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324 0 0
陆游
秦分积多峰,连巴势不穷。半旬藏雨里,此日到窗中。 圆魄将升兔,高空欲叫鸿。故山思不见,碣石泬寥东。
361 0 0
贾岛
碧峰秋寺内,禅客已无情。半顶发根白,一生心地清。 竹房侵月静,石径到门平。山下尘嚣路,终年誓不行。
378 0 0
中华文学
三盏醺醺四体融,妓亭檐下夕阳中。千声方响敲相续, 一曲云和戛未终。今日心情如往日,秋风气味似春风。 唯憎小吏樽前报,道去衙时水五筒。
407 0 0
白居易
别离不独恨蹄轮,渡口风帆发更频。 何处青楼方凭槛,半江斜日认归人。
504 0 0
罗邺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野寺垂杨里,春畦乱水间。美花多映竹,好鸟不归山。 城郭终何事,风尘岂驻颜。谁能共公子,薄暮欲俱还。
339 0 0
杜甫
暖日烘梅冷未_。脱叶随风,独见枯株。先春占早又何如。玉点枝头,犹自萧疏。 江北江南景不殊。雪里花清,月下香浮。他年调鼎费工夫。且与藏春,处士西湖。
438 0 0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458 0 0
李贺
月黑天寒花欲睡。移灯影落清尊里。唤醒妖红明晚翠。如有意。嫣然一笑知谁会。 露湿柔柯红压地。羞容似替人垂泪。著意西风吹不起。空绕砌。明年花共谁同醉。
380 0 0
周紫芝
问:“这泪混了露水,被月光照着,可难解,夜明石似的发光。”——《狭的笼》〔2〕(《爱罗先珂童话集》页二七)这句话里面插入“可难解”三字,是什么意思? 答:将“可难解”换一句别的话,可以作“这真奇怪”。 因为泪和露水是不至于“夜明石似的发光”的,而竟如此,所以这现象实在奇异,令人想不出是什么道理。(鲁迅) 问:“或者充满了欢喜在花上奔腾,或者闪闪的在叶尖耽着冥想”,——《狭的笼》(同上)这两句的“主词” (Subject),是泪和露水呢?还是老虎?答:是泪和露水。(鲁迅) 问:“‘奴隶的血很明亮,红玉似的。但不知什么味就想尝一尝……’”——《狭的笼》(同上,五三)“就想尝一尝”下面的?(引号),我以为应该移置在“但不知什么味”之下;尊见以为对否? 答:原作如此,别人是不好去移改他的。但原文也说得下去,引号之下,可以包藏“看他究竟如何”“看他味道可好”等等意思。(鲁迅)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一月五日上海《学生杂志》第十一卷第一号“答问”栏。 吕蓬尊(1899—1944),原名劭堂,笔名渐斋,广东新会人。当时是小学教员。 〔2〕《狭的笼》爱罗先珂的一篇童话,描写一只被关在动物园铁笼中的老虎对自由生活的渴求。鲁迅译。收入一九二二年七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爱罗先珂童话集》。
393 0 0
鲁迅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莫见九江平稳去, 还从三峡嶮巇来。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直至沧溟涵贮尽,沈深不动浸昭回。
400 0 0
林传甲撰《中华民国都城宜正名京华议》〔2〕,其言曰:“夫吾国建中华二字为国名。中也者,中道也;华也者,华族也;五色为华,以国旗为标帜,合汉满蒙回藏而大一统焉。中华民国首都,宜名之曰‘京华’,取杜少陵‘每依北斗望京华’之义。瞣e皇*溲牛?凰票本┠暇┲??谝环剑槐戎芯┐蠖季师之名,尤为明切。盖都名与国名一致,虽海外之华侨,华工,华商,无不引领而顾瞻祖国也。” 林传甲撰《福建乡谈》〔3〕,有一条曰:“福建林姓为巨族。其远源,则比干之子坚奔长林而得氏。明季林氏避日本者,亦为日本之大姓:如林董林权助之勋业,林衡林鹤一之学术。亦足征吾族之盛于东亚者也。” 又曰:“日本维新,实赖福泽谕吉之小说。吾国维新,归功林琴南畏庐小说,谁曰不宜?” 林纾译小说《孝友镜》〔4〕有《译余小识》曰:“此书为西人辨诬也。中人之习西者恒曰,男子二十一外,必自立。