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329 0 0
张可久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洛浦风光何所似, 崇山瘴疠不堪闻。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馀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334 0 0
沈佺期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330 0 0
元好问
喧喧金石容既缺,肃肃羽驾就行列。 缑山遗响昔所闻,庙庭进旅今攸设。
298 0 0
中华文学
西真姊妹,料凡心忽起,共辞瑶阙。燕燕莺莺相并比,的当两团儿雪。合韵歌喉,同茵舞袖,举措□□别。江梅影里,迥然双蕊奇绝。 还听别院笙歌,仓皇走报,笑语浑重叠。拾翠洲边携手处,疑是桃根桃叶。并蒂芳莲,双头红药,不意俱攀折。今宵鸳帐,有同对影明月。
300 0 0
辛弃疾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369 0 0
王昌龄
绿阴啼鸟,阳关未彻早催归。歌珠凄断累累。回首海山何处,千里共襟期。叹高山流水,弦断堪悲。 中心怅而。似风雨、落花知。更拟停云君去,细□陶诗。见君何日,待琼林、宴罢醉归时。人争看、宝马来思。
东风一夜都吹损。昼长春_佳人困。满地委香钿。人情谁肯怜。 诗人犹爱惜。故故频收拾。云彩缕丝丝。娇娆忆旧时。
359 0 0
李好古
驰光无时憩,加我五十年。知非慕伯玉,读易宗文宣。 经世匪吾事,庶几唯道全。谁言帝乡远,自古多真仙。 馀滓永可涤,秉心方杳然。孰能无相与,灭迹俱忘筌。 安用感时变,当期升九天。
381 0 0
花似醺容上玉肌。方论时事却嫔妃。芳阴人醉漏声迟。 珠箔半钩风乍暖,雕梁新语燕初飞。斜阳犹送水精卮。
327 0 0
去黄山旅游,总会对那怪峰孤松遐想万千,等到我亲眼见识到了,不免心潮澎湃,大呼壮丽——那孤松,曲曲折折,似老者的脊背;那危峰,亦崎岖险峻,有欲倾之势。两个个体本身都算不得美,却在相融中构造出了清雅高绝的图景! 一些个体,它们本身或许有特点,略有不足,但他们未曾勾心斗角过,未曾针锋相对过,在如斯的统一中,倘若你以总体之角度观之,竟是别样和谐。走下黄山,我不禁陷于了思考。 是的,如果你是求个体的方正,那么最终所得可能仅仅只是一潭死水,茫然而无趣。君不见,明清王朝盛行的八股文吗?八股文根本不讲求相融,不讲求文章总体的韵味,它只求圣人之气,只求体制规范,每一字的方方正正,这种是偏安一隅的排他性,最终让文字失去了它原有的重量与美感,更让明清王朝裹足不前。 我想,真正的大美,绝不应该如此!它应当是支点的寻觅,是元素的交融,是单一的颠覆,更是和谐的统一。 个体的波澜不惊,甚至旁逸斜出,却是在同一后成就整体的云蒸霞蔚,别样风采。郑板桥先生曾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他也正是这样诠释自己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成就了和谐的同一,成就了“板桥体”的艺术高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前读何立伟先生的《日月盐水豆》一文,不仅为他文章中的文白兼用所叹服。文言,精巧而意赅;白话,又不失抒情之美。也许仅取一者,会令文章或大腹便便,或词肥意瘠,但两者的兼用却令整篇文章彰显了别样的韵致。 非独文学如是。荣格说:“文化最终沉淀在人格上。”我想,我们的内心中或许也要依靠无数不调和因素的融合,才能更为饱满。“我的心里又猛虎在细嗅蔷薇。”这是诗人萨松的诗句。猛虎不免生猛,蔷薇过于柔韧,倘若两者并参,方为丰满而浪漫的人性啊!就像李易安,既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女儿情态;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贯长虹。她的人格,非婉约,非雄健,而是两者兼具的浪漫,是令人怀想千年。 道与万物参,万物的和谐统一,方早就世间大美。回首,我再看向那抹遒劲的孤松,再看向那面绝然的峭壁,在夕阳下它们长久地融为一体,错落有致。我释然。 [点评]此文有清晰的文脉、充实的内容以及富于文采的语言表述。