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树瓜洲岸。望旌旗、猎猎摇空,故人天远。不似沙鸥飞得渡,直到雕鞍侧畔。但徙倚、危阑目断。自古钟情须我辈,况人间、万事思量遍。涛似雪,风如箭。 扬州十里朱帘卷。想桃根桃叶,依稀旧家庭院。谁把青红吹到眼,知有醉翁局段。便回首、舟移帆转。渺渺江波愁未了,正淮山、日幕云撩乱。阁酒盏,倚歌扇。
365 0 0
吴潜
花明月暗笼轻雾, 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郎恣意怜。
379 0 0
李煜
井底一竿竹,竹色深绿绿。鸡未肥,酒未熟, 障车儿郎且须缩。
349 0 0
佚名
原下相逢便别离,蝉鸣关路使回时。过淮渐有悬帆兴, 到越应将坠叶期。城上秋山生菊早,驿西寒渡落潮迟。 已曾几遍随旌旆,去谒荒郊大禹祠。
446 0 0
贾岛
宝地琉璃坼,紫苞琅玕踊。亭亭巧于削,一一大如拱。 冰碧林外寒,峰峦眼前耸。槎枒矛戟合,屹仡龙蛇动。 烟泛翠光流,岁馀霜彩重。风朝竽籁过,雨夜鬼神恐。 佳色有鲜妍,修茎无拥肿。节高迷玉镞,箨缀疑花捧。 讵必太山根,本自仙坛种。谁令植幽壤,复此依闲冗。 居然霄汉姿,坐受藩篱壅。噪集倦鸱乌,炎昏繁蠛蠓。 未遭伶伦听,非安子犹宠。威凤来有时,虚心岂无奉。
465 0 0
元稹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378 0 0
白居易
官牛官牛驾官车,浐水岸边般载沙。一石沙,几斤重, 朝载暮载将何用。载向五门官道西,绿槐阴下铺沙堤。 昨来新拜右丞相,恐怕泥涂污马蹄。右丞相, 马蹄蹋沙虽净洁,牛领牵车欲流血。右丞相, 但能济人治国调阴阳,官牛领穿亦无妨。
449 0 0
行旅悲摇落,风波厌别离。客程秋草远,心事故人知。 暮鸟翻江岸,征徒起路岐。自应无定所,还似欲相随。
288 0 0
戴叔伦
可怜五马风流地,暂辍金貂侍从才。阁上掩书刘向去, 门前修刺孔融来。崤陵路静寒无雨,洛水桥长昼起雷。 共羡府中棠棣好,先于城外百花开。
376 0 0
刘禹锡
洞庭明月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九节菖蒲石上死, 湘神弹琴迎帝子。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 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
412 0 0
李贺
一 读桂林梁巨川①先生遗书 前七前也是这秋叶初焦的日子,在城北积水潭边一家临湖的小阁上伏处着一个六十老人;到深夜里邻家还望得见他独自挑着荧荧的灯火,在那小楼上伏案疾书。有一天破晓时他独自开门出去,投入净业湖的波心里淹死了。那位自杀的老先生就是桂林梁巨川先生,他的遗书新近由他的哲嗣焕鼐与漱冥两先生印成六卷共四册,分送各公共阅览机关与他们的亲友。 遗书第一卷是“遗笔汇存”,就是巨川先生成仁前分致亲友的绝笔,共有十七缄,原迹现存彭冀仲先生别墅楼中(我想一部分应归京师图书馆或将来国立古物院保存),这里有影印的十五缄;遗书第二卷是先生少时自勉的日记(“感耿山房日记”节钞一卷);第三卷“侍疾日记”是先生侍疾他的老太太时的笔录;第四卷是辛亥年的奏疏与民国初年的公牍;第 ① 梁巨川于19]8年秋自杀.留下遗书,称其自杀既殉清朝也殉道义,在当时知识界引起不小的震动。保守派的遗老遗少们对此大加褒扬,新文化阵营中则多持批评态度。但也有人否定其殉清的一面,而又肯定其以身殉道的精神,如陈独秀(《对厂梁巨川先生自杀之感想》)。徐志摩这里的观点与陈独秀相近。 五卷“伏卵录”是先生从学的札记,末第六卷“别竹辞花记”是先生决心就义前在缨子胡同手建的本宅里回念身世的杂记二十余则,有以“而今不可得矣”句作束的多条。 梁巨川先生的自杀在当时就震动社会的注意。这是昌言打破偶像主义与打破礼教束缚的新青年,也表示对死者相当的敬意,不完全驳斥他的自杀行为。陈独秀先生说他“总算是为救济社会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在旧历史上真是有数人物……言行一致的……身殉了他的主义”,陶孟和O先生在那篇《论自杀》是完全一个社会学者的看法;他的态度是严格批评的。陶先生分明是不赞成他自杀的;他说他“政治观念不清,竟至误送性命,够怎样的危险啊!”陶先生把性命看得很重。“自杀的结果是损失一个生命,并且使死者之亲族陷于穷困……影响是及于社会的。”一个社会学家分明不能容许连累社会的自杀行为。