父母之力不能管约而拘挛之;兄弟各立门户,不相恤也。是名社会主义。国因以强。然近年所见,家庭革命,逆子叛弟接踵而起,国胡不强?是果真奉西人之圭臬?亦凶顽之气中于腑焦,用以自便其所为,与西俗胡涉?此书……父以友传,女以孝传,足为人伦之鉴矣。命曰《孝友镜》,亦以醒吾中国人勿诬人而打妄语也。” 唐熊撰《国粹画源流》〔5〕有曰:“……孰知欧亚列强方广集名流,日搜致我国古来画事,以供众人之博览;俾上下民庶悉心参考制作,以致艺术益精。虽然,彼欧洲之人有能通中国文字语言,而未有能通中国之画法者,良以斯道进化,久臻神化,实予彼以不能学。此足以自豪者也。” EE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二月十五日《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二号“什么话?”栏,末署鲁迅辑。 “什么话?”,《新青年》从第五卷第四号(一九一八年十月)起开辟的一个辑载荒谬言论的专栏。 〔2〕林传甲福建闽侯人,曾任京师大学堂文科正教员、黑龙江省教育科长。《中华民国都城宜正名京华议》,发表于《地学杂志》第七年第八期(一九一六年九月)“论丛”栏。 〔3〕《福建乡谈》发表于《地学杂志》第八年第二期(一九一七年二月)“说郛”栏,全文共二十一条。鲁迅所引为其中第五条、第八条。前者在“奔长林而得氏”和“明季林氏避日本者”之间,省略了四十六字。按这两条引文中提及时林董曾任日本外务大臣,林权助曾任日本驻华公使,林衡为日本教育家,林鹤一为日本数学家,福泽渝吉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4〕林纾(1852—1924)字琴南,号畏庐,福建闽侯(今福州)人,翻译家。他曾借助别人口述,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多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著,在清末至“五四”期间影响很大。到了五四时期,他是激烈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守旧派代表人物之一。《孝友镜》,长篇小说,比利时作家恩海贡斯翁士(1812—1883)著。林纾译本于一九一八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5〕唐熊字吉生,当时任上海图画美术学校技术师范科教员。《国粹画源流》,发表于上海《美术杂志》第一期(一九一八年十一月)。 #p#副标题#e#
348 0 0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435 0 0
裴迪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官舍已空秋草绿, 女墙犹在夜乌啼。平江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暮去弋阳溪。
334 0 0
刘长卿
月上小楼西,鸡唱霜天晓。泪眼相看话别时,把定纤纤手。伊道不忘人,伊却都忘了。我若无情似你时,瞒不得、桥头柳。
314 0 0
厩马翩翩禁外逢,星槎上汉杳难从。 定知欲报淮南诏,促召王褒入九重。
366 0 0
刘禹锡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
453 0 0
吴文英
非唯言下变荣衰,大海可倾山可移。如剖夜光归暗室, 似驱春气入寒枝。死灰到底翻腾焰,朽骨随头却长肥。 便杀微躬复何益,生成恩重报无期。
360 0 0
方干
令节在丰岁,皇情喜乂安。丝竹调六律,簪裾列千官。 烟霜暮景清,水木秋光寒。筵开曲池上,望尽终南端。 天文丽庆霄,墨妙惊飞鸾。愿言黄花酒,永奉今日欢。
391 0 0
权德舆
东幸从人望,西巡顺物回。云收二华出,天转五星来。 十月农初罢,三驱礼复开。更看琼岳上,佳气接神台。
327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