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木杯能渡水,铁钵肯降龙。 到处栖云榻,何年卧雪峰。知师归日近,应偃旧房松。
309 0 0
戴叔伦
我前回已经说过“什么主义都与中国无干”的话了;今天忽然又有些意见,便再写在下面:我想,我们中国本不是发生新主义的地方,也没有容纳新主义的处所,即使偶然有些外来思想,也立刻变了颜色,而且许多论者反要以此自豪。我们只要留心译本上的序跋,以及各样对于外国事情的批评议论,便能发见我们和别人的思想中间,的确还隔着几重铁壁。他们是说家庭问题的,我们却以为他鼓吹打仗;他们是写社会缺点的,我们却说他讲笑话;他们以为好的,我们说来却是坏的。若再留心看看别国的国民性格,国民文学,再翻一本文人的评传,便更能明白别国著作里写出的性情,作者的思想,几乎全不是中国所有。所以不会了解,不会同情,不会感应;甚至彼我间的是非爱憎,也免不了得到一个相反的结果。 新主义宣传者是放火人么,也须别人有精神的燃料,才会着火;是弹琴人么,别人的心上也须有弦索,才会出声;是发声器么,别人也必须是发声器,才会共鸣。中国人都有些不很像,所以不会相干。 几位读者怕要生气,说,“中国时常有将性命去殉他主义的人,中华民国以来,也因为主义上死了多少烈士,你何以一笔抹杀?吓!”这话也是真的。我们从旧的外来思想说罢,六朝的确有许多焚身的和尚〔2〕,唐朝也有过砍下臂膊布施无赖的和尚〔3〕;从新的说罢,自然也有过几个人的。然而与中国历史,仍不相干。因为历史结帐,不能像数学一般精密,写下许多小数,却只能学粗人算帐的四舍五入法门,记一笔整数。 中国历史的整数里面,实在没有什么思想主义在内。这整数只是两种物质,——是刀与火,“来了”便是他的总名。 火从北来便逃向南,刀从前来便退向后,一大堆流水帐簿,只有这一个模型。倘嫌“来了”的名称不很庄严,“刀与火”也触目,我们也可以别想花样,奉献一个谥法,称作“圣武”〔4〕便好看了。 古时候,秦始皇帝〔5〕很阔气,刘邦和项羽都看见了;邦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羽说,“彼可取而代也!”〔6〕羽要“取”什么呢?便是取邦所说的“如此”。“如此”的程度,虽有不同,可是谁也想取;被取的是“彼”,取的是“丈夫”。所有“彼”与“丈夫”的心中,便都是这“圣武”的产生所,受纳所。 何谓“如此”?说起来话长;简单地说,便只是纯粹兽性方面的欲望的满足——威福,子女,玉帛,——罢了。然而在一切大小丈夫,却要算最高理想(?)了。我怕现在的人,还被这理想支配着。 大丈夫“如此”之后,欲望没有衰,身体却疲敝了;而且觉得暗中有一个黑影——死——到了身边了。于是无法,只好求神仙。这在中国,也要算最高理想了。我怕现在的人,也还被这理想支配着。 求了一通神仙,终于没有见,忽然有些疑惑了。于是要造坟,来保存死尸,想用自己的尸体,永远占据着一块地面。这在中国,也要算一种没奈何的最高理想了。我怕现在的人,也还被这理想支配着。 现在的外来思想,无论如何,总不免有些自由平等的气息,互助共存的气息,在我们这单有“我”,单想“取彼”,单要由我喝尽了一切空间时间的酒的思想界上,实没有插足的余地。 因此,只须防那“来了”便够了。看看别国,抗拒这“来了”的便是有主义的人民。他们因为所信的主义,牺牲了别的一切,用骨肉碰钝了锋刃,血液浇灭了烟焰。在刀光火色衰微中,看出一种薄明的天色,便是新世纪的曙光。 曙光在头上,不抬起头,便永远只能看见物质的闪光。KK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九年五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署名唐俟。 〔2〕六朝焚身的和尚,据梁朝慧皎《高僧传》卷十二《忘身》第六记载:有宋蒲坂释法羽“……服香油,以布缠体,诵《舍身品》竟,以火自僚”。此外该书记载焚身的和尚还有慧绍、僧瑜、慧益、僧庆、法光、昙弘等多人。 〔3〕唐朝砍下臂膊布施的和尚,据唐代道宣《续高僧传》卷三十九《普圆传》记载:“……有恶人从圆乞头,将斩与之,又不肯取。又复乞眼,即欲剜施。便从索手,遂以绳系腕著树,齐肘斩而与之。”〔4〕“圣武”原为对皇朝武功的颂词。这里含讽刺意味。〔5〕秦始皇帝(前259—前210)姓嬴名政,战国时秦国的国君,于公元前二二一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6〕刘邦(前247—前195)字季,沛(今江苏沛县)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于秦二世元年(前209)起兵反秦,在亡秦灭楚后建立了西汉王朝。庙号高祖。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常繇(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前232—前202),名籍,下相(今江苏宿县)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于秦二世元年起兵反秦,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公元前二○二年为刘邦所败。据《史记·项羽本纪》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p#副标题#e#
