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曈昽。雨和雨细,南园次第春融。岭梅犹妒雪,露桃云杏,已绽碧呈红。一年春正好,助人狂、飞燕游蜂。更吉梦良辰,对花忍负金钟。 香浓。博山沈水,小楼清旦,佳气葱葱。旧游应未改,武陵花似锦,笑语相逢。蕊宫传妙诀,小金丹、同换冰容。况共有、芝田旧约,归去双峰。
501 0 0
晁补之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350 0 0
李贺
人生贵是男,丈夫重天机。未达善一身,得志行所为。 嗟余竟轗轲,将老逢艰危。胡雏逼神器,逆节同所归。 河雒化为血,公侯草间啼。西京复陷没,翠盖蒙尘飞。 万姓悲赤子,两宫弃紫微。倏忽向二纪,奸雄多是非。 本朝再树立,未及贞观时。日给在军储,上官督有司。 高贤迫形势,岂暇相扶持。疲苶苟怀策,栖屑无所施。 先王实罪己,愁痛正为兹。岁月不我与,蹉跎病于斯。 夜看丰城气,回首蛟龙池。齿发已自料,意深陈苦词。 邦危坏法则,圣远益愁慕。飘飖桂水游,怅望苍梧暮。 潜鱼不衔钩,走鹿无反顾。皦皦幽旷心,拳拳异平素。 衣食相拘阂,朋知限流寓。风涛上春沙,千里侵江树。 逆行少吉日,时节空复度。井灶任尘埃,舟航烦数具。 牵缠加老病,琐细隘俗务。万古一死生,胡为足名数。 多忧污桃源,拙计泥铜柱。未辞炎瘴毒,摆落跋涉惧。 虎狼窥中原,焉得所历住。葛洪及许靖,避世常此路。 贤愚诚等差,自爱各驰骛。羸瘠且如何,魄夺针灸屡。 拥滞僮仆慵,稽留篙师怒。终当挂帆席,天意难告诉。 南为祝融客,勉强亲杖屦。结托老人星,罗浮展衰步。
410 0 0
杜甫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443 0 0
苏洵
欲识春生处,先从木德来。入门潜报柳,度岭暗惊梅。 透雪寒光散,消冰水镜开。晓迎郊骑发,夜逐斗杓回。 淑气空中变,新声雨后催。偏宜资律吕,应是候阳台。
469 0 0
中华文学
少年风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羡。叹折腰、五斗赋归来,问走了、羊肠几遍。 高车驷马,金章紫绶,传语渠侬稳便。问东湖、带得几多春,且看凌云笔健。
374 0 0
辛弃疾
一岁一归宁,凉天数骑行。河来当塞曲,山远与沙平。 纵猎旗风卷,听笳帐月生。新鸿引寒色,回日满京城。
455 0 0
郎士元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 作鸳鸯。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 逐香车。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 百花时。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转, 感君心。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 对芳颜。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 恨春宵。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 为思君。
430 0 0
温庭筠
倚天楼殿,升平风月,彩仗春移。莺丝凤竹,长生调里,迎得翠舆归。 雕鞍游罢,何处还有心期。浓熏翠被,深停画烛,人约月西时。
583 0 0
晏几道
吾皇神武中兴,直须整顿舆图旧。岂惟天顾,岷峨一角,但西其首。遮护咽喉,扶持气脉,宁无医手。有庙谟先定,傍观何待,留侯蹑、魏侯肘。 天眷我家仁厚。盛英才、载量车斗。中流孤艇,千钧一发,老夫何有。休对秋风,移宫换羽,吟无绝口。看福星,太乙临梁,此虏自不能久。
459 0 0
李曾伯
茫茫死复生,惟有古时城。夜半无鸟雀,花枝当月明。
433 0 0
现存之所谓汉人小说,盖无一真出于汉人,晋以来,文人方士,皆有伪作,至宋明尚不绝。文人好逞狡狯,或欲夸示异书,方士则意在自神其教,故往往托古籍以衒人;晋以后人之托汉,亦犹汉人之依托黄帝伊尹矣。此群书中,有称东方朔班固〔1〕撰者各二,郭宪刘歆〔2〕撰者各一,大抵言荒外之事则云东方朔郭宪,关涉汉事则云刘歆班固,而大旨不离乎言神仙。 称东方朔撰者有《神异经》一卷,仿《山海经》,然略于山川道里而详于异物,间有嘲讽之辞。《山海经》稍显于汉而盛行于晋,则此书当为晋以后人作;其文颇有重复者,盖又尝散佚,后人钞唐宋类书所引逸文复作之也。有注,题张华作,亦伪。 南方有甘蔗之林,其高百丈,围三尺八寸,促节,多汁,甜如蜜。咋啮其汁,令人润泽,可以节蚘虫。人腹中蚘虫,其状如蚓,此消谷虫也,多则伤人,少则谷不消。是甘蔗能灭多盖少,凡蔗亦然。(《南荒经》) 西南荒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原注,言食其肉,则其人言不诚。)一之诞。(《西南荒经》) 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 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也。(《中荒经》) 《十洲记》〔3〕一卷,亦题东方朔撰,记汉武帝闻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于西王母,乃延朔问其所有之物名,亦颇仿《山海经》。 玄洲在北海之中,戍亥之地,方七千二百里,去南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大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多丘山。