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长亭柳,枝枝拟送君。惟怜北窗□,树树解留人。 圆缺都如月,东西只似云。愁看离席散,归盖动行尘。
365 0 0
中华文学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14 0 0
王涯
江城柳色海门烟,欲到茅山始下船。 知道君家当瀑布,菖蒲潭在草堂前。
475 0 0
王建
苇岸风高宿雁惊,维舟特地起乡情。 渔儿隔水吹横笛,半夜空江月正明。
355 0 0
客中随处闲消闷,来寻啸台龙岫。路敛春泥,山开翠雾,行乐年年依旧。天工妙手。放轻绿萱牙,淡黄杨柳。笑问东君,为人能染鬓丝否。 西州催去近也,帽檐风软,且看市楼沽酒。宛转巴歌,凄凉塞管,携客何妨频奏。征尘暗袖。漫禁得梅花,伴人疏瘦。几日东归,画船平放溜。
300 0 0
陆游
花边文学 五十三岁寿辰全家合影(1933) 与萧伯纳等合影(1933) 书赠瞿秋白联语 《自由谈》、《动向》发表的部分文章书影Ⅹ鲁迅全集·第五卷 伪自由书 本书收作者一九三三年一月至五月间所作杂文四十三篇,一九三三年十月由上海北新书局以“青光书局”名义出版。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曾由上海联华书局改名《不三不四集》印行一版。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相同。 前记 这一本小书里的,是从本年一月底起至五月中旬为止的寄给《申报》〔1〕上的《自由谈》的杂感。 我到上海以后,日报是看的,却从来没有投过稿,也没有想到过,并且也没有注意过日报的文艺栏,所以也不知道《申报》在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自由谈》,《自由谈》里是怎样的文字。大约是去年的年底罢,偶然遇见郁达夫〔2〕先生,他告诉我说,《自由谈》的编辑新换了黎烈文〔3〕先生了,但他才从法国回来,人地生疏,怕一时集不起稿子,要我去投几回稿。我就漫应之曰:那是可以的。 对于达夫先生的嘱咐,我是常常“漫应之曰:那是可以的”的。直白的说罢,我一向很回避创造社〔4〕里的人物。这也不只因为历来特别的攻击我,甚而至于施行人身攻击的缘故,大半倒在他们的一副“创造”脸。虽然他们之中,后来有的化为隐士,有的化为富翁,有的化为实践的革命者,有的也化为奸细,而在“创造”这一面大纛之下的时候,却总是神气十足,好像连出汗打嚏,也全是“创造”似的。我和达夫先生见面得最早,脸上也看不出那么一种创造气,所以相遇之际,就随便谈谈;对于文学的意见,我们恐怕是不能一致的罢,然而所谈的大抵是空话。但这样的就熟识了,我有时要求他写一篇文章,他一定如约寄来,则他希望我做一点东西,我当然应该漫应曰可以。但应而至于“漫”,我已经懒散得多了。 但从此我就看看《自由谈》,不过仍然没有投稿。不久,听到了一个传闻,说《自由谈》的编辑者为了忙于事务,连他夫人的临蓐也不暇照管,送在医院里,她独自死掉了。几天之后,我偶然在《自由谈》里看见一篇文章〔5〕,其中说的是每日使婴儿看看遗照,给他知道曾有这样一个孕育了他的母亲。我立刻省悟了这就是黎烈文先生的作品,拿起笔,想做一篇反对的文章,因为我向来的意见,是以为倘有慈母,或是幸福,然若生而失母,却也并非完全的不幸,他也许倒成为更加勇猛,更无挂碍的男儿的。但是也没有竟做,改为给《自由谈》的投稿了,这就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篇《崇实》〔6〕;又因为我旧日的笔名有时不能通用,便改题了“何家干”,有时也用“干”或“丁萌”。 这些短评,有的由于个人的感触,有的则出于时事的刺戟,但意思都极平常,说话也往往很晦涩,我知道《自由谈》并非同人杂志,“自由”更当然不过是一句反话,我决不想在这上面去驰骋的。我之所以投稿,一是为了朋友的交情,一则在给寂寞者以呐喊,也还是由于自己的老脾气。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盖写类型者,于坏处,恰如病理学上的图,假如是疮疽,则这图便是一切某疮某疽的标本,或和某甲的疮有些相像,或和某乙的疽有点相同。而见者不察,以为所画的只是他某甲的疮,无端侮辱,于是就必欲制你画者的死命了。例如我先前的论叭儿狗,原也泛无实指,都是自觉其有叭儿性的人们自来承认的。这要制死命的方法,是不论文章的是非,而先问作者是那一个;也就是别的不管,只要向作者施行人身攻击了。自然,其中也并不全是含愤的病人,有的倒是代打不平的侠客。总之,这种战术,是陈源〔7〕教授的“鲁迅即教育部佥事周树人”开其端,事隔十年,大家早经忘却了,这回是王平陵〔8〕先生告发于前,周木斋〔9〕先生揭露于后,都是做着关于作者本身的文章,或则牵连而至于左翼文学者。