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伦堡(IliaEhrenburg)〔2〕论法国的上流社会文学家之后,他说,此外也还有一些不同的人们:“教授们无声无息地在他们的书房里工作着,实验X光线疗法的医生死在他们的职务上,奋身去救自己的伙伴的渔夫悄然沉没在大洋里面。 ……一方面是庄严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荒淫与无耻。” 这末两句,真也好像说着现在的中国。然而中国是还有更其甚的呢。手头没有书,说不清见于那里的了,也许是已经汉译了的日本箭内亘〔3〕氏的著作罢,他曾经一一记述了宋代的人民怎样为蒙古人所淫杀,俘获,践踏和奴使。然而南宋的小朝廷却仍旧向残山剩水间的黎民施威,在残山剩水间行乐;逃到那里,气焰和奢华就跟到那里,颓靡和贪婪也跟到那里。“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若要富,跟着行在卖酒醋。”〔4〕这是当时的百姓提取了朝政的精华的结语。 人民在欺骗和压制之下,失了力量,哑了声音,至多也不过有几句民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5〕就是秦始皇隋炀帝,他会自承无道么?百姓就只好永远箝口结舌,相率被杀,被奴。这情形一直继续下来,谁也忘记了开口,但也许不能开口。即以前清末年而论,大事件不可谓不多了:雅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政变,义和拳变,八国联军,以至民元革命。然而我们没有一部像样的历史的著作,更不必说文学作品了。“莫谈国事”,是我们做小民的本分。我们的学者〔6〕也曾说过:要征服中国,必须征服中国民族的心。其实,中国民族的心,有些是早给我们的圣君贤相武将帮闲之辈征服了的。近如东三省被占之后,听说北平富户,就不愿意关外的难民来租房子,因为怕他们付不出房租。在南方呢,恐怕义军的消息,未必能及鞭毙土匪,蒸骨验尸,阮玲玉〔7〕自杀,姚锦屏化男〔8〕的能够耸动大家的耳目罢?“一方面是庄严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荒淫与无耻。” 但是,不知道是人民进步了,还是时代太近,还未湮没的缘故,我却见过几种说述关于东三省被占的事情的小说。这《八月的乡村》,即是很好的一部,虽然有些近乎短篇的连续,结构和描写人物的手段,也不能比法捷耶夫的《毁灭》〔9〕,然而严肃,紧张,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难的人民,以至失去的茂草,高粱,蝈蝈,蚊子,搅成一团,鲜红的在读者眼前展开,显示着中国的一份和全部,现在和未来,死路与活路。凡有人心的读者,是看得完的,而且有所得的。 “要征服中国民族,必须征服中国民族的心!”但这书却于“心的征服”有碍。心的征服,先要中国人自己代办。宋曾以道学替金元治心,明曾以党狱替满清箝口。这书当然不容于满洲帝国〔10〕,但我看也因此当然不容于中华民国。这事情很快的就会得到实证。如果事实证明了我的推测并没有错,那也就证明了这是一部很好的书。 好书为什么倒会不容于中华民国呢?那当然,上面已经说过几回了—— “一方面是庄严的工作,另一方面却是荒淫与无耻!” 这不像序。但我知道,作者和读者是决不和我计较这些的。 一九三五年三月二十八日之夜,鲁迅读毕记。 CC 〔1〕本篇最初印入《八月的乡村》。 田军,又名萧军,辽宁义县人,小说家。《八月的乡村》是他著的长篇小说,《奴隶丛书》之一,一九三五年八月上海容光书局出版。〔2〕爱伦堡(^]oJjTSR,1891—1967)苏联作家。这里的引文见于他所作的《最后的拜占庭人》一文(据黎烈文译文,载一九三五年三月《译文》月刊第二卷第一期,改题为《论莫洛亚及其他》)。〔3〕箭内亘(1875—1926)日本史学家。著有《蒙古史研究》、《元朝制度考》、《元代经略东北考》等。 