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49 0 0
欧阳修
天长地久无终毕,昨夜今朝又明日。鬓发苍浪牙齿疏, 不觉身年四十七。前去五十有几年,把镜照面心茫然。 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朱颜日渐不如故, 青史功名在何处。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 去复去兮如长河,东流赴海无回波。贤愚贵贱同归尽, 北邙冢墓高嵯峨。古来如此非独我,未死有酒且酣歌。 颜回短命伯夷饿,我今所得亦已多。功名富贵须待命, 命若不来知奈何。
597 0 0
白居易
年年明月总相似,大抵人情自不同。 今夜故山依旧见,班家扇样碧峰东。
483 0 0
徐凝
萸房初荐,橙子新搓。菊松图下捧金荷。看翁将息,后生似、去年些。更眼前、稚子又多。 鬓绿颜酡。对花醉、把花歌。熙宁安乐好行窝。佳辰虽异,翁此兴、不输他。更如何、欢喜也呵。||
362 0 0
中华文学
杨柳送行人,青青西入秦。谁家采桑女,楼上不胜春。 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绿。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 回首渭桥东,遥怜春色同。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 携笼长叹息,逶迟恋春色。看花若有情,倚树疑无力。 薄暮思悠悠,使君南陌头。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
383 0 0
刘希夷
饥乌翻树晚鸡啼,泣过秋原没马泥。 二纪征南恩与旧,此时丹旐玉山西。
428 0 0
李商隐
堆枕乌云堕翠翘。午梦惊回,满眼春娇。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柳下朱门傍小桥。几度红窗,误认鸣镳。断肠风月可怜宵。忍使恹恹,两处无聊。
484 0 0
蔡伸
白头翁。白头翁。江海为田鱼作粮。相逢只可唤刘四,不受人呼刘四郎。
336 0 0
余本燕赵人,秉心愚且直。群籍备所见,孤贞每自饬。 徇禄期代耕,受任亦量力。幸逢休明时,朝野两荐推。 一朝趋金门,十载奉瑶墀。入掌迁固笔,出参枚马词。 吏部既三践,中书亦五期。进无负鼎说,退惭补衮诗。 常恐婴悔吝,不得少酬私。嗷嗷路傍子,纳谤纷无已。 上动明主疑,下贻大臣耻。毫发顾无累,冰壶邈自持。 天道何期平,幽冤终见明。始佐庐陵郡,寻牧襄阳城。 彤帏荷新宠,朱黻蒙旧荣。力薄惭任重,恩深知命轻。 饬徒留前路,行子悲且慕。犹闻长乐钟,尚辨青门树。 慈亲不忍诀,昆弟默相顾。去去勿重陈,川长日云暮。
353 0 0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552 0 0
李元膺
露浥初英,早遗恨、参差九日。还却笑、萸随节过,桂凋无色。杯面寒香蜂共泛,篱根秋讯蛩催织。爱玲珑、筛月水屏风,千枝结。 芳井韵,寒泉咽。霜著处,微红湿。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好漉乌巾连夜醉,莫愁金钿无人拾。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
368 0 0
吴文英
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 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470 0 0
楼观数南国,烟雨压东州。溪山雄胜,天开图画肖瀛洲。我破瀛洲客梦,来剖仙都符竹,乐岁又云秋。聊作幻师戏,肯遗后人愁。 趁佳时,招我辈,共凝眸。君侯胸次邱壑,意匠付冥搜,刻日落成华栋,对月难并清景,千丈素光流。老子兴何极,小子趣觥筹。
352 0 0
倚东风笑问。落红啼鴂,清明来未。小雨弄睛,做轻寒天气,南极光中,五云深处,人庆秋岁。翡翠屏间,琉璃帘下,彩衣明媚。九老风流,五侯家数,如此乾坤,有人如此。天正烦君,作江南一瑞。世上今秦,山中古晋,尽不经吾意。但要牡丹,年年今日,伴人沈醉。
387 0 0
五马渭桥东,连嘶逐晓风。当年紫髯将,他日黑头公。 不异金吾宠,兼齐玉帐雄。闭营春雪下,吹角暮山空。 香麝松阴里,寒猿黛色中。郡斋多赏事,好与故人同。
561 0 0
韩翃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774 0 0
李白
能除疾瘼似良医,一郡乡风当日移。身贵久离行药伴,才高独作后人师。春游下马皆成宴,吏散看山即有诗。借问公方与文道,而今中夏更传谁。
420 0 0
方干
银涛无际卷蓬瀛。落霞明。暮云平。曾见青弯、紫凤下层城。二十五弦弹不尽,空感慨,惜余情。 苍梧烟水断归程。卷霓旌。为谁迎。空有千行,流泪寄幽贞。舞罢鱼龙云海晚,千古恨,入江声。
叶梦得
