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分享 /

更多评论

推荐

2009湖北高考满分作文: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_1200字

  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起义暴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歧闻风而逃;然义军终因寡不敌众,数百清军围之,起义军多战死;旋革命党人潘达微见而怜之,收烈士之骸,止得七十二具,葬于白云山麓之黄花岗;九十七年之后,时值腊月,会天大雪,余滞于广州,遂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陵;止于其门,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曰:   赤焰难明赤县天,百年群魔舞翩跹;国土已破何人见,金瓯早缺有谁怜?   皇祚不复天威去,天朝迷梦化为烟;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   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   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大沽台上炮声隆,将士陈尸国门前;   新鬼啾啾旧鬼哭,京洼难日见炊烟;宣战诏书何处寻?言说帝后西秋�A;   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六十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空向长河咒逝川,不尽国愁在斯年;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民穷国敝割土地,偿银赔款年复年;可怜越女夜夜哭,半国殖民半封建;   檀香山上聚义士,兴中会中复青天;烈火已燃锤与镰,今将炮火灭清廷;   枪声惊破五羊城,英雄无惧挥宝剑;提携玉泉为国死,何得英名在人间;   悲歌一曲从天落,壮士不再歌易水;晓见江山有炊烟,烈士之魂已沉泉;   人生百年能几何,荒草斜阳土坯间;白云片片魂悠悠,黄花遍野使人愁;   义军已覆化碧土,留得精神载史书;黄花岗上土一�g,埋没荒烟蔓草间;   起事何知一死难,的卢青骢劳鞍鞯;青天白日满地红,镶开碑上覆墓间;   行人往往悲旧事,含愤长忆孙逸仙;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   皇冠已覆君前落,不见人间少帝制;百越之人总不忘,秋风秋雨湿黄花;   愁看长江东逝去,却有青史映君前;莫悲往事愤钩沉,但看祖国焕新颜;   沧桑浮沉忆浮生,吾辈发奋应向前;岁月如潮歌似梦,百年弹指一挥间;   红尘梦里忆壮举,烈士陵前有愧颜;吾侪不曾历战火,无复见此漫硝烟;   和平岁月忆往事,史海沧茫不亲见;今春南岭雪满天,雪映梅花忠魂骨;   碧血横飞四塞惊,草木含情风云悲;只因烈士血如海,才使日月换新天;   英雄何只黄花岗,无数忠魂红旗间;百兆国子怀先辈,万里江山动后人;   召公甘为社稷死,感君总能多奉献;至今天下传英名,不使君没蔓草间;   今之河山多锦绣,不复沉沦如从前;工厂遍地多铁马,信息时代在眼前;   民众康乐少悲苦,难以再见愁容颜;吾今立于陵门口,思绪纷飞感万千;   聊诌一诗悼君魂,勿怪字拙人不见;   后记:今日之生活,皆先辈流血而成,今中国多烈士之陵,何止黄花岗耶?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愧矣;今年之秋,料黄花岗之黄花,应于秋风之中透香中华乎?   “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武汉某省级示范高中阅卷老师介绍,该作文采用古诗词的形式,虽然是采用的历史题材,但表达了敬仰、向上的感情,内容并不空洞;另一位老师表示,作为中学生,能选择这种文体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说明这名学生读了很多书,有一定的古典文学功底。  

 279   0  0

小文

寄李白

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 我闻当今有李白,大猎赋,鸿猷文;嗤长卿,笑子云。 班张所作琐细不入耳,未知卿云得在嗤笑限。登庐山, 观瀑布,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余爱此两句; 登天台,望渤海,云垂大鹏飞,山压巨鳌背, 斯言亦好在。至于他作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 既俊且逸。或醉中操纸,或兴来走笔。手下忽然片云飞, 眼前划见孤峰出。而我有时白日忽欲睡, 睡觉欻然起攘臂。任生知有君,君也知有任生未? 中间闻道在长安,及余戾止,君已江东访元丹, 邂逅不得见君面。每常把酒,向东望良久。 见说往年在翰林,胸中矛戟何森森。新诗传在宫人口, 佳句不离明主心。身骑天马多意气,目送飞鸿对豪贵。 承恩召入凡几回,待诏归来仍半醉。权臣妒盛名, 群犬多吠声。有敕放君却归隐沦处,高歌大笑出关去。 且向东山为外臣,诸侯交迓驰朱轮。白璧一双买交者, 黄金百镒相知人。平生傲岸其志不可测;数十年为客, 未尝一日低颜色。八咏楼中坦腹眠,五侯门下无心忆。 繁花越台上,细柳吴宫侧。绿水青山知有君, 白云明月偏相识,养高兼养闲,可望不可攀。 庄周万物外,范蠡五湖间。人传访道沧海上, 丁令王乔每往还。蓬莱径是曾到来,方丈岂唯方一丈。 伊余每欲乘兴往相寻,江湖拥隔劳寸心。 今朝忽遇东飞翼,寄此一章表胸臆。倘能报我一片言, 但访任华有人识。

 342   0  0

任华

小文

中华文学苑(artype.cn)简称《华文苑》是专为广大国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国漫爱好者、设计师等提供学习、进步、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 欢迎愿为国粹,国漫,国风作出贡献的爱好者,来平台进行宣传,交流, 《华文苑》愿与您共同成长、进步! 《华文苑》愿竭尽所能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公平,文明,舒适及易于成长,进步的的平台,愿广大爱好者不吝赐教,能提供宝贵建议及思路,这也将时我们发展方向的宝贵指引! 我们的主旨是:传承国学,弘扬国粹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风淋室 >  |   明星排行  |   建筑规范文档  |   惠州保安公司  |   环保空调  |   咒术回战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