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 江寒月黑夜,定宿蒹葭里。 叫叫过灯前,却是谁惊起?
520 0 0
高启
汉帝长杨苑,夸胡羽猎归。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 激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
429 0 0
李白
绿鬓都无白发侵。醉时拈笔越精神。爱将芜语追前事,更把梅花比那人。 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君侯要识谁轻重,看取金杯几许深。
389 0 0
辛弃疾
尽日绕盘飧,归舟向蜀门。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 净镜空山晓,孤灯极浦昏。边城不是意,回首未终恩。
444 0 0
薛能
隐几经旬疾未痊,孤灯孤驿若为眠。 郡楼昨夜西风急,一一更筹到枕前。
430 0 0
中华文学
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禅心尽入空无迹, 诗句闲搜寂有声。满国繁华徒自乐,两朝更变未曾惊。 终思相约岷峨去,不得携筇一路行。
450 0 0
齐己
霜月冷婷婷。夹岸芦花雪点成。短艇水晶宫里系,闲情。谁道芙蓉更有城。 阿鹊数归程。人倚低窗小画屏。莫恨年华飞上鬓,堪凭。一度春风一度莺。
457 0 0
洪咨夔
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 丁丑语甲子,深藏八堂里。何意坐堂里,中央有天子。 西北天火照,龙山昭童子。赤光连北斗,童子木上悬白幡。 胡兵纷纷满前后,拍手唱堂堂,驱羊向南走。 胡兵未济汉不整,治中都护有八井。 兴伍伍,仁义行武。得九九,得声名。童子木底百丈水, 东家井里五色星。我语不可信,问取卫先生。 戌亥君臣乱,子丑破城隍。寅卯如欲定,龙蛇伏四方。 十八成男子,洪水主刀傍。市朝义归政,人宁俱不荒。 人言有恒性,也复道非常。为君好思量,何□□禹汤。 桃源花□□,李树起堂堂。只看寅卯岁,深水没黄杨。
354 0 0
佚名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331 0 0
宅上愁云吹不散,桂林诗骨葬云根。满楼山色供邻里, 一洞松声付子孙。甘露施衣封泪点,秘书取集印苔痕。 吟魂醉魄归何处,御水呜呜夜绕门。
447 0 0
李洞
去时盟约与心违,秋日离家春不归。 应是维扬风景好,恣情欢笑到芳菲。
453 0 0
姑苏台上春光发。菊老寒轻香未歇。人言太守是是龚黄,天为吾君生稷契。 月良庆会俱良月。万岁千秋同瑞节。明朝仙领趣提鳌,十万人家齐卧辙。
338 0 0
年来还未上丹梯,且著渔蓑谢故溪。 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篱残雨晚莺啼。 未尝青杏出长安,豪士应疑怕牡丹。 只有退耕耕不得,茫然村落水吹残。
441 0 0
郑谷
促促生有涯,营营意无限。无限意未申,有涯生已晚。 恩荣不可恃,天道归寸管。老如影随人,时若车下坂。 行者归期尽,居人心更远。凉风日萧条,亲戚长在眼。 多忧知无奈,圣贤莫能免。客鸟投本枝,生生复深浅。 秋晓客迢迢,月清风楚楚。草虫夜侵我,唧唧床下语。 流年白日驰,微愿不我与。心如缫丝纶,展转多头绪。 凭觞散烦襟,援瑟清夜拊。回感帝子心,空堂有烟雨。 丝减悲不减,器新声更古。一弦有馀哀,何况二十五。 九月夜如年,幽房劳别梦。不知别日远,夜夜犹相送。 玉床暗虫响,锦席寒泪冻。明镜失旧人,空林误归凤。 新年堪爱惜,锦字亦珍重。一念皎皎时,幽襟非所用。 金气白日来,疏黄满河关。平居乏愉悦,况复身险艰。 一忆故乡居,一望客人还。两心四海中,谁不伤朱颜。 双燕不巢树,浮萍不出山。性命君由天,安得易其间。 休悲砌虫苦,此日无人闲。 龙荒变露色,燕雁南为客。游子声影中,涕零念离析。 四时如车马,转此今与昔。往叹在空中,存事委幽迹。 翩翩日敛照,朗朗月系夕。物生春不留,年壮老还迫。 天机杳何为,长寿与松柏。
438 0 0
鲁迅先生《咬文嚼字》一篇,在我看来,实在毫无意义。仲潜先生称它为“最无聊”之作,极为得体。不料先生在仲潜先生信后的附注,对于这“最无聊”三字大为骇异,并且说鲁迅先生所举的两种,为翻译界堕落的现象,这真使我大为骇异了。 我们对于一个作家或小说戏剧上的人名,总常想知道他或她的性别(想知道性别,并非主张男女不平等)。 在中国的文字上,我们在姓底下有“小姐”“太太”或“夫人”,若把姓名全写出来,则中国女子的名字,大多有“芳”“兰”“秀”等等“轻靓艳丽”的字眼。周家的姑娘可以称之为周小姐,陈家的太太可以称之为陈太太,或者称为周菊芳陈兰秀亦可。从这些字样中,我们知道这个人物是女性。在外国文字中可就不同了。外国人的姓名有好些Syllables〔9〕是极多的,用中文把姓名全译出来非十数字不可,这是何等惹人讨厌的事。