大人先生们把“故宫古物”看得和命(当然不是小百姓的命)一般坚决南迁,无非因为“古物”价值不止“连城”,并且容易搬动,容易变钱的原故,这也值得你们大惊小怪,冷嘲热讽!我正这样想着的时候,居然从首都一家报纸上见到赞成“古物南迁”的社论;并且建议“武力制止反对”,“流血在所不辞”,请求政府“保持威信”,“贯彻政策”!这样的宏词高论,我实在不忍使它湮没无闻,因特不辞辛苦,抄录出来,献给大众:“……北平各团体之反对古物南迁,为有害北平将来之繁荣,此种自私自利完全蔑视国家利益之理由,北平各团体竟敢说出,吾人殊服其厚颜无耻,彼等只为北平之繁荣,必须以数千年古物冒全被敌人劫夺而去之大危险,所见未免太小,使政府为战略关系,须暂时放弃北平,以便引敌深入,聚而歼之,则古物必被敌人劫夺而去,试问将来北平之繁荣何由维持,故不如先行迁移,俟打倒日本,北平安如泰山后,再行迁回,北平各团体自私自利,固可恶可耻,其无远虑,亦可怜也,其反对迁移之又一理由,则谓政府应先顾全土地,此言似是而实非,盖放弃一部分土地供敌人一时之占领,以歼灭敌人,然后再行恢复,古今中外,其例甚多,如一八一二年之役,俄人不但放弃莫斯科,且将莫斯科烧毁,以困拿破仑,欧战时,比利时,塞尔维亚,皆放弃全部领土,供敌人蹂躏,卒将强德击破,盖领土被占,只须不与敌人媾和,签字于割让条约,则敌人固无如该土何,至于故宫古物,若不迁移,设不幸北平被敌人占领,将古物劫夺而去,试问中国将何法以恢复之,行见中国文明结晶,供敌人战利品,可耻孰甚,……最后吾人奉告政府,政府迁移古物之政策,既已决定,则不论遇如何阻碍,应求其贯彻,若一经无见识无远虑之群愚反对,即行中止,政府威信何在,故吾主张严责张学良,使以武力制止反对运动,若不得已,虽流血亦所不辞……” 二月十三日,《申报》《自由谈》。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三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救国日报》一九三二年八月在南京创刊的反动报纸,龚德柏主办,一九四九年四月停刊。文中所引的话,原见一九三三年二月六日该报社论《为迁移故宫古物告政府》。 〔3〕张学良字汉卿,辽宁海城人。九一八事变时任国民党政府陆海空军副司令兼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奉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放弃东北三省。“九一八”后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等职。 〔4〕战略家指国民党军事当局。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上海战事发生后,他们屡令中国军队后撤,声称是“变更战略”,“引敌深入”,“并非战败”。 〔5〕上海和议一二八战事发生后,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坚持“不抵抗”政策,破坏十九路军的抗战行动,并在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参预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屈膝投降的谈判,于一九三二年五月五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 〔6〕满洲国日本侵占东北后建立的傀儡政权。一九三二年三月在长春成立,以清废帝溥仪为“执政”;一九三四年三月改称“满洲帝国”,溥仪改为“皇帝”。 〔7〕国联“国际联盟”的简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一九二○年成立的国际政府间组织。它标榜以“促进国际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目的,实际上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控制并为其侵略政策服务的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无形瓦解,一九四六年四月正式宣告解散。九一八事变后,它袒护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8〕什么什么草案指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国联十九国委员会特别会议通过的关于调解中日争端的“决议草案”。一九三三年一月又据此草案修改为“德鲁蒙新草案”。这些草案明显地袒护日本,默认“满洲国”伪政权。 〔9〕什么什么委员的态度指参加国联十九国委员会的英国代表、外相西门的态度。他在国联会议的发言中屡次为日本侵略中国辩护,曾受到当时中国舆论界的谴责。 〔10〕行都在必要时政府暂时迁驻的地方;陪都,在首都以外另建的都城。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战事时于一月三十日仓皇决定“移驻洛阳办公”;三月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又通过决议,正式定洛阳为行都,西安为陪都。同年十二月一日由洛阳迁回南京。 #p#副标题#e#
385 0 0
鲁迅
近畿贤太守,陆地隐神仙。功高玉记,名通紫府自长年。拂拭壶中光景,游戏人间风月,富贵本青毡。十载五分牧,惠泽浸江天。把文章,做勋业,德才全。龟峰堂上,满城和气入歌筵。春在百花庭院,坐拥十眉珠翠,寿酒吸长川。来岁称觞处,稳向凤池边。
324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