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光景不胜闺阁恨,行行坐坐黛眉攒。
372 0 0
阎选
大隐严城内,闲门向水开。扇风知暑退,树影觉秋来。 望远云生海,行稀砌长苔。废兴今古事,何必叹池灰。 闲论忧王室,愁眉仗酒开。方嗟三覆役,又喜四愁来。 晨起萤穿竹,晡餐鸟下苔。同期阳月至,灵室祝葭灰。
341 0 0
中华文学
柳无气力枝先动, 池有波纹冰尽开。 今日不知谁计会,[1] 春风春水一时来。[2]
410 0 0
白居易
身是高人欲寝冰。引年可待进豨苓。无忧无患也身轻。 雪里放囚天亦喜,平安骑鹤到家庭。今年春早为长生。
327 0 0
刘辰翁
马卿工词赋,位下年将暮。谢客爱云山,家贫身不闲。 风波杳未极,几处逢相识。富贵人皆变,谁能念贫贱。 岸有经霜草,林有故年枝。俱应待春色,独使客心悲。
329 0 0
皇甫冉
鲁迅,以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之绍兴城内姓周的一个大家族里。父亲是秀才;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到能看文学作品的程度。家里原有祖遗的四五十亩田,但在父亲死掉之前,已经卖完了。这时我大约十三四岁,但还勉强读了三四年多的中国书。 因为没有钱,就得寻不用学费的学校,于是去到南京,住了大半年,考进了水师学堂。不久,分在管轮班,我想,那就上不了舱面了,便走出,另考进了矿路学堂,在那里毕业,被送往日本留学。但我又变计,改而学医,学了两年,又变计,要弄文学了。于是看些文学书,一面翻译,也作些论文,设法在刊物上发表。直到一九一○年,我的母亲无法生活,这才回国,在杭州师范学校作助教,次年在绍兴中学作监学。一九一二年革命后,被任为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但绍兴革命军的首领是强盗出身,我不满意他的行为,他说要杀死我了,我就到南京,在教育部办事,由此进北京,做到社会教育司的第二科科长。一九一八年“文学革命”运动起,我始用“鲁迅”的笔名作小说,登在《新青年》上,以后就时时作些短篇小说和短评;一面也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讲师。因为做评论,敌人就多起来,北京大学教授陈源开始发表这“鲁迅”就是我,由此弄到段祺瑞将我撤职,并且还要逮捕我。我只好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做教授;约有半年,和校长以及别的几个教授冲突了,便到广州,在中山大学做了教务长兼文科教授。 又约半年,国民党北伐分明很顺利,厦门的有些教授就也到广州来了,不久就清党,我一生从未见过有这么杀人的,我就辞了职,回到上海,想以译作谋生。但因为加入自由大同盟,听说国民党在通缉我了,我便躲起来。此后又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民权同盟。到今年,我的一九二六年以后出版的译作,几乎全被国民党所禁止。 我的工作,除翻译及编辑的不算外,创作的有短篇小说集二本,散文诗一本,回忆记一本,论文集一本,短评八本,中国小说史略一本。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六月十五日《语丝》周刊第三十一期,是应《阿Q正传》俄译者王希礼之请而写的。其中《阿Q正传》序》译成俄文后,收入一九二九年列宁格勒激浪出版社出版的《阿Q正传》(俄文版鲁迅短篇小说选集)一书。〔2〕王希礼原名波·阿·瓦西里耶夫(G.A.GHIJLMN,?—1937),苏联人。一九二五年是河南国民革命第二军俄国顾问团成员。〔3〕圣贤将人们分为十等《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供)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皂),皁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4〕青年批评家指成仿吾。他在《创造季刊》第二卷第二号(一九二四年二月)发表的《〈呐喊〉的评论》一文中说:“《阿Q正传》为浅薄的纪实的传记”,“描写虽佳,而结构极坏”。〔5〕《阿Q正传》发表后,曾出现这样一些评论:如张定璜的《鲁迅先生》说:“《呐喊》的作家的看法带点病态,所以他看的人生也带点病态,其实实在的人生并不如此。”(见一九二五年一月三十日《现代评论》一卷八期)冯文炳的《呐喊》说:“鲁迅君的刺笑的笔锋,随在可以碰见,……至于阿Q,更要使人笑得不亦乐乎。”(见一九二四年四月十三日《晨报副刊》)周作人的《阿Q正传》说:“《阿Q正传》是一篇讽刺小说……因为他多是反语(irony),便是所谓冷的讽刺——‘冷嘲’。”(见一九二二年三月十九日《晨报副刊》)。〔6〕变故指鲁迅祖父周福清(介孚)因科场案入狱一事。〔7〕水师学堂即江南水师学堂,清政府一八九○年设立的一所海军学校。初分驾驶、管轮两科,不久增添鱼雷科。〔8〕机关科即管轮科,现称轮机农业。 〔9〕矿路学堂即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0〕东京的豫备学校指东京弘文学院,创办于一九○二年,是日本人嘉纳治五郎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补习日语和基础课的学校。