“但是梁先生深信自杀可以唤起国民的爱国心”;“为唤醒国民的自杀”,陶先生那篇论文的结句说,“是借着断绝生命的手段做增加生命的事,岂能有效力吗?” “岂能有效力吗”?巨川先生去世以来整整有七年了。我敢说我们都还记得曾经有这么一回事。他为什么要自杀? 一般人的答话,我猜想,一定说他是尽忠清室,再没有别的了。清室!什么清室!今天故宫博物院展览,你去了没有? 坤寿宫里有溥仪太太的相片,长得真不错,还有她的亲笔英文,你都看了没有? 那老头多傻!这二十世纪还来尽忠]白白的淹死了一条老命! ① 陶孟和(1888 19601,社会学家,当时任北京大学教授,常在《现代评论9上发表文章。 同时让我们来听听巨川自表的话:—— 我身值清朝之末,故云殉清;其实非以清朝为本位,而以幼年所学为本位。……幼年所闻以对于世道有责任为主义,此主义深印于吾脑中即以此主义为本位故不容不殉。 殉清又何言非本位?曰义者天地间不可歇绝之物,所以保全自身之人格.培补社会之元气,当引为自身当行之事,非国外势之牵迫而为也……诸君试思今日世局因何故而败坏至于此极。正由朝三暮四,反复无常,既卖旧君,复卖良友,又卖主帅,背弃平时之要约,假托爱国之美名,受金钱收买,受私人嗾使.买刺客以坏长城,因个人而破大局,转移无定,面目靓然。由此推行,势将全国人不知信义为何物,无一毫拥护公理之心,则人既不成为人。国焉能成为国……此鄙人所以自不量力,明知大势难救,而捐此区区,聊为国性一线之存也。 ……辛亥之役无捐躯者为历史缺憾,数年默审于心,今更得正确理由,曰不实行共和爱民之政(口言平民主义之官僚锦衣五食威福自雄视人民皆为奴隶民德堕落民生蹙穷南北分裂实在不成事体),辜负清廷禅让之心。遂于戊午年十月初六夜或初七层赴积水潭南岸大柳根一带身死…… 由这几节里,我们可以看出巨川先生的自杀,决不是单纯的“尽忠”;即使是尽忠,也是尽忠于世道(他自己说)。换句话说,他老先生实在再也看不过革命以来实行的,也最流行的不要脸主义;他活着没法子帮忙,所以决意牺牲自己的性命,给这时代一个警.告,一个抗议。“所欲有甚于生者”,是他总结他的决心的一句话。 这里面有消息,巨川先生的学力、智力,在他的遗著里可以看出,决不是寻常的;他的思想也绝对不能说叫旧礼教的迷信束缚住了的。不,甚至他的政治观念,虽则不怎样精密,怎样高深,却不能说他(像陶先生说他)是“不清”,因而“误送了命”。不,如其曾经有——个人分析他自己的情感与思路的究竟,得到不可避免自杀的结论,因而从容的死去,那个人就是梁巨川先生。他并不曾“误送了”他的命。我们可以相信即使梁先生当时暂缓他的自杀,去进大学校的法科,理清他所有的政治观念(我敢说梁先生就在老年#p#副标题#e#
徐志摩
双双红泪堕,度日暗中啼。雁出居延北,人犹辽海西。 向灯垂玉枕,对月洒金闺。不惜罗衣湿,惟愁归意迷。
433 0 0
赵嘏
闲居胜事添,殿尘减,玉洞仙书带云缄,金华羽士登门探。酒一坛,药几篮,经半龛。春情洒易阑,愁难解,杏脸香销玉妆台,柳腰宽褪罗裙带。春已归,花又开,人未来。乐闲远是非,寻滞洒,地暖江南燕宜家,人闲水北春无价。一品茶,五色瓜,四季花。
309 0 0
张可久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394 0 0
元好问
形势地。岳阳事见图记。因山峭拔耸孤城,画楼涌起。楚吴巨泽坼东南,惊涛浮动空际。 半天楼栏翠倚。记人凤舸难紧。空馀细草没章华,但存故垒。二妃祠宇隔黄陵,精魂遥接云水。蟹鱼橘柚渐上市。是当年屈宋乡里。别有老仙高世。袖青蛇屡入。都无人对。唯有枯松城南里。
326 0 0
中华文学
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亭台。 梁尘寂寞燕归去,黄蜀葵花一朵开。
396 0 0
郑谷
寺锁双峰寂不开,幽人中夜独裴回。池文带月铺金簟, 莲朵含风动玉杯。往往竹梢摇翡翠,时时杉子掷莓苔。 可怜此际谁曾见,唯有支公尽看来。
451 0 0
皮日休
【眼儿媚】 楼上黄昏杏花寒, 斜月小栏干。 一双燕子, 两行征雁, 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 无语对春闲。 也应似旧, 盈盈秋水, 淡淡春山。
359 0 0
阮阅
临江府署清,闲卧复闲行。苔藓疏尘色,梧桐出雨声。 渐除身外事,暗作道家名。更喜仙山近,庭前药自生。
426 0 0
姚合
日落野原秀,雨馀云物闲。清时正愁绝,高处正跻攀。 京洛遥天外,江河战鼓间。孤怀欲谁寄,应望塞鸿还。
416 0 0
吴融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