 忆昨阴霖天,连连三四旬。赖逢家酝熟,不觉过朝昏。 私言雨霁后,可以罢馀尊。及对新月色,不醉亦愁人。 床头残酒榼,欲尽味弥淳。携置南檐下,举酌自殷勤。 清光入杯杓,白露生衣巾。乃知阴与晴,安可无此君。 我有乐府诗,成来人未闻。今宵醉有兴,狂咏惊四邻。 独赏犹复尔,何况有交亲。 中秋三五夜,明月在前轩。临觞忽不饮,忆我平生欢。 我有同心人,邈邈崔与钱。我有忘形友,迢迢李与元。 或飞青云上,或落江湖间。与我不相见,于今四五年。 我无缩地术,君非驭风仙。安得明月下,四人来晤言。 良夜信难得,佳期杳无缘。明月又不驻,渐下西南天。 岂无他时会,惜此清景前。 家酝饮已尽,村中无酒酤。坐愁今夜醒,其奈秋怀何。 有客忽叩门,言语一何佳。云是南村叟,挈榼来相过。 且喜尊不燥,安问少与多。重阳虽已过,篱菊有残花。 欢来苦昼短,不觉夕阳斜。老人勿遽起,且待新月华。 客去有馀趣,竟夕独酣歌。 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 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衣食幸相属,胡为不自安。 况兹清渭曲,居处安且闲。榆柳百馀树,茅茨十数间。 寒负檐下日,热濯涧底泉。日出犹未起,日入已复眠。 西风满村巷,清凉八月天。但有鸡犬声,不闻车马喧。 时倾一尊酒,坐望东南山。稚侄初学步,牵衣戏我前。 即此自可乐,庶几颜与原。 湛湛尊中酒,有功不自伐。不伐人不知,我今代其说。 良将临大敌,前驱千万卒。一箪投河饮,赴死心如一。 壮士磨匕首,勇愤气蓬勃。一酣忘报雠,四体如无骨。 东海杀孝妇,天旱逾年月。一酌酹其魂,通宵雨不歇。 咸阳秦狱气,冤痛结为物。千岁不肯散,一沃亦销失。 况兹儿女恨,及彼幽忧疾。快饮无不消,如霜得春日。 方知麹糵灵,万物无与匹。 烟霞隔悬圃,风波限瀛洲。我岂不欲往,大海路阻修。 神仙但闻说,灵药不可求。长生无得者,举世如蜉蝣。 逝者不重回,存者难久留。踟蹰未死间,何苦怀百忧。 念此忽内热,坐看成白头。举杯还独饮,顾影自献酬。 心与口相约,未醉勿言休。今朝不尽醉,知有明朝不。 不见郭门外,累累坟与丘。月明愁杀人,黄蒿风飕飕。 死者若有知,悔不秉烛游。 吾闻浔阳郡,昔有陶征君。爱酒不爱名,忧醒不忧贫。 尝为彭泽令,在官才八旬。愀然忽不乐,挂印著公门。 口吟归去来,头戴漉酒巾。人吏留不得,直入故山云。 归来五柳下,还以酒养真。人间荣与利,摆落如泥尘。 先生去已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晋朝轻高士,林下弃刘伶。 一人常独醉,一人常独醒。醒者多苦志,醉者多欢情。 欢情信独善,苦志竟何成。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 彼忧而此乐,道理甚分明。愿君且饮酒,勿思身后名。 有一燕赵士,言貌甚奇瑰。日日酒家去,脱衣典数杯。 问君何落拓,云仆生草莱。地寒命且薄,徒抱王佐才。 岂无济时策,君门乏良媒。三献寝不报,迟迟空手回。 亦有同门生,先升青云梯。贵贱交道绝,朱门叩不开。 及归种禾黍,三岁旱为灾。入山烧黄白,一旦化为灰。 蹉跎五十馀,生世苦不谐。处处去不得,却归酒中来。 南巷有贵人,高盖驷马车。我问何所苦,四十垂白须。 答云君不知,位重多忧虞。北里有寒士,瓮牖绳为枢。 出扶桑枣杖,入卧蜗牛庐。散贱无忧患,心安体亦舒。 东邻有富翁,藏货遍五都。东京收粟帛,西市鬻金珠。 朝营暮计算,昼夜不安居。西舍有贫者,匹妇配匹夫。 布裙行赁舂,裋褐坐佣书。以此求口食,一饱欣有馀。 贵贱与贫富,高下虽有殊。忧乐与利害,彼此不相逾。 是以达人观,万化同一途。但未知生死,胜负两何如。 迟疑未知间,且以酒为娱。 济水澄而洁,河水浑而黄。交流列四渎,清浊不相伤。 太公战牧野,伯夷饿首阳。同时号贤圣,进退不相妨。 谓天不爱民,胡为生稻粱。谓天果爱民,胡为生豺狼。 谓神福善人,孔圣竟栖遑。谓神祸淫人,暴秦终霸王。 颜回与黄宪,何辜早夭亡。蝮蛇与鸩鸟,何得寿延长。 物理不可测,神道亦难量。举头仰问天,天色但苍苍。 唯当多种黍,日醉手中觞。

