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409 0 0
朱庆余
祖帐临周道,前旌指晋城。午桥群吏散,亥字老人迎。 诗酒同行乐,别离方见情。从此洛阳社,吟咏属书生。
341 0 0
刘禹锡
凉王宫殿尽,芜没陇云西。今日闻君使,雄心逐鼓鼙。 行当收汉垒,直可取蒲泥。旧国无由到,烦君下马题。
306 0 0
李益
千年泰山顶,云起汉王封。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容。 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 素光非曳练,灵贶是从龙。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288 0 0
中华文学
一 唉浩!唉浩!唉浩! 唉浩!唉浩!我们起早,唉浩, 看东方晓,唉浩,东方晓!唉浩!唉浩! 鄱阳湖低!唉浩!庐山高! 唉浩,庐山高;唉浩!庐山高;唉浩!庐山高!唉浩,唉浩!唉浩! 唉浩!唉浩! 二 浩唉!浩唉!浩唉! 浩唉!浩唉!我们早起,浩唉!看白云低,浩唉!白云飞!浩唉!浩唉!天气好,浩唉!上山去;浩唉;上山去;浩唉,上山去; 浩唉,上山去!浩唉!浩唉!……浩唉! 浩唉!浩唉! 三 浩唉!唉浩!浩唉!唉浩!浩唉!唉浩!浩唉!唉浩!浩唉!唉浩!浩唉!唉浩! 太阳好,唉浩太阳焦, 赛如火烧,唉浩!大风起浩唉,白云铺地; 当心脚底,浩唉; 浩唉,电内飞,唉浩,大雨暴;天昏,唉浩,地黑,浩唉! 天雷到,浩唉,天雷到! 浩唉,鄱阳湖低;唉浩,五老峰高! 浩唉,上山去,唉浩,上山去!浩唉,上山去! 唉浩,鄱阳湖低!浩唉,庐山高!唉浩,上山去,浩唉,上山去! 唉浩,上山去!浩唉!浩唉!浩唉! 浩唉!浩唉!浩唉! 浩唉!浩唉!浩唉!浩唉!浩唉!浩唉! [附录] 致刘勉己①函 勉已兄: 我记得临走那一天交给你的稿子里有一首《庐山石工歌》, 盼望你没有遗失。那首如其不曾登出,我想加上几句注解。庐山牯岭一带造屋是用本山石的,开山的石工大都是湖北人,他们在山坳间结茅住家,早晚做工,赚钱有限,仅够粗饱,但他们的精神却并不颓丧(这是中国人的好处)。我那时住在小天池,正对鄱阳湖,每天早上太阳不曾驱净雾气,天地还只暗沉沉的时候,石工们已经开始工作,浩唉的声音从邻近的山上度过来,听了别有一种悲凉的情调。天快黑的时候,这浩唉的声音也特别的动人。我和歆海住庐山一个半月,差不多每天都听着那石工的喊声,一时缓,一时急,一时断,一时续,一时高,一时低,尤其是在浓雾凄迷的早晚.这悠扬的音调在山谷里震荡着,格外使人感动,那是痛苦人间的呼吁,还是你听着自己灵魂里的悲声?Chaliapin[俄国著名歌者)有一只歌, 叫做《鄂尔加河上的舟人歌》(《Volga Boatmen's Song)是用回返重复的低音,仿佛鄂尔加河沉着的涛声,表现俄国民族伟大沉默的悲哀。我当时听了庐山石工的叫声,就想起他的音乐,这三段石工歌便是从那个经验里化成的。我不懂得音乐.制歌不敢自信,但那浩唉的声调至今还在我灵府里动荡,我只盼望将来有音乐家能利用那样天然的音籁谱出我们汉族血赤的心声! 志摩 三月十六日,西伯利亚.#p#副标题#e#
432 0 0
徐志摩
《山民牧唱·序文》译者附记〔2〕 《山民牧唱序》从日本笠井镇夫〔3〕的译文重译,原是载在这部书的卷首的,可以说,不过是一篇极轻松的小品。 作者巴罗哈(PioBarojaYNessi)以一八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西班牙的圣绥巴斯锵市,从马德里大学得到Doctor〔4〕的称号,而在文学上,则与伊本纳兹〔5〕齐名。 但以本领而言,恐怕他还在伊本纳兹之上,即如写山地居民跋司珂族(Vasco)〔6〕的性质,诙谐而阴郁,虽在译文上,也还可以看出作者的非凡的手段来。这序文固然是一点小品,然而在发笑之中,不是也含着深沉的忧郁么? ※ ※ ※ 〔1〕《山民牧唱》短篇集,巴罗哈作。收作品连《序文》共七篇,其中除《放浪者伊利沙辟台》最初印入《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之二《在沙漠上》(一九二九年九月上海朝花社出版)外,其它各篇译出后都曾分别在《奔流》、《译文》、《文学》、《新小说》等月刊发表。鲁迅的译文系从日译本转译(其中《钟的显灵》一篇未译)。 巴罗哈(1872—1956),西班牙作家。一生写有小说一百余部和论文集十余本。他的作品反映了巴斯克族人民的生活,但有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的倾向。主要作品有描写二十世纪初西班牙下层人民生活的长篇小说《为生活而奋斗》,以及反映西班牙渔民的贫困和不幸的长篇小说《香蒂·安地亚的不安》等。 