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柱倚冰弦。曾见胡儿马上弹。却笑琵琶风韵古,溅溅。想像湘妃水一帘。 塞恨曲中传。两折琴丝费玉纤。不似江南风月好,厌厌。拍手齐看舞袖边。
326 0 0
高观国
向前不信别离苦,而今自到别离处。 两行粉泪红阑干,一朵芙蕖带残露。
331 0 0
中华文学
赤棕榈笠眉毫垂,拄楖栗杖行迟迟。 时人只施盂中饭,心似白莲那得知。
344 0 0
贯休
一 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2〕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3〕。那第十一期(五月二十五日)里,有一篇林莽〔4〕先生作的《白莽印象记》,中间说: “他做了好些诗,又译过匈牙利和诗人彼得斐〔5〕的几首诗,当时的《奔流》的编辑者鲁迅接到了他的投稿,便来信要和他会面,但他却是不愿见名人的人,结果是鲁迅自己跑来找他,竭力鼓励他作文学的工作,但他终于不能坐在亭子间里写,又去跑他的路了。不久,他又一次的被了捕。……” 这里所说的我们的事情其实是不确的。白莽并没有这么高慢,他曾经到过我的寓所来,但也不是因为我要求和他会面;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轻率的写信去叫他。我们相见的原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文译出的《彼得斐传》,我就发信去讨原文,原文是载在诗集前面的,邮寄不便,他就亲自送来了。看去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面貌很端正,颜色是黑黑的,当时的谈话我已经忘却,只记得他自说姓徐,象山人;我问他为什么代你收信的女士是这么一个怪名字(怎么怪法,现在也忘却了),他说她就喜欢起得这么怪,罗曼谛克,自己也有些和她不大对劲了。就只剩了这一点。 夜里,我将译文和原文粗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人”了。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压似的。我便写一封回信去解释,说初次相会,说话不多,也是人之常情,并且告诉他不应该由自己的爱憎,将原文改变。因为他的原书留在我这里了,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子送给他,问他可能再译几首诗,以供读者的参看。他果然译了几首,自己拿来了,我们就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这传和诗,后来就都登在《奔流》第二卷第五本,即最末的一本里。 我们第三次相见,我记得是在一个热天。有人打门了,我去开门时,来的就是白莽,却穿着一件厚棉袍,汗流满面,彼此都不禁失笑。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籍全被没收了,连我送他的那两本;身上的袍子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没有夹衫,而必须穿长衣,所以只好这么出汗。我想,这大约就是林莽先生说的“又一次的被了捕”的那一次了。 我很欣幸他的得释,就赶紧付给稿费,使他可以买一件夹衫,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那两本书,原是极平常的,一本散文,一本诗集,据德文译者说,这是他搜集起来的,虽在匈牙利本国,也还没有这么完全的本子,然而印在《莱克朗氏万有文库》(Reclam’sUniversal-Bibliothek)〔6〕中,倘在德国,就随处可得,也值不到一元钱。不过在我是一种宝贝,因为这是三十年前,正当我热爱彼得斐的时候,特地托丸善书店〔7〕从德国去买来的,那时还恐怕因为书极便宜,店员不肯经手,开口时非常惴惴。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只是情随事迁,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这回便决计送给这也如我的那时一样,热爱彼得斐的诗的青年,算是给它寻得了一个好着落。所以还郑重其事,托柔石亲自送去的。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8〕之类的手里的呢,这岂不冤枉! 二 我的决不邀投稿者相见,其实也并不完全因为谦虚,其中含着省事的分子也不少。由于历来的经验,我知道青年们,尤其是文学青年们,十之九是感觉很敏,自尊心也很旺盛的,一不小心,极容易得到误解,所以倒是故意回避的时候多。