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

分享 /

更多评论

推荐

《出关》的“关”

我的一篇历史的速写《出关》在《海燕》〔2〕上一发表,就有了不少的批评,但大抵自谦为“读后感”。于是有人说:“这是因为作者的名声的缘故”。话是不错的。现在许多新作家的努力之作,都没有这么的受批评家注意,偶或为读者所发现,销上一二千部,便什么“名利双收”〔3〕呀,“不该回来”呀,“叽哩咕噜”呀,群起而打之,惟恐他还有活气,一定要弄到此后一声不响,这才算天下太平,文坛万岁。然而别一方面,慷慨激昂之士也露脸了,他戟指大叫道:“我们中国有半个托尔斯泰没有?有半个歌德没有?”惭愧得很,实在没有。不过其实也不必这么激昂,因为从地壳凝结,渐有生物以至现在,在俄国和德国,托尔斯泰和歌德也只有各一个。 我并没有遭着这种打击和恫吓,是万分幸福的,不过这回却想破了向来对于批评都守缄默的老例,来说几句话,这也并无他意,只以为批评者有从作品来批判作者的权利,作者也有从批评来批判批评者的权利,咱们也不妨谈一谈而已。 看所有的批评,其中有两种,是把我原是小小的作品,缩得更小,或者简直封闭了。 一种,是以为《出关》在攻击某一个人。这些话,在朋友闲谈,随意说笑的时候,自然是无所不可的,但若形诸笔墨,昭示读者,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却未免像后街阿狗的妈妈。她是只知道,也只爱听别人的阴私的。不幸我那《出关》并不合于这一流人的胃口,于是一种小报上批评道:“这好像是在讽刺傅东华,然而又不是。”〔4〕既然“然而又不是”,就可见并不“是在讽刺傅东华”了,这不是该从别处着眼了么?然而他因此又觉得毫无意味,一定要实在“是在讽刺傅东华”,这才尝出意味来。 这种看法的人们,是并不很少的,还记得作《阿Q正传》时,就曾有小政客和小官僚惶怒,硬说是在讽刺他,殊不知阿Q的模特儿,却在别的小城市中,而他也实在正在给人家捣米。但小说里面,并无实在的某甲或某乙的么?并不是的。倘使没有,就不成为小说。纵使写的是妖怪,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猪八戒高老庄招亲,在人类中也未必没有谁和他们精神上相像。有谁相像,就是无意中取谁来做了模特儿,不过因为是无意中,所以也可以说是谁竟和书中的谁相像。我们的古人,是早觉得做小说要用模特儿的,记得有一部笔记,说施耐庵〔5〕——我们也姑且认为真有这作者罢——请画家画了一百零八条梁山泊上的好汉,贴在墙上,揣摩着各人的神情,写成了《水浒》。但这作者大约是文人,所以明白文人的技俩,而不知道画家的能力,以为他倒能凭空创造,用不着模特儿来作标本了。 作家的取人为模特儿,有两法。一是专用一个人,言谈举动,不必说了,连微细的癖性,衣服的式样,也不加改变。这比较的易于描写,但若在书中是一个可恶或可笑的角色,在现在的中国恐怕大抵要认为作者在报个人的私仇——叫作“个人主义”,有破坏“联合战线”之罪,从此很不容易做人〔6〕。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从和作者相关的人们里去找,是不能发见切合的了。但因为“杂取种种人”,一部分相像的人也就更其多数,更能招致广大的惶怒。我是一向取后一法的,当初以为可以不触犯某一个人,后来才知道倒触犯了一个以上,真是“悔之无及”,既然“无及”,也就不悔了。况且这方法也和中国人的习惯相合,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向来不用一个单独的模特儿的。 不过我在这里,并不说傅东华先生就做不得模特儿,他一进小说,是有代表一种人物的资格的;我对于这资格,也毫无轻视之意,因为世间进不了小说的人们倒多得很。然而纵使谁整个的进了小说,如果作者手腕高妙,作品久传的话,读者所见的就只是书中人,和这曾经实有的人倒不相干了。例如《红楼梦》里贾宝玉的模特儿是作者自己曹氚〔7〕,《儒林外史》里马二先生的模特儿是冯执中〔8〕,现在我们所觉得的却只是贾宝玉和马二先生,只有特种学者如胡适之先生之流,这才把曹氚和冯执中念念不忘的记在心儿里〔9〕:这就是所谓人生有限,而艺术却较为永久的话罢。 还有一种,是以为《出关》乃是作者的自况,自况总得占点上风,所以我就是其中的老子〔10〕。说得最凄惨的是邱韵铎〔11〕先生—— “……至于读了之后,留在脑海里的影子,就只是一个全身心都浸淫着孤独感的老人的身影。我真切地感觉着读者是会坠入孤独和悲哀去,跟着我们的作者。要是这样,那么,这篇小说的意义,就要无形地削弱了,我相信,鲁迅先生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作家们的本意是不在这里的。……”(《每周文学》的《海燕读后记》) 这一来真是非同小可,许多人都“坠入孤独和悲哀去”,前面一个老子,青牛屁股后面一个作者,还有“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作家们”,还有许多读者们连邱韵铎先生在内,竟一窠蜂似的涌“出关”去了。但是,倘使如此,老子就又不“只是一个全身心都浸淫着孤独感的老人的身影”,我想他是会不再出关,回上海请我们吃饭,出题目征集文章,做道德五百万言的了。