此外为我所看见的还有好几篇,也都附在我的本文之后,以见上海有些所谓文学家的笔战,是怎样的东西,和我的短评本身,有什么关系。但另有几篇,是因为我的感想由此而起,特地并存以便读者的参考的。 我的投稿,平均每月八九篇,但到五月初,竟接连的不能发表了,我想,这是因为其时讳言时事而我的文字却常不免涉及时事的缘故。这禁止的是官方检查员,还是报馆总编辑呢,我不知道,也无须知道。现在便将那些都归在这一本里,其实是我所指摘,现在都已由事实来证明的了,我那时不过说得略早几天而已。是为序。 一九三三年七月十九夜,于上海寓庐,鲁迅记。 〔1〕《申报》旧中国出版时间最久的日报。一八七二年四月三十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由英商在上海创办,一九○九年为买办席裕福所收买,一九一二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以后,曾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一九三四年十一月史量才遭国民党暗杀后,该报重趋保守。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六日上海解放时停刊。《自由谈》是该报副刊之一,始#p#副标题#e#
291 0 0
鲁迅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对佳丽地,信金罍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酲。
360 0 0
柳永
何必要识面,见诗惊苦心。此门从自古,难学至如今。 青草湖云阔,黄陵庙木深。精搜当好景,得即动知音。
374 0 0
齐己
【庆春宫】 云接平岗, 山围寒野, 路回渐转孤城。 衰柳啼鸦, 惊风驱雁, 动人一片秋声。 倦途休驾,淡烟里, 微茫见星。 尘埃憔悴, 生怕黄昏, 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 花艳参差, 香雾飘零。 弦管当头, 偏怜娇凤, 夜深簧暖笙清。 眼波传意, 恨密约、 匆匆未成。 许多烦恼, 只为当时, 一饷留情。
368 0 0
周邦彦
春风箫管怨津楼,三奏行人醉不留。 别后相思江上岸,落花飞处杜鹃愁。
324 0 0
武元衡
风雨冥冥春闇移,红残绿满海棠枝。帝乡久别江乡住, 椿笋何如樱笋时。海内擅名君作赋,林间外学我为诗。 近闻南国升南省,应笑无机老病师。
阮籍蓬池上,孤韵竹林才。巨源从吏道,正拥使车来。 相逢且交臂,相命且衔杯。醉后长歌毕,馀声绕吹台。
292 0 0
思和云结。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岁晚来时,暗香乱、石桥南北。又长亭暮雪,点点泪痕,总成相忆。 杯前寸阴似掷。几酬花唱月,连夜浮白。省听风、听雨笙箫,向别枕倦醒,絮扬空碧。片叶愁红,趁一舸、西风潮汐。叹沧波、路长梦短,甚时到得。
330 0 0
吴文英
莲塘馆东初日明,莲塘馆西行人行。隔林啼鸟似相应, 当路好花疑有情。一梦不须追往事,数杯犹可慰劳生。 莫言来去只如此,君看鬓边霜几茎。
345 0 0
罗隐
归去来兮,苕谿深处,上有苍翠千峰。月桥烟墅,家在五湖东。试觅桃花流水,鸡犬静、人迹才通。沙汀晚,一天云锦,飞下水精宫。 两年,官事少,江梅雾暗,多稼云丰。把毗坛清梦,尽入诗筒。只欠芦花夜宿,金溪上、一苇秋风。蓑衣在,不辞重整,来作钓鱼翁。
木铎敷音文德昌,朱干成列武功彰。 雷鼗鹭羽今休用,玉鏚相参正发扬。
269 0 0
佚名
一篷儿别苦。是谁家、花天月地儿女。紫曲藏娇,惯锦窠金翠,玉璈钟吕。绮席传宣,笑声里、龙楼三鼓。歌扇题诗,舞袖笼香,几曾尘土。 因甚留春不住。怎知道人间,匆匆今古。金屋银屏,被西风吹换,蓼汀苹渚。如此江山,应悔却、西湖歌舞。载取断云何处。江南烟雨。
317 0 0
詹玉
行行芳草歇,潭岛叶纷纷。山色路无尽,砧声客强闻。 残阳曜极野,黑水浸空坟。那得无乡思,前程入楚云。
350 0 0
贯休
久怀声籍甚,千里致双鱼。宦路终推毂,亲帏且著书。 才名贾太傅,文学马相如。辙迹东巡海,何时适我闾。
【正宫·折桂令】 拟张鸣善 草茫茫秦汉陵阙,[1] 世代兴亡,却便似月影圆缺。 山人家堆案图书,[2] 当窗松桂,满地薇蕨,[3] 侯门深何须刺谒,[4] 白云自可悦怡。 到如今世事难说, 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 不见一个豪杰!
325 0 0
倪瓒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