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来海半山,隐映城上起。中峰落照时,残雪翠微里。 同心久为别,孤兴那对此。良会何迟迟,清扬瞻则迩。
333 0 0
钱起
黄昏饮散归来卧,夜半人扶强起行。枕上酒容和睡醒, 楼前海月伴潮生。将归梁燕还重宿,欲灭窗灯却复明。 直至晓来犹妄想,耳中如有管弦声。
367 0 0
白居易
【浣溪沙】 绿树藏莺莺正啼, 柳丝斜拂白铜堤, 弄珠江上草萋萋。 日暮饮归何处客, 绣鞍骢马一声嘶, 满身兰麝醉如泥。
424 0 0
韦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82 0 0
李白
昼日移阴,揽衣起、春帷睡足。临宝鉴、绿云撩乱,未忺妆束。蝶粉蜂黄都褪了,枕痕一线红生肉。背画栏、脉脉悄无言,寻棋局。 重会面,犹未卜。无限事,萦心曲。想秦筝依旧,尚鸣金屋。芳草连天迷远望,宝香薰被成孤宿。最苦是、蝴蝶满园飞,无人扑。
377 0 0
周邦彦
官事未易了,且向酒边来。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但放平生丘壑,莫管旁人嘲骂,深蛰要惊雷。白发还自笑,何地置衰颓。 五车书,千石饮,百遍才。新词未到,琼瑰先梦满吾怀。已过西风重九,且要黄花入手,诗兴未关梅。君要花满县,桃李趁时栽。
315 0 0
辛弃疾
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 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独倚青楼暮,烟深鸟雀稀。
343 0 0
张籍
【另一种传说】 死去的英雄被人遗忘 他们寂寞,他们 在人海里穿行 他们的愤怒只能点燃 一支男人手中的烟 借助梯子 他们再也不能预言什么 风向标各行其是 当他们蜷缩在 各自空心的雕像的脚下 才知道绝望的容量 他们时常在夜间出没 突然被孤灯照亮 却难以辨认 如同紧贴在毛玻璃上的 脸 最终,他们溜进窄门 沾满灰尘 掌管那孤独的钥匙
538 0 0
北岛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386 0 0
刘攽
目力已茫茫。缝菊为囊。论衡何必帐中藏。却爱素馨清鼻观,采伴禅床。 风露送新凉。山麝开房。旋吹银烛闭华堂。无奈纱厨遮不住,一地闻香。
345 0 0
刘克庄
引君来访洞中仙,新月如眉拂户前。 领取嫦娥攀取桂,便从陵谷一时迁。
415 0 0
中华文学
长堤春水绿悠悠, 畎入漳河一道流。[1] 莫听声声催去棹, 桃溪浅处不胜舟。
460 0 0
王之涣
一片游尘拂镜湾。素影护梅残。行人无语看春山。背东风、两苍颜。 梦飞不到梨花外,孤馆闭、五更寒。谁怜消渴老文园。听溪声、泻冰泉。
330 0 0
吴文英
措大吃酒点盐,将军吃酒点酱。只见门外著篱, 未见眼中安鄣。(方干) 措大吃酒点盐,下人吃酒点鲊。 只见半臂著襕,不见口唇开袴.(李主簿)
321 0 0
佚名
横截春流架断虹,凭栏犹思五噫风。 今来未必非梁孟,却是无人断伯通。
404 0 0
陆龟蒙
相逢记得画桥头,花似精神柳似柔。莫谓无情即无语,春风传意水传愁。
520 0 0
张耒
这题目一看,就知道你们想让我们写“创新”。我想你们在阅卷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统一的答案,比如说,写了创新给多少分,不写创新就算偏题等等。我估计,全上海7万多考生至少有6万人都会按你们的“创新”出题思路来写这篇文章,其余不写“创新”的一律按不会“创新”而跑题论处! 别忽悠我们了,小学6年中学3年高中3年,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有的连爹妈都换了好几茬,哪个老师那个父母(不管是不是我们亲身的)会教我们创新?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我们学的听的就是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何按照阅卷老师的喜好去答题!而现在的阅卷老师又是以前应试教育的杰作,所以,这些阅卷老师对创新的理解就是一个:按照规矩做题就能得高分。 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叫我们做这样的题目,不是让我们在毕业的最后一考继续撒谎,继续不说心里话?继续按照你们的思维方式写文章? 中国语文作文的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创新就是居然也会有类似于八股的标准答案的,谁要是敢创新,另立山头,标新立异,呵呵,那你就看好的把,必须把你办了,否则,中国学生中会冒出无数个不听话的学生,那时候,你们的唯一手段就是用极低的分数给这些敢冒天下之大不韦的学生一记毁灭性的当头棒喝。现在看来蛮喜欢创新的韩寒顶着7门红灯毕业就是例子! 在这样“创新恐怖”的教育制度下,你们还出这样的题目来“和谐”我们,表示一下你们有“创新”的主动愿望,谁信?又有几个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在高考中写出好文章来? 板桥同志离我们太远,他的“创新行为”运气不错,谁叫他原本就是画竹子画得出名的名画家呢,权威就是权威啊。他成就的板桥体(那个有钱人办公室里常放的“难得糊涂”应该就是了吧)我就左看右看都不好看,那水平和我幼儿园时写的毛笔字差不多,居然大家都能看出“竹子”味儿来,看来中国确实应该有大熊猫!我就是不会创新,我就是觉得王羲之的书法写得好,不喜欢那歪七八扭的“板桥体”,我就是想在欣赏水平上“创新”一下,但是,我敢肯定你们不让。 纵观我生出来这个世上18年,我看到的是凡是想创新的,活的都不怎么样,凡是山寨的模仿的(越像越好)个个过得滋润无比。美国的高科技,到了中国立刻可以变成低科技,模仿的结果让我们迅速地富了起来。我们的电视台,把国外的综艺节目不花钱地盗版克隆过来,搞一个火一个,不需要创新,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光模仿不创新让我们过了30年的好日子啊! 好了,字数够了,我只是想说,在这个模仿快乐创新痛苦的应试教育环境下,你让我们写“创新”不是忽悠我们嘛。你们这种试图用“不创新”的方式让我们写”创新”会不会讽刺了点?当然,敢于写这篇可能是0分的文章,我仗的就是我不要这70分,咱凭实力照样能在剩下的数、外、综合、物理上达到一本分数线,至少,写完这篇文章,这几年的怨气一下子发泄了出来,心情好了很多!
349 0 0
小文
旧游山路。落在秋阴最深处。风雨重阳。无蝶无花更断肠。 天知老矣。莫累门生与儿子。不用登高。高处风吹帽不牢。
365 0 0
刘辰翁
楼北楼南青不断,晴空总是春容。先来无处问郎踪。那堪风不定,雨尽一窗红。 初恨水中徒捉月,而今水月俱空。谩将雨意伴云浓。临风千点泪,不到浙江东。
轩车出东阁,都邑绕南河。马首先春至,人心比岁和。 省风传隐恤,持法去烦苛。却想埋轮者,论功此日多。
449 0 0
戴叔伦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