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 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不知道是何时,在那里。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大约最初的一回他就告诉我是姓赵,名平复。但他又曾谈起他家乡的豪绅的气焰之盛,说是有一个绅士,以为他的名字好,要给儿子用,叫他不要用这名字了。所以我疑心他的原名是“平福”,平稳而有福,才正中乡绅的意,对于“复”字却未必有这么热心。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9〕,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 他躲在寓里弄文学,也创作,也翻译,我们往来了许多日,说得投合起来了,于是另外约定了几个同意的青年,设立朝华社。目的是在绍介#p#副标题#e#
280 0 0
鲁迅
白日下駸駸,青天高浩浩。人生在其中,适时即为好。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顺之多吉寿,违之或凶夭。 我初五十八,息老虽非早。一闲十三年,所得亦不少。 况加禄仕后,衣食常温饱。又从风疾来,女嫁男婚了。 胸中一无事,浩气凝襟抱。飘若云信风,乐于鱼在藻。 桑榆坐已暮,钟漏行将晓。皤然七十翁,亦足称寿考。 筋骸本非实,一束芭蕉草。眷属偶相依,一夕同栖鸟。 去何有顾恋,住亦无忧恼。生死尚复然,其馀安足道。 是故临老心,冥然合玄造。
430 0 0
白居易
春草全无消息,腊雪犹馀踪迹。越岭寒枝香自折, 冷艳奇芳堪惜。何事寿阳无处觅,吹入谁家横笛。
346 0 0
和凝
睡起中庭月未蹉。繁香随影上轻罗。多情肯放一春过。 比似雪时犹带韵,不如梅处却缘多。酒边枕畔奈愁何。
386 0 0
张元干
大藩从事本优贤,幕府仍当北固前。花绕楼台山倚郭, 寺临江海水连天。恐君到即忘归日,忆我游曾历二年。 若许他时作闲伴,殷勤为买钓鱼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08 0 0
诗经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392 0 0
张继
城阴犹有松间雪。松间暗淡城头月。月下几枝梅。为谁今夜开。 尊前簪素发。自拥繁枝折。疑是在瑶台。宝灯携手来。
290 0 0
李廌
秋赋春还计尽违,自知身是拙求知。惟思旷海无休日, 却喜孤舟似去时。连浦一程兼汴宋,夹堤千柳杂唐隋。 从来此恨皆前达,敢负吾君作楚词。
345 0 0
姚合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昏以为期,明星晢晢。
431 0 0
佚名
蹉跎随泛梗,羁旅到西州。举翮笼中鸟,知心海上鸥。 山光分首暮,草色向家秋。若更登高岘,看碑定泪流。
360 0 0
贾岛
和气作春妍。已作寒归塞地天。岁月翩翩人老矣,华颠。胆冷更长自不眠。 节物映椒盘。柏酒香浮白玉船。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但愿今年胜去年。
309 0 0
眼晕见云母,耳虚闻海涛。惜春狂似蝶,养病躁于猱。 案静方书古,堂空药气高。可怜真宰意,偏解困吾曹。
342 0 0
皮日休
曾为流离惯别家, 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 惆怅起来山月斜。
311 0 0
韦庄
□群山以延想,吾独闵乎岭中。彼岭中兮何有, 有天含之玉峰。殊閟绝之极颠,上闻产乎翠茸。 欲采之以将寿,眇不知夫所从。大渊蕴蕴兮绝嶘岌岌, 非梯梁以通险,当无路兮可入。彼猛毒兮曹聚, 必凭托乎阻修。常儗儗兮伺人,又如何兮不愁。 彼妖精兮变怪,必假见于风雨。常闪闪而伺人, 又如何兮不苦。欲仗仁兮托信,将径往兮不难。 久懹懹以ck惋,却迟回而永叹。惧大灵兮不知, 以予心为永惟。若不可乎遂已,吾终保夫直方。 则必蒙皮篻以为矢,弦毋筱以为弧。化毒铜以为戟, 刺棘竹以为殳。得猛烈之材,获与之而并驱。 且舂刺乎恶毒,又引射夫妖怪。尽群类兮使无, 令善仁兮不害。然后采梫榕以驾深, 收枞橞兮梯险。跻予身之飘飘,承予步之eY々。 入岭中而登玉峰,极閟绝而求翠茸。将吾寿兮随所从, 思未得兮马如龙。独翳蔽于山颠,久低回而愠瘀。 空仰讼于上玄,彼至精兮必应。宁古有而今无, 将与身而皆亡。岂言之而已乎。
317 0 0
元结
日暮嘉陵江水东,梨花万片逐江风。 江花何处最肠断,半落江流半在空。
403 0 0
元稹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377 0 0
曹邺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