〔4〕这是南宋时流传的民谣,见于南宋庄季裕《鸡肋编》。〔5〕“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孔丘的话,语见《论语·季氏》。据朱熹《集注》:“上无失政,则下无私议,非箝其口使不敢言也。”〔6〕指胡适。一九三三年三月十八日,他在北平对新闻记者的谈话中说:“日本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征服中国,即悬崖勒马,彻底停止侵略中国,反过来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见三月二十二日《申报·北平通讯》) 〔7〕阮玲玉(1910—1935)广东中山人,电影演员。因婚姻问题受到一些报纸的毁谤,于一九三五年三月间自杀。参看本书《论“人言可畏”》。 〔8〕姚锦屏化男一九三五年三月间,报载东北一个二十岁的女子姚锦屏自称化为男身,后经医师检验,还是女性。〔9〕法捷耶夫(AAd[kJJ,1901—1956*?∷樟?骷摇!痘灭》是他所著的长篇小说,有鲁迅译本,一九三一年三闲书屋出版。〔10〕满洲帝国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后,于一九三二年三月在长春制造所谓“满洲国”,以清废帝溥仪为“执政”;一九三四年三月改称“满洲帝国”,溥仪改称“皇帝”。 #p#副标题#e#
377 0 0
鲁迅
高楼吹玉箫,车马上河桥。岐路自奔隘,壶觞终寂寥。 芳兰生贵里,片玉立清朝。今日台庭望,心遥非地遥。
399 0 0
卢纶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398 0 0
苏轼
鹗在卿云冰在壶,代天才业奉訏谟。荣同伊陟传朱户, 秀比王商入画图。昨夜星辰回剑履,前年风月满江湖。 不知机务时多暇,犹许诗家属和无。
463 0 0
赵嘏
吾家旧物贾生传,入内遥分锡杖泉。 鹤去帝移宫女散,更堪呜咽过楼前。
542 0 0
李洞
同气有三人,分飞在此晨。西驰巴岭徼,东去洛阳滨。 强饮离前酒,终伤别后神。谁怜散花萼,独赴日南春。
400 0 0
宋之问
桃花扇底歌声杳。愁多少。便觉道花阴闲了。因甚不归来,甚归来不早。 满院飞花休要扫。待留与、薄情知道。怕一似飞花,和春都老。
498 0 0
张炎
湛湛嘉树阴,清露夜景沉。悄然群物寂,高阁似阴岑。 方以玄默处,岂为名迹侵。法妙不知归,独此抱冲襟。 斋舍无馀物,陶器与单衾。诸生时列坐,共爱风满林。
418 0 0
韦应物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 好风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529 0 0
李益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506 0 0
辛弃疾
一心唯欲南园去。东山著意留难住。曾惯识追风。马群今已空。 金盘盛玉露。情绝鸳鸯侣。破贼凯还归。冲天看一飞。
402 0 0
中华文学
【减字木兰花】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445 0 0
黄裳
梅边雪冷松边路,月寒湖上村,缥缈梨花入梦云。巡,小檐芳树春。江梅信,翠禽啼向人。
晴岚凝片碧,知在此中禅。见面定何日,无书已一年。 高秋关静梦,良夜入新篇。仰德心如是,清风不我传。
419 0 0
九折无停波,三光如转烛。玄珠人不识,徒爱燕赵玉。祖龙已深惑,汉氏远徇欲。骊山与茂陵,相对秋草绿。
359 0 0
司马扎
烟林褪叶。红藉游人屟。十里秋声松路,岚云重、翠涛涉。 伫立。闲素D64E。画屏萝嶂叠。明月双成归去,天风里、凤笙浃。
388 0 0
吴文英
复作归田去,犹残获稻功。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 落杵光辉白,除芒子粒红。加餐可扶老,仓庾慰飘蓬。
