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眇天末,引领怅怀归。羁旅久淫滞,物色屡芳菲。 稍觉私意尽,行看鬔鬓稀。如何千里外,伫立沾裳衣。
343 0 0
中华文学
启土封成纪,宜家县安喜。同欣井赋开,共受闺门祉。 珩璜联采组,琴瑟谐宫徵。更待悬车时,与君欢暮齿。
356 0 0
权德舆
畎亩孤城外,江村乱水中。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琴书散明烛,长夜始堪终。
310 0 0
杜甫
长安此去欲何依,先达谁当荐陆机。日下凤翔双阙迥, 雪中人去二陵稀。舟从故里难移棹,家住寒塘独掩扉。 临水自伤流落久,赠君空有泪沾衣。
393 0 0
刘长卿
【迷神引】 黯黯青山红日暮, 浩浩大江东注。 余霞散绮, 向烟波路。 使人愁,长安远, 在何处。 几点渔灯小, 迷近坞。 一片客帆低, 傍前浦。 暗想平生, 自悔儒冠误。 觉阮途究, 归心阻。 断魂素月, 一千里、伤平楚。 怪竹枝歌, 声声怨,为谁苦。 猿鸟一时啼, 惊岛屿。 烛暗不成眠, 听津鼓。
329 0 0
晁补之
女师大事件在北京似乎竟颇算一个问题,号称“大报”如所谓《现代评论》者,居然也“评论”了好几次。据我所记得的,是先有“一个女读者”〔2〕的一封信,无名小女卒,不在话下。此后是两个作者的“评论”了:陈西滢先生在《闲话》之间评为“臭毛厕”,李仲揆先生的《在女师大观剧的经验》里则比作戏场〔3〕。我很吃惊于同是人,而眼光竟有这么不同;但究竟同是人,所以意见也不无符合之点:都不将学校看作学校。这一点,也可以包括杨荫榆女士的“学校犹家庭”和段祺瑞执政的“先父兄之教”〔4〕。 陈西滢先生是“久已夫非一日矣”〔5〕的《闲话》作家,那大名我在报纸的广告上早经看熟了,然而大概还是一位高人,所以遇有不合自意的,便一气呵成屎橛,而世界上蛆虫也委实太多。至于李仲揆先生其人也者,我在《女师风潮纪事》〔6〕上才识大名,是八月一日拥杨荫榆女士攻入学校的三勇士之一;到现在,却又知道他还是一位达人了,庸人以为学潮的,到他眼睛里就等于“观剧”:这是何等逍遥自在。 据文章上说,这位李仲揆先生是和杨女士“不过见面两次”,但却被用电话邀去看“名振一时的文明新戏”去了,幸而李先生自有脚踏车,否则,还要用汽车来迎接哩。我真自恨福薄,一直活到现在,寿命已不可谓不长,而从没有遇见过一个不大认识的女士来邀“观剧”;对于女师大的事说了几句话,尚且因为不过是教一两点功课的讲师,“碰壁之后”,还很恭听了些高仁山先生在《晨报》上所发表的伟论〔7〕。真的,世界上实在又有各式各样的运气,各式各样的嘴,各式各样的眼睛。 接着又是西滢先生的《闲话》〔8〕:“现在一部分报纸的篇幅,几乎全让女师风潮占去了。现在大部分爱国运动的青年的时间,也几乎全让女师风潮占去了。……女师风潮实在是了不得的大事情,实在有了不得的大意义。”临末还有颇为俏皮的结论道:“外国人说,中国人是重男轻女的。我看不见得吧。” 我看也未必一定“见得”。正如人们有各式各样的眼睛一样,也有各式各样的心思,手段。便是外国人的尊重一切女性的事,倘使好讲冷话的人说起来,也许以为意在于一个女性。然而侮蔑若干女性的事,有时也就可以说意在于一个女性。偏执的弗罗特〔9〕先生宣传了“精神分析”之后,许多正人君子的外套都被撕碎了。但撕下了正人君子的外套的也不一定就是“小人”,只要并非自以为还钻在外套里的不显本相的脚色。 我看也未必一定“见得”。中国人是“圣之时者也”〔10〕教徒,况且活在二十世纪了,有华道理,有洋道理,轻重当然是都随意而无不合于道的:重男轻女也行,重女轻男也行,为了一个女性而重一切女性或轻若干女性也行,为了一个男人而轻若干女性或男性也行……。所可惜的是自从西滢先生看出底细之后,除了哑吧或半阴阳,就都坠入弗罗特先生所掘的陷坑里去了。 自己坠下去的是自作自受,可恨者乃是还要带累超然似的局外人,例如女师大——对不起,又是女师大——风潮,从有些眼睛看来,原是不值得提起的,但因为竟占去了许多可贵的东西,如“报纸的篇幅”“青年的时间”之类,所以,连《现代评论》的“篇幅”和西滢先生的时间也被拖累着占去一点了,而尤其罪大恶极的是触犯了什么“重男轻女”重女轻男这些大秘密。倘不是西滢先生首先想到,提出,大概是要被含胡过去了的。 我看,奥国的学者实在有些偏激,弗罗特就是其一,他的分析精神,竟一律看待,不让谁站在超人间的上帝的地位上。还有那短命的OttoWeininger〔11〕,他的痛骂女人,不但不管她是校长,学生,同乡,亲戚,爱人,自己的太太,太太的同乡,简直连自己的妈都骂在内。这实在和弗罗特说一样,都使人难于利用。