 436   0  0

白居易

《范子计然》序〔1〕

《唐书》《艺文志》:《范子计然》十五卷,范蠡问,计然答。列农家。马总《意林》〔2〕:《范子》十二卷,注云,并是阴阳历数也。《汉书》《艺文志》有《范蠡》二篇,在兵权家,非一书。《隋志》亦不载计然。然贾思勰《齐民要术》〔3〕已引其说,则出于后魏以前,虽非蠡作,要为秦汉时故书,《隋志》盖偶失之。计然者,徐广《史记音义》云范蠡师也,名研〔4〕。颜师古《汉书》注云:一号计研,其书有《万物录》,著五方所出,皆直述之。事见《皇览》及《中经簿》。又《吴越春秋》及《越绝》并作计倪。此则倪,研及然声皆相近,实一人耳。 〔5〕案本书言计然以越王鸟喙,不可同利,未尝仕越〔6〕。而《越绝》记计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后,《吴越春秋》又在八大夫之列,出处画然不同。意计然,计倪自为两人,未可以音近合之。又郑樵《通志》《氏族略》引《范蠡传》:蠡师事计然。姓宰氏,字文子。 〔7〕章宗源〔8〕以辛为宰氏之误。《汉志》农家有《宰氏》十七篇,或即此,然不能详。审谛逸文,有论“天道”及“九宫”“九田”,亦时著蠡问者,与马总所载《范子》合;又有言庶物所出及价直者,与师古所谓《万物录》合。盖《唐志》著录合此二分,故有十五篇,而马总,颜罶各举一分,所述遂见殊异,实为一书。今别其论阴阳记方物者为上下卷,计倪《内经》〔9〕亦先阴阳后货物,殆计然之书例本如此,而二人相栶,亦自汉已然,故《越绝》即计〔10〕以计然为计倪之说矣。 ※ ※ ※ 〔1〕本篇据手稿编入,写作时间未详。原无标点。 《范子计然》,鲁迅辑本两卷,据《史记》、《后汉书》、《艺文类聚》、《大观本草》等二十种古籍校录而成,共一二一则。未印行。 〔2〕马总(?—823)字会元(一作元会),唐代扶风(今陕西岐山)人。官至户部尚书。《意林》,周秦以来诸家著作杂录,今本五卷,共收七十一家。 〔3〕贾思勰后魏齐郡益都(今属山东)人,官高阳太守。《齐民要术》,古农书,十卷。卷三、卷四引有《范子计然》论“五谷”和介绍“蜀椒”的文字。 〔4〕徐广(352—425)字野民,东晋东莞姑幕(今江苏常州)人,官至中散大夫。《史记音义》,《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二卷,新、旧《唐志》著录十三卷,已佚。《史记·货殖列传》南朝宋裴骃《集解》:“徐广曰,计然者,范蠡之师也,名研,故谚曰‘研、桑心筭’。” 〔5〕颜师古(581—645)名罶,唐代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官中书侍郎、弘文馆学士,以注《汉书》著名。他在《汉书·货殖传》的注文中说:“计然一号计研,故《宾戏》曰‘研、桑心计于无垠’,即谓此耳。计然者,濮上人也,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尝游南越,范蠡卑身事之。其书则有《万物录》,著五方所出,皆直述之。 事见《皇览》及晋《中经簿》。又《吴越春秋》及《越绝书》并作计倪。 此则倪、研及然声皆相近,实一人耳。”《皇览》,类书,《隋书·经籍志》著录一二○卷,亡。《中经簿》,目录书,晋代荀勖撰,《隋志》著录十四卷,今存清代王仁俊辑本一卷。《吴越春秋》,史书,汉代赵晔著,现存十卷。该书卷六《勾践伐吴外传》载,“冬十月,越王乃请八大夫”问战,而实际列举的越国大夫仅计倪等七人。《越绝书》,史书,汉代袁康撰,十五卷。该书卷九《越绝外传·计倪第十一》:“昔者越王勾践近侵于强吴,……乃胁诸臣与之盟:‘吾欲伐吴,奈何有功?’群臣默然无对。王曰:‘夫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何大夫易见而难使也?’计倪官卑年少,其居在后,举首而起,曰:‘殆哉,非大夫易见难使,是大王不能使臣也。’”〔6〕计然以越王鸟喙鲁迅辑本《范子计然》卷上:“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乘偏舟于江湖。” 引自《意林》、《后汉书·隗嚣传》注等。 〔7〕郑樵(1103—1162)字渔仲,莆田(今属福建)人,宋代史学家。《通志》,史书,二百卷,包括自上古至隋的本纪、世家、年谱、列传和记载上古至唐宋文献资料的二十略。《氏族略》为二十略之一,记述氏族演变情况,其中说:“宰氏氏《范蠡传》云,范蠡师计然,姓宰氏,字文子,葵丘濮上人。”又“辛氏……计然,本辛氏,改为计氏。” 〔8〕章宗源(约1751—1800)字逢之,清代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乾隆年间举人。著有《隋书经籍志考证》等。 〔9〕计倪《内经》记载越王勾践为策划伐吴而召见计倪的问答之词,见《越绝书》卷四。 〔10〕此“计”字疑为衍文。 #p#副标题#e#