303 0 0
鲁迅
北望烟铺骠骑营,虏烽无火楚天晴。 此时千里西归客,泗上春风得及耕。
365 0 0
皎然
去岁清明日,南巴古郡楼。今年寒食夜,西省凤池头。 并上新人直,难随旧伴游。诚知视草贵,未免对花愁。 鬓发茎茎白,光阴寸寸流。经春不同宿,何异在忠州。
331 0 0
白居易
商飚轻透。动帘幕飞梧,乱飘庭_。瑞气氤氲,沈檀初爇,烟喷宝台金兽。黄花美酒。天教占得,先他时候。诞元老,庆有声,此夕降生华胄。 欢笑。宜称寿。弦管鼎沸,宫商方频奏。满捧瑶卮,华堂歌舞,拍转金钗斜溜。朱颜绿鬓,殷勤深愿,镇长如旧。叹滨海,道难留,指日荣迁飞骤。
408 0 0
赵长卿
一瞬即七里,箭驰犹是难。樯边走岚翠,枕底失风湍。 但讶猿鸟定,不知霜月寒。前贤竟何益,此地误垂竿。
368 0 0
方干
春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西畔有桑麻。青裙编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369 0 0
辛弃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36 0 0
杜甫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冰弦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沈烟熏翠袂。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288 0 0
周密
湘山千岭树,桂水九秋波。露重猿声绝,风清月色多。
274 0 0
寄辛承旨。时承旨招,不赴。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去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282 0 0
刘过
至宝含冲粹,清虚映浦湾。素辉明荡漾,圆彩色玢ge. 昔逐诸侯去,今随太守还。影摇波里月,光动水中山。 鱼目徒相比,骊龙乍可攀。愿将车饰用,长得耀君颜。
394 0 0
中华文学
池塘暖碧浸晴晖,濛濛柳絮轻飞。红蕊凋来,醉梦还稀¤ 春云空有雁归,珠帘垂。东风寂寞,恨郎抛掷,泪湿罗衣。
345 0 0
牛希济
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邻小圃碧莲开。 天香风露苍华冷,云在青霄鹤未来。
364 0 0
吕岩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想幽欢。土花庭甃,虫网阑干。 无端。啼蛄搅夜,恨随团扇,苦近秋莲。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隔苍烟。楚香罗袖,谁伴婵娟。
272 0 0
史达祖
狂风落尽深红色。春色恼人眠不得。泪沿红粉湿罗巾,怨入青尘愁锦瑟。 岂知一夕秦楼客。烟树重重芳信隔。倚楼无语欲销魂,柳外飞来双羽玉。
289 0 0
秦观
山客地炉里,然薪如阳辉。松膏作滫瀡,杉子为珠玑。 响误击刺闹,焰疑彗孛飞。傍边暖白酒,不觉瀑冰垂。
405 0 0
皮日休
问金城方略,数十年来,谁堪称许。万福威名,草木识淮浦。西顾天长,中流地重,著此巨鳌柱。见说棋边,风声鹤唳,胆落胡虏。 老子家声,六韬亲授,渭水归来,非熊非虎。江汉滔滔,建大将旗鼓。孤矢开祥,节旄迎渥,勋业纪盟府。好对芳天,莺花未老,金樽频举。
李曾伯
离人到此倍堪伤,陂水芦花似故乡。身事未知何日了, 马蹄唯觉到秋忙。田园牢落东归晚,道路辛勤北去长。 却羡无愁是沙鸟,双双相趁下斜阳。
324 0 0
罗邺
都尉部千弩,旧事汉材官。连拳一臂三石,夜半破阴山。曾使中有扪足,造次摧坚挫锐,分白辱宠涓。省括一机耳,人未识黄间。 锦为标,虽有戏,技为难。疾飞两箭,兄弟齐夺姓名还。虎帐有筹第一,龙榜预占双捷,底事足荣观。未数蹶张辈,容易立朝端。
306 0 0
意见反馈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 隐私保护 || 商务合作
Copyright © 2020-2022 中华文学苑(华文苑) 京ICP备17037819号
Email:artype@163.com QQ:262989474