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十却为石,唤针将作真。忽然云雨至,总道是天因。
390 0 0
中华文学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356 0 0
周紫芝
宿投林下寺,中夜觉神清。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 笼灯吐冷艳,岩树起寒声。待晓红尘里,依前冒远程。
394 0 0
冒雪休寻访戴船。红炉剩爇宝香然。阖儿煨暖两三椽。 更有玉杯传素手,梅花相对两争妍。停杯听唱月娟娟。
321 0 0
【阮郎归】 客中见梅 年年为客遍天涯。 梦迟归路赊。 无端星月浸窗纱。 一枝寒影斜。 肠未断,鬓先华。 新来瘦转加。 角声吹彻《小梅花》。 夜长人忆家。
458 0 0
赵长卿
故人荆府掾,尚有柏台威。移职自樊衍,芳声闻帝畿。 昔余卧林巷,载酒过柴扉。松菊无时赏,乡园欲懒归。
319 0 0
孟浩然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江城上佐闲无事, 山下劚得厅前栽。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麹尘。泪痕裛损燕支脸, 剪刀裁破红绡巾。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火焰欲烧人。闲折两枝持在手, 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奇芳绝艳别者谁,通州迁客元拾遗。拾遗初贬江陵去, 去时正值青春暮。商山秦岭愁杀君,山石榴花红夹路。 题诗报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当时丛畔唯思我, 今日阑前只忆君。忆君不见坐销落,日西风起红纷纷。
386 0 0
白居易
玉粉匀梅,麹尘浮柳,尽檐迟日融融。金猊喷麝,庭户转香风。好是闲居戏彩,寿觞举、和满春容。须知道,闺门孕秀,佳气在帘栊。 无穷。观盛事,年年此会,拚醉金钟。又何须、西池高宴仙宫。尽把乔松□寿,兼大国、秦虢重封。那堪更,门阑多喜,女婿近乘龙。
385 0 0
向滈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 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3] 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4] 苒苒物华休。[5] 惟有长江水, 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 望故乡渺邈,[6] 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 何事苦淹留?[7] 想佳人妆楼颙望,[8]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9] 争知我,[10] 倚阑干处, 正恁凝愁。[11]
408 0 0
柳永
野老篱边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396 0 0
杜甫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菉。[1] 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2] 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466 0 0
李贺
前得尹佛子,后得王癞獭。判事驴咬瓜,唤人牛嚼沫。 见钱满面喜,无镪从头喝。常逢饿夜叉,百姓不可活。
336 0 0
佚名
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403 0 0
罗邺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376 0 0
刘禹锡
病起见庭柏,青青我不任。力扶干瘦骨,勉对岁寒心。 韵谢疏篁合,根容片石侵。衰残想长寿,时倚就闲吟。
齐己
昔年离别浙河东,多难相逢旧楚宫。振锡才寻三径草, 登船忽挂一帆风。几程村饭添盂白,何处山花照衲红。 不似投荒憔悴客,沧浪无际问渔翁。
424 0 0
吴融
老来惯与春相识,长记伤春如故。去年今日,旧愁新恨,送将风絮。粉泪羞红,黛眉颦翠,推愁不去。任琐窗深闭,屏山半掩,还别有、愁来路。 回首画桥烟水,念故人、匆匆何处。客情怀远,云迷北树,草连南浦。离合悲欢,去留迟速,问春无语。笑刘郎,不道无桃可种,苦留春住。
307 0 0
欢喜维持文艺的人们,每在革命地方,便爱说“文艺是革命的先驱”。 我觉得这很可疑。或者外国是如此的罢;中国自有其特别国情,应该在例外。现在妄加编排,以质同志—— 1.革命军。先要有军,才能革命,凡已经革命的地方,都是军队先到的:这是先驱。大军官们也许到得迟一点,但自然也是先驱,无须多说。 (这之前,有时恐怕也有青年潜入宣传,工人起来暗助,但这些人们大抵已经死掉,或则无从查考了,置之不论。) 2.人民代表。军官们一到,便有人民代表群集车站欢迎,手执国旗,嘴喊口号,“革命空气,非常浓厚”:这是第二先驱。 3.文学家。于是什么革命文学,民众文学,同情文学〔2〕,飞腾文学都出来了,伟大光明的名称的期刊也出来了,来指导青年的:这是——可惜得很,但也不要紧——第三先驱。 外国是革命军兴以前,就有被迫出国的卢梭,流放极边的珂罗连珂〔3〕……。 好了。倘若硬要乐观,也可以了。因为我们常听到所谓文学家将要出国的消息,看见新闻上的记载,广告;看见诗; 看见文。虽然尚未动身,却也给我们一种“将来学成归国,了不得呀!”的豫感,——希望是谁都愿意有的。 十二月二十四夜零点一分五秒。 ※ ※ ※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一月二十八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七期。 〔2〕同情文学一九二七年春,广州一小撮共产党的叛徒在《民国日报》副刊《现代青年》上连续发表“忏悔”的诗文,并对他们的叛变互表“同情”;三月间,又在《现代青年》上发表《谈谈革命文艺》、《革命与文艺》等文章,鼓吹文艺“是人类同情的呼声”,“人类同情的应惑”等等。所谓“同情文学”,当指这类东西。 〔3〕珂罗连珂(Q.J.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流放西伯利亚六年。著有中篇小说《盲音乐家》、文学回忆录《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等。
357 0 0
鲁迅
玉垒城边争走马,铜鞮市里共乘舟。鸣环动珮恩无尽, 掩袖低巾泪不流。畴昔将歌邀客醉,如今欲舞对君羞。 忍怀贱妾平生曲,独上襄阳旧酒楼。
382 0 0
李端
金磬玉笙调已久,牙床角枕睡常迟。朦胧闲梦初成后, 宛转柔声入破时。乐可理心应不谬,酒能陶性信无疑。 起尝残酌听馀曲,斜背银缸半下帷。
362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