 330   0  0

鲁迅

《艺术玩赏之教育》译者附记〔1〕

谨案此篇论者。为日本心理学专家。所见甚挚。论亦绵密。近者国人。方欲有为于美育。则此论极资参考。用亟循字迻译。庶不甚损原意。原文结论后半。皆驳斥其国现用“新定画帖”〔2〕之语。盖此论实由是而发。然兹译用意。在通学说。故从略。 又原注参考书目。兹删一二。而仍其余〔3〕。(1)K.Groos,ZumProblemderasthetischenErziehung.(ZeitschriftfürAesthetikundAllgemeineKunstwissenschaftBd.Ⅰ.1906)(2)H.Munsterberg.PrincplesofArtEducation,Aphilosophicai,AestheticalandPsychologi^calDiscus-sionofArtEducation.1904.(3)Müller-Freienfels:AffekteundTriebinKünsterischenGeniessen,(ArchivfürdieGesamtePsy.ⅩⅤⅢ.Bd.1910)(4)野上,上野,实验心理学讲义1909(5)Kun^sterziehungstagesinDresdenam28,und29,Sept.1901.1902.(6)E.Meumann,Vorl,zurEinführungindieexperimentallePüdagogik2teAufl,1911. ※ ※ ※ 〔1〕本篇连同《艺术玩赏之教育》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三年八月北洋政府教育部《编纂处月刊》第一卷第七期,未署名。 《艺术玩赏之教育》,上野阳一所作关于美育的论文。译文分两次发表于该刊第四期(五月)和第七期。上野阳一(1883—1957),日本心理学家。著有《心理学建议》等。 〔2〕“新定画帖”新编的画册,指当时新出的绘画教材。 〔3〕这里的“参考书目”译录于下:(1)K.格鲁斯:《美学教育问题》(《美学和一般艺术科学杂志》,一九○六年第一卷。)(2)H.明斯特堡:《艺术教育原理》(关于艺术教育的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讨论,一九○四年。)(3)米勒-弗雷恩费尔思:《在艺术欣赏中的激情和冲动》(《心理学大全》第十八卷,一九一○年。)(5)《一九○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及二十九日在德累斯顿的艺术教育日》(一九○二年。)(6)莫伊曼:《实验教育法导论》(一九一一年第二版)。

 322   0  0

鲁迅

小文

中华文学苑(artype.cn)简称《华文苑》是专为广大国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国漫爱好者、设计师等提供学习、进步、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 欢迎愿为国粹,国漫,国风作出贡献的爱好者,来平台进行宣传,交流, 《华文苑》愿与您共同成长、进步! 《华文苑》愿竭尽所能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公平,文明,舒适及易于成长,进步的的平台,愿广大爱好者不吝赐教,能提供宝贵建议及思路,这也将时我们发展方向的宝贵指引! 我们的主旨是:传承国学,弘扬国粹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京东e卡回收  |   台词网  |   Quickq下载  |   NBA直播  |   威而鋼哪裡買  |   json格式化  |   挂机方案计划  |   极客123  |   33blog  |   职校招生  |   百科平台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