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428 0 0
李白
当我看《咬文嚼字》那篇短文时,我只觉得这篇短文无意义,其时并不想说什么。后来伏园先生在仲潜先生信后的附注中,把这篇文字大为声张,说鲁迅先生所举的两点是翻译界堕落的现象,所以用二号字标题,四号字标名;并反对在我以为“极为得体”的仲潜先生的“最无聊”三字的短评。因此,我才写信给伏园先生。 在给伏园先生的信中,我说过:“气力要卖到大地方去,却不可从事吹敲,”“记者先生用二号字标题,四号字标名,也是多事,”几句话。我的意思是:鲁迅先生所举的两点是翻译界极小极小的事,用不着去声张做势;翻译界可论的大事正多着呢,何不到那去卖气力?(鲁迅先生或者不承认自己声张,然伏园先生却为之声张了。)就是这两点极小极小的事,我也不能迷信“名人说话不会错的”而表示赞同,所以后面对于这两点加以些微非议。在未入正文之先,我要说几句关于“滥调”的话。 实在,我的“滥调”的解释与普通一般的解释有点不同。在“滥调”二字旁,我加了“”,表示它的意义是全属于字面的(literal)。即是指“无意义的论调”或直指“无聊的论调”亦可。伏园先生与江震亚先生对于“滥调”二字似乎都有误解,故顺便提及。 现在且把我对于鲁迅先生《咬嚼之余》一篇的意见说说。 先说第一点吧:鲁迅先生在《咬嚼之余》说,“我那篇开首说:‘以摆脱传统思想之束缚……’……两位的通信似乎于这一点都没有看清楚。”于是我又把《咬文嚼字》再看一遍。的确,我看清楚了。那篇开首明明写着“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而来主张男女平等的男人,却……”,那面的意思即是:主张男女平等的男人,即已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了,我在前次通信曾说过,“加些草头,女旁,丝旁”,“来译外国女人的姓氏”,是因为我们想知道他或她的性别,然而知道性别并非主张男女不平等。 (鲁迅先生对于此点没有非议。)那末,结论是,用“轻靓艳丽”的字眼译外国女人名,既非主张男女不平等,则其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可知。糟就糟在我不该在“想”字上面加个“常”字,于是鲁迅先生说,“‘常想’就是束缚。”“常想”真是“束缚”吗?是“传统思想的束缚”吗? 口吻太“幽默”了,我不懂。“小说看下去就知道,戏曲是开首有说明的。”作家的姓名呢?还有,假如照鲁迅先生的说法,数年前提倡新文化运动的人们特为“创”出一个“她”字来代表女人,比“想”出“轻靓艳丽”的字眼来译女人的姓氏,不更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而更麻烦吗?然而鲁迅先生对于用“她”字却没有讽过。至于说托尔斯泰有两个女儿,又须别想八个“轻靓艳丽”的字眼,麻烦得多,我认此点并不在我们所谈之列。我们所谈的是“两性间”的分别,而非“同性间”。而且,同样我可以反问:假如托尔斯泰有两兄弟,我们不要另想几个“非轻靓艳丽”的字眼吗? 关于第二点,我仍觉得把Gogol的Go译做郭,把Wilde的Wi译做王,……既不曾没有“介绍世界文学”,自然已“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鲁迅说“故意”译做“郭”“王”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游魂是《百家姓》,也未见得。我少时简直没有读过《百家姓》,我却赞成用“郭”译Gogol的Go,用“王”译Wilde的Wi,为什么?“习见”故也。 他又说:“将翻译当作一种工具,或者图便利,爱折中的先生们是本来不在所讽的范围之内的。”对于这里我自然没有话可说。但是反面“以摆脱传统思想束缚的,而借翻译以主张男女平等,介绍世界文学”的先生们,用“轻靓艳丽”的字眼译外国女人名,用郭译Go,用王译Wi,我也承认是对的,而“讽”为“吹敲”,为“无聊”,理由上述。 正话说完了。鲁迅先生“末了”的话太客气了。 (一)我比起三苏,是因为“三”字凑巧,不愿意,“不舒服”,马上可以去掉。(二)《呐喊》风行得很;讽刺旧社会是对的,“故意”讽刺已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的人们是不对。(三)鲁迅先生名是有的:《现代评论》有《鲁迅先生》,以前的《晨报附刊》对于“鲁迅”这个名字,还经过许多滑稽的考据呢! 最后我要说几句好玩的话。伏园先生在我信后的附注中,指我为簇新青年,这自然挖苦的成分多,真诚的成分少。假如我真是“簇新”,我要说用“她”字来代表女性,是中国新文学界最堕落的现象,而加以“讽刺”呢。 因为非是不足以表现“主张男女平等”,非是不足以表现“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 二,一,一九二五,唐大。 一九二五年二月四日《京报副刊》。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二月十日《京报副刊》。〔2〕She英语:她。 〔3〕指鲁迅的四弟周椿寿(1893—1898)。〔4〕“四凶”传说是尧舜时代著名的坏人。《左传》文公十八年:“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檮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p#副标题#e#