363 0 0
杜甫
人务南亭少,风烟北院多。山花迷径路,池水拂藤萝。 萍散鱼时跃,林幽鸟任歌。悠然白云意,乘兴抱琴过。
375 0 0
张说
世界上版画出现得最早的是中国〔2〕,或者刻在石头上,给人模拓,或者刻在木版上,分布人间。后来就推广而为书籍的绣像〔3〕,单张的花纸,给爱好图画的人更容易看见,一直到新的印刷术传进了中国,这才渐渐的归于消亡。 欧洲的版画,最初也是或用作插画,或印成单张,和中国一样的。制作的时候,也是画手一人,刻手一人,印手又是另一人,和中国一样的。大家虽然借此娱目赏心,但并不看作艺术,也和中国一样。但到十九世纪末,风气改变了,许多有名的艺术家,都来自己动手,用刀代了笔,自画,自刻,自印,使它确然成为一种艺术品,而给人赏鉴的量,却比单能成就一张的油画之类还要多。这种艺术,现在谓之“创作版画”,以别于古时的木刻,也有人称之为“雕刀艺术”。但中国注意于这种艺术的人,向来是很少的。去年虽然开过一个小小的展览会〔4〕,而至今并无继起。近闻有德国的爱好美术的人们,已筹备开一“创作版画展览会”。其版类有木,有石,有铜。其作家都是现代德国的,或寓居德国的各国的名手,有许多还是已经跨进美术史里去了的人们。例如亚尔启本珂(Archipenko),珂珂式加(O.Kokoschka),法宁该尔(L.Feininger),沛息斯坦因(M.Pechstein)〔5〕,都是只要知道一点现代艺术的人,就很熟识的人物。此外还有当表现派文学运动〔6〕之际,和文学家一同协力的霍夫曼(L.vonHofmann),梅特那(L.Meidner)〔7〕的作品。至于新的战斗的作家如珂勒惠支夫人(K.Kollwitz),格罗斯(G.Grosz),梅斐尔德(C.Meffert)〔8〕,那是连留心文学的人也就知道,更可以无须多说的了。 这展览会里,连上述各家以及别的作者的版画,闻共有百余幅之多,大者至二三尺,且都有作者亲笔的署名,和翻印的画片,简直有天渊之别,是很值得美术学生和爱好美术者的研究的。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七日《文艺新闻》第三十九号,署名乐贲。 德国作家版画展,德国汉堡嘉夫人于一九三一年底筹办,次年五、六月间在上海展出。鲁迅曾为它提供展品和镜框。汉堡嘉夫人(MrsHamburger),当时侨居上海,开设瀛环图书公司。〔2〕版画出现得最早的是中国远在汉代,我国就产生了具有版画性质和特点的石刻画像。至唐代出现了《金刚经》扉画《佛在给孤独园说法图》(刊印于咸通九年,即公元八六八年)等优秀木刻版画,比欧洲现存的十五世纪初的木刻圣母像要早几百年。〔3〕绣像指明清以来印在通俗小说卷头的书中人物的白描像。 〔4〕指一九三○年十月鲁迅与日本内山完造在上海合办的版画展览会,共展出苏、德等国作品七十余幅。 〔5〕亚尔启本珂(1887—1964)美国雕刻家、画家,原籍俄国,曾在德国从事美术活动。珂珂式加(1886—?),奥地利画家、戏剧家,一九○八年侨居德国。法宁该尔(1871—1956),美国画家、雕刻家和音乐家,大部分时间住在德国。沛息斯坦因(1881—1955),德国画家。 〔6〕表现派文学运动二十世纪初流行于德国和奥地利的资产阶级文艺流派。它对资本主义黑暗现实带有盲目的反抗情绪,强调表现自我感受,认为主观是唯一的真实,漠视现实生活,反对艺术的目的性。这一流派的出现,是帝国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文化危机的反映。〔7〕霍夫曼(1861—1945)德国画家、版画家。梅特那(1884—1966),德国画家。 〔8〕格罗斯(1893—1959)德国画家,后移居美国。梅斐尔德,德国版画家。 #p#副标题#e#
416 0 0
一雁雪上飞,值我衡阳道。口衔离别字,远寄当归草。 目想春来迟,心惊寒去早。忆乡乘羽翮,慕侣盈怀抱。 零落答故人,将随江树老。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