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叟茅茨下,清晨饮浊醪。雨残红芍药,风落紫樱桃。 巢燕衔泥疾,檐虫挂网高。闲思春谷事,转觉宦途劳。
379 0 0
李德裕
朝市三千里,园庐二十春。步兵终日饮,原宪四时贫。 桂树留人久,蓬山入梦新。鹤书承处重,鹊语喜时频。 草奏才偏委,嘉谋事最亲。榻因徐孺解,醴为穆生陈。 卫国今多士,荆州好寄身。烟霄定从此,非假问陶钧。
300 0 0
中华文学
曾持麈尾引金根,万乘前头草五言。疏讲青龙归禁苑, 歌抄白雪乞梨园。朝惊云气遮天阁,暮踏猿声入剑门。 今日西川无子美,诗风又起浣花村。
349 0 0
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在梁有十五卷,《录》一卷。至隋佚二卷。唐世复出,而失其《录》。宋以来,乃仅存十卷。 郑樵《通志》所载卷数,与唐不异者,盖转录旧记,非由目见。王楙已尝辨之矣〔2〕。至于椠刻,宋元者未尝闻,明则有嘉靖乙酉黄省曾本,汪士贤《二十一名家集》〔3〕本,皆十卷。在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者,合为一卷,张燮所刻者又改为六卷,〔4〕盖皆从黄本出,而略正其误,并增逸文。张燮本更变乱次第,弥失其旧。惟程荣刻十卷本〔5〕,较多异文,所据似别一本,然大略仍与他本不甚远。清诸家藏书簿所记,又有明吴宽丛书堂钞本,谓源出宋椠,又经匏庵手校,故虽迻录,校文者亦为珍秘。予幸其书今在京师图书馆,乃亟写得之,更取黄本雠对,知二本根源实同,而互有讹夺。惟此所阙失,得由彼书补正,兼具二长,乃成较胜。旧校亦不知是否真出匏庵手?要之盖不止一人。先为墨校,增删最多,且常灭尽原文,至不可辨;所据又仅刻本,并取彼之讹夺,以改旧钞。后又有朱校二次,亦据刻本,凡先所幸免之字,辄复涂改,使悉从同。盖经朱墨三校,而旧钞之长,且泯绝矣。 今此校定,则排摈旧校,力存原文。其为浓墨所灭,不得已而从改本者,则曰:字从旧校,以著可疑。义得两通,而旧校辄改从刻本者,则曰:各本作某,以存其异。既以黄省曾,汪士贤,程荣,张溥,张燮五家刻本比勘讫,复取《三国志》注,《晋书》,《世说新语》注,《野客丛书》,胡克家翻宋尤袤本《文选》〔6〕李善注,及所著《考异》,宋本《文选》六臣注〔7〕,相传唐钞《文选集注》残本〔8〕,《乐府诗集》,《古诗纪》〔9〕,及陈禹谟刻本《北堂书钞》,胡缵宗本《艺文类聚》,锡山安国刻本《初学记》,鲍崇城刻本《太平御览》〔10〕等所引,著其同异。姚莹所编《乾坤正气集》〔11〕中,亦有中散文九卷,无所正定,亦不复道。而严可均《全三国文》,孙星衍《续古文苑》〔12〕所收,则间有勘正之字,因并录存,以备省览。若其集作如此,而刻本已改者,如“俧”为“愆”,“寤”为“悟”; 或刻本较此为长,如“遊”为“游”,“泰”为“太”,“慾”为“欲”,“樽”为“尊”,“殉”为“徇”,“饬”为“饰”,“闲”为“閒”,“蹔”为“暂”,“脩”为“修”,“壹”为“一”,“途”为“塗”,“返”为“反”,“捨”为“舍”,“弦”为“絃”;或此较刻本为长,如“饑”为“饥”,“陵”为“淩”,“熟”为“孰”,“玩”为“翫”,“災”为“灾”;或虽异文而俱得通,如“迺”与“乃”,“郄”与“吝”,“强”与“彊”,“于”与“於”,“无”“毋”与“無”,其数甚众,皆不复著,以省烦累。又审旧钞原亦不足十卷,其第一卷有阙叶,第二卷佚前,有人以《琴赋》足之。第三卷佚后,有人以《养生论》足之。第九卷当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下,而全佚,则分第六卷中之《自然好学论》等二篇为第七卷,改第七,第八两卷为八,九两卷,以为完书。黄,汪,程三家刻本皆如此,今亦不改。盖较王楙所见之缮写十卷本,卷数无异,而实佚其一卷及两半卷矣。原又有目录在前,然是校后续加,与黄本者相似。今据本文,别造一卷代之,并作《逸文考》,《著录考》各一卷附于末。恨学识荒陋,疏失盖多,亦第欲存留旧文,得稍流布焉尔。 中华民国十有三年六月十一日会稽序。 ※ ※ ※ 〔1〕本篇写于一九二四年六月十一日,原载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第九卷《嵇康集》。 〔2〕王楙(1151—1213)字勉夫,宋代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著有《野客丛书》三十卷。关于王楙辨《通志》所载《嵇康集》卷数语,参看本书《〈嵇康集〉著录考》中《四库全书总目》条引文。 〔3〕汪士贤明代歙县(今属安徽)人。《二十一名家集》即《汉魏诸名家集》,一二三卷,刊行于明代万历年间,内有《嵇中散集》十卷。 〔4〕《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共一一八卷,内有《嵇中散集》一卷。张燮,字绍和,明代龙溪(今福建漳州)人。万历举人。刻有《七十二名家集》,内收《嵇中散集》六卷。 〔5〕程荣字伯仁,明代歙县人。刻有《嵇中散集》十卷。 〔6〕尤袤本《文选》刊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是现存《文选》最早的完整刻本。 