〔2〕本篇最初连同《〈山民牧唱〉序》的译文,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月《译文》月刊第一卷第二期,署张禄如译。一九三八年《山民牧唱》编入《鲁迅全集》第十八卷时,本篇未收。 〔3〕笠井镇夫日本的西班牙文学研究者,曾留学西班牙,著有《西班牙语入门》等。 〔4〕Doctor西班牙语:博士;医生。 〔5〕伊本纳兹(V.Blasco-lbánJez,1867—1928)通译伊巴涅思,西班牙作家、共和党领导人。因参加反对王权的政治活动,曾两次被捕,后流亡国外。主要作品有小说《农舍》、《启示录的四骑士》等。 〔6〕跋司珂族通译巴斯克族,最初散居于西班牙与法国毗连的比利牛斯山脉两侧。公元九世纪到十六世纪曾建立王国,十六世纪时沦为法国属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归属西班牙。 《放浪者伊利沙辟台》和《跋司珂族的人们》译者附记〔1〕 巴罗哈(PioBarojayNessi)以一八七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生于西班牙之圣舍跋斯丁市,和法兰西国境相近。先学医于巴连西亚大学,更在马德里大学得医士称号。后到跋司珂的舍斯德那市,行医两年,又和他的哥哥理嘉图(Ricardo)到马德里,开了六年面包店。 他在思想上,自云是无政府主义者,翘望着力学底行动(Dynamicaction)。在文艺上,是和伊巴臬兹(VincentIbanez)齐名的现代西班牙文坛的健将,是具有哲人底风格的最为独创底的作家。作品已有四十种,大半是小说,且多长篇,又多是涉及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这些大题目的。巨制有《过去》,《都市》和《海》这三部曲;又有连续发表的《一个活跃家的记录》〔2〕,迄今已经印行到第十三编。有杰作之名者,大概属于这一类。但许多短篇里,也尽多风格特异的佳篇。 跋司珂(Vasco)族是古来就住在西班牙和法兰西之间的比莱纳(Pyrenees)山脉〔5〕两侧的大家视为“世界之谜”的人种,巴罗哈就禀有这民族的血液的。选在这里的,也都是描写跋司珂族的性质和生活的文章,从日本的《海外文学新选》第十三编《跋司珂牧歌调》中译出。前一篇(ElizabideelVaga-bundo)是笠井镇夫原译;后一篇是永田宽定〔4〕译的,原是短篇集《阴郁的生活》〔5〕(VidasSombrias)中的几篇,因为所写的全是跋司珂族的性情,所以就袭用日译本的题目,不再改换了。 ※ ※ ※ 〔1〕本篇连同《放浪者伊利沙辟台》及《跋司珂族的人们》两篇译文,最初印入《在沙漠上》一书。一九三八年《山民牧唱》编入《鲁迅全集》时,本篇未收。 〔2〕《一个活跃家的记录》巴罗哈的包括二十二部历史小说的总题名。 〔3〕比莱纳山脉通译比利牛斯山脈。 〔4〕永田宽定(1885—1973)日本的西班牙文学研究者,曾任东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著有《西班牙文学史》并译有《堂·吉诃德》等。 〔5〕《阴郁的生活》巴罗哈的短篇小说集,出版于一九○○年。 《会友》译者附记〔1〕 《会友》就是上期登过序文的笠井镇夫译本《山民牧唱》中的一篇,用诙谐之笔,写一点不登大雅之堂的山村里的名人故事,和我先曾绍介在《文学》〔2〕翻译专号上的《山中笛韵》〔3〕,情景的阴郁和玩皮,真有天渊之隔。但这一篇里明说了两回:这跋司珂人的地方是法国属地。属地的人民,大概是阴郁的,否则嘻嘻哈哈,像这里所写的“培拉的学人哲士们”一样。同是一处的居民#p#副标题#e#
337 0 0
鲁迅
百战得功名,天兵意气生。三边永不战,此是我皇英。
328 0 0
佚名
举袂掩离弦,枉君愁思篇。忽惊池上鹭,下咽陇头泉。 对牖墙阴满,临扉日影圆。赖闻黄太守,章句此中传。
311 0 0
戴叔伦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458 0 0
皮日休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
369 0 0
韩元吉
次韵鸳鸯浦,鹦鹉洲,竹叶小渔舟。烟中树,山外楼,水边鸥,扇面儿潇湘暮秋。
282 0 0
张可久
莫道庞公不入州。为谁歌酒也迟留。襟期别乘真难事,领略同游岂易谋。 他扰扰,自悠悠。香浮莱莉笑花头。一帘云影催诗雨,唤起佳人无限愁。
415 0 0
韩淲
南山雪色彻皇州,钟鼓声交晓气浮。鸳鹭簪裾上龙尾, 蓬莱宫殿压鳌头。夕郎夜直吟仙掖,天乐和声下禁楼。 赠答诗成才思敌,病夫欲和几朝愁。
332 0 0
姚合
渐见风沙暗,萧关欲到时。儿童能探火,妇女解缝旗。 川绝衔鱼鹭,林多带箭麋。暂来戎马地,不敢苦吟诗。
361 0 0
朱庆馀
