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才一半,春未老、谁肯放春归。问买春价数,酒边商略,寻春巷陌,鞭影参差。春无尽,春莺调巧舌,春燕垒香泥。好趁春光,爱花惜柳,莫教春去,柳怨花悲。 春心犹未足,春帏暖,炉薰香透春衣。说与重欢后约,春以为期。记春雁回时,锦笺须寄,春山锁处,珠泪长垂。多少愁风恨雨,惟有春知。
366 0 0
中华文学
使君爱客情无已,客在金台价无比。春风三月贡茶时, 尽逐红旌到山里。焙中清晓朱门开,筐箱渐见新芽来。 陵烟触露不停探,官家赤印连帖催。朝饥暮匐谁兴哀, 喧阗竞纳不盈掬。一时一饷还成堆,蒸之馥之香胜梅。 研膏架动轰如雷,茶成拜表贡天子。万人争啖春山摧, 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 到时须及清明宴,吾君可谓纳谏君。谏官不谏何由闻, 九重城里虽玉食。天涯吏役长纷纷,使君忧民惨容色。 就焙尝茶坐诸客,几回到口重咨嗟。嫩绿鲜芳出何力, 山中有酒亦有歌。乐营房户皆仙家,仙家十队酒百斛。 金丝宴馔随经过,使君是日忧思多。客亦无言征绮罗, 殷勤绕焙复长叹。官府例成期如何!吴民吴民莫憔悴, 使君作相期苏尔。
447 0 0
李郢
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谈诗访灵彻,入社愧陶公。 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谁知尘境外,路与白云通。
389 0 0
戴叔伦
旧乡无子孙,谁共老青门。迢递早秋路,别离深夜村。 伊流偕行客,岳响答啼猿。去后期招隐,何当复此言。
415 0 0
凡是有志于创作的青年,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大概总是“应该怎样写?”现在市场上陈列着的“小说作法”,“小说法程”之类,就是专掏这类青年的腰包的。然而,好像没有效,从“小说作法”学出来的作者,我们至今还没有听到过。有些青年是设法去问已经出名的作者,那些答案,还很少见有什么发表,但结果是不难推想而知的:不得要领。这也难怪,因为创作是并没有什么秘诀,能够交头接耳,一句话就传授给别一个的,倘不然,只要有这秘诀,就真可以登广告,收学费,开一个三天包成文豪学校了。以中国之大,或者也许会有罢,但是,这其实是骗子。 在不难推想而知的种种答案中,大概总该有一个是“多看大作家的作品”。这恐怕也很不能满文学青年的意,因为太宽泛,茫无边际——然而倒是切实的。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这“不应该那么写”,如何知道呢?惠列赛耶夫〔2〕的《果戈理研究》第六章里,答复着这问题——“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 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而我们中国却偏偏缺少这样的教材。近几年来,石印的手稿是有一些了,但大抵是学者的著述或日记。也许是因为向来崇尚“一挥而就”,“文不加点”的缘故罢,又大抵是全本干干净净,看不出苦心删改的痕迹来。取材于外国呢,则即使精通文字,也无法搜罗名作的初版以至改定版的各种本子的。 读书人家的子弟熟悉笔墨,木匠的孩子会玩斧凿,兵家儿早识刀枪,没有这样的环境和遗产,是中国的文学青年的先天的不幸。 在没奈何中,想了一个补救法:新闻上的记事,拙劣的小说,那事件,是也有可以写成一部文艺作品的,不过那记事,那小说,却并非文艺——这就是“不应该这样写”的标本。只是和“应该那样写”,却无从比较了。 四月二十三日。 CC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五年六月《文学》月刊第四卷第六号“文学论坛”栏,署名洛。 〔2〕惠列赛耶夫(BBBepecae,1867—1945)一译魏烈萨耶夫,苏联作家,文学评论家。 #p#副标题#e#
349 0 0
鲁迅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 少年,好花新满船¤ 红袖摇曳逐风软,垂玉腕。肠向柳丝断。浦南归, 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 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 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仙客一去燕已飞。 不归,泪痕空满衣¤ 天际云鸟引情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雪梅香, 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394 0 0
温庭筠
溪边山一色,水拥竹千竿。鸟触翠微湿,人居酷暑寒。 风摇瓶影碎,沙陷履痕端。爽极青崖树,平流绿峡滩。 闲来披衲数,涨后卷经看。三境通禅寂,嚣尘染著难。
484 0 0
李洞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 台榭荒凉七百年。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 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403 0 0