年来国内人对于翻译作品之所以比较创造作品冷淡,就是因为翻译人名过长的缘故(翻译作品之辞句不顺口,自然亦是原因中之一)。假如托尔斯泰有一个女叫做ElizabethTolstoi,我们全译出来,成为“托尔斯泰伊丽沙白”八字,何等麻烦。又如有一个女子叫做MaryHildaStuwart,我们全译出来,便成为“玛丽海尔黛司徒渥得”也很讨厌。但是我们又不能把这些名字称为托尔斯泰小姐或司徒渥得夫人,因为这种六个字的称呼,比起我们看惯了周小姐陈太太三字的称呼多了一半,也不方便。没法,只得把名字删去,“小姐”,“太太”也省略,而用“妥S吽刻Α币搿。牛欤椋?幔猓澹簦琛。裕铮欤螅?簦铮椋?谩八客纪薜隆*译MaryHildaStuwart,这诚是不得已之举。 至于说为适合中国人的胃口,故意把原名删去,有失原意的,那末,我看根本外国人的名字,便不必译,直照原文写出来好。因为中国人能看看不惯的译文,多少总懂得点洋文的。鲁迅先生此举诚未免过于吹毛求疵? 至于用中国姓译外国姓,我看也未尝不可以。假如Gogol的Go可以译做郭,Wilde的Wi可以译做王,Holz的Ho可以译做何,我们又何必把它们故意译做“各” “旺”“荷”呢?再者,《百家姓》为什么不能有伟力? 诚然,国内的翻译界太糟了,太不令人满意了!翻译界堕落的现象正多,却不是这两种。伏园先生把它用二号字标题,四号字标名,也算多事,气力要卖到大地方去,却不可做这种吹敲的勾当。 末了,我还要说几句:鲁迅先生是我所佩服的。讥刺的言辞,尖锐的笔锋,精细的观察,诚可引人无限的仰慕。《呐喊》出后,虽不曾名噪天下,也名噪国中了。 他的令弟启明先生,亦为我崇拜之一人。读书之多,令人惊叹。《自己的园地》为国内文艺界一朵奇花。我尝有现代三周(还有一个周建人先生),驾乎从前三苏之慨。 不过名人名声越高,作品也越要郑重。若故意纵事吹敲或失之苛责,不免带有失却人信仰的危险。而记者先生把名人的“滥调”来充篇幅,又不免带有欺读者之嫌。冒犯,恕罪!顺祝健康。 潜·源。 一月十七日于唐山大学。 鲁迅先生的那篇《咬文嚼字》,已有两位“潜”字辈的先生看了不以为然,我猜想青年中这种意见或者还多,那么这篇文章不是“滥调”可知了,你也会说,我也会说,我说了你也同意,你说了他也说这不消说:那是滥调。鲁迅先生那两项主张,在簇新头脑的青年界中尚且如此通不过去,名为滥调,是冤枉了,名为最无聊,那更冤枉了。记者对于这项问题,是加入讨论的一人,自知态度一定不能公平,所以对于“潜”字辈的先生们的主张,虽然万分不以为然,也只得暂且从缓答辩。好在超于我们的争论点以上,还有两项更高一层的钱玄同先生的主张,站在他的地位看我们这种争论也许是无谓已极,无论谁家胜了也只赢得“不妥”二字的考语罢了。伏园附注。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日《京报副刊》。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二日北京《京报副刊》。 〔2〕指廖仲潜。 〔3〕ElizabethTolstoi英语,可译为伊丽莎白·托尔斯泰。〔4〕MaryTolstoietHildaTolstoi法语,可译为玛丽·托尔斯泰和希尔达·托尔斯泰。 〔5〕《百家姓》旧时学塾所用的识字课本。宋初人编,系将姓氏连缀为四言韵语,以便诵读。 〔6〕三苏宋代文学家苏洵及其子苏轼、苏辙的并称。〔7〕《现代评论》综合性周刊,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创刊于北京,一九二七年七月移至上海,一九二八年底出至第八卷第二○九期停刊。主要撰稿人有胡适、王世杰、陈西滢、徐志摩等。他们原依附北洋军阀政府,后投靠国民党政权。 〔8〕《鲁迅先生》张定璜作。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六日《京报副刊》上刊登的《现代评论》第一卷第六期的预告目录中,该文排在《苦恼》和《破落户》两篇之间。但出版时并无此文。按此文后来发表#p#副标题#e#
404 0 0
鲁迅
大见腾腾诗酒客,不忧生计似君稀。 到舍将何作寒食,满船唯载树阴归。
415 0 0
白居易
冉冉花明岸,涓涓水绕山。几时抛俗事,来共白云闲。
468 0 0
温庭筠
薄薄山云欲湿花。双双燕子入帘斜。西楼尚记垂垂雪,酌酒犹残片片霞。 人已远,发成华。小楼疏竹宅谁家。试凭去雁通消息,仙子当乘八月槎。
532 0 0
吕渭老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 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 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368 0 0
杜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469 0 0
刘彻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