魏中义士有冯燕,游侠幽并最少年。避仇偶作滑台客, 嘶风跃马来翩翩。此时恰遇莺花月,堤上轩车昼不绝。 两面高楼语笑声,指点行人情暗结。掷果潘郎谁不慕, 朱门别见红妆露。故故推门掩不开,似教欧轧传言语。 冯生敲镫袖笼鞭,半拂垂杨半惹烟。树间春鸟知人意, 的的心期暗与传。传道张婴偏嗜酒,从此香闺为我有。 梁间客燕正相欺,屋上鸣鸠空自斗。婴归醉卧非仇汝, 岂知负过人怀惧。燕依户扇欲潜逃,巾在枕傍指令取。 谁言狼戾心能忍,待我情深情不隐。回身本谓取巾难, 倒柄方知授霜刃。凭君抚剑即迟疑,自顾平生心不欺。 尔能负彼必相负,假手他人复在谁?窗间红艳犹可掬, 熟视花钿情不足。唯将大义断胸襟,粉颈初回如切玉。 凤凰钗碎各分飞,怨魄娇魂何处追,凌波如唤游金谷, 羞彼揶揄泪满衣。新人藏匿旧人起,白昼喧呼骇邻里。 诬执张婴不自明,贵免生前遭考捶。官将赴市拥红尘, 掉臂人来擗看人。传声莫遣有冤滥,盗杀婴家即我身。 初闻僚吏翻疑叹,呵叱风狂词不变。缧囚解缚犹自疑, 疑是梦中方脱免。未死劝君莫浪言,临危不顾始知难。 已为不平能割爱,更将身命救深冤。白马贤侯贾相公, 长悬金帛募才雄。拜章请赎冯燕罪,千古三河激义风。 黄河东注无时歇,注尽波澜名不灭。为感词人沈下贤, 长歌更与分明说。此君精爽知犹在,长与人间留炯诫。 铸作金燕香作堆,焚香酬酒听歌来。
373 0 0
司空图
然传奇诸作者中,有特有关系者二人:其一,所作不多而影响甚大,名亦甚盛者曰元稹;其二,多所著作,影响亦甚大而名不甚彰者曰李公佐。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举明经,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又自虢州长史征入,渐迁至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又改越州,兼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五年七月暴疾,一日而卒于镇,时年五十三(七七九—— 八三一),两《唐书》皆有传。稹自少与白居易唱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1〕,然所传小说,止《莺莺传》〔2〕(见《广记》四百八十八)一篇。 《莺莺传》者,即叙崔张故事,亦名《会真记》者也。略谓贞元中,有张生者,性貌温美,非礼不动,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时生游于蒲,寓普救寺,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过蒲,亦寓兹寺,绪其亲则于张为异派之从母。会浑瑊薨,军人因丧大扰蒲人,崔氏甚惧,而生与蒲将之党有善,得将护之,十余日后廉使杜确来治军,军遂戢。崔氏由此甚感张生,因招宴,见其女莺莺,生惑焉,托崔之婢红娘以《春词》二首通意,是夕得彩笺,题其篇曰《明月三五夜》,辞云,“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张喜且骇,已而崔至,则端服严容,责其非礼,竟去,张自失者久之,数夕后,崔又至,将晓而去,终夕无一言。 ……张生辨色而兴,自疑曰,“岂其梦邪?”及明,睹妆在臂,香在衣,泪光荧荧然犹莹于茵席而已。是后又十余日,杳不复知。张生赋《会真诗》三十韵,未毕而红娘适至,因授之,以贻崔氏。自是复容之,朝隐而出,暮隐而入,同安于曩所谓西厢者几一月矣。张生常诘郑氏之情,则曰,“我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无何,张生将至长安,先以情谕之,崔氏宛然无难词,然而愁怨之容动人矣。将行之夕,不可复见,而张生遂西下。…… 明年,文战不利,张生遂止于京,贻书崔氏以广其意,崔报之,而生发其书于所知,由是为时人传说。杨巨源为赋《崔娘诗》〔3〕,元稹亦续生《会真诗》三十韵〔4〕,张之友闻者皆耸异,而张志亦绝矣。元稹与张厚,问其说,张曰: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秉娇宠,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万乘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 越岁余,崔已适人,张亦别娶,适过其所居,请以外兄见,崔终不出;后数日,张生将行,崔则赋诗一章以谢绝之云,“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自是遂不复知。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云。 