意其昌未艾也。今天子即位,覃庆中外,命国朝勋臣子孙之无见仕者官之。先是,朝廷屡语甄录元祐党籍家。合是二者,先之应仕矣。将告诸朝,行有日,请予作歌以赠。属予避谤,持此戒甚力,不得如先之请。又念先之与予游八年,日从事诗酒间,意相得欢甚,於其别也,何独能恝然。顾先之长於楚词,而妙於琴,辄拟醉翁操,为之词以叙别。毕时先之绾组东归,仆当买羊沽酒,先之为鼓一再行,以为山中盛事云 长松。之风。如公。肯余从。山中。人心与吾兮谁同。湛湛千里之江。上有枫。噫,送子东。望君之门兮九重。女无悦已,谁适为容。 不龟手药,或一朝兮取封。昔与游兮皆童。我独穷兮今翁。一鱼兮一龙。劳心兮忡忡。噫,命与时逢。子取之食兮万钟。
468 0 0
辛弃疾
青天荡荡高且虚,上有白日无根株。流光暂出还入地, 催我少年不须臾。与君相逢不寂寞,衰老不复如今乐。 玉卮盛酒置君前,再拜愿君千万年。
487 0 0
张籍
皇运偶中变,长蛇食中土。天盖西北倾,众星陨如雨。 胡尘动地起,千里闻战鼓。死人成为阜,流血涂草莽。 策马何纷纷,捐躯抗豺虎。甘心赴国难,谁谓荼叶苦。 天子初受命,省方造区宇。斩鲸安溟波,截鳌作天柱。 三微复正统,五玉归文祖。不图汉官仪,今日忽再睹。 升高望京邑,佳气连海浦。宝鼎歊景云,明堂舞干羽。 虎臣□激昂,□□□御侮。腐儒著缝掖,何处议邹鲁。 西上轘辕山,丘陵横今古。和气蒸万物,腊月春霭吐。 得为太平人,穷达不足数。他日遇封禅,著书继三五。
337 0 0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春去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567 0 0
杜甫
干羽能柔远,前阶舞正陈。欲称文德盛,先表乐声新。 肃肃行初列,森森气益振。动容和律吕,变曲静风尘。 化美超千古,恩波及七旬。已知天下服,不独有苗人。
489 0 0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 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俭仁爱而有礼;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又十年,修为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终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枢密,遂参政事,又七年而罢。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盖自嘉祐以来,逢国大庆,必加宠锡。皇曾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曾祖妣累封楚国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祖妣累封吴国太夫人。皇考崇公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皇妣累封越国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赐爵为崇国公,太夫人进号魏国。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是足以表见于后世,而庇赖其子孙矣。”乃列其世谱,具刻于碑,既又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熙宁三年,岁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诚、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知青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充京东路安抚使,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修表。
欧阳修
日夕寻未遍,古木寺高低。粉壁犹遮岭,朱楼尚隔溪。 厨窗通涧鼠,殿迹立山鸡。更有无人处,明朝独向西。
339 0 0
于鹄
黄雀痴,黄雀痴,谓言青鷇是我儿。一一口衔食, 养得成毛衣。到大啁啾解游飏,各自东西南北飞。 薄暮空巢上,羁雌独自归。凤凰九雏亦如此, 慎莫愁思憔悴损容辉。
400 0 0
王维
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东君也解人意,次第到山家。 临水岸,一枝斜。照笼纱。可怜何事,苦爱施朱,减尽容华。
539 0 0
李弥逊
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鸟声悲古木,云影入通津。 返景斜连草,回潮暗动蘋.谢公今在郡,应喜得诗人。
439 0 0
李端
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 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
409 0 0
翠染冰轻透露光,堕云孙寿有馀香。 只因七夕回天浪,添作湘妃泪两行。
507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