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先生们把“故宫古物”看得和命(当然不是小百姓的命)一般坚决南迁,无非因为“古物”价值不止“连城”,并且容易搬动,容易变钱的原故,这也值得你们大惊小怪,冷嘲热讽!我正这样想着的时候,居然从首都一家报纸上见到赞成“古物南迁”的社论;并且建议“武力制止反对”,“流血在所不辞”,请求政府“保持威信”,“贯彻政策”!这样的宏词高论,我实在不忍使它湮没无闻,因特不辞辛苦,抄录出来,献给大众:“……北平各团体之反对古物南迁,为有害北平将来之繁荣,此种自私自利完全蔑视国家利益之理由,北平各团体竟敢说出,吾人殊服其厚颜无耻,彼等只为北平之繁荣,必须以数千年古物冒全被敌人劫夺而去之大危险,所见未免太小,使政府为战略关系,须暂时放弃北平,以便引敌深入,聚而歼之,则古物必被敌人劫夺而去,试问将来北平之繁荣何由维持,故不如先行迁移,俟打倒日本,北平安如泰山后,再行迁回,北平各团体自私自利,固可恶可耻,其无远虑,亦可怜也,其反对迁移之又一理由,则谓政府应先顾全土地,此言似是而实非,盖放弃一部分土地供敌人一时之占领,以歼灭敌人,然后再行恢复,古今中外,其例甚多,如一八一二年之役,俄人不但放弃莫斯科,且将莫斯科烧毁,以困拿破仑,欧战时,比利时,塞尔维亚,皆放弃全部领土,供敌人蹂躏,卒将强德击破,盖领土被占,只须不与敌人媾和,签字于割让条约,则敌人固无如该土何,至于故宫古物,若不迁移,设不幸北平被敌人占领,将古物劫夺而去,试问中国将何法以恢复之,行见中国文明结晶,供敌人战利品,可耻孰甚,……最后吾人奉告政府,政府迁移古物之政策,既已决定,则不论遇如何阻碍,应求其贯彻,若一经无见识无远虑之群愚反对,即行中止,政府威信何在,故吾主张严责张学良,使以武力制止反对运动,若不得已,虽流血亦所不辞……” 二月十三日,《申报》《自由谈》。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三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救国日报》一九三二年八月在南京创刊的反动报纸,龚德柏主办,一九四九年四月停刊。文中所引的话,原见一九三三年二月六日该报社论《为迁移故宫古物告政府》。 〔3〕张学良字汉卿,辽宁海城人。九一八事变时任国民党政府陆海空军副司令兼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奉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放弃东北三省。“九一八”后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等职。 〔4〕战略家指国民党军事当局。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战事发生后,他们屡令中国军队后撤,声称是“变更战略”,“引敌深入”,“并非战败”。 〔5〕上海和议一二八战事发生后,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坚持“不抵抗”政策,破坏十九路军的抗战行动,并在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参预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屈膝投降的谈判,于一九三二年五月五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 〔6〕满洲国日本侵占东北后建立的傀儡政权。一九三二年三月在长春成立,以清废帝溥仪为“执政”;一九三四年三月改称“满洲帝国”,溥仪改为“皇帝”。 〔7〕国联“国际联盟”的简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一九二○年成立的国际政府间组织。它标榜以“促进国际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目的,实际上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并为其侵略政策服务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无形瓦解,一九四六年四月正式宣告解散。九一八事变后,它袒护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8〕什么什么草案指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国联十九国委员会特别会议通过的关于调解中日争端的“决议草案”。一九三三年一月又据此草案修改为“德鲁蒙新草案”。这些草案明显地袒护日本,默认“满洲国”伪政权。 〔9〕什么什么委员的态度指参加国联十九国委员会的英国代表、外相西门的态度。他在国联会议的发言中屡次为日本侵略中国辩护,曾受到当时中国舆论界的谴责。 〔10〕行都在必要时政府暂时迁驻的地方;陪都,在首都以外另建的都城。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战事时于一月三十日仓皇决定“移驻洛阳办公”;三月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又通过决议,正式定洛阳为行都,西安为陪都。同年十二月一日由洛阳迁回南京。 #p#副标题#e#
385 0 0
鲁迅
寒灯挑尽见遗尘,试沥椒浆合有神。 莫恨高皇不终始,灭秦谋项是何人。
427 0 0
罗隐
左南桥上见河州,遗老相依赤岸头。 匝塞歌钟受恩者,谁怜被发哭东流。
439 0 0
吕温
何事忽来还忽去,孤云不定鹤情高。真经与术添年寿, 灵药分功入鬓毛。必拟一身生羽翼,终看陆地作波涛。 遍寻岩洞求仙者,即恐无人似尔曹。
470 0 0
方干
乍到频劳问所须,所须非玉亦非珠。 爱君水阁宜闲咏,每有诗成许去无。
405 0 0
白居易
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正望鸡鸣天下白,又惊鹅击海东青。沉阴噎噎何多日,残月晖晖尚几星。斗室苍茫吾独立,万家酣睡几人醒?
