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出群蹄,毛焦久卧泥。孙阳如不顾,骐骥向谁嘶。
386 0 0
李群玉
路入苍烟九过溪,九穿岩曲到招提。天分五溜寒倾北, 地秀诸峰翠插西。凿径破崖来木杪,驾泉鸣竹落榱题。 当年老默无消息,犹有词堂一杖藜。
392 0 0
中华文学
节应清和候,郊宫事洁羞。至诚闻上帝,明德祀圆丘。 雅用陶匏器,馨非黍稷流。就阳陈盛礼,匡国祷鸿休。 渐晓兰迎露,微凉麦弄秋。寿山横紫阁,瑞霭抱皇州。 外肃通班序,中严锡庆优。奏歌三酒备,表敬百神柔。 池碧将还凤,原清再问牛。万方瞻辅翼,共贺赞皇猷。
400 0 0
郑谷
郁郁雨相遇,出门草青青。酒酣拔剑舞,慷慨送子行。 驱马涉大河,日暮怀洛京。前登太行路,志士亦未平。 薄游五府都,高步振英声。主人才且贤,重士百金轻。 丝竹促飞觞,夜宴达晨星。娱乐易淹暮,谅在执高情。
340 0 0
韦应物
郊野游行熟,村园次第过。蓦山寻浥涧,蹋水渡伊河。 寒食青青草,春风瑟瑟波。逢人共杯酒,随马有笙歌。 胜事经非少,芳辰过亦多。还须自知分,不老拟如何。
377 0 0
白居易
朝行丧名节,岳色惨天风。待漏秋吟断,焚香夜直空。 骨寒依垄草,家尽逐边鸿。一吊知音后,归来碎峄桐。
463 0 0
李洞
眷言怀隐逸,辍驾践幽丛。白云飞夏雨,碧岭横春虹。 草绿长杨路,花疏五柞宫。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
390 0 0
名齐火浣溢山椒,谁把惊虹挂一条。天外倚来秋水刃, 海心飞上白龙绡。民田凿断云根引,僧圃穿通竹影浇。 喷石似烟轻漠漠,溅崖如雨冷潇潇。水中蚕绪缠苍壁, 日里虹精挂绛霄。寒漱绿阴仙桂老,碎流红艳野桃夭。 千寻练写长年在,六出花开夏日消。急恐划分青嶂骨, 久应绷裂翠微腰。濯缨便可讥渔父,洗耳还宜傲帝尧。 林际猿猱偏得饭,岸边乌鹊拟为桥。赤城未到诗先寄, 庐阜曾游梦已遥。数夜积霖声更远,郡楼欹枕听良宵。
492 0 0
徐夤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399 0 0
吕本中
舞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门外柳花飞,玉郎犹未归。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何处是辽阳?锦屏春昼长。
428 0 0
牛峤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381 0 0
王翰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410 0 0
刘禹锡
外湖北岭云多,小园暗碧莺啼处。朝回胜赏,墨池香润,吟船系雨。霓节千妃,锦帆一箭,携将春去。算归期未卜,青烟散后,春城咏、飞花句。 黄鹤楼头月午。奏玉龙、江梅解舞。薰风紫禁,严更清梦,思怀几许。秋水生时,赋情还在,南屏别墅。看章台走马,长堤种取,柔丝千树。
365 0 0
吴文英
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华州留语晓至暮, 高声喝吏放两衙。明朝骑马出城外,送我习业南山阿。 仲子延岳年十六,面如白玉欹乌纱。其弟炳章犹两丱, 瑶林琼树含奇花。陈留阮家诸侄秀,逦迤出拜何骈罗。 府中从事杜与李,麟角虎翅相过摩。清词孤韵有歌响, 击触钟磬鸣环珂。三月石堤冻销释,东风开花满阳坡。 时禽得伴戏新木,其声尖咽如鸣梭。公时载酒领从事, 踊跃鞍马来相过。仰看楼殿撮清汉,坐视世界如恒沙。 面热脚掉互登陟,青云表柱白云崖。一百八句在贝叶, 三十三天长雨花。长者子来辄献盖,辟支佛去空留靴。 公时受诏镇东鲁,遣我草诏随车牙。顾我下笔即千字, 疑我读书倾五车。呜呼大贤苦不寿,时世方士无灵砂。 五月至止六月病,遽颓泰山惊逝波。明年徒步吊京国, 宅破子毁哀如何。西风冲户卷素帐,隙光斜照旧燕窠。 古人常叹知己少,况我沦贱艰虞多。如公之德世一二, 岂得无泪如黄河。沥胆咒愿天有眼,君子之泽方滂沱。
514 0 0
李商隐
南客西来话使君,涔阳风雨变行春。四邻耕钓趋仁政, 千里烟花压路尘。去兽未胜除狡吏,还珠争似复逋民。 红兰浦暖携才子,烂醉连题赋白蘋.
