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衾引思绪。独枕怆忧端。深庭秋草绿。高门白露寒。 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兰。不怨飞蓬苦。徒伤蕙草残。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鹤鸣劳永欢。采菉伤时暮。念君方远游。望妾理纨素。 秋风吹绿潭。明月悬高树。佳人饰净容。招携从所务。 步栏杳不极。离堂肃已扃。轩高夕杵散。气爽夜碪鸣。 瑶华随步响。幽兰逐袂生。踟蹰理金翠。容与纳宵清。 泛艳回烟彩。渊旋龟鹤文。凄凄合欢袖。冉冉兰麝芬。 不怨杼轴苦。所悲千里分。垂泣送行李。倾首迟归云。
350 0 0
柳恽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376 0 0
佚名
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同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蹋曲兴无穷,调同辞不同。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413 0 0
刘禹锡
北客过江来,赢得家家都老。屈指中兴人物,到如今谁好。 散庵常是爱山林,健笔胜挥扫。我则临风三叹,信儿曹惊倒。
325 0 0
韩淲
佳丽东阳境,瑞炁晓笼晴。中元逾了十日,上相喜重生。四海文章宗匠,百里弦歌德化,官与水双清。恳切劝分意,赈恤活饥甿。 幸依刘,空颂鲁,阻称觥。遥瞻快倚楼上,一点寿星明。闻道玺书将下,看取蓬瀛直造,指日秉钧衡。大展平戎略,谈笑复神京。
311 0 0
中华文学
酒巡未止。且听七言余韵喜。弹到《悲风》。醒酒风吹路必通。 休休避酒。末后茶仙来献寿。七碗休何。不独茶多酒亦多。
397 0 0
沈瀛
求于花石间,怪状乃天然。中莹五寸剑,外差千叠莲。 月融还似洗,云湿便堪研。寄与先生后,应添内外篇。
358 0 0
皮日休
吾道者,往乎太荒,姗姗然吾云游,历于太古,遥遥以绝云天,渺渺乎吾孤往,至于女娲补天之处,忽石破而天惊,其时纷乱,吾力不及,但将摄目以见者,尽录与此,以为异哉。 忆昔神女功,补天五彩石, 天外风雷引,石破天惊迟。 乌霞冥迷喷薄涌,龟柱破碎倾难絷, 霜雪横斜出寒兔,火云漫滚动天狮。 宝剑摄寒香,振而拋其光, 羲和舞袖捉文鸟,列子御风过蜀江。 忽天地尔昏沉,惊日月之弥踪, 倏尔云窦荡疾风,千里惊飞起大鹏。 慢卷垂天翼,捷至青冥城, 夸父化邓林,屈子悲回风。 精卫长飞东南望,帝江歌舞天山旁, 九山无力敌相柳,两龙堪能载苟芒。 西母紫坛排卦,东君青园问花, 山鬼逐虫兽,河伯净鱼虾。 蛟龙不涉粤,神磈不宿巴, 何堵敖兮得道,怎寒浞兮失罚。 忽尔天外飘飖雨,乱云纷至九龙曲, 鬼不侵兮神不扰,落霞尽去见太一。 东皇志神女,捧来风雷旗, 巽而引乎东,震而引乎西, 既罢重持补天事,乍尔迷蒙众象离。 顾予在何方,马骑入戎羌, 五更花雪净,六道竹兰香。 花雪有情总垂泪,竹兰无意使人伤, 何故际遇终成幻,星梦残觉志彷彷。
364 0 0
十岁小小儿,能歌得朝天。六十孤老人,能诗独临川。 去年西京寺,众伶集讲筵。能嘶竹枝词,供养绳床禅。 能诗不如歌,怅望三百篇。
409 0 0
孟郊
见君新赠吕君诗,忆得同年行乐时。争入杏园齐马首, 潜过柳曲斗蛾眉。八人云散俱游宦,七度花开尽别离。 闻道秋娘犹且在,至今时复问微之。
398 0 0
白居易
自古多征战,由来尚甲兵。长驱千里去,一举两蕃平。 按剑从沙漠,歌谣满帝京。寄言天下将,须立武功名。
390 0 0
何言访衰疾,旌旆重淹留。谢礼诚难答,裁诗岂易酬。 江清寒照动,山迥野云秋。一醉龙沙上,终欢胜旧游。
337 0 0
戴叔伦
青春思楚地,闲步出秦城。满眼是岐路,何年见弟兄。 烟霞装媚景,霄汉指前程。尽日徘徊处,归鸿过玉京。
396 0 0
朱庆馀
天顾坤维,烦紫气、来从南斗。鞭才定,匆匆塞上,咏薇吟柳。少借日边霖雨望,教知天下风云手。听吾民、争说近年无,前朝有。 平安夜,舒长昼。笳鼓静,笙歌奏。记西湖五月,藕花时候。待把雁门冠带了,归来麟阁丹青旧。放蜀山、万点入樽罍,为君寿。
334 0 0
李曾伯
高低深浅一阑红,把火殷勤绕露丛。 希逸近来成懒病,不能容易向春风。
430 0 0
温庭筠
草露经前代,津梁及后人。此方今示灭,何国更分身。 月色空知夜,松阴不记春。犹怜下生日,应在一微尘。
314 0 0
郎士元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
386 0 0
辛弃疾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概,重然诺,与子厚结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弟卢遵。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始终者。 铭曰:“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335 0 0
韩愈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祸福回还车轮毂,荣枯反覆手藏钩。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379 0 0
高台一悄望,远树间朝晖。但见东西骑,坐令心赏违。 始霁郊原绿,暮春啼鸟稀。徒然对芳物,何能独醉归。
317 0 0
韦应物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