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有色门应锁,街鼓无声夜自深。 料得白家诗思苦,一篇诗了一弹琴。
385 0 0
徐凝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天涯也有江南信, 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 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怀深,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350 0 0
黄庭坚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313 0 0
小文
人生一世。如此元如此。造化都从起时起。看庭前桃李,弄蕊开花,还又看,一度成阴结子。 母寿亲认取,叶叶枝枝,一气分来结成底。更得故人书,遗我新词,把寸心、分明指似。信过眼、浮华几何时,剩培植根心,等闲千岁。
287 0 0
中华文学
台衮筹边,京师蒙福,两淮谈笑尘清。正銗筒无讼,桴鼓亦稀鸣。阅武分弓角射,催春事、亲劝农耕。何须付,寻花问柳,小队出郊坰。 功名。今已就,九重近天,好去辞荣。算人间极贵,何似长生。刺占梅山日月,观二妙,玉纹枰休辞醉,洛阳花信,香到露华亭。
300 0 0
真门迥向北,驰道直向西。为与天光近,云色成虹霓。
424 0 0
储光羲
晓漏戒中禁,清香肃朝衣。一门双掌诰,伯侍仲言归。 亭高性情旷,职密交游稀。赋诗乐无事,解带偃南扉。 阳春美时泽,旭霁望山晖。幽禽响未转,东原绿犹微。 名虽列仙爵,心已遣尘机。即事同岩隐,圣渥良难违。
276 0 0
韦应物
【春残】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371 0 0
翁宏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432 0 0
张九龄
两两自依依,南园烟露微。住时须并住,飞处要交飞。 草浅忧惊吹,花残惜晚晖。长交撷芳女,夜梦远人归。
413 0 0
吴融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298 0 0
诗经
笑怕蔷薇罥,行忧宝瑟僵。美人依约在西厢,只恐暗中迷路,认余香。 午夜风翻幔,三更月到床。簟纹如水玉肌凉。何物与侬归去、有残妆。
305 0 0
苏轼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450 0 0
韦庄
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谿.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太守驻行舟,阊门草萋萋。挥袂谢啼者,依然两眉低。 朱户非不崇,我心如重狴。华池非不清,意在寥廓栖。 夸者窃所怪,贤者默思齐。我为太守行,题在隐起珪。
358 0 0
刘禹锡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309 0 0
李清照
隳官长史籍,高步历山椒。丽句传黄绢,香名播宋朝。 分能知止足,迹贵出尘嚣。松竹心长固,池台兴自饶。 龙宫欣访旧,莺谷忝迁乔。从事叨承乏,铜章愧在腰。
339 0 0
羽毛生未齐,嶛峭丑于鸡。夜夜穿笼出,捣衣砧上栖。
364 0 0
姚合
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296 0 0
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浮客转危坐,归舟应独行。 关山同一照,乌鹊自多惊。欲得淮王术,风吹晕已生。
328 0 0
杜甫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嚗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377 0 0
皮日休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