〔7〕宋本《文选》六臣注《文选》除李善注本外,还有唐代开元时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合注本,世称“五臣注”。宋人将两本合刻,称《文选六臣注》。 〔8〕相传唐钞《文选集注》残本未题集注者名,与六臣注本略有异同。该书将《文选》析为一二○卷,已残缺。原藏日本金译文库,罗振玉借得十六卷,于一九一八年影印,收入《嘉草轩丛书》。 〔9〕《乐府诗集》诗歌总集,宋代郭茂倩编,一百卷。辑录汉魏至五代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魏末歌谣。《古诗纪》,原名《诗纪》,诗歌总集,明代冯惟讷编,一五六卷。辑录汉代至隋代诗,兼及古逸诗等。 〔10〕陈禹谟(1548—1618#p#副标题#e#
313 0 0
鲁迅
眼将穿,肠欲裂。声声似向春风说。春色飘零,自是人间客。 不成泪,都成血。朝朝暮暮何曾歇。叫彻斜阳,又见空山月。
272 0 0
郡斋常夜扫,不卧独吟诗。把烛近幽客,升堂戴接z5. 微风吹冻叶,馀雪落寒枝。明日逢山伴,须令隐者知。
299 0 0
于鹄
又是红轮西坠,残霞照万顷银波。江上晚景寒烟,雾蒙蒙、风细细,阻隔离人萧索。【幺篇】宋玉悲秋愁闷,江淹梦笔寂寞。人间岂无成与破,想别离情绪,世界里只有俺一个。【伊州遍】为忆小卿,牵肠割肚。凄惶悄然无底末,受尽平生苦。天涯海角,身心无个归着。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到如今刬地吃耽阁,禁不过,更那堪晚来暮云深锁。【幺篇】故人杳杳,长江风送,听胡笳沥沥声韵聒。一轮皓月朗,几处鸣榔,时复唱和渔歌。转无那,沙汀蓼岸,一点渔灯相照,寂寞古渡停画舸。双生无语泪珠落,呼仆隶指泼水手,在意扶柁。【尾声】兰舟定把芦花过,橹声省可里高声和。恐惊散宿鸳鸯,两分飞也似我。
322 0 0
白朴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352 0 0
徐祯卿
耨月耕烟水国春,薄徒应笑作农人。皇王尚法三推礼, 白社宁忘四体勤。雨洒蓑衣芳草暗,鸟啼云树小村贫。 犹胜堕力求飧者,五斗低腰走世尘。
351 0 0
徐夤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303 0 0
姜夔
天上人间,这般光景,管无风雨。绣户珠帘,锦坊花巷,戏队将嫫母。月扇团圆,星球灿烂,路遍市三街五。升平事,牙旗铁马,且还旧家藩府。 三陲见说,凯歌频奏,渐次不烦鼙鼓。双凤云间,六鳌尘外,想见都人欢舞。火城春近,金莲地币,消夜果边曾语。如今但,梅花纸帐,睡魔欠补。元宵宰执赐消夜果。
310 0 0
吴潜
云雨俱行罢,江天已洞开。炎氛霁后灭,边绪望中来。 作骥君垂耳,为鱼我曝鳃。更怜湘水赋,还是洛阳才。
288 0 0
张九龄
白蘋湘渚曲,绿筱剡溪口。各在天一涯,信美非吾有。 何如此庭内,水竹交左右。霜竹百千竿,烟波六七亩。 泓澄动阶砌,澹泞映户牖。蛇皮细有纹,镜面清无垢。 主人过桥来,双童扶一叟。恐污清泠波,尘缨先抖擞。 波上一叶舟,舟中一尊酒。酒开舟不系,去去随所偶。 或绕蒲浦前,或泊桃岛后。未拨落杯花,低冲拂面柳。 半酣迷所在,倚榜兀回首。不知此何处,复是人寰否。 谁知始疏凿,几主相传受。杨家去云远,田氏将非久。 天与爱水人,终焉落吾手。
350 0 0
白居易
愤激计潜成,临危岂顾生。只空持一笏,便欲碎长鲸。 国已酬徽烈,家犹耸义声。不知青史上,谁可计功名。
崔涂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 富贵荣华代不如。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 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治道挽丧车。
360 0 0
佚名
规谏扬雄赋,邅回贾谊官。久贫还往少,孤立转迁难。 清镜流年急,高槐旅舍寒。侏儒亦何有,饱食向长安。
388 0 0
罗隐
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流离,风鬓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红无寐,满村社鼓。
刘辰翁
西经大蓝山,南来漆林渡。水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 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潭落天上星,龙开水中雾。 峣岩注公栅,突兀陈焦墓。岭峭纷上干,川明屡回顾。 因思万夫子,解渴同琼树。何日睹清光,相欢咏佳句。
287 0 0
李白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317 0 0
廖世美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谁知大隐者,兄弟自追攀。
283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