不知道咱们的教授或学者们,可有方法补救没有?但是,我要先报告一个好消息:Weininger早用手枪自杀了。这已经有刘百昭率领打手痛打女师大——对不起,又是女师大——的“毛丫头”〔12〕一般“痛快”,他的话也就大可置之不理了罢。 还有一个好消息。“毛丫头”打出之后,张崧年先生引“罗素之所信”〔13〕道,“因世人之愚,许多问题或终于不免只有武力可以解决也!”(《京副》二五○号)又据杨荫榆女士,章士钊总长者流之所说,则捣乱的“毛丫头”是极少数,可见中国的聪明人还多着哩,这是大可以乐观的。 忽而想谈谈我自己的事了。 我今年已经有两次被封为“学者”,而发表之后,也就即刻取消。第一次是我主张中国的青年应当多看外国书,少看,或者竟不看中国书的时候,便有论客以为素称学者的鲁迅不该如此,而现在竟至如此,则不但决非学者,而且还有洋奴的嫌疑。第二次就是这回佥事免职之后,我在《莽原》上发表了答KS君信,论及章士钊的脚色和文章的时候,又有论客以为因失了“区区全事”而反对章士钊,确是气量狭小,没有“学者的态度”;而且,岂但没有“学者的态度”而已哉,还有“人格卑污”的嫌疑云。 其实,没有“学者的态度”,那就不是学者喽,而有些人偏要硬派我做学者。至于何时封赠,何时考定,却连我自己也一点不知道。待到他们在报上说出我是#p#副标题#e#
鲁迅
笙月凉边,翠翘双舞,寿仙曲破。更听得艳拍流星,慢唱寿词初了,群唱莲歌。主翁楼上披鹤氅,展一笑、微微红透涡。襟怀好,纵炎官驻伞,长是春和。 千年鼻祖事业,记曾趁雷声飞快梭。但也曾三径,抚松采菊,随分吟哦。富贵云浮,荣华风过,淡处还他滋味多。休辞饮,有碧荷贮酒,深似金荷。
259 0 0
蒋捷
海峤微茫那得到,楚关迢递心空忆。夕郎善画岩间松, 远意幽姿此何极。千条万叶纷异状,虎伏螭盘争劲力。 扶疏半映晚天青,凝澹全和曙云黑。烟笼月照安可道, 雨湿风吹未曾息。能将积雪辨晴光,每与连峰作寒色。 龙楼不竞繁花吐,骑省偏宜遥夜直。罗浮道士访移来, 少室山僧旧应识。掖垣深沈昼无事,终日亭亭在人侧。 古槐衰柳宁足论,还对罘罳列行植。
362 0 0
皇甫冉
空色庄严玉版师。老斑遮护锦绷儿。只愁一夜被风吹。 润处似沾B672谷雨,斫来如带渭川泥。从空托出镇帷犀。
318 0 0
张炎
无花地亦香,有鹤松多直。向此奚必孤,山僧尽相识。
384 0 0
赫赫离精御炎陆,滔滔炽景开隆暑。 冀延神鉴俯兰樽,式表虔襟陈桂俎。
302 0 0
佚名
屈曲新堤,占断满村佳气。画檐两行连云际。乱山叠翠水回还,岸边楼阁,金碧遥相倚。 柳阴低,艳映花光美。好升平、为谁初起。大都风物只由人,旧时荒垒,今日香烟地。
275 0 0
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诏报蕃臣。本是诸生守文墨, 今将匹马静烟尘。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
336 0 0
韦应物
传闻黄阁守,兹地赋长沙。少壮称时杰,功名惜岁华。 岩廊初建刹,宾从亟鸣笳。玉帐空严道,甘棠见野花。 碑残犹堕泪,城古自归鸦。籍籍清风在,怀人谅不遐。
265 0 0
羊士谔
霜月明明雪复残,孤舟夜泊使君滩。 一声钟出远山里,暗想雪窗僧起寒。
391 0 0
恻矣南邻问,冥然东岱幽。里閈宁相杵,朝叹忽迁舟。 君心惟伯仲,吾人复款游。对连时亦早,交喜岁才周。 序发扶阳赠,文因司寇酬。讵期危露尽,相续逝川流。 卧疾无三吊,居闲有百忧。振风吟鼓夕,明月照帷秋。 藓驳题诗馆,杨疏奏伎楼。共将歌笑叹,转为弟兄留。 感物存如梦,观生去若浮。余非忘情者,雪涕报林丘。
411 0 0
苏颋
怕寒放懒日高卧,临老谁言牵率身。夹幕绕房深似洞, 重裀衬枕暖于春,小青衣动桃根起,嫩绿醅浮竹叶新。 未裹头前倾一醆,何如冲雪趁朝人。主
327 0 0
白居易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 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俱眼明。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306 0 0
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 如练如霜在何处,吴山越水万重云。
368 0 0
徐凝
田翁真快活,婚嫁不离村。州县供输罢,追随鼓笛喧。 盘飧同老少,家计共田园。自说身无事,应官有子孙。
365 0 0
杜荀鹤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