〔11〕日本的维新指发生于日本明治年间(1868—1912)的维新运动。在此以前,日本一部分学者曾大量输入和讲授西方医学,宣传西方科学技术,积极主张革新,对日本维新运动的兴起,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12〕俄日战争指一九○四年二月至一九○五年九月,沙皇俄国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的侵略权益而进行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13〕小计画指和许寿裳、周作人等筹办《新生》杂志和译介被压迫民族文学等事。参看《呐喊·自序》、《〈域外小说集〉序》等。〔14〕指周作人和他的妻子羽太信子等。 〔15〕一九一二年一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约赴教育部任职,同年五月随临时政府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二科科长。不久,第一科移交内务部,第二科改为第一科,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鲁迅被委任为第一科科长。〔16〕指收入本书的《斯巴达之魂》、《说鈤》和收入《坟》中的《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p#副标题#e#
294 0 0
鲁迅
未倦长卿游。漫舞夭歌烂不收。不是使君矫世,谁留。教有琼梳脱麝油。 香粉镂金球。花艳红笺笔欲流。从此丹唇并皓齿,清柔。唱遍山东一百州。
315 0 0
苏轼
仙人掌中住,生有上天期。已废烧丹处,犹多种杏时。 养龙于浅水,寄鹤在高枝。得道复无事,相逢尽日棋。
项斯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359 0 0
朱彝尊
春去日渐迟,庭空草偏长。馀英间初实,雪絮萦蛛网。 好鸟多息阴,新篁已成响。帘开斜照入,树褭游丝上。 绝迹念物闲,良时契心赏。单衣颇新绰,虚室复清敞。 置酒奉亲宾,树萱自怡养。笑倚连枝花,恭扶瑞藤杖。 步屟恣优游,望山多气象。云叶遥卷舒,风裾动萧爽。 簪缨固烦杂,江海徒浩荡。野马笼赤霄,无由负羁鞅。
385 0 0
元稹
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 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 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
297 0 0
储光羲
风流家世传张绪。似灵和新种垂缕。绮席离词,银台奏赋。当年梦绕蓬山路。 卖花声断蓝桥暮。记吟鞭醉帽曾经处。蜀郡归来,荆州老去。心情零乱随风絮。
308 0 0
陈亮
东门车马路,此路在浮沉。白日若不落,红尘应更深。 从来名利地,皆起是非心。所以青青草,年年生汉阴。
于武陵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刘禹锡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319 0 0
纳兰性德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326 0 0
李白
晦叔坟荒草已陈,梦得墓湿土犹新。微之捐馆将一纪, 杓直归丘二十春。城中虽有故第宅,庭芜园废生荆榛。 箧中亦有旧书札,纸穿字蠹成灰尘。平生定交取人窄, 屈指相知唯五人。四人先去我在后,一枝蒲柳衰残身。 岂无晚岁新相识,相识面亲心不亲。人生莫羡苦长命, 命长感旧多悲辛。
373 0 0
辛苦事行役,风波倦晨暮。摇摇结遐心,靡靡即长路。 别来如昨日,每见缺蟾兔。潮信催客帆,春光变江树。 宦游岂云惬,归梦无复数。愧非超旷姿,循此跼促步。 笑言思暇日,规劝多远度。鹑服我久安,荆钗君所慕。 伊予多昧理,初不涉世务。适因拥肿材,成此懒慢趣。 一身常抱病,不复理章句。胸中无町畦,与物且多忤。 既非大川楫,则守南山雾。胡为出处间,徒使名利污。 羁孤望予禄,孩稚待我餔.未能即忘怀,恨恨以此故。 终当税鞿鞅,岂待毕婚娶。如何久人寰,俯仰学举措。 衡茅去迢递,水陆两驰骛。晰晰窥晓星,涂涂践朝露。 静闻田鹤起,远见沙鸨聚。怪石不易跻,急湍那可溯。 渔商闻远岸,烟火明古渡。下碇夜已深,上碕波不驻。 畏途信非一,离念纷难具。枕席有馀清,壶觞无与晤。 南方出兰桂,归日自分付。北窗留琴书,无乃委童孺。 春江足鱼雁,彼此勤尺素。早晚到中闺,怡然两相顾。
351 0 0
权德舆
雁归北。渺渺茫茫似客。春湖里,曾见去帆,谁遣江头絮风息。千年记当日。难得。宽闲抱膝。兴亡事,马上飞花,看取残阳照亭驿。 哀拍。愿归骨。怅毡帐何匹,湩酪何食。相思青冢头应白。想荒坟酹酒,过车回首,香魂携手抱相泣。但青草无色。 语绝。更愁极。漫一番青青,一番陈迹。瑶池黄竹哀离席。约八骏犹到,露桃重摘。金铜知道,忍去国,忍去国。
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
323 0 0
佚名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