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鼪鼯。已通樵迳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 闲略彴,远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庐。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310 0 0
辛弃疾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313 0 0
岑参
白白江南一信霜。过都字不到衡阳。老嘉破帽并吹却,未省西风似此狂。 攀北斗,酌天浆。月香满似菊花黄。神仙暗度龙山劫,鸡犬人间百战场。
341 0 0
刘辰翁
玉烛将成岁,封人亦自歌。八方沾圣泽,异亩发嘉禾。 共秀芳何远,连茎瑞且多。颖低甘露滴,影乱惠风过。 表稔由神化,为祥识气和。因知兴嗣岁,王道旧无颇。
中华文学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 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 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
320 0 0
刘长卿
初月微明漏白烟,碧松梢外挂青天。 西风静起传深夜,应送愁吟入夜禅。
409 0 0
杜牧
陇首斜飞避弋鸿,颓云萧索见层空。汉宫夜结双茎露, 阊阖凉生六幕风。湘女怨弦愁不禁,鄂君香被梦难穷。 江边两桨连歌渡,惊散游鱼莲叶东。
348 0 0
银月凄凉,绮霞明灭,秋色如此。露满清襟,风生衰鬓,夜已三更矣。寻思往事,千头万绪,回首诮如梦里。指烟霄,不如归去,不知今夕何夕。 鹑衣百结,_脂垢腻,犹是小蛮针指。对酒逢诗,高吟大笑,四海今谁似。荷亭竹阁,共风同月,此会今生能几。君须记,去来聚散,只□底是。
293 0 0
葛长庚
邻里朝光遍,披衣夜醉醒。庖厨非旧火,林木发新青。 接果移天性,疏泉逐地形。清明来几日,戴胜已堪听。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328 0 0
魏夫人
翠辇红旗出帝京,长杨鄠杜昔知名。云山一一看皆美, 竹树萧萧画不成。羽骑将过持袂拂,香车欲度卷帘行。 汉家曾草巡游赋,何似今来应圣明。
303 0 0
苏颋
相别徒成泣,经过总是空。劳生惯离别,夜梦苦西东。 去路三湘浪,归程一片风。他年寄消息,书在鲤鱼中。
364 0 0
楚水白波风袅袅,荆门暮色雨萧萧。 相思合眼梦何处,十二峰高巴字遥。
363 0 0
徐凝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286 0 0
佚名
水痕吹杏雨,正人在、隔江船。看燕集春芜,渔栖暗竹,湿影浮烟。余寒尚犹恋柳,怕东风、未肯擘晴绵。愁重迟教醉醒,梦长催得诗圆。 楼前。笑语当年。情款密、思留连。记白月依弦,青天堕酒,衮衮山川。垂髫至今在否,倚飞台、谁掷买花钱。不是寻春较晚,都缘听得啼鹃。
291 0 0
张炎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329 0 0
孟浩然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300 0 0
罘罳晓唱鸡人,三牲八簋斯陈。雾集瑶阶琐闼, 香生绮席华茵。珠佩貂珰熠爚,羽旄干戚纷纶。 酌鬯既终三献,凝旒何止千春。阿阁长栖彩凤, 郊宫叠奏祥麟。赤伏英灵未泯,玄圭运祚重新。 玉斝牺樽潋滟,龙旂凤辖逡巡。 瞻望月游冠冕,犹疑苍野回轮。
《周礼》〔1〕,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2〕今已莫知其书为何等。假使五帝书诚为五典,则今惟《尧典》在《尚书》〔3〕中。 “尚者,上也。上所为,下所书也。”(王充《论衡》《须颂篇》)或曰:“言此上代以来之书。”(孔颖达《尚书正义》)纬书〔4〕谓“孔子求书,得黄帝玄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候》。去三千一百二十篇。” (《尚书璇玑钤》)乃汉人侈大之言,不可信。《尚书》盖本百篇:《虞夏书》二十篇,《商书》《周书》各四十篇。〔5〕今本有序,相传孔子所为,言其作意(《汉书》《艺文志》),然亦难信,以其文不类也。〔6〕秦燔烧经籍,济南伏生〔7〕抱书藏山中,又失之。汉兴,景帝使鼂错往从口授,而伏生旋老死,仅得自《尧典》至《秦誓》二十八篇;故汉人尝以拟二十八宿。〔8〕《书》之体例有六:曰典,曰谟,曰训,曰诰,曰誓,曰命,〔9〕是称六体。然其中有《禹贡》〔10〕,颇似记,余则概为训下与告上之词,犹后世之诏令与奏议也。其文质朴,亦诘屈难读,距以藻韵为饰,俾便颂习,便行远之时,盖已远矣。晋卫宏〔11〕则云,“伏生老,不能正言,言不可晓,使其女传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颍川异,错所不知,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故难解之处多有。今即略录《尧典》中语,以见大凡: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嚚讼,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工。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 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 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 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扬雄曰,“昔之说《书》者序以百,……《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法言》《问神》)〔12〕虞夏禅让,独饶治绩,敷扬休烈,故深大矣;周多征伐,上下相戒,事危而言切,则峻肃而不阿借;惟《商书》时有哀激之音,若缘厓而失其援,以为夷旷,所未详也。如《西伯戡黎》: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格人元龟,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淫戏用自绝。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 武帝时,鲁共王〔13〕坏孔子旧宅,得其末孙惠所藏之书,字皆古文。孔安国〔14〕以今文校之,得二十五篇,其五篇与伏生所诵相合,因并依古文,开其篇第,以隶古字写之,合成五十八篇。会巫盅事〔15〕起,不得奏上,乃私传其业于生徒,称《尚书》古文之学(《隋书》《经籍志》)。而先伏生所口授者,缘其写以汉隶,遂反称今文。 孔氏所传,既以值巫盅不行,遂有张霸〔16〕之徒,伪造《舜典》《汨作》等二十四篇,亦称古文书,而辞义芜鄙,不足取信于世。若今本孔传《古文尚书》,则为晋豫章梅赜〔17〕所奏上,独失《舜典》;至隋购募,乃得其篇,唐孔颖达〔18〕疏之,遂大行于世。宋吴棫〔19〕始以为疑;朱熹更比较其词,以为“今文多艰涩,而古文反平易”,“却似晋宋间文章”,并书序亦恐非安国作也。〔20〕明梅鷟〔21〕作《尚书考异》,尤力发其复,谓“《尚书》惟今文传自伏生口诵者为真古文。出孔壁中者,尽后儒伪作,大抵依约诸经《论》《孟》中语,并窃其字句而缘饰之”云。 诗歌之起,虽当早于记事,然葛天《八阕》,黄帝乐词〔22〕,仅存其名。《家语》谓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23〕曰: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尚书大传》〔24〕又载其《卿云歌》云:“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辞仅达意,颇有古风,而汉魏始传,殆亦后人拟作。其可征信者,乃在《尚书》《皋陶谟》,(伪孔传《尚书》分之为《益稷》)曰: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庶尹允谐。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 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曰:俞,往,钦哉!” 以体式言,至为单简,去其助字,实止三言,与后之“汤之《盘铭》〔25〕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同式;又虽亦偶字履韵,而朴陋无华,殊无以胜于记事。然此特君臣相勗,冀各#p#副标题#e#
462 0 0
鲁迅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