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而李绅〔5〕杨巨源辈既各赋诗以张之,稹又早有诗名,后秉节钺,故世人仍多乐道,宋赵德麟已取其事作《商调蝶恋花》〔6〕十阕(见《侯鲭录》),金则有董解元《弦索西厢》〔7〕,元则有王实甫《西厢记》〔8〕,关汉卿《续西厢记》〔9〕,明则有李日华《南西厢记》〔10〕,陆采《南西厢记》〔11〕等,其他曰《竟》曰《翻》曰《后》曰《续》〔12〕者尤繁,至今尚或称道其事。唐人传奇留遗不少,而后来煊赫如是者,惟此篇及李朝威《柳毅传》而已。 李公佐字颛蒙,陇西人,尝举进士,元和中为江淮从事,后罢归长安(见所作《谢小娥传》中),会昌初,又为杨府录事,大中二年,坐累削两任官(见《唐书》《宣宗纪》),盖生于代宗时,至宣宗初犹在(约七七○——八五○),余事未详;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有千牛备身公佐,则别一人也。其著作今存四篇,《南柯太守传》(见《广记》四百七十五,题《淳于棼》,今据《唐语林》改正)最有名,传言东平淳于棼家广陵郡东十里,宅南有大槐一株,贞元七年九月因沉醉致疾,二友扶生归家,令卧东庑下,而自秣马濯足以俟之。生就枕,昏然若梦,见二紫衣使称奉王命相邀,出门登车,指古槐穴而去。使者驱车入穴,忽见山川,终入一大城,城楼上有金书题曰“大槐安国”。生既至,拜驸马,复出为南柯太守,守郡三十载,“风化广被,百姓歌谣,建功德碑,立生祠宇”,王甚重之,递迁大位,生五男二女,后将兵与檀萝国战,败绩,公主又薨。生罢郡,而威福日盛,王疑惮之,遂禁生游从,处之私第,已而送归。既醒,则“见家之童仆拥篲于庭,二客濯足于榻,斜日未隐于西垣,余樽尚湛于东牖,梦中倏忽,若度一世矣。”其立意与《枕中记》同,而描摹更为尽致,明汤显祖亦本之作传奇曰《南柯记》。篇末言命仆发穴,以究根源,乃见蚁聚,悉符前梦,则假实证幻,余韵悠然,虽未尽于物情,已非《枕中》之所及矣。 ……有大穴,根洞然明朗,可容一榻。上有积土壤以为城郭殿台之状,有蚁数斛,隐聚其中。中有小台,其色若丹,二大蚁处之,素翼朱首,长可三寸,左右大蚁数十辅之,诸蚁不敢近,此其王矣:即槐安国都是也。又#p#副标题#e#
314 0 0
金华千点晓霜凝,独对壶觞又不能。 已过重阳三十日,至今犹自待王弘。
363 0 0
锦水东北流, 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 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 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 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 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 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 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 落花辞条羞故林。 兔丝固无情, 随风任倾倒。 谁使女萝枝, 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 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 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 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 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 只今惟见青陵台。
李白
画堂霜重晓寒消,南枝红雪妆成。卷帘疑是弄妆人。粉面带春醒。 最爱北江临岸,含娇浅淡精神。微风不动水纹平。倒影斗轻盈。
362 0 0
王诜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词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技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儁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而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於邑,裁书叙心。丕白。
曹丕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