 303   0  0

鲁迅

2019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二:别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劳动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主题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5月5日,劳动节返校第一天。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参加这次“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主题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别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劳动》。  就在昨天下午,我眼见多位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寝室,手提包裹,肩扛重物,虽是五月天气,却已大汗淋漓,而他们的孩子脖挂耳机,两手空空,悠闲自在;就在今天早上,我眼见班主任老师拾起教室的纸屑,用抹布重新擦拭垃圾桶盖,而我们的值日生,已埋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刚才集会之前,我听有学生抱怨:“我们学习这么忙,还召开劳动主题演讲,太占用时间了!“  同学们,我们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太多家庭劳动的美好。  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我们错过了劳动,就是错过了美好的生活。试想,每逢假期,和父母一起参与家庭劳动,刷碗拖地洗衣服,把自己的小家打扮的干净温馨;甚至陪父母回到农村老家,干一场酣畅淋漓的农活,用劳动感知生活,在劳动中体验亲情的美妙,体验创造的快乐,该有多么美好。可是我们的假期总被辅导班填得满满荡荡。  老师们,我们以学习为名,异化了太多劳动教育课程。  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漠视劳动教育。可学校对劳动教育课程有足够的重视吗?迟到学生被罚值日打扫卫生,当劳动成了惩罚学生方式之一,学生怎不滋生厌恶劳动的心理;劳动异化为休闲娱乐课――学生的菜园参观、水果园采摘品尝、学习手工艺、植树节的班会、雷锋日的公益活动等等,都被冠以劳动教育课,学生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多了参观体验的轻佻,少了教育树人的厚重。  同学们,老师们,别让懒惰的病毒蔓延,人猿相揖别,劳动最光荣。  马克思早就说过:“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懒惰是种病毒,学生是易感染人群。早先有一个报道,一个孩子带了个鸡蛋到学校,放学后鸡蛋被原封带回,妈妈问他为什么不吃,孩子回答说:“外边有壳,我不知道怎么吃。”再不重视劳动教育,我们的孩子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了。有人常看不起体力劳动者,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可是万丈高楼平地起,邮件千里一日达,长桥如虹跨海湾,高速盘翻高山,昔日黄沙漫漫,而今鱼肥稻香……哪一个离得开那些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同学们,从今日开始,多做一些家务,勤维护校园环境,踏实上好每一节劳动课,端正劳动态度,遵守劳动纪律,学会劳动技巧,形成劳动习惯,在劳动中找到生活的美与乐,让劳动成为峥嵘岁月的底色吧!  切记,青春最靓,劳动最美,别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劳动。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推荐:更多高考满分作文

 317   0  0

小文

小文

中华文学苑(artype.cn)简称《华文苑》是专为广大国学爱好者,书画爱好者、国漫爱好者、设计师等提供学习、进步、展示自我的交流平台。 欢迎愿为国粹,国漫,国风作出贡献的爱好者,来平台进行宣传,交流, 《华文苑》愿与您共同成长、进步! 《华文苑》愿竭尽所能为广大爱好者提供公平,文明,舒适及易于成长,进步的的平台,愿广大爱好者不吝赐教,能提供宝贵建议及思路,这也将时我们发展方向的宝贵指引! 我们的主旨是:传承国学,弘扬国粹
友情链接

搜外友链  |   维家  |   风淋室 >  |   明星排行  |   建筑规范文档  |   惠州保安公司  |   环保空调  |   咒术回战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

加入华文苑qq群

Androi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