317 0 0
鲁迅
光岳储精,宇宙呈祥,钟英俊材。想春秋夹谷,前生夫子,婆娑南赡,见在如来。龙角标辰,蟾胎焴丙,好是生朝华宴开。笙歌里,看儿童拜舞,春满行台。 重重好事相催。便对把黄封酌寿罍。更愿公殿上,早纡衮绣,愿公堂下,长戏衣莱。昨夜瑶池,亲逢阿母,欲寄蟠桃桃始栽。三千岁,待开花结子,岁岁衔杯。
398 0 0
何梦桂
胜地独湖山,满堂贮风月。歌舞太平气象,雪回云遏。红鞋朱帽,隔岸唤船,芙蓉万叠。人稀到,这清绝。 因思旧事,庄敞平泉宅。莫与他人树石,对儿孙说。难全晚节,不如一丘壑。住茅屋三间,任穷达。
318 0 0
中华文学
杉冷晓猿悲,楚客心欲绝。孤舟巴山雨,万里阳台月。 水宿已淹时,芦花白如雪。颜容老难赪,把镜悲鬓发。 早年好金丹,方士传口诀。敝庐终南下,久与真侣别。 道书谁更开,药灶烟遂灭。顷来压尘网,安得有仙骨。 岩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315 0 0
岑参
春居无俗喧,时立涧前村。路远少来客,山深多过猿。 带岩松色老,临水杏花繁。除忆文流外,何人更可言。
376 0 0
秋风采石,羽扇挥兵,认紫骝飞跃。江蓠塞草,应笑春、空锁凌烟高阁。胡歌秦陇,问铙鼓、新词谁作。有秀荪、来染吴香_。瘦马青刍南陌。 冰澌细响长桥,荡波底蛟腥,不涴霜锷。乌丝醉墨,红袖暖、十里湖山行乐。老仙何处,算洞府、光阴如昨。想地宽、多种桃花,艳锦东风成幄。
310 0 0
吴文英
曲径绕丛林,钟声杂梵音。松风吹定衲,萝月照禅心。 抚景吟行远,谈玄入悟深。不能尘鞅脱,聊复一登临。
528 0 0
牟融
静里寒香触思初,开缄忽见二琼琚。 一吟丽可风流极,没得弘文李校书。
390 0 0
李群玉
洞房深闭不曾开,横卧乌龙作妒媒。好鸟岂劳兼比翼, 异华何必更重台。难留旋逐惊飙去,暂见如随急电来。 多为过防成后悔,偶因翻语得深猜。已嫌刻蜡春宵短, 最恨鸣珂晓鼓催。应笑楚襄仙分薄,日中长是独裴回。
389 0 0
韩偓
高秋水村路,隔岸见人家。好是经霜叶,红于带露花。 临罾鱼易得,就店酒难赊。吟兴胡能尽,风清日又斜。
九重丹诏下尘埃,深锁文闱罢选才。桂树放教遮月长, 杏园终待隔年开。自从玉帐论兵后,不许金门谏猎来。 今日灞陵桥上过,路人应笑腊前回。
381 0 0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388 0 0
陈毅
春到江南,今年寒少,早有疏梅。相伴双松,吟哦风月,着意花开。 天香甚处安排。便何似、调羹去来。劲节仙姿,玉堂难老,身在蓬莱。
354 0 0
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驻辇华林侧,高宴柏梁前。 紫庭文珮满,丹墀衮绂连。九夷簉瑶席,五狄列琼筵。 娱宾歌湛露,广乐奏钧天。清尊浮绿醑,雅曲韵朱弦。 粤余君万国,还惭抚八埏。庶几保贞固,虚己厉求贤。
308 0 0
李世民
铜为蚴蟉鳞,铸作鱙qT角。吐处百里雷,泻时千丈壑。 初疑潜苑囿,忽似拏寥廓。遂使铜雀台,香消野花落。
皮日休
萧滩韵环佩,玉笥灿玲珑。仙源积庆,当日占梦兆维熊。学业肯先歆向,文焰已高白贺,飞步更蟾宫。秀色溢眉宇,雄辩倒心胸。 作儿戏,为亲寿,捧霞钟。彩衣摇曳,光映怀橘堕双红。正好产分风月,且伴能言桃李,鲸吸海涛洪。行赴紫泥诏,归拜黑头公。
407 0 0
石孝友
此地倾城日,由来供帐华。亭逢李广骑,门接邵平瓜。 原野烟氛匝,关河游望赊。白云断岩岫,绿草覆江沙。 诏赐扶阳宅,人荣御史车。灞池一相送,流涕向烟霞。
481 0 0
杨炯
鹊相庞儿谁有。兀底便、笔描不就。小邈如何敢出手。细端相,甚精神,甚洗漱。 到老长厮守。不吃饭、也须唧留。你待包弹怎开口。暖底雪,活底花,嫩底柳。
320 0 0
休舞银貂小契丹,满堂宾客尽关山。从今嫋嫋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模泪易,写愁难。潇湘江上竹枝斑。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327 0 0
范成大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