文章由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谈起,引申到文学的和谐统一,再到人格的和谐统一,脉络非常清晰,而且视野也有愈加开阔之势。所选用的素材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都因巧妙的点化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不过,考生虽然写到“非独文学如是”,但在具体谈论“人格的和谐统一”这个问题时,却依然停留在文学作品的展示与分析上,而对作家的人格结构缺乏有针对性的分析,这样,文章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上海师大附中语文教师张艳
小文
端笏明光宫,历稔朝云陛。诏刊延阁书,高议平津邸。 适意偶轻人,虚心削繁礼。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 高张多绝弦,截河有清济。严冬爽群木,伊洛方清泚。 渭水冰下流,潼关雪中启。荷蓧几时还,尘缨待君洗。
340 0 0
王维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白羽鸟飞严子濑, 绿蓑人钓季鹰鱼。潭心倒影时开合,谷口闲云自卷舒。 此境只应词客爱,投文空吊木玄虚。
450 0 0
韦庄
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春风三月贡茶时, 尽逐红旌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 陵烟触露不停探,官家赤印连帖催。朝饥暮匐谁兴哀, 喧阗竞纳不盈掬。一时一饷还成堆,蒸之馥之香胜梅。 研膏架动轰如雷,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 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 到时须及清明宴,吾君可谓纳谏君。谏官不谏何由闻, 九重城里虽玉食。天涯吏役长纷纷,使君忧民惨容色。 就焙尝茶坐诸客,几回到口重咨嗟。嫩绿鲜芳出何力, 山中有酒亦有歌。乐营房户皆仙家,仙家十队酒百斛。 金丝宴馔随经过,使君是日忧思多。客亦无言征绮罗, 殷勤绕焙复长叹。官府例成期如何!吴民吴民莫憔悴, 使君作相期苏尔。
394 0 0
李郢
垂柳拂妆台,葳蕤叶半开。年华枝上见,边思曲中来。 嫩色宜新雨,轻花伴落梅。朝朝倦攀折,征戍几时回。
276 0 0
荆江水阔烟波转,荆门路绕山葱蒨.帆势侵云灭又明, 山程背日昏还见。青青麦陇啼飞鸦,寂寞野径棠梨花。 行行驱马万里远,渐入烟岚危栈赊。林中有鸟飞出谷, 月上千岩一声哭。肠断思归不可闻,人言恨魄来巴蜀。 我听此鸟祝我魂,魂死莫学声衔冤。纵为羽族莫栖息, 直上青云呼帝阍。此时山月如衔镜,岩树参差互辉映。 皎洁深看入涧泉,分明细见樵人径。阴森鬼庙当邮亭, 鸡豚日宰闻膻腥。愚夫祸福自迷惑,魍魉凭何通百灵。 月低山晓问行客,已酹椒浆拜荒陌。惆怅忠贞徒自持, 谁祭山头望夫石。
379 0 0
李绅
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421 0 0
元稹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497 0 0
李涉
汉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对花阊阖静,过竹吏人稀。 裁诏催添烛,将朝欲更衣。玉堂宜岁久,且莫厌彤闱。
335 0 0
李嘉祐
【行路难】 洞庭水上一株桐,经霜触浪困严风。 昔时抽心耀白日,今旦卧死黄沙中。 洛阳名工见咨嗟,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规心学明月,珊瑚映面作风花。 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张女弹,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对君子,遥遥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弃鸣篪,争先拂拭生光仪。 茱萸锦衣玉作匣,安念昔日枯树枝。 不学衡山南岭桂,至今千年犹未知。
462 0 0
吴均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