416 0 0
齐己
八十空门子,深山土木骸。片衣闲自衲,单食老长斋。 道性终能遣,人情少不乖。樔枸居上院,薜荔俯层阶。 洗钵前临水,窥门外有柴。朗吟挥竹拂,高楫曳芒鞋。 迸笋斜穿坞,飞泉下喷崖。种花忻土润,拨石虑沙埋。 旧往师招隐,初临我咏怀。何当缘兴玩,更为表新牌。
396 0 0
张祜
闲身事少只题诗,五十今来觉陡衰。清秩偶叨非养望, 丹方频试更堪疑。髭须强染三分折,弦管遥听一半悲。 漉酒有巾无黍酿,负他黄菊满东篱。
405 0 0
司空图
冰檐垂箸,雪花飞絮,时方严肃。向寻常摇曳,凡花野草,怎生敢夸红绿。 江梅孤洁无拘束。只温然如玉。自一般天赋,风流清秀,总不同粗俗。
323 0 0
赵长卿
吴宫夜长宫漏款,帘幕四垂灯焰暖。西施自舞王自管, 雪纻翻翻鹤翎散,促节牵繁舞腰懒。舞腰懒,王罢饮, 盖覆西施凤花锦,身作匡床臂为枕。朝佩摐摐王晏寝, 酒醒阍报门无事。子胥死后言为讳,近王之臣谕王意。 共笑越王穷惴惴,夜夜抱冰寒不睡。
497 0 0
元稹
秦始皇帝即位之初,相国吕不韦以列国常下士喜宾客,且多辩士,如荀况之徒,著书布天下,乃亦厚养士,使人人著其所知,集以为书,凡二十余万言,号曰《吕氏春秋》〔1〕,布咸阳市门,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始皇既壮,绌不韦;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2〕重任丞相李斯,以法术为治。 李斯,楚上蔡人,少与韩非俱从荀况学帝王之术,成而入秦,为吕不韦舍人,说始皇,拜为长史,渐进至左丞相,二世二年(前二○八)宦者赵高诬以谋反,杀之,具五刑,夷三族。斯虽出荀卿之门,而不师儒者之道,治尚严急,然于文字,则有殊勋,六国之时,文字异形,斯乃立意,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画一书体,作《仓颉》〔3〕七章,与古文颇不同,后称秦篆;又始造隶书,盖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简易,施之于徒隶也。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辞,如上书《谏逐客》〔4〕云: “……必秦国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夫击瓮叩缻,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缻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二十八年,始皇始东巡郡县,群臣乃相与诵其功德,刻于金石,以垂后世。其辞亦李斯所为,今尚有流传,质而能壮,实汉晋碑铭所从出也。如《泰山刻石文》: “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天下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 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皇帝躬圣,既平天下,不懈于治。……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遵奉遗诏,永承重戒。” 三十六年,东郡民刻陨石以诅始皇〔5〕,案问不服,尽诛石旁居人。始皇终不乐,乃使博士作《仙真人诗》〔6〕;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其诗盖后世游仙诗之祖,然不传。 《汉书》《艺文志》著秦时杂赋九篇〔7〕;《礼乐志》云周有《房中乐》〔8〕,至秦名曰《寿人》,今亦俱佚。故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参考书: 《史记》卷六《秦始皇帝本纪》,卷八十五《吕不韦》,八十七《李斯列传》《全秦文》(清严可均辑) 《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第二编第八章 ※ ※ ※ 〔1〕《吕氏春秋》《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2〕焚烧《诗》《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三十四年(前213)丞相李斯上书:“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又载三十五年,始皇以诸生“为妖言以惑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3〕《仓颉》亦作《苍颉》,古代字书。《汉书·艺文志》云: “《苍颉》七章者,秦丞相李斯所作也;《爰历》六章者,车府令赵高所作也;《博学》七章者,太史令胡母敬所作也:文字多取《史籀篇》,而篆体复颇异,所谓秦篆者也。”秦篆,亦称小篆。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唐张怀瓘《书断》云:“隶书者,秦下邦入程邈所作也。邈字元岑,始为县吏,得罪始皇,幽繫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奏事烦多,篆字难成,乃用隶书为隶人佐书,故曰隶书”(据《百川学海》本)。隶书系由古代隶人(胥吏)在书写中逐步形成,程邈加以搜集整理,故有程邈创作隶书的传说。 〔4〕《谏逐客》即《谏逐客书》。《史记·李斯列传》载:“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历陈“客卿”对于秦之功绩,分析逐客一举之谬误及其危害。奏上,“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5〕刻陨石以诅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p#副标题#e#
481 0 0
鲁迅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