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景消磨。飘零有梦过。问堤边、春事如何。可是而今张绪老,见说道、柳无多。 客里醉时歌。寻思安乐窝。买扁舟、重缉渔蓑。欲趁桃花流水去,又却怕、有风波。
355 0 0
张炎
花开人正欢,花落春如醉。春醉有时醒,人老欢难会,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回首有情风万里,渺渺天无际。愁共海潮来,潮去愁难退,更那堪晚来风又急!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题满伤春句。春若有情应解语,问着无凭据。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357 0 0
薛昂夫
常杂鲍帖。
340 0 0
佚名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312 0 0
李白
十旬欢洽,一日祠终。澄彝拂俎,报德酬功。 虑虔容肃,礼缛仪丰。神其降祉,整驭随风。
我在二月四日的《晨报副刊》〔2〕上看见式芬先生的杂感〔3〕,很诧异天下竟有这样拘迂的老先生,竟不知世故到这地步,还来同《学衡》〔4〕诸公谈学理。夫所谓《学衡》者,据我看来,实不过聚在“聚宝之门”〔5〕左近的几个假古董所放的假毫光;虽然自称为“衡”,而本身的称星尚且未曾钉好,更何论于他所衡的轻重的是非。所以,决用不着较准,只要估一估就明白了。 《弁言》〔6〕说,“籀绎之作必趋雅音以崇文”,“籀绎”如此,述作可知。夫文者,即使不能“载道”,却也应该“达意”,而不幸诸公虽然张皇国学,笔下却未免欠亨,不能自了,何以“衡”人。这实在是一个大缺点。看罢,诸公怎么说:《弁言》云,“杂志迩例弁以宣言”,按宣言即布告,而弁者,周人戴在头上的瓜皮小帽一般的帽子,明明是顶上的东西,所以“弁言”就是序,异于“杂志迩例”的宣言,并为一谈,太汗漫了。《评提倡新文化者》文中说,“或操笔以待。每一新书出版。必为之序。以尽其领袖后进之责。顾亭林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序。〔7〕其此之谓乎。故语彼等以学问之标准与良知。犹语商贾以道德。娼妓以贞操也。”原来做一篇序“以尽其领袖后进之责”,便有这样的大罪案。然而诸公又何以也“突而弁兮”〔8〕的“言”了起来呢?照前文推论,那便是我的质问,却正是“语商贾以道德。娼妓以贞操也”了。《中国提倡社会主义之商榷》中说,“凡理想学说之发生。皆有其历史上之背影。决非悬空虚构。造乌托之邦。作无病之呻者也。”查“英吉之利”的摩耳〔9〕,并未做PiaofUto,虽曰之乎者也,欲罢不能,但别寻古典,也非难事,又何必当中加楦呢。于古未闻“睹史之陀”,在今不云“宁古之塔”,奇句如此,真可谓“有病之呻”了。 《国学摭谭》中说,“虽三皇寥廓而无极。五帝"|绅先生难言之。”人而能“寥廓”,已属奇闻,而第二句尤为费解,不知是三皇之事,五帝和|绅先生皆难言之,抑是五帝之事,从后说,然而太史公所谓“"|绅先生难言之”〔10〕者,乃指“百家言黄帝”而并不指五帝,所以翻开《史记》,便是赫然的一篇《五帝本纪》,又何尝“难言之”。难道太史公在汉朝,竟应该算是下等社会中人么? 《记白鹿洞谈虎》中说,“诸父老能健谈。谈多称虎。当其摹示抉噬之状。闻者鲜不色变。退而记之。亦资诙噱之类也。”姑不论其“能”“健”“谈”“称”,床上安床,“抉噬之状”,终于未记,而“变色”的事,但“资诙噱”,也可谓太远于事情。倘使但“资诙噱”,则先前的闻而色变者,简直是呆子了。记又云,“伥者。新鬼而膏虎牙者也。”刚做新鬼,便“膏虎牙”,实在可悯。那么,虎不但食人,而且也食鬼了。这是古来未知的新发见。 《渔丈人行》的起首道:“楚王无道杀伍奢。覆巢之下无完家。”这“无完家”虽比“无完卵”新奇,但未免颇有语病。假如“家”就是鸟巢,那便犯了复,而且“之下”二字没有着落,倘说是人家,则掉下来的鸟巢未免太沉重了。除了大鹏金翅鸟(出《说岳全传》),断没有这样的大巢,能够压破彼等的房子。倘说是因为押韵,不得不然,那我敢说:这是“挂脚韵”〔11〕。押韵至于如此,则翻开《诗韵合璧》〔12〕的“六麻”来,写道“无完蛇”“无完瓜”“无完叉”,都无所不可的。 还有《浙江采集植物游记》,连题目都不通了。采集有所务,并非漫游,所以古人作记,务与游不并举,地与游才相连。匡庐〔13〕峨眉,山也,则曰纪游,采硫访碑,务也,则曰日记。虽说采集时候,也兼游览,但这应该包举在主要的事务里,一列举便不“古”了。例如这记中也说起吃饭睡觉的事,而题目不可作《浙江采集植物游食眠记》。 以上不过随手拾来的事,毛举起来,更要费笔费墨费时费力,犯不上,中止了。因此诸公的说理,便没有指正的必要,文且未亨,理将安托,穷乡僻壤的中学生的成绩,恐怕也不至于此的了。 总之,诸公掊击新文化而张皇旧学问,倘不自相矛盾,倒也不失其为一种主张。可惜的是于旧学并无门径,并主张也还不配。倘使字句未通的人也算在国粹的知己,则国粹更要惭惶然人!“衡”了一顿,仅仅“衡”出了自己的铢两来,于新文化无伤,于国粹也差得远。 我所佩服诸公的只有一点,是这种东西也居然会有发表的勇气。 KK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二年二月九日《晨报副刊》,署名风声。 