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漏沈沈,洞房灯悄,鹊翻庭树。夜凉如水,人倚玉箫何处。澹纵横、疏星断河,点衣黄叶飞四五。向此时感旧,非关宋玉,悲秋情绪。 追念章台路。共缓辔芳尘,妒花惹絮。旧游梦寐,总付相思新句。想风流还在匆匆,暗惊鬓底霜几缕。凭危栏、立尽归鸿,脆角凝清曙。
390 0 0
张辑
焉于 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札克〔2〕小说里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却能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八月份《文学》内《我的文学修养》) 中国还没有那样好手段的小说家,但《水浒》和《红楼梦》〔3〕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其实,这也并非什么奇特的事情,在上海的弄堂里,租一间小房子住着的人,就时时可以体验到。他和周围的住户,是不一定见过面的,但只隔一层薄板壁,所以有些人家的眷属和客人的谈话,尤其是高声的谈话,都大略可以听到,久而久之,就知道那里有那些人,而且仿佛觉得那些人是怎样的人了。 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但我并不是说,这就成了中国的巴尔札克。 作者用对话表现人物的时候,恐怕在他自己的心目中,是存在着这人物的模样的,于是传给读者,使读者的心目中也形成了这人物的模样。但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一定和作者所设想的相同,巴尔札克的小胡须的清瘦老人,到了高尔基的头里,也许变了粗蛮壮大的络腮胡子。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恰如将法文翻成了俄文一样。要不然,文学这东西便没有普遍性了。 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的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没有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譬如我们看《红楼梦》,从文字上推见了林黛玉这一个人,但须排除了梅博士的“黛玉葬花”〔4〕照相的先入之见,另外想一个,那么,恐怕会想到剪头发,穿印度绸衫,清瘦,寂寞的摩登女郎;或者别的什么模样,我不能断定。但试去和三四十年前出版的《红楼梦图咏》〔5〕之类里面的画像比一比罢,一定是截然两样的,那上面所画的,是那时的读者的心目中的林黛玉。 文学有普遍性,但有界限;也有较为永久的,但因读者的社会体验而生变化。北极的遏斯吉摩人〔6〕和菲洲腹地的黑人,我以为是不会懂得“林蕉玉型”的;健全而合理的好社会中人,也将不能懂得,他们大约要比我们的听讲始皇焚书,黄巢杀人更其隔膜。一有变化,即非永久,说文学独有仙骨,是做梦的人们的梦话。 八月六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八月八日《申报·自由谈》。〔2〕巴尔札克(H.deBalzac,1799—1850)法国作家,他的作品总题为《人间喜剧》,包括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等九十余部。高尔基《我的文学修养》中谈到巴尔扎克小说时说:“在巴尔扎克的《鲛皮》(按通译《驴皮记》)里,看到银行家的邸宅中的晚餐会那一段的时候,我完全惊服了。二十多个人们同时在喧嚷着谈天,但却以许多形态,写得好像我亲自听见。重要的是——我不但听见,还目睹了各人在怎样的谈天。来宾们的相貌,巴尔扎克是没有描写的。但我却看见了人们的眼睛,微笑和姿势。我总是叹服着从巴尔扎克起,以至一切法国人的用会话来描写人物的巧妙,把所描写的人物的会话,写得活泼泼地好像耳闻一般的手段,以及那对话的完全。”此文载一九三四年八月《文学》月刊第三卷第二号,鲁迅(署名许遐)译。 〔3〕《水浒》即《水浒传》,长篇小说。明初施耐庵作。〔4〕“黛玉葬花”梅兰芳早年曾根据《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情节编演京剧《黛玉葬花》。旧时照相馆常挂有他演此剧的照片。〔5〕《红楼梦图咏》清代改琦画的《红楼梦》人物像,共五十幅,图后附有王希廉、周绮等题诗,一八七九年(光绪五年)木刻本刊行。又有清代王墀画的《增刻红楼梦图咏》,共一百二十幅,图后附有姜祺(署名蟫生)题诗,光绪八年上海点石斋石印,后屡经翻版。〔6〕遏斯吉摩人通译爱斯基摩人,居住北极圈一带,以渔猎为生的一个民族。 #p#副标题#e#