425 0 0
黄遵宪
寄远空以心,心诚亦难知。箧中有秋帛,裁作远客衣。 缝制虽女功,尽度手自持。容貌常目中,长短不复疑。 斜缝密且坚,游客多尘缁。意欲都无言,浣濯耐岁时。 殷勤托行人,传语慎勿遗。别来年已老,亦闻鬓成丝。 纵然更相逢,握手唯是悲。所寄莫复弃,愿见长相思。
467 0 0
于鹄
【西江月】 秋收起义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650 0 0
毛泽东
叶含浓露如啼眼, 枝袅轻风似舞腰。 小树不禁攀折苦, 乞君留取两三条。
517 0 0
相逢尽说归,早晚遂归期。流水多通处,孤舟少住时。 干人不得已,非我欲为之。及此终无愧,其如道在兹。
504 0 0
杜荀鹤
昨日诏下去罪人,今日诏下得贤臣。进退者谁非我事, 世间宠辱常纷纷。我心与世两相忘,时事虽闻如不闻。 但喜今年饱饭吃,洛阳禾稼如秋云。更倾一尊歌一曲, 不独忘世兼忘身。
451 0 0
昨夜小筵欢纵。烛房深、舞鸾歌凤。酒迷花困共厌厌,倚朱弦、未成归弄。 峡雨忽收寻断梦。依前是、画楼钟动。争拂雕鞍匆匆去,万千恨、不能相送。
411 0 0
张先
雪压小桥溪路断。独立无言,雾鬓风鬟乱。拂拭冰霜君试看。一枝堪寄天涯远。 拟向南邻寻酒伴。折得花归,醉著歌声缓。姑射梦回星斗转。依然月下重相见。
355 0 0
中华文学
秋野日疏芜,寒江动碧虚。系舟蛮井络,卜宅楚村墟。 枣熟从人打,葵荒欲自锄。盘餐老夫食,分减及溪鱼。 易识浮生理,难教一物违。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吾老甘贫病,荣华有是非。秋风吹几杖,不厌此山薇。 礼乐攻吾短,山林引兴长。掉头纱帽仄,曝背竹书光。 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稀疏小红翠,驻屐近微香。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潜鳞输骇浪,归翼会高风。 砧响家家发,樵声个个同。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身许麒麟画,年衰鸳鹭群。大江秋易盛,空峡夜多闻。 径隐千重石,帆留一片云。儿童解蛮语,不必作参军。
340 0 0
杜甫
春寂寞。帘底蕙炉烟薄。听尽归鸿书怎托。相思天一角。 象笔鸾笺闲却。秀句与谁商略。睡起愁怀何处著。无风花自落。
421 0 0
张辑
志士固不羁,与道常周旋。进则天下仰,已之能晏然。 褐衣东府召,执简南台先。雄义每特立,犯颜岂图全。 谪居东南远,逸气吟芳荃。适会寥廓趣,清波更夤缘。 扁舟入五湖,发缆洞庭前。浩荡临海曲,迢遥济江壖。 征奇忽忘返,遇兴将弥年。乃悟范生智,足明渔父贤。 郡临新安渚,佳赏此城偏。日夕对层岫,云霞映晴川。 闲居恋秋色,偃卧含贞坚。倚伏聊自化,行藏互推迁。 君其振羽翮,岁晏将冲天。
374 0 0
客来风雨后,院静似荒凉。罢讲蛩离砌,思山叶满廊。 腊高兴故疾,炉暖发馀香。自说匡庐侧,杉阴半石床。
郑谷
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
佚名
营营不自息,暌阔数年情。林下期难遂,人间事旋生。 鸟栖寒水迥,月映积冰清。石室焚香坐,悬知不为名。
452 0 0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簪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357 0 0
李白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