〔2〕《晨报副刊》《晨报》,研究系(梁启超、汤化龙等组织的政治团体)的机关报,一九一六年八月十五日创刊于北京,原名《晨钟报》,一九一八年十二月改名《晨报》。它的第七版刊登学术论文及文艺作品,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二日起改成单张出版,名为《晨报副镌》。《晨报》在政治上拥护北洋政府,但它的副刊在进步力量的推动下,一个时期内却是赞助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期刊之一,自一九二一年秋至一九二四年冬约三年间,由孙伏园编辑,作者经常为该刊写稿。〔3〕式芬先生的杂感指一九二二年二月四日《晨报副刊》第三版“杂感”栏刊#p#副标题#e#15年香港注册公司www.2012hkcompany.com
330 0 0
鲁迅
徒劳悲丧乱,自古戒繁华。落日狐兔径,近年公相家。 可悲闻玉笛,不见走香车。寂寞墙匡里,春阴挫杏花。
426 0 0
郑谷
孤舟泛盈盈,江流日纵横。夜杂蛟螭寝,晨披瘴疠行。 潭蒸水沫起,山热火云生。猿躩时能啸,鸢飞莫敢鸣。 海穷南徼尽,乡远北魂惊。泣向文身国,悲看凿齿氓。 地偏多育蛊,风恶好相鲸。余本岩栖客,悠哉慕玉京。 厚恩尝愿答,薄宦不祈成。违隐乖求志,披荒为近名。 镜愁玄发改,心负紫芝荣。运启中兴历,时逢外域清。 只应保忠信,延促付神明。
329 0 0
宋之问
碧落忘归处,佳期不厌逢。晚凉生玉井,新暑避烟松。 欲醉流霞酌,还醒度竹钟。更怜琪树下,历历见遥峰。
318 0 0
钱起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 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 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游云落何山,一往不见归。 估客发大楼,知君在秋浦。梁苑空锦衾,阳台梦行雨。 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 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 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345 0 0
庄周高论伯牙琴,闲夜思量泪满襟。四海共谁言近事, 九原从此负初心。鸥翻汉浦风波急,雁下郧溪雾雨深。 惭愧苍生还有意,解歌襦袴至如今。
387 0 0
罗隐
昏昏雪意惨云容。猎霜风。岁将穷。流落天涯,憔悴一衰翁。清夜小窗围兽火,倾酒绿,借颜红。 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320 0 0
葛胜仲
鹤老身更b3,龟死壳亦灵。正信非外沿,终始全本情。 童子不戏尘,积书就岩扃。身著木叶衣,养鹿兼牸耕。 偶随下山云,荏苒失故程。渐入机险中,危思难太行。 十发九缕丝,悠然东周城。言词野麋态,出口多累形。 因依汉元寮,未似羁细轻。冷灶助新热,静砧与寒声。 断蓬在门栏,岂当桃李荣。寄食若蠹虫,侵损利微生。 固非拙为强,懦劣外疗并。素坚冰蘖心,洁持保坚贞。 修文返正风,刊字齐古经。惭将衰末分,高栖喧世名。
391 0 0
中华文学
落帆人更起,露草满汀洲。远狖啼荒峤,孤萤溺漫流。 积阴开片月,爽气集高秋。去去胡为恋,搴芳时一游。
435 0 0
马戴
上阳柳色唤春归,临渭桃花拂水飞。总为朝廷巡幸去, 顿教京洛少光辉。昨从分陕山南口,驰道依依渐花柳。 入关正投寒食前,还京遂落清明后。路上天心重豫游, 御前恩赐特风流。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帖毛球。 渭桥南渡花如扑,麦陇青青断人目。汉家行树直新丰, 秦地骊山抱温谷。香池春溜水初平,预欢浴日照京城。 今岁随宜过寒食,明年陪宴作清明。
321 0 0
张说
【赋得古原草送别】[1] 离离原上草,[2]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3]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4]萋萋满别情。[5]
409 0 0
白居易
东阁官梅,玉栏朱槛,未如山馆疏篱。水边竹外,斜出两三枝。最好西湖月下,林处士、著意吟时。何须说,扬州旧日,何逊更能诗。 谁知。深雪里,玉妃粲粲,初下瑶池。笑人间春色,只在桃蹊。紫燕黄鹂解语,来时但、青实离离。争知道,调羹附鼎,终得近丹墀。
338 0 0
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
441 0 0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437 0 0
辛弃疾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399 0 0
寇准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