又有风山,声响如雷电,对天西北门。上多太玄仙官宫室,宫室各异。饶金芝玉草。乃是三天君下治之处,甚肃肃也。 征和三年,武帝幸安定。西胡月支献香四两,大如雀卵,黑如桑椹。帝以香非中国所有,以付外库。…… 到后元元年,长安城内病者数百,亡者大半。帝试取月支神香烧之于城内,其死未三月者皆活,芳气经三月不歇,于是信知其神物也,乃更秘录余香,后一旦又失之。 ……明年,帝崩于五柞宫,已亡月支国人鸟山震檀却死等香也。向使厚待使者,帝崩之时,何缘不得灵香之用耶?自合殒命矣! 东方朔虽以滑稽名,然诞谩不至此。《汉书》《朔传》赞云,“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儿童牧竖,莫不眩耀,而后之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则知汉世于朔,已多附会之淡。二书虽伪作,而《隋忐》已著录,又以辞意新异,齐梁文人办往往引为故实。《神异经》固亦神仙家言,然文思较深茂,盖文人之为。《十洲记》特浅薄,观其记月支国反生香,及篇首云,“方朔云:臣,学仙者也,非得道之人,以国家之盛美,将招名儒墨于文教之内,抑绝俗之道于虚诡之迹,臣故韬隐逸而赴王庭,藏养生而侍朱阙。”则但为方士窃虑失志,借以震眩流俗,且自解嘲之作而已。 称班固作者,一曰《汉武帝故事》〔4〕,今存一卷,记武帝生于猗兰殿至崩葬茂陵杂事,且下及成帝时。其中虽多神仙怪异之言,而颇不信方士,文亦简雅,当是文人所为。《隋志》著录二卷,不题撰人,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始云“世言班固作”,又云,“唐张柬之书《洞冥记》后云,《汉武故事》,王俭造也。”〔5〕然后人遂径属之班氏。 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 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上尝辇至郎署,见一老翁,须鬓皓白,衣服不整。上问曰,“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问曰,“何其老而不遇也?” 驯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上问东方朔,朔对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上。”〔6〕……是夜漏七刻,空中无云,隐如雷声,竟天紫气。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戴七胜;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夹侍母旁。下车,上迎拜,延母坐,请不死之药。母曰,“……帝滞情不遣,欲心尚多,不死之药,未可致也。”因出桃七枚,母自噉二枚,与帝五枚。帝留核著前。王母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此桃美,欲种之。” 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留至五更,谈语世事而不肯言鬼神,肃然便去。东方朔于朱鸟牖中窥母。母曰,“此儿好作罪过,疏妄无赖,久被斥逐,不得还天,然原心无恶,寻当得还,帝善遇之!”母既去,上惆怅良久。 其一曰《汉武帝内传》〔7〕,亦一卷,亦记孝武初生至崩葬事,而于王母降特详。其文虽繁丽而浮浅,且窃取释家言,又多用《十洲记》及《汉武故事》中语,可知较#p#副标题#e#
376 0 0
鲁迅
银地秋月色,石梁夜溪声。谁知屐齿尽,为破烟苔行。
520 0 0
徐凝
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岐路分襟易,风云促膝难。 夕涨流波急,秋山落日寒。惟有思归引,凄断为君弹。
381 0 0
骆宾王
绿尊翠勺,约秋风、一醉小楼先月。谁取宝奁奔帝所,深琐玉华宫阙。老桂香寒,疏桐云重,生怕金蛇掣。那知天柱,一峰别与天接。 我欲飞佩重游,置之衣袖,照我襟怀雪。玉斧难藏修月手,待做明宵清绝。天地无尘,山河有影,了不遗毫发。举杯相属,唤谁笺与天说。
361 0 0
方岳
对雨思君子,尝茶近竹幽。儒家邻古寺,不到又逢秋。
519 0 0
贾岛
郡阁山斜对,风烟隔短墙。清池如写月,珍树尽凌霜。 行乐知无闷,加餐颇自强。心期空岁晚,鱼意久相忘。
356 0 0
羊士谔
忆把金罍酒。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但东望、故人翘首。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天下事,公知否。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唤起东山丘壑梦,莫惜风霜老手。要整顿、封疆如旧。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看金印,大如斗。
365 0 0
戴复古
香山老矣,正商量不下,去留蛮素。独立踌躇肠欲断,一段若耶溪女。水底新妆,空中香袖,斜日疏风浦。向人欲语,垂杨清荫多处。 便好花里唤船,碧筒白酒,微吸荷心苦。佳月一钩天四碧,隐约明波横注。雪藕逢丝,擘莲见薏,枕簟凉如雨。一双宿鹭,伴人永夜翘伫。
368 0 0
洪咨夔
傅寿清歌沙嫩箫,红牙紫玉夜相邀。而今明月空如水,不见青溪长板桥。
393 0 0
王士祯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