324 0 0
鲁迅
道成人不识,流水响空山。花暗轩窗外,云随坐卧间。 验图名已久,绝粒事长闲。更欲昆仑去,羞看绛节还。
363 0 0
中华文学
树远连天水接空,几年行乐旧隋宫。花开花谢还如此, 人去人来自不同。鸾凤调高何处酒,吴牛蹄健满车风。 思量只合腾腾醉,煮海平陈一梦中。
411 0 0
罗隐
燕翎谁寄愁笺,天涯望极王孙草。新烟换柳,光风浮蕙,余寒尚峭。倚杖看云,翦灯听雨,几番诗酒。叹长安倦客,江南旧恨,飞花乱、清明后。 堤上垂杨风骤。散香绵、轻沾吟袖。曲尘两岸,纹波十里,暖蒸香透。海阔云深,水流春远,梦魂难句。问莺边按谱,花前觅句,解相思否。
303 0 0
周密
桃柳旧根株,春到红蔫绿茁。一似老年垂白,带少容_发。 浮家泛宅在他乡,难得会瓜葛。幸对此番乐饮,任宵分明发。
306 0 0
金风万里思何尽,玉树一窗秋影寒。 独掩柴门明月下,泪流香袂倚阑干。
352 0 0
杜牧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
275 0 0
苏舜钦
沧海疾风起,洪波骇恬鳞。已无济川分,甘作乘桴人。 挥手谢秣陵,举帆指瓯闽。安和风尘表,偶与琼瑶亲。 共悲行路难,况逢江南春。故园忽如梦,返复知何辰。 旷野豺虎满,深山兰蕙新。枉君灞陵什,回首徒酸辛。
278 0 0
远游跻剑阁,长想属天台。万里隔三载,此邦余重来。 音容旷不睹,梦寐殊悠哉。边郡饶藉藉,晚庭正回回。 喜传上都封,因促傍吏开。向悟海盐客,已而梁木摧。 变衣寝门外,挥涕少城隈。却记分明得,犹持委曲猜。 师儒昔训奖,仲季时童孩。服义题书箧,邀欢泛酒杯。 暂令风雨散,仍迫岁时回。其道惟正直,其人信美偲。 白头还作尉,黄绶固非才。可叹悬蛇疾,先贻问鵩灾。 故乡闭穷壤,宿草生寒荄.零落九原去,蹉跎四序催。 曩期冬赠橘,今哭夏成梅。执礼谁为赗,居常不徇财。 北登嵔gF坂,东望姑苏台。天路本悬绝,江波复溯洄。 念孤心易断,追往恨艰裁。不遂卿将伯,孰云陈与雷。 吾衰亦如此,夫子复何哀。
307 0 0
苏颋
松阴连竹影,中有芜苔井。清风此地多,白日空自永。 景阳公干孙,诗句得真景。劝我不须归,月出东斋静。
389 0 0
贾岛
花气烘人尚暖,珠光出海犹寒。如今贺老见应难。解道江南肠断。 谩击铜壶浩叹,空存锦瑟谁弹。庄生蝴蝶梦春还。帘外一声莺唤。
327 0 0
张炎
周历革元命,天步值艰阻。烈烈张汉阳,左袒清诸武。 休明神器正,文物旧仪睹。南向翊大君,西宫朝圣母。 茂勋镂钟鼎,鸿劳食茅土。至今称五王,卓立迈万古。
312 0 0
止笙磬,撤豆笾。廓无响,窅入玄。主在室,神在天。 情馀慕,礼罔愆。喜黍稷,屡丰年。
293 0 0
佚名
绣难相似画难真,明媚鲜妍绝比伦。露压盘条方到地, 风吹艳色欲烧春。断霞转影侵西壁,浓麝分香入四邻。 看取后时归故里,庭花应让锦衣新。
353 0 0
方干
拜郎登省闼,奉使驰车乘。遥瞻使者星,便是郎官应。 台妙时相许,皇华德弥称。二陕听风谣,三秦望形胜。 此中暌益友,是日多诗兴。寒尽岁阴催,春归物华证。
310 0 0
孙逖
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况我饥愚人,焉能尚安宅。 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 忡忡去绝境,杳杳更远适。停骖龙潭云,回首白崖石。 临岐别数子,握手泪再滴。交情无旧深,穷老多惨戚。 平生懒拙意,偶值栖遁迹。去住与愿违,仰惭林间翮。
309 0 0
杜甫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313 0 0
玉雪庭心夜色空。移花小槛斗春红。轻衫短帽醉歌重。 彩扇旧题烟雨外,玉箫新谱燕莺中。阑干到处是春风。
302 0 0
得召丘墙泪却频,若无公道也无因。门前送敕朱衣吏, 席上衔杯碧落人。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烧春。 南山虽有归溪路,争那酬恩未杀身。
475 0 0
曹松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