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醉扬州十里楼。竹西歌吹至今愁。燕衔柳絮春心远,鱼入晴江水自流。 情渺渺,梦悠悠。重寻罗带认银钩。挂帆欲伴渔人去,只恐桃花误客舟。
370 0 0
吕渭老
彩仗神旗猎晓风,鸡人一唱鼓蓬蓬。 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334 0 0
刘禹锡
五月绥州北,途程少郁蒸。马依膻草聚,人抱浊河澄。 迹固长城垒,冤深太子陵。往来经此地,悲苦有谁能。
363 0 0
中华文学
在一种姓“大”的报的副刊上,有一位“姓张的”在“要求中国有为的青年,切勿借了‘文人无行’的幌子,犯着可诟病的恶癖。”〔2〕这实在是对透了的。但那“无行”的界说,可又严紧透顶了。据说:“所谓无行,并不一定是指不规则或不道德的行为,凡一切不近人情的恶劣行为,也都包括在内。” 接着就举了一些日本文人的“恶癖”的例子,来作中国的有为的青年的殷鉴,一条是“宫地嘉六〔3〕爱用指爪搔头发”,还有一条是“金子洋文〔4〕喜舐嘴唇”。 自然,嘴唇干和头皮痒,古今的圣贤都不称它为美德,但好像也没有斥为恶德的。不料一到中国上海的现在,爱搔喜舐,即使是自己的嘴唇和头发罢,也成了“不近人情的恶劣行为”了。如果不舒服,也只好熬着。要做有为的青年或文人,真是一天一天的艰难起来了。 但中国文人的“恶癖”,其实并不在这些,只要他写得出文章来,或搔或舐,都不关紧要,“不近人情”的并不是“文人无行”,而是“文人无文”。 我们在两三年前,就看见刊物上说某诗人到西湖吟诗去了,某文豪在做五十万字的小说了,但直到现在,除了并未豫告的一部《子夜》〔5〕而外,别的大作都没有出现。拾些琐事,做本随笔的是有的;改首古文,算是自作的是有的。讲一通昏话,称为评论;编几张期刊,暗捧自己的是有的。收罗猥谈,写成下作;聚集旧文,印作评传的是有的。甚至于翻些外国文坛消息,就成为世界文学史家;凑一本文学家辞典,连自己也塞在里面,就成为世界的文人的也有。然而,现在到底也都是中国的金字招牌的“文人”。 文人不免无文,武人也一样不武。说是“枕戈待旦”的,到夜还没有动身,说是“誓死抵抗”的,看见一百多个敌兵就逃走了。只是通电宣言之类,却大做其骈体,“文”得异乎寻常。“偃武修文”〔6〕,古有明训,文星〔7〕全照到营子里去了。于是我们的“文人”,就只好不舐嘴唇,不搔头发,揣摩人情,单落得一个“有行”完事。 三月二十八日。
294 0 0
鲁迅
星桥火树,长安一夜,开遍红莲万蕊。绮罗能借月中春,风露细、天清似水。 重城闭月,青楼夸乐,人在银潢影里。画屏期约近收灯,归步急、双鸳欲起。
354 0 0
张先
正月金闺里,微风绣户间。晓魂怜别梦,春思逼啼颜。 绕砌梅堪折,当轩树未攀。岁华庭北上,何日度阳关。
315 0 0
零落嗟残命,萧条托胜因。方烧三界火,遽洗六情尘。 隔岭天花发,凌空月殿新。谁令乡国梦,终此学分身。
327 0 0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 一作:走;似 一作:如)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馆 一作:观)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319 0 0
岑参
春风试手先梅蕊,頩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320 0 0
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帽今在顶上,君已归泉中。 物故犹堪用,人亡不可逢。岐山今夜月,坟树正秋风。
379 0 0
白居易
【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1]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2]归梦不知山水长。[3] 坐感岁时歌慷慨,[4]起看天地色凄凉。[5]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6]
624 0 0
王安石
石沈辽海阔,剑别楚天长。会合知无日,离心满夕阳。
长涯烟水又含秋,吏散时时独上楼。 信断兰台乡国远,依稀王粲在荆州。
373 0 0
暖莺春日舌难穷,枕上愁生晓听中。 应袅绿窗残梦断,杏园零落满枝风。
赵嘏
幂幂复苍苍,微和傍早阳。前春寒已尽,待闰日犹长。 柳变虽因雨,花迟岂为霜。自兹延圣历,谁不驻年光。
422 0 0
方干
林前风景晚苍苍,林下怀人路杳茫。白发流年淹旧业, 碧山茅屋卧斜阳。客边秋兴悲张翰,病里春情笑沈郎。 何事登楼□□□,几回搔首□思归。
426 0 0
牟融
【临江仙】 旖旎仙花解语,轻盈春柳能眠。 玉楼深处绮窗前。 梦回芳草夜,歌罢落梅天。 沉水浓熏绣被,流霞浅酌金船。 绿娇红小正堪怜。 莫如云易散,须似月频圆。
468 0 0
晏几道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若是者何哉?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抑将安而不救欤?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愈窃谓之不知言者。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
299 0 0
韩愈
手劚太行山,心齐太行巅。劚尽太行险,君心更摩天。 何如回苦辛,自凿东皋田。
487 0 0
于濆
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空阔境疑非下界, 飘飖身似在寥天。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茏半出烟。 此处相逢倾一醆,始知地上有神仙。
425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